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芒果、番茄为主要原料,采用活性干酵母为发酵剂,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复合果酒发酵阶段的温度、糖度、pH等因素对果酒的影响,优化果酒的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发酵温度20℃、糖度30%、pH3.5的条件下,产酒率为35%且口感最好.  相似文献   

2.
以海藻酸钠为酵母固定化载体,进行山茱萸果酒固定化连续发酵的工艺优化研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酵母固定化条件,在最佳载体固定化条件下,筛选最优连续发酵工艺条件。采用感官评价对比连续发酵与传统发酵的差异。结果表明,固定化最适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2%,氯化钙浓度3%以及固定化时间2 h,连续发酵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23 ℃,填充率30%和稀释率0.01/h。对比传统发酵,连续发酵对山茱萸果酒的品质和风味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黑果腺肋花楸和雪莲果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混合型果酒酿造工艺,确定发酵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发酵初始含酸量0.6%,酵母接种量300 mg/kg,发酵温度24℃。所酿造果酒为干型,酒体呈宝石红色,澄清透明有光泽,果香与醇香相互协调,口感饱满圆润有回味。  相似文献   

4.
以新鲜毛酸浆为原料,研究酵母接种量、初始糖度和发酵温度对毛酸浆酒酒精度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最佳发酵工艺条件。毛酸浆酒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酵母菌接种量0.10%,发酵初始糖度22%,发酵温度26℃,发酵时间10 d。在此条件下制得毛酸浆酒的酒精度为11.20%vol,呈橙黄色,具有独特的毛酸浆果香和酒香。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蓝莓酵素中功能性酶的活力,以蓝莓为原料,以蛋白酶活力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酵母菌发酵蓝莓酵素的工艺进行优化。正交试验优化后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28℃,初始pH 3.8,酵母菌接种量0.20%,发酵时间3 d,此条件下的蛋白酶活力及SOD酶活力分别达到29.76 U/mL和55.93 U/g。  相似文献   

6.
荔枝果醋液态发酵工艺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荔枝果醋加工中的液态酒精与醋酸发酵工艺,试验表明添加4 g/L的多肽,可促进酒精发酵过程中菌种生长和风味成分(酯及氨基酸态氮)的生成.采用四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优化了酒精发酵工艺条件,当接种量0.15%(安琪酵母和菌株CICC 1312的体积比为2∶1)、还原糖质量浓度为18 g/(100 mL)、发酵温度为30℃、pH值为4.5时,发酵体的酒精度达9.76%.通过L_9(3~4)正交试验优化的醋酸发酵工艺条件为:接种量10%、温度33℃、酒精度6%;此条件下,荔枝果醋总酸质量浓度为5.99 g/(100 mL),总酯质量浓度为0.48 g/L,氨基酸态氮质量浓度达59.8 mg/(100 mL).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柠檬芒果酸奶发酵的最佳工艺,本课题通过单因素试验,采用Design-Expert7.0响应面分析软件优化柠檬芒果酸奶发酵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酸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柠檬汁添加量2%,芒果汁添加量5%,白砂糖添加量6%,发酵温度43℃,乳酸菌接种量4%,发酵时间6 h。因此,在此工艺条件下,所得酸奶质地均匀、口感细腻、凝结状态良好,且有柠檬芒果独特的风味。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猪粪沼气发酵的产气效率,试验应用响应面法对其沼气发酵工艺进行优化,通过Design-Express8.0.6.1软件的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以原料产气率为响应值,研究发酵温度、总固体浓度(TS)和搅拌转速3个因素对猪粪产气效率的影响,建立相关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降维优化分析,最后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发酵温度和TS两因素对于猪粪产气效率的影响表现为极显著。最优工艺条件TS为5.8%,发酵温度为29℃,搅拌转速为92 r·min~(-1)时,理论原料产气率为160.09 mL·g~(-1)TS,试验原料产气率为154.83 mL·g~(-1)TS,试验值与理论值接近,二者相对偏差为3.21%。可见,所建模型能较好的优化沼气发酵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9.
沙棘白兰地酒制备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沙棘汁为原料,研究沙棘白兰地酒的制备工艺。由于沙棘汁酸度较高,所以本实验对其进行了降酸处理。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制备沙棘白兰地酒的最佳工艺参数为:pH为3.6,树脂为AT-90B,发酵温度为25℃,酵母菌接种量为300ppm,在此条件下,果酒感官品质良好,适合企业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10.
富含γ 氨基丁酸豆芽乳发酵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发酵豆芽乳中的γ-氨基丁酸含量,以植物乳杆菌S-35为发酵剂,以发酵过程中γ-氨基丁酸质量浓度为试验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了植物乳杆菌S-35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对发酵豆乳中γ-氨基丁酸质量浓度的影响,并建立了乳酸菌发酵模型。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豆芽乳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为3.5%、发酵温度为34.5℃、发酵时间为27 h。在此条件下γ-氨基丁酸质量浓度为1.61 g/L,植物乳杆菌S-35活菌数可达1.60×10~9CFU/mL。在4℃下进行7 d的储藏试验,结果表明发酵豆芽乳在保质期内凝乳状态、发酵参数保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宁夏贺兰山东麓5个子产区(银川、青铜峡、红寺堡、石嘴山和农垦产区)自然发酵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基本理化指标和电学特性,分析不同产区葡萄酒间电学特性的差异,筛选出区分不同产区葡萄酒的特征频率和有效电学参数,初步探索基于电学特性识别宁夏贺兰山东麓不同子产区葡萄酒的能力,以期为简捷快速有效识别产区葡萄酒提供新方法。结果表明,宁夏贺兰山东麓5个子产区的葡萄酒理化指标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农垦产区的葡萄酒可滴定酸含量最高,而还原糖含量最低;银川产区的葡萄酒挥发酸含量最低,石嘴山产区的葡萄酒酒精度最高。通过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筛选出电压2 V下,区分不同产区葡萄酒的电学特性特征频率为0.1 kHz,有效电学参数为Z、Lp、X、Cp和Q。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均显示,利用葡萄酒电学参数能够明显区分贺兰山东麓5个子产区,采用Fisher-判别分析建立的预测模型,其回代检测和交叉验证正确率均为100%。因此,利用葡萄酒电学特性识别产区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pH值对固定化酵母甜高粱茎秆汁液酒精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慧  刘荣厚 《农机化研究》2007,(10):106-108
以可溶性糖含量为113g/L的甜高粱茎秆汁液为试验原料,采用摇瓶发酵方法,在水浴摇床上进行发酵.试验中,pH值分别选取3.5,4,4.5,5和5.5这5个梯度,考察其对固定化酵母发酵甜高粱茎秆汁液制取酒精过程中酒精产量、CO2失重率以及残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选取4.5时,可获得较高的酒精产量、CO2失重率以及较低的残糖.  相似文献   

13.
京白梨酒发酵与香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京白梨酒发酵工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嗅辨-质谱法进一步对京白梨酒特征性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接种发酵前,分别采用浓缩梨汁、白砂糖、秋梨膏调整京白梨汁的含糖量,对比原汁和果渣的发酵方式、感官评价结果、挥发性成分种类和经济成本等综合因素,最终确定添加白砂糖来调整京白梨汁的糖度到16°Brix。结合前期的实验条件确定了京白梨酒的中试工艺参数。京白梨酒可能的特征香气物质包括:乙酸异戊酯、己酸乙酯、乙酸己酯、辛酸甲酯、丁二酸二乙酯、辛酸乙酯、乙酸苯乙酯、9-癸烯酸乙酯、癸酸乙酯、异戊醇、正己醇、β-苯乙醇和紫罗兰酮。本研究通过不同发酵处理对香气成分的分析,为进一步提高京白梨酒的品质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葡萄酒发酵和陈酿过程中质量进行有效监控,是葡萄酒品质的重要保证。通过监测葡萄酒发酵和陈酿过程中酚类物质和颜色的演变规律,以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特征,建立基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酚类物质和颜色参数的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 PLSR)模型。结果显示总酚、总单宁和总黄烷醇质量浓度在发酵过程中不断增加,在陈酿过程中逐渐减小。而总黄酮醇在发酵过程中先增加而后减小,在陈酿过程中逐渐减小。浸渍过程和发酵初期是颜色形成的关键时期,在陈酿过程中颜色逐渐老化。基于紫外-可见光谱的酚类物质和颜色参数预测模型的校正集决定系数Rcal2及验证集决定系数Rval2均不小于0.84,残余预测偏差(Residual predictive deviation, RPD)均不小于2.54,模型可以达到预测的目的。因此,紫外-可见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是快速监测红葡萄酒发酵和陈酿过程中酚类化合物及色泽演变的一种简单经济且高效可行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为建立干白葡萄酒中重要乙酸酯的生成动力学模型,以爱格丽葡萄为原料,接种酿酒酵母,按常规工艺酿造干白葡萄酒。发酵过程中监测乙醇和乙酸含量变化,并定时取样进行目标香气物质(异戊醇、苯乙醇、乙酸乙酯、乙酸异戊酯和乙酸苯乙酯)的SPME-GC-MS分析,建立目标香气物质的香气活性值变化曲线,同时从经典化学反应动力学角度构建目标香气物质的生成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乙酸异戊酯在发酵过程中表现出香气活性,乙酸苯乙酯仅在最大检出量时表现香气活性,乙酸乙酯检出量一直低于嗅觉阈值。目标香气物质从开始生成至达到最大生成量的含量变化均符合零级动力学模型(R20.95,P0.001)。模型揭示出,乙酸乙酯的生成与乙醇和乙酸具有同时性,乙酸异戊酯和乙酸苯乙酯的生成分别相对于异戊醇和苯乙醇有延滞效应。结合零级动力学模型特征,为增强葡萄酒的花香和果香特征,可尝试在爱格丽葡萄汁发酵旺盛的香气物质半生成期,调控促进乙酸乙酯和乙酸苯乙酯生成。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主要研究低度沙棘酒配制的最佳调制工艺。对主要因素基酒用量、沙棘清汁用量、香料用量采用单因素试验,采用L18(37)正交试验全面考查酒精度、基酒用量、糖用量、沙棘清汁、高粱香精、清香型香精、乙基麦芽酚等因素对酒质感官质量影响,获得最佳配方是:酒精度38%、酒基35%、沙棘清汁16%、冰糖4%、清香型香精0.015%、高粱香精0.015%、乙基麦芽酚0.013%,质量指标达到企业标准优级要求。  相似文献   

17.
对南阳酵母NY-07017甜高粱茎汁酒精分批发酵动力学进行了研究.菌体生物量测定采用干重法,酒精产量测定采用国标蒸馏方法,残总糖浓度测定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模型的建立引用经验模型,模型参数求解方法是根据试验数据,通过一元非线性回归对试验结果建立逻辑斯蒂方程,与经验模型联立,以矩阵线性方程求解.通过比较试验值与模型计算值,确定拟合程度.结果表明,模型拟合良好,所建模型较好地反映了甜高粱茎汁酒精分批发酵过程及其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reports the effects of irrigation amount and partial rootzone drying (PRD) on water relations, growth, yield and wine quality of Vitis vinifera cv. ‘Tempranillo’ during two consecutive years in a commercial vineyard with a deep, light-clay soil located in Requena, Valencia, Spain. Partial rootzone drying applied at two amounts (100% and 50% of the estimated crop evapotranspiration), was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drip irrigation, and also to rainfed vine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ects of irrigation amount on yield and wine quality were different between years. In 2003 with low yield values (around 6.3 t ha−1) irrigation did neither affect grape production nor wine quality. However, in the following year, with much higher general yield (17 t ha−1), the high irrigation dose increased yield by 30% compared to rainfed vines and it also increased must total soluble solids and wine alcohol content. In both seasons, PRD did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nor growth, yield or fruit and wine quality, when compared to the same amount of water applied by conventional drip irrigation. Overall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under our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it was the irrigation amount rather than the system of application what affected vine performance, indicating the difficulties of successfully employing the PRD type of irrigation with a drip system in heavy and deep soi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