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液相蛋白芯片技术及在人畜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液相芯片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被喻为后基因组时代的芯片技术,属于生物芯片的一种。目前,由于传统的固相生物芯片操作繁琐、信息质量稳定性和可重复性差的缺点,极大地限制了芯片技术在疾病诊断领域的应用。液相芯片技术是一种新型生物分子高通量检测技术,这种技术将流式检测技术与芯片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生物芯片反应体系由液相-固相反应改变为接近生物系统内部环境的完全液相反应体系。  相似文献   

2.
液相芯片技术是整合了激光技术、流式细胞仪、数字信号处理和传统化学技术的一种新型生物分子检测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各种免疫分析和核酸检测中。液相芯片技术支持单重和多重分析,可在多种测定方法中对蛋白质和核酸靶标进行高通量检测,具有高通量、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重复性好、特异性高、所需样品量少、更灵敏稳定、成本低等优点,正逐渐代替传统检测和定量病原体的工具,如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检测系统(q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检测方法。动物传染病严重危害着养殖业健康发展,一些诸如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人畜共患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高效灵敏的诊断系统将有助于在传染病暴发期间筛选大量样本,防止感染扩散。液相芯片技术的发展为高通量检测和疾病的预防提供了新的平台。作者简要概述了液相芯片技术的原理和优点,重点阐述了液相芯片技术在检测动物疫病,包括猪病、禽病、兔病、犬病、啮齿类动物和其他动物疫病方面的研究进展。相信今后液相芯片技术会成为临床诊断、基础研究、新药开发、司法鉴定、食品卫生监督、生物武器防范等领域的一项重要分析检测技术,该技术的发展将大大推动生命科学研究与进步。  相似文献   

3.
动物病原高通量检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规模化养殖业迫切需要动物病原检测技术高通量化.高通量检测技术具有高通量、自动化、微量化等特点.病原高通量检测技术可分为高通量免疫学检测(检测抗原)和高通量分子生物学检测(检测核酸)两大类.论文对近年来报道的用于动物病原高通量检测的基因芯片技术、抗体芯片技术、液相芯片技术、流式细胞术多色荧光分析技术、变性高效液相色谱...  相似文献   

4.
食源性致病菌是引起食物中毒的重要因素,对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和高通量检测是防止和诊断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有效手段。液相芯片检测技术具有需样本量少、高通量等特点。经典液相芯片技术是以有机荧光染料编码的聚苯乙烯微球为载体,新型液相芯片技术是以物理学、光学等编码的基质为载体,通过制备不同配体功能化的载体,实现对同一液相环境中多种靶细菌的同时检测。适配体是一类相比蛋白类抗体特异性高、筛选获得快、化学稳定性强的核酸配体。论文针对核酸适配体分析鉴及以适配体为基础的新型液相芯片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液相芯片技术是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一种重要的高通量新型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且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医学检验、动物疫病诊断等领域。该技术集流式细胞术、荧光微球、激光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为一体,具有高通量、快速、敏感、准确等优点。论文介绍了液相芯片的原理、优缺点及在猪病、禽病、反刍动物疫病、实验动物疫病和人兽共患病方面的应用,为开发动物疫病检测新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免疫芯片是一种高通量、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多元检测分析技术,近几年来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引起各个领域广泛的关注及重视。本文就免疫芯片技术的原理、特点,以及在抗生素残留、 激素类药物残留、磺胺类药物残留等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以期将免疫芯片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科学研究及实践领域。  相似文献   

7.
蛋白质芯片是继核酸芯片后发展起来的一个新技术.和基因芯片一样,蛋白质芯片同样具有高通量,微型化及发现为导向这三大特点,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研究对象不同,后者主要应用于蛋白生物大分子及其衍生物间相互作用的研究.目前,蛋白芯片技术已经被初步应用到疾病过程标志分子的发现、药物作用靶标发现及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研究等方面,对于人类从蛋白质水平解释生命现象,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构建蛋白芯片的相关技术,诸如重组抗体分子的制备和纯化、多维载体的研制、信号检测及放大等在近年获得了重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可检测鹿流行性出血病病毒(EHDV)的液相芯片快速检测技术,用DNAStar软件对GenBank中EHDV的VP7基因进行序列分析,设计EHDV特异性探针并用生物素标记,与荧光编码微球偶联后与病毒VP7基因的PCR产物杂交反应,用液相芯片检测仪(Liquichip200)检测荧光信号建立了EHDV快速高通量液相芯片检测方法。检测结果显示,该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不与其他虫媒病病毒反应;检测灵敏度为100个TCID50。建立了快速检测EHDV的液相芯片技术,为进一步搭建EHDV快速高通量检测平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蛋白质芯片亦被称为蛋白质微阵列。除了在蛋白质间相互作用,前导药物发现等基础研究领域得到重要的应用之外,蛋白芯片技术业已被应用到疾病过程的生物标志分子发现,传染性疾病的分子诊断等应用研究领域。蛋白质芯片所具有的高通量,微型化,高自动化特征弥补和扩增了常规的分子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检测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的液相芯片快速检测技术,用DNAStar软件对GenBank中SVCV的G基因进行序列分析,设计SVCV特异性引物和探针并标记生物素,偶联荧光编码微球后与SVCV病毒RT—PCR产物杂交反应,用液相芯片仪器检测荧光信号。结果表明液相芯片检测体系能够正确的检测出SVCV。病毒核酸的最低检出量为10pg,检测特异性高,初步建立了检测SVCV的液相芯片技术,为进一步构建其他水生动物病原体全新快速高通量检测平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用DNAStar7.0软件对GenBank中IHNV的N基因进行序列分析,设计IHNV特异性引物并标记生物素,将探针氨基化修饰,与荧光编码微球偶联后与RT-PCR产物杂交反应,用液相芯片仪器检测荧光信号,建立了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NV)的液相芯片快速检测技术。结果表明液相芯片检测体系对IHNV病毒核酸的最低检出量为100pg,且特异性高,与其他病毒无交叉反应。应用建立的液相芯片技术检测鱼类中IHNV,并与RT-PCR方法进行比较,检测结果基本一致,但该方法比RT-PCR法更灵敏。表明初步建立了检测IHNV的液相芯片技术,为进一步构建其他水生动物病原体快速高通量检测平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通量测序技术是研究物种复杂生物性状遗传机制的基础,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不断优化提升,一些与生物表型性状密切相关的基因组变异被精准地挖掘出来,其中包括单核苷酸多态位点(SNP)、小片段的插入或缺失(Indel)、拷贝数变异(CNV)以及结构变异(SV)为代表的分子标记。与传统遗传标记相比较,分子遗传标记具有多态性高、遍布整个基因组、检测手段简单快捷以及成本低廉的特点。通过检测覆盖全基因组范围内的分子标记,利用基因组水平的遗传信息对个体或群体遗传资源进行评估,能够缩短世代间隔、提高选种的准确性,进而在短期内取得较大的遗传进展。作者从高通量测序技术挖掘分子遗传标记角度入手,综述了三代测序技术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以及三代分子遗传标记检测技术在蛋鸡种业创新中的应用,并详细阐述了高通量测序技术与分子遗传标记相结合在蛋鸡群体遗传多样性及进化分类、群体遗传图谱的构建和功能基因定位、数量性状形成的遗传机制解析和质量性状形成的遗传机制解析等4个方面的精准应用,以期为蛋鸡基因组选择进入实质应用阶段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3.
蛋白质芯片以其特异、灵敏及高通量等特点已在生命科学的多个领域得到应用,如蛋白质组学研究、新药的开发、酶与底物的相互作用和疾病检测等。论文详细介绍了蛋白质芯片技术的原理、芯片介质的种类及蛋白质的固定技术,论述了蛋白质芯片在传染病检测中的研究概况,分析了蛋白质芯片检测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生物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转基因生物(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GMO)的数量、多样性不断增加,给GMO检测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促进了GMO检测方法的发展。GMO检测新方法突破了传统方法中一次只能分析一个靶目标的限制,新方法一次可以检测多个靶目标,向高通量检测的方向发展。作者对最新报道的GMO检测方法作一概述,主要包括实时荧光PCR多靶分析方法,锁式探针-基因芯片方法、液相芯片方法,多重PCR-毛细管电泳方法,生物发光检测方法,以及为GMO检测提供方法决策的支持系统(DSS、GMO示踪)等。  相似文献   

15.
微流控芯片是一项以芯片为基础,结合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等多学科形成的技术平台,能够在一个芯片上实现样品制备、反应、分离、检测等流程,具有高通量、高效率和易操作的特点。随着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的发展,该项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并应用于化学分析、微生物检测等,尤其是在微生物检测和分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逐步产生了商品化的微流控芯片。微流控芯片因具有小型化、节约试剂、速度快、集成化程度高等优点,适用于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目前在动物疫病检测中的应用还很少见。本文对微流控芯片的技术原理、结构及其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动物疫病的高通量检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生物芯片具有准确、快速、高通量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的各个领域。但芯片的设备的体积较大、价格昂贵、实验室环境要求高,普通实验室难以开展相关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物芯片的应用范围。可视化芯片技术是在常规芯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类型,可分为可视化蛋白芯片和可视化基因芯片。可视化芯片应用新的标记方法取代传统的荧光标记,并借助相应的显色方法,使得试验结果能直接被肉眼所观察到。可视化生物芯片具有快速、可视、设备要求低等特点,近些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病原检测、基因突变检测及差异表达、酶功能研究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兽药残留快速筛选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对食品安全问题日益重视,兽药残留检测的种类、范围和样品量与日俱增,迫切需要开发更多简洁、快速、高灵敏度、高通量且低成本的残留快速筛选分析方法以满足需要。本文对兽药残留快速筛选分析方法中的免疫分析法、微生物学法、分子印迹技术、生物传感器法、超高压液相-质谱联用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4种重要虫媒病的核酸液相芯片高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建立可检测鹿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DV)、阿卡斑病毒(AKV)、蓝舌病病毒(BTV)和水泡性口炎病毒(VSV)的液相芯片快速检测技术,用DNAStar软件对GenBank中BTV的VP7基因、EHDV的VP7基因、AKV的N基因和VSV的NP基因序列进行序列分析,设计针对这些基因的特异性探针并标记生物素,分别与不同编号的荧光编码微球偶联后再与这些病毒相应基因的PCR产物杂交反应,用液相芯片检测仪(Liquichip 200)检测荧光信号建立了以上4种虫媒病的快速液相芯片检测方法。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偶联特异性探针的微球只与相应的病毒基因的PCR产物反应,而不与其他虫媒病病毒反应;检测灵敏度达到50~100个TCID50。本研究建立了可以同时检测鹿流行性出血热病毒、阿卡斑病毒、蓝舌病病毒和水泡性口炎病毒的快速高通量液相芯片技术,为其他类似病毒的快速高通量检测提供了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19.
在生产中兽药的滥用可能导致牛奶中的兽药残留并对消费者健康造成风险。由于兽药种类较多,单一检测效率较低,而高通量检测技术可以一次性检测多种兽药残留,省时省力,因此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在样品前处理方面,分散固相萃取技术(如QuEChERS方法)由于其简单、快速、成本低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样品净化过程;另一方面,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由于其分离快、灵敏度与准确度高等特点,展示出比高效液相色谱法更好的分析能力和应用前景。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和新仪器的使用,兽药残留检测在前处理效率、仪器灵敏度和高通量检测方面发展迅速。作者结合近些年发表的文献,综述了奶及奶制品中兽药残留前处理技术(液液萃取法、固相萃取法、QuEChERS和盐析支持液液萃取)和高通量检测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和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为今后相关检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作者拟建立检测猪细小病毒(PP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的二重液相芯片(xMAP)检测方法,以满足出入境检疫和临床高通量检测的要求.依据GenBank中PPV结构蛋白VP2基因及PCV2全基因序列,设计PPV和PCV2特异性探针、引物及探针互补序列,将探针与磁性微球偶联,对下游引物和探针互补序列标记生物素,采用不对称性二重PCR扩增靶序列,将PCR产物与偶联好的探针进行杂交,用液相芯片仪进行检测.通过对检测条件优化,建立检测PPV、PCV2两种病毒的二重液相芯片技术,并对临床样本进行检测.建立的PPV和PCV2二重液相芯片检测方法,特异性良好,该方法对PPV和PCV2基因拷贝数检测下限分别为1.53×10 4、2.58×102;对56份临床样品检测表明,该方法与单项PCR检测结果符合率为100%.成功建立了PPV、PCV2二重xMAP检测方法,该检测技术可用于出入境检疫和兽医临床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