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新疆边境地区奶牛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用国标(PPD)进行检测,对阳性牛开展进口牛型、禽型结核菌素(PPD)试验,同时进行γ-干扰素试验等验证及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各地相应流行菌株,有条件地开展血清学试验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工作。每年在定点4个牛场检测样品数为700份,三年项目执行期间去检测奶牛5406头。国产PPD进行检测,检出阳性牛59头,阳性率为1.09%,欧盟PPD比较试验检出阳性牛47头,γ-干扰素试验检出阳性牛24头,国产(PPD)试验与γ-干扰素试验的比较符合率为41%。实验结果显示,国内产结核菌素敏感性较高,进口结核菌素敏感性适中,可以看出PPD试验特异性较低,会出现一定比列的假阳性,造成误判,而γ-干扰素试验有较强的特异性。通过这三年对定点地区定点牛群奶牛结核病的连续检测,无害化处理阳性牛,使定点牛群的阳性感染率同比下降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查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在全省牛群中的流行情况,从1986年至1989年共采集了1813头份血清,以细胞中和试验进行抗体检测。结果,全省58个县(市)1813头份血清检出阳性347份,平均阳性率19.14%,地区阳性率最高的达60.87%(14/23),有12个县(市)抗体阴性。检测34个奶牛场的430头汾黑白花牛血清,有20个奶牛场检出阳性血清,共76份。阳性率最高的达100%,一般为10~60%,14个奶牛场抗体阴性。检测3个冻精站和1个  相似文献   

3.
用病原学分离与血清学鉴定的方法,对青海省2009—2011年全省畜间牛羊布病发生情况进行了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近几年,我省畜间布病防控工作总体逐年见效,除种公牛外,其他畜种布病发病数和阳性率都有所下降,其中羊布病发病数和阳性率下降明显;牛布病感染阳性率(1.07%)高于羊(0.81%),奶牛最低(0.28%);种畜布病感染阳性率高于同种其他牲畜,是最危险的传染源。防控:全面实施"检疫、监测、效果考核、消毒、免疫、扑杀"等综合防控措施,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增加资金投入,落实扑杀补助,扩大监测范围,坚持自繁自养。同时,加强布病防控知识宣传和技术推广,群防群治。  相似文献   

4.
2012年5-10月在全省42个县(市、场)进行了牛、羊布病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监测。全省累计监测牛、羊419056头(只),检出阳性牛、羊3751头(只),平均阳性率为0.90%。其中:监测奶牛123834头,检出阳性338头,平均阳性率为0.27%;监测其它牛119184头,检出阳性牛2187头,平均阳性率为1.83%。监测羊176038只,检出阳性牛1226只,平均阳性率为0.70%。为了解青海省牛羊布病感染流行情况,青海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2012年在全省范围内,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广西贺州市家畜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流行情况,2019—2022年对部分猪、牛、羊规模场开展布病血清学监测,并对阳性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猪场群布病阳性率为0,牛为1.00%(2/200),羊为3.86%(17/440);猪个体阳性率为0,牛为0.03%(8/24 030),羊为0.88%(156/17 732)。2019—2021年未见牛布病阳性,2022年检出牛布病阳性,呈低流行率;羊布病阳性在2021年出现一次小高峰,2022年有所降低。羊只买卖、交换种公羊和混饲是导致布病阳性的主要因素。未整群扑杀阳性场的一次复阳率为33.33%,二次复阳率达50.00%。结果表明:贺州市家畜布病以牛羊感染为主,猪群布病流行风险较低,未整群扑杀场群存在复阳风险。建议积极推进牛羊布病净化场建设,坚持监测和阳性场整群扑杀的防控策略,强化流通检疫监管和生物安全管理,防控布病发生及蔓延。  相似文献   

6.
应用皮内变态反应试验法对云南省楚雄州楚雄、双柏、姚安、元谋4县(市)的412头黄牛进行了结核病的检测,检出阳性牛12头,阳性率2.91%;检出可疑牛18头,占检测数的4.37%。  相似文献   

7.
韦瑛 《兽医导刊》2020,(8):80-81
为全面了解河池市羊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以下简称“布病”)流行现状和特点,进行风险评估,为全市的布病防控和全面净化提供科学依据。2014年—2019年,采集全市11个县(区)1337个场点47062份羊血清,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进行布病检测,检出阳性场点25个,阳性血清417份,群体阳性率为1.87%、个体阳性率为0.89%,采取扑杀及无害化处理阳性羊及其同群羊1431只。河池市2016年检出羊布病个体阳性率高达6.15%,通过采取扩大监测面、强化监测频次、对检出阳性病例进行100%扑杀无害化处理等措施,2019年羊布病个体阳性率下降到0.18%,防控工作卓有成效,但布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要实现所有县(区)达到羊布病净化标准,还需要毫不松懈继续抓好羊布病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湖南省家畜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流行情况,从“全国动物卫生监测平台疫病监测系统”数据库中,下载2014—2022年湖南省布病监测数据,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14—2022年全省共对22 544个场点的594 180份血清样品进行了布病抗体检测,共检出阳性样品4 381份,个体阳性率为0.74%(95%CI:0.72%~0.76%),检出阳性群体471个,平均群体阳性率2.09%(95%CI:1.91%~2.28%);羊、牛、猪的个体阳性率分别为0.91%(95%CI:0.88%~0.94%)、0.24%(95%CI:0.21%~0.26%)、1.01%(95%CI:0.87%~1.17%),群体阳性率分别为2.48%(95%CI:2.25%~2.73%)、0.86%(95%CI:0.62%~1.15%)、1.96%(95%CI:1.16%~3.08%);全省14个市(州)的63个县(市、区)检出布病抗体阳性,检出阳性市州数量最多的是2020年和2021年,检出阳性县(市、区)数量最多的是2022年;2016年检出的阳性场点数最多,达89个,夏季6—8月份阳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云南边境地区近年来阿卡斑病毒(Akabanne disease virus,AKAV)流行情况,2017—2018年连续2年在云南省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的12个边境县采集牛血清,应用cE LISA方法进行AKAV抗体检测。结果显示:2017—2018年共检测牛血清样品1 860份,检出阳性样品108份,阳性率为5.8%,显示这些地区存在一定的AKAV感染;各县AKAV抗体阳性率在0~24.4%之间,差异较大,其中抗体阳性率最高的为富宁县,2017年和2018年的阳性率分别为24.4%和20.0%,而瑞丽连续2年未检出抗体阳性;黄牛AKAV抗体阳性率(6.6%)高于水牛(4.7%),差异显著(P<0.05);入境牛抗体阳性率(6.5%)高于境内牛(3.0%),差异显著(P<0.05);养殖场(9.0%)、交易市场(8.4%)、屠宰场(7.6%)的牛AKAV抗体阳性率高于村寨散养户(2.5%),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AKAV在云南边境地区存在一定的流行,其流行趋势受入境动物影响。结果提示,应继续加强云南省边境地区AKAV等虫媒病毒病的监控,及早发现和控制该病流行。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河南省奶牛副结核病流行情况,利用副结核分枝杆菌(MAP)间接ELISA抗体检测对2020年省内11个地市部分牧场送检的523份牛血液样品进行副结核抗体检测。结果显示,14个送检牧场,阳性样品145份,场间阳性率92.86%,样品阳性率27.72%。对4个500头左右中小规模牧场进行批量检测,833份样品中阳性样品210份,场间阳性率100%,场内阳性率15.67%~36.06%,样品阳性率25.93%。2019年共计送检样品345份,其中MAP抗体阳性数104份,样品阳性率30.14%。2020年送检样品与2019年相比,送检量增加了51.59%,阳性率降低了2.4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云南省边境地区牛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与阿卡斑病毒(Akabane virus,AKAV)的流行与分布现状,2022年在云南省9个边境县(市)采集1 820份牛血清样本,应用c ELISA方法进行BTV与AKAV抗体检测,并对检测结果利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Excel 2007等软件进行区间、群间和时间的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共检出BTV阳性样品1 207份,样品阳性率为66.32%(1 207/1 820);检出AKAV阳性样品350份,样品阳性率为32.17%(350/1 088)。各县(市、区)的BTV样品阳性率为43.50%~93.00%,AKAV为12.90%~50.00%,不同地区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黄牛和西门塔尔牛的BTV和AKAV抗体样品阳性率均高于水牛,入境牛BTV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本土牛,两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规模养殖场的BTV和AKAV抗体阳性率和散养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7—8月的BTV和AKAV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5—6...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河西地区5市是牛羊布鲁氏菌病高发区,2015年检出阳性率高达1.87%。2015年以来通过采取以监测、扑杀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取得了良好的防控效果,5市19个县(区、市)阳性率由2015年的1.87%下降到2017年的0.33%。阳性率明显下降。散养户检出阳性率高于规模场和其他场点,人畜间布鲁氏菌病感染发病具有相关性。本文综合分析了河西5市牛羊布鲁氏菌病上升原因和风险因素,提出综合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广西牛羊赤羽病和蓝舌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赤羽病病毒(AKAV)和蓝舌病病毒(BTV)2种虫媒病毒(Arbovirus)在广西的流行与分布情况,本研究对采集自2010年~2011年广西11市的706份牛、羊血清样品进行检测,共检测出AKAV抗体阳性样品382份,总阳性率为54.11%.其中山羊血清82份,阳性率为28.37%(82/289);牛血清300份,阳性率为71.94%(300/417).BTV抗体阳性样品279份,总阳性率为39.52%.其中山羊血清95份,阳性率为32.87%(95/289),牛血清样品184份,阳性率44.12%(184/417).同时检测出2种虫媒病毒抗体185份,占样品总数的26.20%.本研究结果表明2种虫媒病毒在广西广泛流行,并首次证明广西存在AKAV的感染.  相似文献   

14.
为了有效地控制布鲁氏菌病的流行,1973年首次在全州范围内应用血清学方法开展了疫情监测,结果牛、羊平均阳性检出率为3%,依据此次监测结果,及时地制定了免疫、检测、扑杀为主的技术措施。到1985年底牛羊平均阳性检出率下降为0.8%,经考核全州8县(市)均达到国家“控制区”标准。在“控制区”达标基础上,又根据疫情现状,继续推行免疫、检测、扑杀等防治措施。从1989年开始又在全州所辖的临夏市、临夏、永靖、东乡、积石山、广河、和政、康乐8县(市),在原疫情较重,又具有代表性的68个乡(镇)农民所饲养的牛、羊、猪等家畜应用平板凝集反应(PAT)、试管凝集反应(SAT)2种血清学珍断方法,开展了布鲁氏菌病的检测,1995年底全州8县(市)都达到了国家“稳定控制区”标准,此后每年仍继续实施牛、羊、猪布鲁氏菌病疫情检测。1989—2004年血清学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海南省A型塞尼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感染状况,应用间接ELISA方法,对从海南省15个市(县)112个场点采集的2 547份猪血清样品进行SVA抗体检测。结果显示:SVA血清样品抗体阳性率为10.9%,场点阳性率为50.0%;15个市(县)的场点阳性率在14.3%~100%之间,其中有6个超过50%;15个市(县)的样品阳性率在1.0%~31.7%之间,大部分市(县)小于10%;规模化养殖场场点阳性率(61.2%)高于散养户(33.3%);仔猪、母猪、后备猪、公猪、育肥猪样品阳性率分别是20.5%、15.5%、13.5%、10.7%、5.9%。结果表明:SVA已扩散至整个海南省,防控形势较严峻,需制定相应防控措施;交通枢纽地区和规模化养殖场的SVA流行面较广,仔猪和种猪群中的SVA流行率较高,应重点加强监测和相关流行病学研究。本研究摸清了海南省猪群中的SVA的感染与分布情况,找出了重点防控区域和防控对象,对于指导该地区SVA防控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掌握布鲁菌病在新疆地区的发生情况及变化趋势,基于对该地区布鲁菌病监测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对2005—2011年新疆地区14个地(州、市),96个县(市、区)上报的布鲁菌病监测数据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对不同牲畜、不同场点及地区分布的布鲁菌病发生及流行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2005—2011年牛和羊布鲁菌病平均阳性率是0.66%和0.61%,牛布鲁菌病规模场和行政村平均阳性率是0.37%和0.77%,羊布鲁菌病规模场和行政村平均阳性率是0.77%和0.52%;牛布鲁菌病阳性率以塔城地区最高,阳性率为2.91%,羊布鲁菌病阳性率以乌鲁木齐市最高,阳性率为14.67%。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初步掌握宁夏地区牛支原体(Mycoplasma bovis,M.bovis)病的流行情况,试验采用ELISA方法对2020—2021年宁夏地区5个城市22个县/区收集的牛血清样本进行牛支原体血清抗体检测,分析不同年份、不同城市、不同县/区血清学调查结果。结果表明:宁夏地区5个城市固原市、石嘴山市、吴忠市、中卫市和银川市牛支原体抗体的检测均呈阳性。2020年和2021年平均牛支原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9.39±15.07)%、(37.58±19.52)%,2021年与2020年相比,血清牛支原体抗体阳性率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城市间比较,固原市、中卫市、石嘴山市、吴忠市和银川市两年平均牛支原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2.00±8.78)%、(35.56±14.09)%、(31.11±10.47)%、(50.00±25.91)%、(29.44±9.19)%,其中吴忠市平均牛支原体抗体阳性率最高,固原市最低;不同县/区间比较,西吉县和同心县两年的牛支原体抗体阳性率未发生变化,2021年原州区和平罗县的牛支原体抗体阳性率与2020年相比下降,其他18个县区2021年的牛支原体抗...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掌握广西牛羊主要呼吸道疫病的感染情况,本研究对2016年~2017年广西6个主要牛羊养殖市的2400份牛血清和2400份羊血清分别进行传染性牛鼻气管炎、牛支原体和绵羊肺炎支原体的抗体检测。检测结果显示,2017年广西6市的传染性牛鼻气管炎、牛支原体和绵羊肺炎支原体血清抗体的个体阳性率和群体阳性率均较2016年有所增加。传染性牛鼻气管炎的抗体个体阳性率为36.45%(875/2400),群体阳性率为72.18%(96/133)。牛支原体的个体阳性率为30.91%(742/2400),群体阳性率为67.08%(87/128)。传染性牛鼻气管炎与牛支原体的双重感染率为12.21%(293/2400),双重感染数占其感染数的比率分别为33.48%(293/875)和39.48%(293/742)。绵羊肺炎支原体的个体阳性率为40.66%(976/2400),群体阳性率为77.14%(87/105)。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报了2012年全国家畜血吸虫病疫情状况。在2012年,湖南省、湖北省、江西省、四川省、安徽省、云南省、江苏省等7省共有存栏牛1 033 056头,存栏羊2 024 512只,其他家畜存栏数891 301头(匹、只)。2012年共检查了684 899头牛,其中牛血吸虫病阳性3961头,阳性率0.58%,比2011年的阳性数下降了42.57%;检查了71 473只羊,其中羊血吸虫病阳性406只,阳性率0.57%,比2011年的阳性数下降了4.19%,并对142 976头其他家畜进行了检查,其中血吸虫病阳性为21头,阳性率0.01%。湖南省和江西省的病牛数占到了全国病牛数的80.06%。2012年,全国家畜血吸虫病疫情较之2011年继续下降,但是洞庭湖和鄱阳湖地区依然是今后家畜血吸虫病疫情控制的难点和重点。  相似文献   

20.
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临夏州动物布病布鲁氏菌病感染和流行状情况,有效制定防控对策,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和草食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于2015—2018年笔者对临夏州8县(市)开展奶牛布鲁氏菌病检测。通过实验室检测,对阳性畜及时扑杀,以检测扑杀相结合到逐步达到净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