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猪舍内的氨气最主要的来源是猪的粪尿,好的环保饲料就是要实现粪少、尿少、臭味少;肉多、钱多、滋味多。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带来的是单位面积内氨气排放量的升高。在冬季或者通风不良的畜禽舍内的氨气含量少则达10~30mg/m3,多则达100mg/m3。但是,人们可以花大把的钱买药防病,而对畜禽舍内高浓度的氨气等有害气体却熟视无睹,还坚持使用会造成高浓度氨恶果的饲料或者不正确的饲养管理做法。  相似文献   

2.
罗轮换气扇改善猪舍空气质量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冬季寒冷。冬季密闭门窗保温造成猪舍内通风不良,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上升,影响猪正常生长发育,引发支气管炎、肺炎、眼结膜炎等疾病,给养猪生产造成损失。为了解决冬季猪舍保温与通风换气的矛盾,分析了室外微风或室内外温差运转的罗轮换气扇排出猪舍二氧化碳(CO2)、氨气(NH3)和硫化氢(H2S)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1来源氨气的水溶解度很高,20℃时1升的水可溶解700升的氨气,是一种强烈刺激性气体,对黏膜产生刺激从而易引发各种炎症。氨气对动物造成影响的程度与其浓度和动物种类有关,反刍动物对氨气的耐受比单胃动物强,猪又比鸡强。猪舍内的氨气来源主要为两种:一种猪胃肠道内的氨气,来源于粪尿、肠胃消化物等,尿氮主要是以尿素形式存在,很容易被脲酶水解,催化生成氨气和二氧化碳。粪氮主要是以有机物形式存在,不容易分解,但也是氨气形成过程中氮的一个来源;另一种是舍内环境氨气,是通过堆积的粪尿、饲料残渣和垫草等有机物腐败分解而产生的。在垫料潮湿、酸碱度适宜和温度高、粪便多而有相当空气的情况下,氨气产生更快。猪舍中氨气的含量取决于舍内温度、饲养密度、通风情况、地面结构、饲养管理水平、粪污清除等。由于氨气是高度溶于水的,所以在高湿空气中氨气的浓度相对较高。据报道,50~80千克猪每天排放粪尿6千克,含氮16~37克,其中约60%是尿素或铵盐等易转化为氨气的物质。  相似文献   

4.
随着养猪业的集约化、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猪舍空气污染也日趋明显。特别在冬季的封闭保温猪舍,由于卫生管理跟不上,粪尿堆积,饲料垫草发酵、腐败分解等,导致猪舍内混杂大量的氨气、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当空气中有害气体含量较低时,猪会出现轻微临床症状;浓度过高时,会引发  相似文献   

5.
<正>1通风换气减少氨气含量干燥是减少有害气体产生的主要措施,通风是消除有害气体的重要方法。当严寒季节发生矛盾时,可向猪舍内定时喷雾过氧化物类的消毒剂,其释放出的氧能氧化空气中的硫化氢和氨,起到杀菌、除臭、降尘、净化空气的作用。保温与通风在冬季的矛盾,可以加大取暖保温投入,来缓和矛盾,以期减少呼吸道疾病及冬季腹泻造成的损失。2加强日常管理猪舍应及时彻底清理粪尿等,保持清洁。全面检查、冲洗和消毒饮水系统,保证水流通畅,无滴水、漏水现象,保持干燥。做好保温取  相似文献   

6.
<正>1来源氨气的水溶解度很高,20℃时1升的水可溶解700升的氨气,是一种强烈刺激性气体,对黏膜产生刺激从而易引发各种炎症。氨气对动物造成影响的程度与其浓度和动物种类有关,反刍动物对氨气的耐受比单胃动物强,猪又比鸡强。猪舍内的氨气来源主要为两种:一种猪胃肠道内的氨气,来源于粪尿、肠胃消化物等,尿氮主要是以尿素形式存在,很容易被脲酶水解,催化生成氨气和二氧化碳。粪氮主要是以有机物形式存在,不容易分解,但也是氨气形成过  相似文献   

7.
<正>冬季猪舍通风、保温、消毒是一个比较难处理的工作环节,一定要解决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如猪舍的通风和清粪是消除猪舍臭气的主要方法,而清粪时会散发有害气体,如果在早上进行这项工作,这时舍内外温差较大,开窗通风会加速空气的对流,使舍内温度突然降低或有冷风,容易引起猪感冒和引发猪风湿性关节炎等。1做好圈舍的通风保温通风换气是环境控制的主要部分,通风换气还能起到改善空气温度和湿度的作用。但一定要把通  相似文献   

8.
畜禽舍内氨的减排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畜禽舍内,氨主要是由含氮有机物(如粪、尿、饲料、垫料等)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产生.其含量的多少,取决于家畜的密度、畜舍地面的结构、舍内通风换气情况和舍内管理水平等[1].舍内温度、垫料的湿度和pH值与畜禽舍内氨气浓度密切相关.集约化养殖场中特别是地面平养鸡舍常常含有较高浓度的氨,尤其在冬季,在偏重于对温度和湿度的追求而忽视通风的情况下,更容易造成鸡舍内氨气大量聚积.氨气是畜舍内最有害的气体之一,能刺激眼睛和呼吸道黏膜,引起畜禽角膜炎、结膜炎和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水肿等疾病;氨会降低血液的携氧能力,导致组织缺氧;氨被吸入肺部,可引起碱性化学性灼伤,使组织溶解、坏死;进入呼吸系统的氨还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麻痹,中毒性肝病,心肌损伤等症.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猪的集约化养殖发展,养殖密度不断增加,当冬季来临时因天气寒冷,许多猪场为了避免通风换气给猪群带来应激,因此造成猪舍内通风不畅,从而造成舍内氨气(NH_3)浓度升高。氨气是一种有毒的刺激性气体,当猪舍内氨气浓度过高后,会对饲养员和猪群造成严重的损害,使生产力下降,而传统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养猪业的集约化、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猪舍空气污染也日趋明显.特别在冬季的封闭保温猪舍,由于卫生管理跟不上,粪尿堆积,饲料垫草发酵、腐败分解等,导致猪舍内混杂大量的氨气、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当空气中有害气体含量较低时,猪会出现轻微临床症状;浓度过高时,会引发支气管炎、肺炎、眼结膜炎等疾病,给养猪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此,充分运用空气调节技术,改善猪只生存环境,对搞好冬季养猪生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在畜禽舍内,氨主要是由含氮有机物(如粪、尿、饲料、垫料等)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产生。其含量的多少,取决于家畜的密度、畜舍地面的结构、舍内通风换气情况和舍内管理水平等。舍内温度、垫料的湿度和pH值与畜禽舍内氨气浓度密切相关。集约化养殖场中特别是地面平养鸡舍常常含有较高浓度的氨,尤其在冬季,在偏重于对温度和湿度的追求而忽视通风的情况下,更容易造成鸡舍内氨气大量聚积。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养猪业的集约化、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猪舍空气污染也日趋明显。特别在冬季的封闭保温猪舍,由于卫生管理跟不上,粪尿堆积,饲料垫草发酵、腐败分解等,导致猪舍内混杂大量的氨气、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当空气中有害气体含量较低时.猪会出现轻微临床症状;浓度过高时,会引发支气管炎、肺炎、眼结膜炎等呼吸道疾病,给养猪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此,充分运用空气调节技术,改善猪只生存环境,对搞好冬季养猪生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养猪业的集约化、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猪舍空气污染也目趋明显。特别在冬季的封闭保温猪舍,由于卫生管理跟不上,粪尿堆积,饲料垫草发酵、腐败分解等,导致猪舍。内混杂大量的氨气、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当空气中有害气体含量较低时,猪会出现轻微临床症状;浓度过高时,会引发支气管炎、肺炎、眼结膜炎等呼吸道疾病,给养猪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此,充分运用空气调节技术,改善猪只生存环境,对搞好冬季养猪生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养猪业的集约化、规模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猪舍空气污染也日趋明显。特别在冬季的封闭保温猪舍,由于卫生管理跟不上,粪尿堆积,饲料垫草发酵、腐败分解等,导致猪舍内混杂大量的氨气、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当空气中有害气体含量较低时,猪会出现轻微临床症状;浓度过高时,会引发支气管炎、肺炎、眼结膜炎等呼吸道疾病,给养猪生产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此,充分运用空气调节技术,改善猪只生存环境,对搞好冬季养猪生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正1猪舍建造地沟通风系统意义1.1是阻止有害气体流向猪体的必要手段随着养猪科技发展,高床养猪逐步大面积得到推广应用,它不仅改善了猪舍卫生条件,有利于猪舍通风,而且也为粪便机械化处理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由于高床养猪粪尿下沉于猪床下方,粪尿发酵产生包括氨气在内的大量有害气体,这些有害气体,特别是氨气比重小,其上飘过程必然经过猪床,势必对生猪造成伤害;如果按照传统通风模式,不仅猪群未能享  相似文献   

16.
正北方冬季室外温度较低,生猪规模养殖舍内会产生氨气等有毒有害气体,为了保证空气质量,猪舍需保持通风,通风引起舍内温度下降,会造成猪群抵抗力下降,引起痢疾等疾病,同时猪群生产性能下降。但是不通风,空气不流畅,猪栏的氨气超标、细菌病毒增加,生猪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又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为了解决北方冬季猪舍内温度和通风的矛盾,在猪舍内制造空间电场和臭氧,在尽量减少外界通风的情况下,去除猪舍内有毒气体,同时杀灭细菌病毒,降低猪群呼吸道  相似文献   

17.
在全环境控制条件下,对采用水泡粪工艺与刮粪工艺的猪舍内环境参数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妊娠舍内温度采用水泡粪工艺较刮粪工艺高2.67℃,妊娠舍的二氧化碳(CO 2)浓度差异不显著,分娩舍的CO 2浓度水泡粪工艺比刮粪工艺低48%(P<0.01);水泡粪妊娠舍、分娩舍氨气(NH 3)浓度分别比刮粪工艺低60%(P<0.01)、71%(P<0.01)。由此可知,通过全环境控制技术,可平衡不同的粪尿收集工艺对猪舍内环境环境参数影响。在该研究中,有部分猪舍的环境参数不在舒适范围内,建议定期测定猪舍环境参数,并根据结果适时调节舍内环境参数,使猪只生活在舒适的舍内环境中。  相似文献   

18.
正猪瘟又称猪霍乱、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流行范围广,发病率也很高,而且死亡率高,对猪的危害很大。此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均发,而且广泛流行,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1发生原因原因一:在冬季,为了猪舍的保温,猪舍内通风不良,由于猪的排粪、排尿等,导致圈舍内湿度较大,氨气味大,引起呼吸道疾病,降低机体免疫力。原因二:猪瘟病毒感染猪只,引起猪发病或者亚临床感染。  相似文献   

19.
寒冷季节保育猪舍不可忽视通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寒冷季节保育猪舍不仅需要保温,也需要良好的空气环境,但保温与通风是相对矛盾,目前很多养猪者往往忽视通风的重要性。保育猪舍通风不良时,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浓度,以及湿度、尘埃、微生物超标,是副猪嗜血杆菌等病的重要诱因,导致保育猪呼吸道疾病多发,死亡率及淘汰率较高。完善隔热与保温的设施,采取局部保温,抢时机通风,有害气体减排及除臭措施,可以在做好猪舍保温的同时改善空气质量,使保温与通风两者兼顾,提高保育猪健康水平和生产成绩。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规模化猪场NH_3排放特征及影响因素,本研究对河南省34个规模猪场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地面类型与清粪方式、通风方式以及屋顶形式与材料等因素对猪舍NH_3浓度和NH_3排放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机械通风模式下,猪舍内NH_3浓度因地面类型与清粪方式不同而有所差异,猪舍内NH_3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缝隙地面水泡粪、水泥地面干清粪、生物发酵床舍、缝隙地面刮板清粪,猪舍内NH_3浓度日变化呈现早低、午高、晚降低的趋势;缝隙地板刮板清粪和生物发酵床猪舍内NH_3排放系数显著降低;自然通风舍内NH_3浓度显著高于自然+机械和机械通风2种通风方式(P0.05),分别高出36.71%和58.57%;舍内通风量越大NH_3排放速率越小;不同屋顶形式与材料对猪舍内NH_3浓度的影响均符合NH_3浓度日变化规律,即呈现早低、午高、晚降低的趋势,但不同屋顶形式与材料对猪舍内NH_3浓度和NH_3排放系数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