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不同屠宰体重鲁农Ⅱ号猪屠宰性能与肉质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测定94-108 kg体重阶段28头鲁农Ⅱ号猪的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以分析鲁农Ⅱ号猪胴体、肌肉品质随体重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程度,为确定适宜上市屠宰体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鲁农Ⅱ号猪在98-100 kg阶段屠宰瘦肉率最高为61.63%,分别比其它3组(94~96kg组、102~104 kg组、106~108 kg组)提高0.75%(P>0.05)、2.32%(P>0.05)和3.37%(P>0.05).在102~104 kg阶段屠宰肉品质优良,肌肉pH值6.10,肉色和大理石纹评分分别为3.14和3.50,肌内脂肪含量较高为3.21%,肌肉失水率较低为15.95%.胴体和肉质性状间相关程度有强有弱,相关系数有正有负.相同性状间有较强的正相关,相反性状间有较强的负相关.在94~108 kg阶段,除胴体重、平均背膘厚、骨骼率、大理石纹、肌内脂肪、蛋白质与体重之间呈极显著或显著的回归关系外,其它各项指标与体重间的线性相关不明显.综合分析试验结果认为,鲁农Ⅱ号猪配套系商品猪适宜上市屠宰体重为100~104 kg.  相似文献   

2.
试验分析了鲁农2号猪肌糖原含量与胴体品质及肉质的相关关系. 将30头体质量30 kg左右的鲁农2号猪在相同条件下饲养,到体质量达100 kg时屠宰,并测定肌糖原、胴体品质及肉质.结果表明:肌糖原含量与胴体品质及肉质性状间相关程度有强有弱,相关系数有正有负.肌糖原含量与胴体性状相关性不显著,与瘦肉率、眼肌面积、后腿比例和骨骼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55、-0.061、-0.329、-0.204,与平均背膘厚和皮脂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73和0.20.肌糖原含量与部分肉质性状相关性显著.如与肉色评分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09,与大理石纹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89,与L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33,与失水率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36,与其它肉质性状相关较弱;肌糖原含量与背最长肌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呈正相关(胱氨酸和蛋氨酸除外),但相关性不显著.研究表明肌糖原含量是影响猪肉质性状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不同屠宰体重对商品猪胴体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体重30 kg左右的杜洛克与莱芜合成商品猪92头,在同一营养水平下进行育肥试验,平均体重达95~105 kg时结束,挑选符合屠宰体重的试验猪进行屠宰测定,研究屠宰体重对试验猪胴体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92~109 kg阶段屠宰,屠宰体重对瘦肉率和皮脂率影响显著;在肉质上对肌肉的脂肪、干物质和蛋白质含量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放养月龄和性别对藏区藏猪屠宰性能的影响。[方法]分别随机选取12头藏猪(公母各半)进行12月龄和24月龄传统模式放养,屠宰后进行胴体、产肉性能和肉质性状测定。[结果]与12月龄相比,24月龄藏猪的活体重和胴体重极显著提高(P<0.01),而屠宰率、胴体长、眼肌面积和背膘厚度显著提高(P<0.05);12月龄公、母藏猪的胴体和产肉性能差异不显著(P>0.05)。24月龄公猪的瘦肉率和眼肌面积极显著高于母猪(P<0.01),而母猪的皮脂率显著高于公猪(P<0.05)。24月龄的藏猪pH_2和肉色L_2、b_2极显著高于12月龄藏猪(P<0.01),肌肉的韧度也显著高于12月龄藏猪(P<0.05);12月龄母猪腰肌24 h红度值显著高于公猪(P<0.05),其他肉质性状均没有显著差异;24月龄公猪的肉色显著好于母猪(P<0.05)。[结论]该研究可为藏猪屠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性别对配套系商品猪生长性能及胴体肉品质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体重30 kg左右的杂交商品猪92头,公猪去势,母猪不去势,研究性别对猪只生长肥育性能、胴体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公猪组与母猪组相比,30~100 kg期内增重和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5.86%(P<0.01)和6.87%(P<0.01);平均背膘厚和皮脂率分别提高27.76%(P<0.01)和20.46%(P<0.01);大理石纹评分和肌内脂肪分别提高11.56%(P<0.05)和7.25%(P>0.05)。母猪组与公猪组相比,眼肌面积增加20.51%(P<0.01);瘦肉率提高5.32个百分点(P<0.01);熟肉率提高1.10%(P>0.05)。性别对猪只的生长肥育性能和胴体性能有显著的影响,对肉质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扬翔Ⅰ号猪配套系不同亚系杜洛克终端父本后代商品猪的生长性能,试验选取日龄、体重和健康状况相近的"杜洛克×长白×大白"三元杂交商品猪250头进行育肥,分析了扬翔Ⅰ号猪配套系3个杜洛克亚系终端父本(丹系YX101、扬翔华系YX102、美系YX103)后代商品猪生产性能的差异,所有商品猪在同一养殖场进行饲养,饲养管理均一致。结果显示:不同亚系杜洛克终端父本后代商品猪生长速度和料肉比存在显著差异,YX101杜洛克三元商品猪校正115 kg日增重在不同阶段均显著高于YX102系和YX103系(P0.05),最大日增重可达1 006.54 g·d~(-1);YX101杜洛克终端父本后代商品猪料肉比2.45.1显著低于YX102系的2.52.1(P0.05);各亚系杜洛克后代商品猪30~115 kg体重阶段的平均料肉比为2.48.1。对于肌内脂肪(IMF)含量和活体背膘厚,YX102杜洛克终端父本后代商品猪显著高于YX101和YX103(P0.05),其他性状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扬翔Ⅰ号猪配套系不同亚系杜洛克终端父本后代商品猪生长性能较好,具有一定的选育价值。  相似文献   

7.
丙酸铬对育肥猪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72头育肥猪按体重(平均为90 ks)和性别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6头.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日粮在基础日粮基础上分别添加50,100,200 μg/kg丙酸铬,以研究丙酸铬对育肥猪生产性能和肉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00,200μg/kg丙酸铬组,猪日增重显著升高(P<0.05);料肉比显著降低(P<0.05);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200μg/kg丙酸铬组,胴体重、眼肌面积、瘦肉率、后腿重显著增加(PO.05).结论:丙酸铬能够提高育肥猪生产性能、提高瘦肉率而降低脂肪率、提高猪肉保水性能.  相似文献   

8.
以湘沙猪配套系商品猪大巴沙猪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屠宰体质量阶段(85~95、95~105、105~115 kg)对胴体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并分析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胴体性状方面,85~95 kg大巴沙猪的平均背膘厚最薄,腿臀比例最高,95~105 kg大巴沙猪的瘦肉率最高,105~115 kg大巴沙猪的屠宰率最高,胴体最长,眼肌面积最大;肉质性状方面,85~95 kg大巴沙猪的肌肉水分含量最高,肌内脂肪含量最低,95~105 kg大巴沙猪的熟肉率、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饱和脂肪酸含量最低,105~115kg大巴沙猪的系水力、肌内脂肪、肌苷酸、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滴水损失、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低;所有被测猪只的肌肉必需氨基酸,风味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含量均很丰富;根据拟合优度建立了部分性状间的回归方程。综合分析,105~115kg大巴沙猪的胴体性状佳、肌肉品质好,105~115 kg为适宜上市屠宰体质量。  相似文献   

9.
研究测定85~107 kg体质量阶段27头鲁烟白猪的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以分析鲁烟白猪胴体、肉质性状随体质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程度.结果表明,鲁烟白猪在85~90 kg阶段屠宰瘦肉率最高为62.72%,分别比其他3组(91~95 kg组、96~100 kg组、101~107 kg组)提高1.62%(P>0.05)、0.34%(P>0.05)和2.40%(P>0.05);在91~95 kg阶段屠宰肉品质优良,肌肉pH6.11,肉色和大理石纹评分最高分别为3.26和 3.11,肌内脂肪含量最高为2.38%,肌肉失水率最低为13.89%.胴体和肉质性状间相关程度有强有弱,相关系数有正有负.相同性状间呈较强正相关,相反性状间呈较强负相关.在85~107 kg阶段,除屠宰率与体质量之间呈显著的回归关系外,其他各项指标与体质量间的线性相关不明显.综合分析认为,鲁烟白猪的适宜上市屠宰体质量为91~95 kg.  相似文献   

10.
商品猪胴体性能肉质性状及其随体重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31头杂交商品猪的胴体品质和肉质特性,以分析商品猪胴体、肌肉品质随体重(92.0~95.0、95.5~98.0、99.0~101.5、107.0~109.0kg)的变化规律,为确定适宜上市屠宰体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商品猪在92—95kg阶段屠宰瘦肉率最高为61.17%,分别比其它3组提高4.83%(P〉0.05)、11.83%(P〈0.05)和8.84%(P〈0.05)。在107~109kg阶段屠宰肉品质优良,肌肉pH值6.07.肉色和大理石纹评分分别为3.13和3.33,肌内脂肪含量较高为3.89%,肌肉失水率较低为18.91%。在92~109kg阶段,除胴体直长、瘦肉率与体重之间呈显著的回归关系外,其它各项指标与体重间的线性相关不明显。综合分析可知,注重产肉量强调胴体瘦肉率时可选择在92~95kg阶段屠宰;注重肉品质时可选择107~109kg阶段屠宰;若二者兼顾则选择95~98kg阶段屠宰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1.
选择体重35 kg左右的杂交商品猪36头,随机分为3个组,采食3种营养水平的日粮,研究营养水平对试验猪的生长肥育性能及胴体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营养水平对试验猪的日增重、饲料报酬和肉质无明显影响,对背膘厚和后腿比例影响显著。利用综合选择指数就各营养水平对试验猪的影响进行综合评定,结果显示:在35~100 kg体重阶段,高营养水平对杜莱商品猪的作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研究测定了鲁农Ⅰ号配套系商品猪的胴体性能及肉品质.屠宰体质量97.69 kg、胴体瘦肉率58.39%、肉色3.19、大理石纹3.38、肌内脂肪4.01%.每100 g背最长肌中氨基酸总量、鲜味氨基酸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22.21、17.6217和8.5550 g,鲜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分别占总氨基酸的79.34%和38.52%.背最长肌饱和脂肪酸(SFA)含量、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SFA+MUFA)和不饱和脂肪酸(UFA)含量分别为40.53%、90.64%和59.31%.  相似文献   

13.
选择体重30 kg左右的杜洛克与莱芜猪合成系配套生产的商品猪92头,对不同毛色猪的生产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猪毛色对商品猪的生长性能及活体背膘厚无显著影响;从眼肌面积、后腿比例、瘦肉率等胴体性状分析,3种毛色猪间无显著差异,但以黑毛猪较好,其次是白毛猪;肉品质方面,3种毛色猪均肉质优良,除熟肉率外,不同毛色猪其他肉质指标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莱芜猪合成系瘦肉率为48.76%~59.98%,肌肉pH值稳定在5.80~6.50,肉色指标优良,大理石纹评分为2.00~3.36分,肌内脂肪含量为3.19%~6.65%;100 kg体重时屠宰的肌肉失水率较低,为16.34%,肉色、大理石纹评分较高,分别为3.00分、3.13分,肌内脂肪含量为3.77%。胴体和肉质性状间相关程度有强有弱,相关系数有正有负。相同性状间有较强的正相关,相反性状间有较强的负相关。通过综合分析试验结果认为,莱芜猪合成系以体重100 kg作为上市屠宰体重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5.
性别对商品猪体尺性状、胴体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体重100 kg左右的商品猪120头,公猪去势,母猪不去势,研究了性别对猪体尺性状、胴体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母猪组的腹围、倒数3~4腰椎膘厚和倒数3~4胸椎膘厚均显著低于公猪组(P<0.05);母猪组的平均膘厚和皮脂率均极显著低于公猪组(P<0.01);母猪组的倒数3~4胸椎肌肉厚度、活体瘦肉率、瘦肉率分别比公猪组提高11.52%(P<0.05)、2.80个百分点(P<0.01)、2.97个百分点(P<0.01);肉质性状母猪组与公猪组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以50头杜长大三元杂交猪左胴体背最长肌为试验材料,测定了背膘厚度和肉色、肌肉大理石纹、熟肉率等肉质性状,研究了猪背膘厚度与肉色等肉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背膘厚度与肉色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与大理石纹、熟肉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选体重 5 0~ 60kg杜长大三元杂交生长肥育猪 30头 ,随机分为 3组。试验I组、II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 0 .1 %和 0 .2 %的灵格络 ,对照组只喂基础日粮。结果表明 ,3组间的屠宰率、皮占胴体比率、背膘厚、头重、肾重没有明显变化。试验I组、II组瘦肉率比对照组高、脂肪率低 ,后腿占胴体比例、胴体长提高 ,眼肌面积减少 ;3组肌肉的 pH值、肉色评分、大理石纹评分和嫩度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8.
试验选取30头平均体重为(60±0.20)kg杜×长×大三元杂交育肥猪,随机分为3个日粮处理:正常蛋白日粮(对照组,14.52%蛋白),低蛋白日粮添加0.49%丙氨酸(负对照组,12.52%蛋白),低蛋白日粮添加1.0%酪氨酸(试验组,12.52%蛋白)。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期为6周。试验结果表明,①饲喂低蛋白日粮对育肥猪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负对照组和试验组摄入氮均显著降低(P<0.05),尿氮排放量和总氮排放量均显著下降(P<0.05),粪氮排放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低蛋白日粮中添加酪氨酸可显著提高蛋白质表观生物学价值和净蛋白利用率(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负对照组和试验组血清尿素氮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其余血液生化指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④与对照组相比,降低日粮蛋白水平对育肥猪胴体重、屠宰率、背膘厚、胴体直长和胴体斜长均无显著影响(P>0.05)。⑤饲喂低蛋白日粮对育肥猪背肌pH45min、pH24h、蒸煮损失和滴水损失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低蛋白日粮中添加酪氨酸可显著提高肉色红度值(P<0.05)。⑥与对照组相比,饲喂低蛋白日粮对育肥猪血浆激素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饲喂低蛋白日粮不影响育肥猪生长性能并减少氮排放,补充酪氨酸可提高育肥猪表观生物学价值和净蛋白利用率并改善肉色。试验填补酪氨酸在低蛋白日粮中研究空白,为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选不同比例梅山猪血缘 (梅山猪血缘比例为 0 ,1/ 8,1/ 4,3/ 8,1/ 2 ,1)的杂种仔猪 6 8头 ,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 ,在同一营养水平 (DE :前期 14 2 1MJ/kg ,后期 13 79MJ/kg ;CP :15 % ,13% ;Lys:0 75 % ,0 6 5 % )下 ,研究不同比例梅山猪血缘对不同体重阶段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 (平均日增重、饲料 /增重 )和胴体品质 (平均膘厚、眼肌面积、瘦肉率等 )的影响。结果表明 :梅山猪与国外猪种杂交后 ,1/ 2梅山 ,1/ 4梅山 ,1/ 8梅山杂种猪各阶段生产性能显著高于纯种梅山猪 (P <0 0 1) ,90kg屠宰时 ,其瘦肉率分别比梅山猪提高 10 0 3% ,12 14% ,14 0 4% ;眼肌面积分别提高40 9% ,5 1 75 % ,5 2 6 % ;平均膘厚分别降低 3 3% ,2 8% ,18 2 5 % ;与杜洛克×大白 (下称杜大 )杂种猪生产性能相比 ,试验前期 (2 0~ 5 5kg)的差异小于试验后期 (5 5~ 90kg) ;整个试验期 ,杜大杂种猪的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与纯种梅山及其杂种猪差异极显著 (P <0 0 1) ,随梅山猪血缘增加 ,杂种猪的生产性能、瘦肉率和眼肌面积逐渐降低 ,背部 4点平均膘厚和皮脂率则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20.
对以嘉兴黑猪为母本的多元杂交商品猪胴体瘦肉率进行了相关性状的分析。杂交猪不同生长阶段胴体瘦肉率的曲线表明,60~65及90~95kg活重是曲线变化的两个转折点,从本文的结果看,适宜屠宰体重似可放宽至95kg左右。对12个杂交组合及4个纯种猪的胴体瘦肉率进行的最小二乘分析表明,不同的组合水平、不同的父本间,瘦肉率均有着明显的差异。其中杜洛克为最佳父本,其次是大约克及长白,苏白虽有杂种优势,但效果最差。用体尺指标及屠宰性状对胴体瘦肉率进行了估测,建立的最佳回归方程表明,易于度量且与胴体瘦肉率有着密切关系的性状分别为胴体重、大腿重、背膘厚、眼肌面积及胴体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