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油菜小麦兼用排种盘的排种器充种性能   总被引:26,自引:22,他引:4  
油菜、小麦籽粒物理机械特性差异大,该文针对前期研究中油菜小麦气力式精量排种器结构中,需对不同类型种子更换排种盘的缺陷,研制了一种兼用型内嵌入导种条式排种盘及其型孔结构,以实现油菜小麦气力式精量排种器兼用。开展了其充种阶段内嵌入导种条上强制带动层种子的运动轨迹及充种区种子充填角的解析,构建了充种区强制带动层种子的力学模型;并结合高速摄像技术,分析阐明了充种区种子层的流动特性,试验研究了充种区油菜、小麦充填角与充种性能、内嵌入导种条对种子机械损伤。研究结果表明:转速范围为10~45 r/min时,排种器充种区种子充填角与转速线性相关,内嵌入导种条时的油菜、小麦充种角随转速的变化率值分别为1.6635、1.9929,相对无导种条式排种器,充填角平均增量分别为10.1°、13.45°,充填弧长平均增量分别为12.29、16.48 mm,充种性能明显提高;发芽率试验表明,排种盘内嵌入导种条对种子无机械损伤。排种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吸种负压为-2 900 Pa、排种盘内嵌入导种条可使小麦排种的平均合格指数相对提高30.76%,漏播指数相对降低38.61%;吸种负压为-900 Pa、投种正压为500 Pa时,排种盘内嵌入导种条可使油菜排种的平均合格指数相对提高3.72%,漏播指数相对降低8.58%;在转速为20~30 r/min时,排种性能均能满足油菜小麦兼用精量播种的要求。该研究可为兼用型精量排种器结构改进及性能优化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2.
都知道清代乾隆年间的郑板桥善画兰花和竹子,又在题画上写了别出心意的咏兰诗,却很少知道他自己种兰花的事。其实,他将自己种兰的事,洋洋洒洒地写在了画上,译成白话文内容意思是:"我种了几十盆兰花,春天快结束的时候,都呈现憔悴枯败的样子了。我就把它们移植在太湖石和黄石的中间,让兰生长在山石的阴面,又安排在石缝中间,既蔽日光又能通风,还不影响我住的环境。到第二年,这些草竟萌发了数十支箭芽,挺立直上还都开了花,香味也坚厚绵长。再一年,兰花生长得更好了,这才知道世界上的东西都有它自己  相似文献   

3.
两种针叶树种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Li—6200光合分析仪,对祁连园柏和青海云杉两种针叶树种的光合速率进行了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测试,结果表明:祁连园柏和青海云杉两种针叶树种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两种树种的光合速率日变化峰值均出现在1日之中的9:00时,其中青海云杉光合速率日变化峰值为9.06μmol/(m~2·s)祁连园柏光合速率日变化峰值是7.154μmol/(m~2·s)。两种树种光合速率在季节变化中青海云杉有两个峰值分别在5月和8月分别为3.124,3.497μmol/(m~2·s);而祁连园柏的光合速率在季节变化中只有一个高峰值在5月份,为2.96μmol/(m~2·s)。两种树种的光合速率及其内外影响因子相关分析得出:青海云杉Pn与RH、COND两因子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632 6与r=0.688 4);与CINT、RS因子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0.4620与r=-0.5740)。祁连园柏Pn与RH因子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412 6);与其它因子呈不显著正或负相关关系。两种针叶树种的WUE在生长季节变换中,青海云杉WUE较高值在5月和8月分别为0.636 98和0.532 4,平均WUE是0.315 6;祁连园柏水分利用效率WUE较高值在5月和6月分别为0.263 1和0.280 5,平均WUE是0.132 8。  相似文献   

4.
复合充种式排种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设计了一种复合充种、重力清种式排种器,分析了充种过程中种子相对排种盘的运动轨迹,并依此设计了排种盘的型孔。该排种器不需设置清种机构,有效地解决了由此而产生的种子破碎问题,尤其是玉米催芽播种的种子破碎。田间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排种器的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了JB/T51017—92中耕作物精密播种机质量分等中的优等品指标。  相似文献   

5.
双层种箱式马铃薯排种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为了提高链勺式马铃薯排种装置排种性能,该研究基于离散单元法理论,使用EDEM软件建立了排种装置数值模型,在对排种过程中种薯运动规律仿真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具有双层种箱结构的排种装置,以空种率和重种率为性能指标,试验研究了排种速度、种勺直径和充种高度对充种性能的影响规律,利用回归方程和多目标优化方法对双层种箱式排种装置进行了参数的优化设计,结果为:1)排种速度0.67 m/s、种勺直径48.6 mm、充种高度0.28 m时,空种率和重种率分别是3.8%和8.8%;2)排种速度0.36 m/s≤v≤0.96 m/s、种勺直径44 mm≤d≤56 mm、充种高度0.15 m≤h≤0.28 m时,空种率小于10%,重种率小于20%。种薯运动规律表明:增大高效充种区、增强种薯流动性可以有效提高充种成功率。试验结果表明:与单层种箱式排种装置相比,双层种箱式排种装置空种率降低50%,重种率降低24.5%;排种速度提高92%时,仍可保证排种性能。该研究为链勺式马铃薯排种装置的优化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正压式气流排种器排种效果试验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为了探讨正压式气流排种器的排种均匀性,论文对具有代表性的苜蓿种子、披碱草种子和玉米种子进行了排种试验。结果表明,该排种器排种均匀性和通用性较好,对豆科牧草种子(苜蓿)、禾本科牧草种子(披碱草)和大田作物种子(玉米)均可较均匀的排种,且都达到了行业标准要求。风速和喂入速度对种子的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和总排量稳定性变异系数V 有显著影响,相关系数都高达0.97左右。最后,通过优化试验方案,得出各种种子的最佳工作条件:披碱草种子,喂入速度为470~500 g/min,风速为27~30 m/s;苜蓿种子,喂入速度为505~525 g/min,对应的风速为30~33 m/s;玉米种子,喂入速度为5200~5500 g/min,风速为32~35 m/s。  相似文献   

7.
气吸式马铃薯排种器正压吹种零速投种性能优化试验   总被引:1,自引:8,他引:1  
为提高马铃薯排种精度,弥补现有零速投种技术存在的不适合高速作业、投种点高等缺点,提出利用正压气流为下落的种薯沿播种机前进方向反向加速以实现零速投种。对投种过程进行基础解析,获悉影响零速投种性能的主要因素及各因素的试验取值范围。以吹种正压、投种角和排种器转速为试验因素,合格指数、重播指数、漏播指数及变异系数为评价指标,进行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试验,建立各指标与因素间的回归数学模型,分析各因素对评价指标的影响规律,可知当排种器转速为25~31 r/min时,影响排种性能的主要因素是排种器转速,当排种器转速31~40 r/min时,随着吹种正压的升高,合格指数上升、变异系数下降,此时零速投种对提升排种质量效果明显。根据回归模型进行参数优化,当吹种正压15 k Pa、投种角57°、排种器转速35 r/min时,排种合格指数、重播指数、漏播指数、变异系数分别为95.22%、3.51%、1.27%和9.43%,满足马铃薯排种作业要求。该研究为优化气吸式马铃薯排种器、提升马铃薯等大粒种子作物及其他作物排种精度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摩擦复充种型孔带式水稻精量排种器充种性能分析与验证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为解决杂交稻工厂化穴盘育秧低播量精密播种问题,提出了一种摩擦复充种型孔带式水稻精量排种器,对种子充填过程进行了力学和运动学分析,确定影响试验指标的影响因素分别为型孔方向角、型孔带速度、型孔带倾角和种层厚度。通过EDEM离散元软件仿真分析了种子多次循环重复充种过程和充种效果,并分别分析了型孔带速度、型孔带倾角、种层厚度对充种性能的影响规律。基于仿真分析结果进行了较优组合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型孔方向角为90°,型孔带倾角为43°,型孔带转速为0.11 m/s,种层厚度为50 mm时充种合格率为96.4%,多粒率为1.4%,漏充率为2.2%,种子破碎率为0.18%,效果较优。摩擦复充种型孔带式水稻精量排种器能够满足杂交稻低播量精密播种的农艺要求,研究结果为工厂化穴盘育秧精量播种机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种芽菜是指利用种子中贮存的养分直接培育成功嫩的芽或芽苗(多数子叶展开、真叶露心),如黄豆、绿豆、赤豆等,以及香椿、豌豆、萝卜、荞麦、苜蓿等。现将种芽菜多层立体、苗盘纸床、无土免营养液集约化生产的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三种核素对植物烂种烂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核素及其浓度与植物烂种烂芽的关系,用Sr(NO3)2、CsNO3和UO2(NO3)26H2O,配制成0,0.1,0.5,1.0,2.5,5.0,7.5和10.0mmol.L-1的溶液,研究Sr、Cs和U在发芽试验中对向日葵、大豆、玉米、黄瓜和油菜种子烂种烂芽的影响。结果表明:核素、核素浓度和植物对烂种烂芽的影响极显著,互作效应也非常显著。U处理的烂种烂芽率极显著地高于Sr或Cs处理,Sr或Cs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不同Sr2+或Cs+浓度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2.5mmol.L-1及以上U6+处理极显著地增加植物烂种烂芽率。植物之间对核素的反应差异较大,向日葵敏感,黄瓜不敏感,油菜、大豆和玉米介于二者之间。因此,不同核素对植物种子烂种烂芽的影响不同,U的影响大于Sr或Cs的影响,中高浓度U离子易致植物种子和幼芽死亡,不同植物烂种烂芽率对不同种类和不同浓度的核素反应不同。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巨菌草种植机普遍存在的重、漏播率高、人工劳动强度大、种茎易破损等问题,该文设计了一种槽型辊式排种器。先分析排种过程中的种茎受力状态,推导出种茎的受力角为目标值的函数,确定送种辊入种槽长宽尺寸为20 mm×20 mm;其次,采用弹性垫料改善送种辊排种进程,基于受力角为目标的函数,优化求解得到垫料侧边垫料厚4 mm、底部垫料厚8 mm;最后采用虚拟样机软件ADAMS建立了种茎排种动力学模型,对其排种过程进行仿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实验室台架试验和田间排种试验。台架试验表明,排种器实现种茎有序地排种,垫料有效地提高排种流畅度;田间试验过程中排种作业稳定,排种合格率均值为93.33%,排种间距变异指数均值为13.63%,平均漏排和重排指数均值为4.1%和2.5%,各项指标均符合巨菌草种植要求。该研究可为同类排种器和巨菌草种植机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记述了我国广西9种跳蛛(蜘蛛目:跳蛛科)。其中有8种国内新纪录:球形猎蛛Evarcha bulbosa Zabka,1985;波氏猎蛛 E.pococki Zabka,1985:条纹蚁蛛 Myrmarachneannamita Zabka,1985;长腹蚁蛛 M elongata Szombatby,1915;桑氏蚁蛛 M.kuwagata Yaginuma,1967;伏蚁蛛 M.volatilis(Peckham et Peckham,1892):皮氏弗列蛛 Phlegra pisarskii Zabka,1985;卡氏金蝉蛛 Telamonia caprina(simon,1903):1 新种,定名为临桂蚁蛛 Myrmarachnelinguiensis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河北教育学院。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预切种式木薯播种器存在充种效果差、合格指数低的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由落种滑板、主动辊筒、型孔摩擦带、支撑辊组、从动辊筒及储种箱等组成的预切种式木薯型孔摩擦带式精密排种机构。阐述了排种机构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对关键部件参数进行设计,通过理论分析确定影响排种机构充种性能的主要因素为型孔摩擦带型孔形状、型孔数量、型孔摩擦带安装倾角、型孔摩擦带速度以及种茎层厚度。基于离散元法(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建立种茎群-型孔摩擦带仿真模型,通过单因素仿真分析各因素对充种性能及种茎群规律的影响。以充种合格指数和漏充指数为评价指标,通过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仿真分析确定最优参数,利用Design-Expert数据软件,建立各试验因素与评价指标的数学回归模型,并进行参数优化。结果表明,影响充种合格指数和漏充指数的因素主次顺序为型孔摩擦带速度、型孔摩擦带安装倾角和种茎层厚度,圆整后的最优参数为型孔摩擦带速度0.6 m/s、型孔摩擦带安装倾角45°,种茎层厚度250 mm,此时的模型预测充种合格指数为94.63%,漏充指数为3.42%,重充指数为1.95%。在最优参数下...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不同排种速度下,种子投送轨迹的水平偏移量差异导致种子与导种管壁碰撞接触点不同,造成粒距一致性降低的问题,该研究在传统一体式固定导种管的基础上设计一种由结合段和投送段两段管体构成的组合式导种管,两段管体由转动副连接,在驱动机构作用下,可进行整体平移和绕转动副的旋转运动。对组合式导种管工作原理和投种过程进行理论分析,构建投种过程的种子动力学模型。运用离散元软件EDEM建立种子—管体仿真模型,以作业速度和投送段末端倾角为因素进行仿真试验,得到不同速度下两管体的最佳姿态,构建作业速度与组合式导种管运动关系数学模型。搭建导种性能试验平台,设计组合式导种管运动控制系统,进行导种性能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组合式导种管在2~12 km/h作业速度下的姿态对种子具有较好的引导效果,与导种管初次接触后发生二次弹跳的种子占比小于2.39%;组合式导种管在不同作业速度下的排种粒距合格率均高于传统导种管,能够准确还原排种器的本征排种性能,在作业速度为2~6 km/h时排种粒距合格率在96.35%左右,在12 km/h时降至84.17%;组合式导种管各速度下的排种粒距变异系数较传统导种管平均降低24.65个百分...  相似文献   

15.
16.
水稻气力式排种器投种轨迹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0,他引:2  
为研究水稻气力式排种器的稻种在送种正压作用下脱离排种盘后的轨迹以及投种成穴性,该文采用高速摄影技术分析了投种轨迹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对投种后的穴径进行了测量通过实际投种轨迹的均值优化理论方程,得到了不同条件下的优化方程。以"培杂泰丰"超级杂交稻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试验方法,分析了不同转速、不同送种正压下,稻种投影面正面与侧面轨迹与投种穴径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正面投种轨迹随排种盘转速的提高其水平位移增大,但整体偏移均小于5mm。当送种正压为0.1kPa时,其落种轨迹的稳定性较好,投种正面水平位移基本稳定在45~65mm,当送种正压为0.2kPa时,投种轨迹分布不均,稳定性较差;侧面投种轨迹受排种盘转速影响较小,增大送种正压会增大稻种侧面的水平位移,当送种正压为0.1kPa时,其投种侧面水平位移稳定分布在0~15mm,当送种正压为0.2kPa时,投种轨迹分布波动较大;穴径随转速与送种正压的提升,其大于50mm的概率也增多,排种盘转速为30r/min、送种正压为0.1kPa时,成穴性最好,其合格率为96.9%。投种高度控制在离地面10cm左右为最佳。该文从理论的角度分析了投种轨迹,得到了成穴性最优的条件,为水稻气力式排种器最优成穴条件与排种管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气吸滚筒式排种器吸种过程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2,他引:2  
为了分析工作参数对气吸滚筒式排种器吸种性能的影响,建立了种子和滚筒的三维模型,在恒压力边界条件下,运用Fluent软件计算种子在真实吸种气流场中的受力,并采用中心差分法求解种子运动方程,得到种子吸附瞬态运动轨迹为:首先在轴向吸力的作用下,种子沿种盘作水平运动;随着滚筒的转动,种子受到的径向吸力迅速增大,并从种盘上被吸起,与滚筒发生碰撞后,沿壁面向着吸孔中心滑移,最终被吸孔吸附。排种器的吸种性能随滚筒转速的提高而降低,随负压差的升高而增强。以油菜种子为对象,在自制的排种器上进行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当负压差为3~4 kPa、滚筒转速在15 r/min附近时,排种器的播种合格指数超过95%,为排种器的结构调整和工作参数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试验通过杂交与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结合胚珠培养,克服甘薯组A系列与B系列种间的杂交不亲和性,研究结果表明:前一种做法有克服杂交不亲和性的作用,但获得种子的机率低,而且即使获得种子,也大不发芽,或发芽后生长异常,中途夭亡;后一种做法则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花生播种机内侧充种式排种器的性能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摘要:为了将内充种式排种器应用到花生播种机上,该文对内侧充种式排种器进行试验研究。试验基于JPS-12型排种器试验台,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多因素多水平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别研究排种轴转速、投种高度和种子尺寸对排种器性能的影响。性能指标选定穴距合格率、双粒率、单粒率、重播率、漏播率、破损率。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确定排种盘转速在30 r/min,投种高度在25 cm,花生品种为丰花5号时,排种性能达到最优值(穴距合格率为96.12%,双粒率为96.36%,单粒率为0.91%,重播率为1.82%,漏播率为0.91%,破损率为0.35%)。该研究为高效花生播种机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机械式排种器同步柔性皮带护种器的设计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针对机械式排种器中的固定板(带)式护种器伤种率高、机加工复杂、安装要求严格和不易更换等问题,设计出一种同步柔性皮带护种器。对其结构进行设计,并对同步理论和皮带对种子最大支撑力进行了分析,导出同步的临界条件和影响同步效果的因素,皮带对种子的最大支撑力远远小于种子自身的破坏力。通过试验表明,利用同步柔性皮带护种器比传统固定板式护种器减少种子的破碎率0.5%以上,有利于节约种子,提高种子的出芽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