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分别选取4窝长白猪×淮猪(长淮组)、大约克猪×淮猪(大淮组)和淮猪(淮猪组)进行育肥和胴体性能测定。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猪的日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大淮猪平均日增重(626.13±76.82)g(65.24%)、长淮猪平均日增重(587.00±59.58)g(54.91%)均有高于淮猪(378.93±67.74)g的趋势。长淮猪料肉比(3.04)比淮猪(4.54)降低了49.34%,大淮猪料肉比(3.27)比淮猪降低了38.84%。试验猪的平均屠宰率都在70%以上,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大淮猪的胴体斜长(74.50±1.91)cm显著长于淮猪(68.50±3.70)cm,(P<0.05)。长淮猪的眼肌面积(36.45±4.80)cm2显著大于淮猪(21.02±4.23)cm2,(P<0.01)。大淮猪后腿比例(31.08±1.97)%有高于淮猪(28.74±1.24)%的趋势。瘦肉率长淮猪(56.69±1.79)%和大淮猪(53.13±1.41)%均极显著(P<0.01)高于淮猪(44.89±2.15)%。淮猪皮(14.10±1.55)%比长淮猪(7.81±0.56)%和大淮猪(8.39±0.81)%高出5个百分点以上,且差异极显著(P<0.01)。3组猪的肉质性状指标都在正常值范围内,肉质优良,未发现有PSE或DFD等劣质肉。  相似文献   

2.
研究测定大蒲莲猪与杜蒲二元猪的生长肥育性能、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结果表明,与大蒲莲猪相比,杜蒲二元猪的30~100 kg平均日增重提高47.25%(P<0.01),料重比降低20.65%(P<0.01);眼肌面积和后腿比例分别提高81.43%(P<0.05)和17.28%(P<0.01),平均背膘厚降低30.03%(P<0.01),皮脂率降低27.45%(P<0.01),瘦肉率提高25.83%(P<0.01)。大蒲莲猪L、a、b值分别比杜蒲二元猪提高13.86%(P<0.01)、56.51%(P<0.01)和54.01%(P<0.01),pH24、大理石纹评分和肌内脂肪含量都以大蒲莲猪较高,分别比杜蒲二元猪提高6.78%(P<0.01)、11.11%(P<0.05)和75.89%(P<0.01)。每100 g背最长肌中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都以杜蒲二元猪较高,比大蒲莲猪分别提高16.67%(P<0.01)、16.11%(P<0.01)、19.92%(P<0.01)、2.76%(P<0.01);鲜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以大蒲莲猪较高,比杜蒲二元猪提高0.55%(P<0.05)。背最长肌硬脂酸含量以杜蒲二元猪较高,比大蒲莲猪提高11.68%(P<0.05),其它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正>母猪繁殖障碍特指死胎、木乃伊胎、弱胎、流产、早产、畸胎、产仔不足、不孕等一系列临床表现。这类疫病主要有猪流行性乙型脑炎(JE)、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伪狂犬病(PR)、猪细小病毒感染、猪布氏杆菌病(BS)、繁殖障碍性猪瘟、猪附红细胞体病(ES)、钩端螺旋体病(TS)、猪衣原体病(CS)等;这几种繁殖障碍性疫病在临床上都有繁殖障碍症状,表现极其相似,临床上很容易误诊。  相似文献   

4.
<正>有关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所引起的猪病,大部分注意力都集中于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但是,近年来圆环病毒疫苗免疫接种的有效保护作用表明,PCV2也是引起后期生长阶段猪皮炎肾  相似文献   

5.
<正>英国养猪委员会(BPEX)提醒养猪生产者要格外警惕猪痢疾的症状,加强防控。在每年的冬春交替季节,大白猪的猪痢疾的发病率都相对较高。英国养猪委员会(BPEX)兽医项目经理海伦?克拉克指出"猪痢疾可以在猪群内部迅速传播,特别是在寒冷、潮湿的条件下。"当发现猪群感染猪痢疾时,当务之急是对可疑症状采取  相似文献   

6.
对内蒙古白塔种猪场的4个品种(配套系)猪.分别是白塔配套系猪、法系大白猪、法系长白猪及杜洛克猪从2004-2008年5年的产仔数、健仔数及窝重等3种生产性状进行统计分析,以比较这4个品种(配套系)猪的生产性能的高低、年份对生产性能的影响以及胎次对生产性能的影响,从而研究内蒙古白塔种猪场对种猪的利用效率情况.结果表明,白塔配套系猪、法系大白猪和杜洛克猪的平均窝产仔数都符合1~5胎呈上升趋势、5胎以后呈下降趋势的规律;不同胎次对平均窝产仔数的影响都极显著(P<0.01);4个品种(配套系)平均健仔数都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而平均窝重都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用白细胞游走抑制琼脂糖试验(LMAT)已证明自然感染猪痢疾猪的细胞介导免疫(CMI)。猪痢疾密螺旋体的可溶性抗原能抑制猪痢疾患猪的白细胞游走,但不能抑制未感染猪的白细胞游走。在出现猪痢疾的临床症状之后,开始检出细胞介导免疫,2周后游走指数(MI)达最高值0.11(P<0.01)。在实验期的其余3周中游走指数逐渐下降。体液抗体水平与细胞介导免疫密切相关,因为两者都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呈现最大值。4个月前感染猪痢疾的猪其白细胞具有显著的免疫应答,游走指数为0.73(P<0.05),而年龄和体重相当的未感染猪,其白细胞游走指数为0.94,差异不显著(P>0.05)。这些结果表明白细胞游走抑制琼脂糖试验可以用于诊断猪痢疾。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麻黄复方制剂(CECP)在育肥猪中的应用效果,选取健康、体重相似的丹系大约克×美系长白二元杂交育肥猪40头,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头育肥猪。用猪场现行日粮直接饲喂对照组猪,在猪场现行日粮中添加0.50%CECP后,饲喂试验组猪。饲养试验期45 d。饲养试验结果:试验组猪增重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猪;试验组猪对饲料的转化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试验组育肥猪血清总蛋白含量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试验组育肥猪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尿素氮含量和谷丙转氨酶活性分别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CECP对育肥猪的生长、饲料利用和营养生化代谢都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猪流行性腹泻(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猪的一种以呕吐、腹泻、脱水为主要特征的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对各年龄阶段的猪均易感,但对仔猪的危害最大,病死率最高[1]。该病于1978年由M.B.Pensaert等[2]首次发现并报道,现已呈全球性分布,每年都给全球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和猪轮状病毒(RV)是引起猪病毒性腹泻的  相似文献   

10.
<正>猪蓝耳病(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变异株引起的一种在我国流行比较广泛的猪传染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于其他一般传染性猪病。病毒除了造成对猪的直接伤害外,还对猪的免疫系统产生长期的免疫抑制作用,给猪场整体防疫工作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因此,猪蓝耳病是目前我国猪场的重大防疫课题。本文从当  相似文献   

11.
<正>猪传染性胃肠炎(TGE)是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疾病,以厌食、呕吐、严重腹泻和失水为特征。各种年龄的猪都可发病,且发病率很高。2010~2012,我国中、南部地区很多省份流行的猪传染性  相似文献   

12.
<正>猪蓝耳病反映在猪的繁殖和呼吸上,又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猪蓝耳病主要对妊娠母猪和新生猪仔产生影响,导致母猪流产、仔猪全身衰竭并且突然死亡。传播的主要渠道是呼吸道,通过母猪的胎盘或者是其分泌物(鼻液)、尿液、粪便等传染给其他猪。1流行病学猪蓝耳病是高度接触性的一种传染病,呈现地方流行性。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只会感染猪,所有不同品种、年龄和用途的猪都有被感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9月17—20日中国猪业科技大会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15学术年会在厦门举行。本次会议注册人员1 600多人,演讲专家27名,其中院士4名。本次会议的主题主要围绕猪伪狂犬(PR)、猪蓝耳病(PRRS)、猪瘟(CSF)和猪流行性腹泻(PED)的最新流行情况、病毒的变异情况,猪场生物安全,种猪改良及猪场数据库建设与应用展开;专家们在报告最后都一致表  相似文献   

14.
选取150头杜×长×大三元杂交育肥猪,将其分为试验1(对照组)、2、3、4组和试验5组,每组30头猪。用基础饲粮(猪场现行饲粮)饲喂对照组猪;在基础饲粮中添加蛋氨酸0.075%和0.15%后,分别饲喂试验2组和试验3组猪;在基础饲粮中添加苏氨酸0.1%和0.2%后,分别饲喂试验4组和试验5组猪。试验结果:(1)试验3组猪平均日增重较对照组提高11.76%(P0.05),试验2组猪平均日增重较对照组提高7.06%(P0.05),试验4、5组猪平均日增重分别较对照组提高3.53%(P0.05)、4.71%(P0.05);试验3组猪每千克增重的饲料成本(8.45元/kg)最低,试验4、2、5组猪每千克增重的饲料成本(8.46、8.76元/kg和8.88元/kg)依次提高,对照组猪每千克增重的饲料成本(9.09元/kg)最高。(2)试验2、3组猪血清总蛋白质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3、4、5组猪血清甘油三酯含量都低于试验1、2组(P0.01),试验2、3组猪血清Ig G含量都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3组猪血清GOT活性低于对照组和试验2组(P0.05)。基于上述结果推断:在育肥猪基础饲粮(蛋氨酸含量为0.18%)中添加0.15%的蛋氨酸含量(即总含量为0.33%)较宜;添加适量(0.1%)的苏氨酸,能促进其生长,降低猪增重的饲料成本。  相似文献   

15.
<正>猪气喘病是由肺炎支原体(或称霉形体)病原引起猪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临诊症状是咳嗽、喘气。大小猪都易感染,其中断奶仔猪、小猪最易发病。感染源是病猪和隐性感染猪,病原体长期存在于这类猪的呼吸道及分泌物中。猪舍潮湿污  相似文献   

16.
正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消化道疾病,具有急性、接触性、高度传染性;以哺乳仔猪、断奶仔猪和育肥猪发病率最高,主要症状为呕吐、水样腹泻和脱水,其中,以哺乳仔猪受害最为严重。猪流行性腹泻(PED)与猪传染性胃肠炎(TGE)、猪轮状病毒病是目前危害我国猪群最严重的三种病毒性腹泻病,临床症状都是以腹泻为主,很难区分。本研究以河南某暴发仔猪腹泻的猪场为例,分析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采用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法,对我国实验用小型猪生化标记实行相应的探究。收集五指山小型猪、贵州小型猪、广西巴马小型猪和山东莱芜猪等的血液样品,检测了不同品种猪碱性磷酸酶(APK)、转铁蛋白(Tf)、蛋白抑止物(Pi-1)、后白蛋白(Po-2)、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乙醇脱氢酶(ADH3)、醛缩酶(ALDA)、碳酸酐酶(Ca)和谷氨酸脱氢酶(GLD)等9个生化标记位点。结果显示:所检测的4个品种猪、9个生化标记位点中的ADH3、GLD、ALDA三个位点电泳呈现单条带,不存在多态性;其他6个位点都存在多态性。此外,还发现G6PD和Ca两个位点在五指山小型猪、贵州小型猪、广西巴马小型猪品种和山东莱芜猪中表现型有明显不同。经对所统计数据与结果进行相应的分析与总结,确定了4个类型猪的遗传性变异、体系构造及种类之间的遗传联系等;并从此方向揭示了我国现存实验用小型猪的遗传多样性情况,丰富了我国地方猪种遗传资源数据库。  相似文献   

18.
<正>1体温升高体温升高是猪发病后常见的临床症状。其发热机理是激活物(细菌、病毒以及寄生虫等这些生物性的因素都是激活物)进入猪的体内,猪体内的某些细胞(产致热源细胞)会释放内生致热源(主要是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这些内生致热源会随血液循环进入大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定点),由于内生致热源的作用,体温调定点上移,引起猪体温升高,这就是发热。猪发热只能确定猪感染了疾病,但是不能够确诊猪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淮南猪的遗传多样性和母系起源,本实验对32头淮南猪线粒体DNA D-loop区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并结合GenBank中国内外猪种及黄河流域古家猪D-loop序列,分析淮南猪线粒体多态性及其起源。结果显示:淮南猪1 170 bp的D-loop序列核苷酸多样性(Pi)及单倍型多样性(Hd)分别为0.004 25和0.968;32个测序结果共检测到27个多态位点,界定了20种单倍型;中性检验表明淮南猪在驯化进程中曾发生过种群扩张;邻接法(NJ)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明显将群体分为国内和国外2个类群,淮南猪20个单倍型都聚集在国内分支上;进一步Network分析显示,淮南猪单倍型在国内猪种中呈广泛分布,但与华中、华北型猪种基因交流较多,且与黄河流域古家猪遗传关系较近,表明淮南猪为多母系起源,主要来自于黄河流域古家猪。  相似文献   

20.
甘南蕨麻猪与甘肃白猪在各项屠宰性能方面都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除了蕨麻猪的眼肌面积(为9.30cm2)显著低于当地白猪(为11.59cm2)(P<0.05)外,蕨麻猪的其余各项指标均极显著低于当地白猪;蕨麻猪的净肉率为71.6%,极显著(P<0.01)低于当地白猪胴体产肉率(为87.4%).蕨麻猪的体重与胴体重、体重与产肉率、胴体重与产肉率之间达到相关系数为1.000的极显著正相关;体重与体高之间达到相关系数为0.894的显著正相关;体高与尻高、胸围、体斜长、胴体重、产肉率之间,尻高与胸围之间,尻长与体斜长之间均达到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都大于0.9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