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9 毫秒
1.
以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PLA)为载体,用溶剂挥发法的原理制备含贝尼尔(Diminazene Acetrras)的聚乳酸微球。制得的微球平均粒径为(74.82±3.78)μm;贝尼尔含量为(35.53±1.6233)%;微球的收得率为(70.86±4.414)%,贝尼尔的利用率为(50.26±2.1535)%;平均回收率为99.751±1.0917;利用转蓝法研究了微球的体外释药规律,贝尼尔原料药达峰时间为2h,贝尼尔聚乳酸微球的累积释放率在12h时为46.67%,微球无明显突释现象,可缓慢地释药。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制备黄体酮聚乳酸微球,并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能。以包封率、载药量为主要评价指标,考察制备黄体酮微球的主要影响因素,筛选出最佳工艺条件。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球形态,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微球的包封率、载药量和体外释药特性。最佳工艺所制备的微球光滑、圆整、均匀、分散性好,包封率为(80.60±1.00)%,载药量为(10.63±0.05)%,在7 d内累积释药率达53.41%。制备微球包封率和载药量高,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能有效地延长药物作用时间。  相似文献   

3.
采用单因素设计,利用溶剂挥发法以微球载药量为主要的优先水平,结合微球粒径大小筛选制备贝尼尔聚乳酸微球的最佳条件。结果,贝尼尔与聚乳酸的最适质量比为1:2,聚乳酸的体积分数为6.67%,超声波处理时间为30s,非溶剂系统为10g/L明胶缓冲液,二氯甲烷的挥发速度为0.05mL/min,干燥温度为室温(15~25℃)。  相似文献   

4.
玉米醇溶蛋白微球制备条件的探索以及体外释药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醇溶蛋白(zein)为原料,采用相分离法制备微球,探讨了乙醇的浓度,zein的浓度以及第二溶剂(水)加入的速度对蛋白微球大小的影响;采用压片方法获得了包被模型药物(伊维茵素IVM)的蛋白微球片剂,研究了该微球片剂的体外释放动力学以及释放后微球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微球粒径大小与乙醇及玉米醇溶蛋白的最终浓度、第二溶剂的加入速度有关。迅速加入第二溶剂才能获得粒径比较均匀的蛋白微球;乙醇的最终浓度在40%时可以获得粒径1μm左右的微球;微球的大小随着zein的最终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该蛋白微球新剂型改善了载药微球悬浮液的稳定性。抑制了释药初期的突释现象。  相似文献   

5.
恩诺沙星肺靶向明胶微球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制恩诺沙星肺靶向明胶微球(ENR-GMS)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乳化-化学交联法制备恩诺沙星肺靶向明胶微球,油镜下观察微球粒径大小及形态,并用显微照相机(Olym-pusDP12-2)拍照做记录。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微球中恩诺沙星(ENR)的含量,进而计算得出其载药量和包封率,并通过溶出度测定法探讨其体外释放规律。制成的恩诺沙星肺靶向明胶微球为淡黄色粉末,油镜下大小较均匀,形态圆整、分散性较好,其内可见被包裹的黄色ENR粉末,平均直径约10.26μm。就粒径分布而言,5~12μm的微球占86.66%,载药量为4.51%,包封率为31%,在pH7.4的PBS缓冲液中的释药符合缓释特征,t1/2约为3.8h,比单纯的ENR延长3个多小时。体外释放实验显示前2.5h时释药量约37.02%,至第5.0h之间释药量达80.87%,之后逐步释放,至10h时药物释放累积量占总药量的87.96%。结果表明,制备出的恩诺沙星明胶微球符合肺靶向给药系统的要求,具有较好的缓释性和肺靶向性。  相似文献   

6.
生长激素释放肽-6缓释微球的制备及其对动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生物降解材料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LA-GA 8515)为载体,采用复乳-液中蒸发法制备含生长激素释放肽-6的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微球,并通过体外药物释放试验评价载药微球的释药特征.结果得到收率、粒径大小和分布及含药量均满意的微球,其中包封率为100%,平均体积径为3.45μm,收率为79%.在37℃、pH7.0的生理等渗缓冲液中,首日释药19.19%,其后以平均日释药3.23%的速度释药25 d.小鼠肌肉注射微球30 d后,累积增重比注射生长激素释放肽-6、生理盐水分别高22.56%(P<0.05)和53.17%(P<0.01).结果表明,生长激素释放肽-6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微球有望发展成为新型长效制剂.  相似文献   

7.
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将鸡堆型艾美耳球虫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3-1E包封,采用水包油包水(W/O/W)双重乳化方法制备pcDNA3-3-1E/PLGA微球。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PLGA微球制备工艺,考察PLGA浓度、聚乙烯醇(PVA)浓度、超声功率、复乳搅拌时间对评价指标(即微球粒径大小、包封率、载药量)的影响,确定制备微球的最佳工艺条件。测定微球的形态、粒径、完整性、质粒DNA包封率、载药量和释放程度;进行体外模拟鸡胃液和肠液试验,观察微球体外释药效果。结果显示,当PLGA浓度为8%、PVA浓度为1.5%、超声功率为60W、复乳搅拌6h为微球制备的最佳工艺参数,在光镜下呈散在圆形,粒径小于12μm。微球的包封率、载药量分别为84.25%和4.46%,裸质粒与微球中质粒超螺旋比例差距不显著,这表明在包被过程中的超螺旋质粒未发生明显的降解。在模拟鸡的胃肠液累积释放试验中,它的累积释放能力依次为pH 3.0〉pH 7.4,载药微球在模拟鸡的胃肠液中24h释放26.8%,模拟肠液中24h释放11.2%,30d时体外累积释放率为81.7%,表明微球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8.
聚乳酸及其共聚物是一类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聚合材料,通过其自身降解来调节药物释放,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本文对微球的制备方法、释药机理、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9.
为了考察自制紫杉醇-姜黄素介孔SiO_2/脂质复合递药系统的体外释药行为,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紫杉醇-姜黄素浓度;筛选适当增溶剂增加紫杉醇-姜黄素溶解度;反透析法考察各药物组的体外释药行为,绘制紫杉醇-姜黄素累积释药曲线并进行释药模型拟合。结果显示,不同药物组中紫杉醇-姜黄素释药行为表现出一定差异性,两种药物单药组累积释药量均高于混合组,自制递药系统累积释药量均高于裸药组。但紫杉醇不同递药系统组累积释药量由高到低分别为:MSNs>PLMSNs>LMSNs,姜黄素不同递药系统组累积释药量由高到低分别为:LMSNs>PLMSNs>MSNs。此外,PLMSNs组中紫杉醇-姜黄素释药行为均符合Hixon-Crowell释药模型。  相似文献   

10.
以天然可生物降解的明胶为载体材料,液体石蜡为油相,Span80为乳化剂,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空白明胶微球的乳化法制备工艺,并在此基础上制备了恩诺沙星明胶微球。结果显示,含药微球平均粒径为12.35μm,粒径7~30μm的微球占总数的92.3%,符合肺靶向的要求。恩诺沙星明胶微球载药量为20.67%、包封率为43.62%,动态透析法研究体外释放特性,符合Higuchi规律,释药t1/2比原药延长了约6倍,表明有明显的缓释功能。在37℃、相对湿度值(RH)75%考察3月,几乎无变化。兔体内分布试验表明具有明显的肺靶向性,肺中药代动力学行为符合三室开放模型。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兽医学报》2015,(12):2014-2020
为获得具有缓释性能的蟾酥总内酯微球,以75%乙醇及二氯甲烷提取蟾酥粉,获得蟾酥总内酯;以聚乳酸(PLA)为包材,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了蟾酥总内酯PLA微球。以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球的形貌及颗粒大小,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该微球的包封率及载药量,采用动态透析法考察该微球的体外药物释放过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质谱分析方法,获得了蟾酥总内酯溶液剂及PLA微球皮下注射大鼠后蟾毒灵的药代动力学参数。采用蟾酥总内酯PLA微球分别与泰乐菌素及氟苯尼考配伍,肌肉注射治疗临床猪喘气病,考察微球的协同疗效。结果显示,蟾酥总内酯在蟾酥中的含量为30.1%;制得的蟾酥总内酯PLA微球呈完整的圆球型,大部分微球粒径在1~10μm,微球平均载药量为23.4%,平均包封率为31.5%。在体外微球中蟾酥总内酯24 h释放30%,10 d释放67%,具有明显的药物缓释效果。大鼠皮下注射蟾酥总内酯PLA微球后,蟾毒灵的达峰时间(T_(max))、消除半衰期(t_(1/2))和平均滞留时间(MRT)分别是皮下注射蟾酥总内酯溶液剂的4.0,18.5,2.5倍,微球给药后蟾毒灵的血浆峰浓度值只有溶液剂的23.9%,表明PLA微球具有明显的药物缓释效果,可延长药效作用时间并减少药物毒性。蟾酥总内酯PLA微球与泰乐菌素及氟苯尼考联用治疗临床猪喘气病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利福平乙基纤维素微球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有机相分散、溶媒扩散二步法制备了利福平乙基纤维素微球,粒径范围2.5-12.5μm,其中粒径2.5-5.0μm的约占63%。采用微生物测定法研究了利福平乙基纤维素微球静脉给药后,利福平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且与游离利福平在小鼠体内组织分布进行了比较,小鼠单剂量静脉注射游离利福平或利福平乙基纤维素微球(相当于利福平原药)10mg/kg,测定0.5、1、3、7、12、24、48、72、120、168h共10个时间点各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结果表明,游离利福平给药组和利福平乙基纤维素微球给药组在12h内均以肝脏中药物浓度为最高,为9.96-22.41μg/g,在3h内微球给药组高于游离药物给药组,7、12h微球给药组的药物浓度迅速下降,低于游离药物给药组;肾脏的药物浓度在12h内微球给药组明显低于游离药物给药组,24-168h微球给药组的药物浓度下降迟缓,显著高于游离药物给药组直到168药物浓度始终是微球给药组高于游离药物给药组,12h游离药物给药组已不能检出药物含量,而微球给药组直到168h仍维持在5.44μg/g,接近游离药物给药组的最高峰值;血清中利福平浓度在48h已不能检出,而微球给药组在168h为1.33mg/L;心脏、用脏微球给药组和游离药物给药组的药物浓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与游离药物相比,利福平微球明显提高了肺脏中的药物分布,降低了利福平对肝脏、肾脏的毒性,并显著延缓了药物代谢,说明利福平微球具有长效、靶向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使用聚乳酸对丝素蛋白膜进行改性,制备聚乳酸/丝素共混膜,期望改善丝素蛋白膜作为药物载体的药物释放效果。首先研究聚乳酸含量对共混膜断裂强力和溶失率的影响,接着以染料罗丹明B作为小分子模型药物,将共混膜作为药物载体,对其药释性能进行研究,并使用药释动力学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最后探讨药物的用量以及膜厚度等因素对共混膜的药释性能影响。结果表明,聚乳酸的加入能够显著地提高丝素蛋白膜的断裂强力,降低其溶失率;聚乳酸/丝素共混膜对供试药物罗丹明B具有较好的缓释性能,释放过程属于菲克扩散模型;适当增加药物罗丹明B的用量可以有效提高共混膜的药物释放速率,而共混膜厚度的增加则可抑制药物的释放速率。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在体内外环境中形态的差异,进一步解析PLGA微球体内外环境对药物释放的影响,本试验采用乳化法制备PLGA微球,荧光标记后,采用光学显微镜、荧光分光光度计、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分别观察PLGA微球在不同介质、体外细胞环境和小鼠体内环境中形态的变化。结果显示,制备的PLGA微球为透明且表面光滑的球形,在水、PBS和血清中保持球形,膨胀率分别为23.7%、13.1%和0.5%;在0、24、48和72 h时,PLGA微球在血清中泄露分别是PBS中的6.54倍、8.66倍、4.67倍和3.61倍;PLGA微球在体外细胞环境中为半透明球形;PLGA微球在小鼠体内环境条件下前2天保持球形,第3天PLGA微球的形态发生变化。PLGA微球表面和内部结构在体外和体内环境中的差异表明PLGA微球中的药物在体外和体内环境中释放也存在差异。本试验发现体外和体内环境条件下PLGA微球形态会发生变化,可作为合理设计静脉注射用PLGA微球的参考,为进一步改善PLGA微球中药物释放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磷酸替米考星在养殖生产中适口性的问题,本试验以丙烯酸树脂为囊材,采用乳液-溶剂蒸发法制备磷酸替米考星微球,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药物含量进行测定。将3批磷酸替米考星微球置于冰箱(4℃)、室温(25℃)与40℃(RH 75%)放置3个月,进行外观形态、粒径及其分布、载药量、体外释药特性的考察。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方法下制备的磷酸替米考星微球的形态良好,平均粒径为10.65μm,粒径7~30μm范围内的微球占总数的96.7%,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是28.36%、99.25%,分散性好,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选用可生物降的白氨酸,谷氨酸甲酯,谷氨酸三元聚物制成克伦特罗缓释药囊。体外释药研究所表明,药囊能保持长期缓慢恒速释药,释药速率随取合物中谷氨酸含量增多而增大,其中PLMGG-25的克伦特罗药囊释药时间为80d、稳态后每天释药量平均为1.23mg/d。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载副猪嗜血杆菌(H. parasuis)外膜蛋白Omp16 PLGA微球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以H. parasuis外膜蛋白Omp16为芯材,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壁材,通过复乳溶剂挥发法制备PLGA微球疫苗。通过扫描电镜测定微球的形态、激光粒径仪测定微球的粒径分布。结果显示,PLGA微球呈球性,表面圆整,粒径分布较窄,平均粒径为5.2μm;采用BCA法测定微球的包封率和载药率,结果显示,微球的包封率为70.5%,载药率为5.78%;以透析释药法测定微球的体外释放特性,结果显示,微球体外释放42 d累计释放抗原95.3%。用该微球0.2 mg/次,免疫小鼠二次(间隔14 d)后,采用ELISA法测定小鼠抗H. parasuis IgG水平,结果显示,微球佐剂组小鼠H. parasuis IgG抗体水平显著高于灭活疫苗组(p0.01);腹腔注射H. parasuis LY02株(血清5型)进行攻毒保护试验,结果显示,微球佐剂组小鼠攻毒保护率(81.8%)显著高于灭活疫苗组(63.6%)(p0.05)。以上试验结果表明,制备的PLGA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能增强小鼠体液免疫应答,提高H. parasuis攻毒保护率。本研究为H. parasuis亚单位微球疫苗的制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预测硫酸小檗碱微球的体内释放效应,以及制备更加符合机体生理特点的微球制剂,以硫酸小檗碱为模型药物,制备了壳聚糖-海藻酸钠载药微球。以生理盐水、人工肠液和人工胃液为释放介质,采用转篮法测定了载药微球在1 h~48 h的药物累计释放度。结果表明,在释放试验的1 h~12 h,人工肠液中的药物释放速度较快,在12 h药物累计释放率达到57.18%,而在生理盐水和人工胃液中的药物释放速度较慢,累计释放率分别为23.07%和11.04%,至48 h,在人工胃液、生理盐水和人工肠液中的药物累计释放率分别达到24.99%、51.29%和91.01%。在人工胃液中符合Higuchi方程,在人工肠液和生理盐水中的释放行为符合一级拟合方程,表明硫酸小檗碱壳聚糖-海藻酸钠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的缓释或控释给药系统发展很快,尤其倾向于使用以生物可降解聚合物(biodegradable polymer)制成的毫微球剂、微球剂为载体来制备长效注射剂。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多肽、蛋白质药物微球给药系统概况,生物降解型微球的制备方法,释药理论,各种多肽、蛋白质药物的进展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林可霉素微球制剂在动物机体内的药代情况,在鹅体内进行了两种剂型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比较研究。试验选取健康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肌肉注射30%林可霉素水溶液,试验组肌肉注射30%林可霉素微球溶液,0.5 mL/只。选取0~72 h内的不同时间点采集鹅血浆样品,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鹅血浆中林可霉素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试验组24 h内血液中林可霉素浓度维持在0.3 mg/L以上,72 h内血浆中林可霉素含量在0.145 mg/L以上;对照组24 h后血浆中检测不到林可霉素。结论为林可霉素微球制剂较林可霉素水溶液的药效持久,具有缓释性能并能够在较长时间内具有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