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近年,土壤酸化是导致我国耕地土壤理化性状不断变差的主要原因,给原有的适合作物生长的土壤生态环境条件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导致作物无法得到良好生长,大大降低了作物的最终产量和质量。因此,为了顺利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积极改良土壤酸性问题是农业甚至整个社会高度重视的问题。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采取了室内培养试验的方法对化学改良剂合适剂量进行科学有效的筛选,通过对试验结果分析后得出以下结果:闲地和果园酸化土壤的情况较为严重,应使用化学改良剂对土壤进行改良,轻烧粉、石灰氮与轻烧粉各半混以及生石灰三种改良剂效果最佳,但需要控制使用量,以免造成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农田土壤酸化改良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酸化导致耕地土壤理化性状变差,改变了适宜作物生长的土壤生态环境条件,使作物生长发育不良,导致作物产量和质量下降。为了探索和研究土壤改良技术对淮南市农田土壤酸化的缓解程度,提出适于提高全市土壤质量的有效措施,为制定科学合理、实效的施肥结构调整、培肥地力、防止酸化等耕地综合治理方案奠定基础,该文特进行了不同化学改良剂的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各种改良措施均能提高pH值,其中以生石灰、磷矿粉或草木灰措施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磷石膏与石灰石粉配施对新垦红壤耕地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垦红壤耕地兼具有强酸与养分贫瘠等多种缺陷,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加以改良。为了解磷石膏与石灰石粉配施对新垦红壤耕地降酸与增加矿质养分的作用,以新垦黄筋泥为研究对象,设计磷石膏、石灰石粉不同用量及其组合的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改良剂处理对土壤酸度、有效养分及作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磷石膏和石灰石粉对土壤具有明显的降酸与增加有效钙的作用,其效果随用量增加而增加;等质量施用条件下,单施石灰石粉、磷石膏与石灰石粉配施对土壤的降酸效果高于单施磷石膏。在改善土壤矿物养分、物理性状和蔬菜生长方面,磷石膏与石灰石粉配施和单施磷石膏的效果高于单施石灰石粉。在试验条件下,施用磷石膏没有明显增加土壤中重金属的积累,且因土壤pH的提高蔬菜中Cd、Cr、Pb含量有所下降,但As含量呈轻微增加,对蔬菜中其他重金属积累的影响不明显。研究认为,对于酸化明显和养分低下的新垦红壤可采用磷石膏与石灰石粉配施替代单独施用石灰石粉加以改良,但应适当控制磷石膏施用量。  相似文献   

4.
设施土壤往往同时存在次生盐渍化、养分失衡等多种障碍问题,单一改良措施难以有效改善作物生长。根据土壤障碍类型,设计多用途改良剂,同步消减土壤多种障碍,有利于大幅增产提质。为了验证改良剂的应用效果及推荐用量的可靠性,在推荐用量的基础上,设置增减25%和50%的用量进行校验,观测作物生长及产量情况,采样测定土壤基本物理学、化学性质。研究结果表明:(1)在重度、中度和轻度盐渍化土壤上,适量施用土壤改良剂能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萝卜和紫甘蓝产量,随着改良剂用量的增加,萝卜肉质块根和紫甘蓝叶球中硝酸盐含量不断下降。在重度盐渍化土壤上施用改良剂的增产效果大于在中度和轻度盐渍化土壤上的增产效果;(2)在次生盐渍化和养分失衡障碍土壤上,施用土壤改良剂能有效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尤其是土壤通气孔隙度。随着土壤改良剂用量的增加,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含量有所增加。(3)施用土壤改良剂能有效遏制土壤酸化,推荐用量下,改良剂使土壤pH提高0.71个单位。施用改良剂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随着改良剂用量的增加,对土壤中过多的速效氮消减效果明显。随着改良剂用量的增加,土壤电导率、水溶性钙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浓度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李新华  王勇  朱振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081+17092
[目的]为滨海盐渍土改良找到新的有效途径。[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Encapsalt改良剂对黄河三角洲滨海盐渍土土壤盐分及作物的影响。[结果]Encapsalt改良剂的最佳施用量为9 000~12 000 ml/hm2,分2次施的效果较好。第1次施Encapsalt改良剂,可明显降低土壤的含盐量和pH,提高作物的出苗率。第2次施Encapsalt改良剂,可以维持土壤的含盐量不升高,使土壤不发生返盐现象,从而减少死苗现象,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提高作物产量。[结论]Encapsalt改良剂值得进一步试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6.
为了降低粤北大宝山矿区周边种植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毒害作用,以不同条件下土壤中有效态铜、锌、锰含量作为评价指标,依次采用单次-单因子法筛选出有效的改良剂原料,采用L16(45)正交试验研究了改良剂的最佳配方,并进行了作物种植试验,得到最适改良剂配方为0.30%熟石灰粉、0.20%花生壳粉、0.20%草木灰、0.02%Na2EDTA,玉米和油菜在改良土壤中的多项生长指标均较原土壤中的提高30%以上,表明该改良剂能有效地降低土壤中重金属对农作物的毒害作用,并且改良土壤以适于玉米和油菜生长。  相似文献   

7.
应用化学改良剂是改良利用盐渍土的重要措施之一。竹炭型土壤调理剂(Bamboo-charcoal Soil Amendment,BC)能有效改善土壤的物理结构,但其用量至关重要。本文按照BC占干土的比例设置为0‰、4‰、8‰、12‰、16‰、20‰,通过盐化潮土的一维垂直入渗试验,探求改良轻度盐渍土的较适宜BC用量范围。结果表明:1)施用BC能够增大湿润锋运移深度,增加土壤累积入渗量。相同历时(240 min)情况下,施用BC处理的湿润锋移动深度较CK分别增加4.5%、11.9%、10.2%、15.3%和17.6%,累积入渗量较CK分别增加5.1%、18.4%、11.2%、23.5%和23.6%。2)添加BC可以改变土壤水分的分布特征,随BC用量的增加,0~10 cm土层含水率呈减小趋势,10~30 cm土层含水率呈增大趋势。3)各BC处理的土壤浸提液电导率随土层深度增加呈增大趋势,土壤盐分分布呈"底聚型";土壤湿润区中Cl-和Na+在剖面上均呈"L"型分布;4)综合土壤水盐的剖面分布及其数量特征,BC施用量为8‰时,对土壤的改良效果最好,但此用量的实际应用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8.
为改良酸化土壤,提高酸化土壤的肥力和生产力,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探究了3种矿物调理剂对酸性土壤pH、养分有效性和菠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10 g/kg的矿物改良剂能显著的提高土壤pH,促进菠菜的生长。与对照相比,矿物改良剂A、矿物改良剂B和矿物改良剂C使土壤pH分别增加1.65、1.56和1.86个单位,菠菜地上部鲜重分别增加17.7倍、20.4倍和24.3倍。其中,矿物调理剂C的效果最优。此外,3种矿物改良剂还能显著促进了菠菜对钙、镁元素的吸收,植株钙浓度和镁浓度分别提高11.9%~38.8%和79.2%~146.8%。矿物改良剂A和矿物改良剂C还提高了土壤速效磷的含量(27.3%和25.3%)。综上所述,本试验采用的3种矿物改良剂均能提高酸化土壤pH,显著提高菠菜的生物量,其中矿物改良剂C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文登市耕地土壤酸化现状及改良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pH(土壤酸碱度)是影响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土壤酸化直接导致了耕地土壤理化性状变差,打破了原有的适宜作物生长的土壤条件,影响作物产量和质量,应对酸化耕地土壤进行改良。1文登市耕地土壤酸化现状及影响1.1土壤pH分级分析根据2005~2012年文登市11 478个样品的化验分析,耕地土壤pH的变化范  相似文献   

10.
磷石膏在碱化土壤改良中的应用及效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磷石膏为化学改良剂,在河套灌区杭锦后旗沙壕渠试验站进行小面积改良试验。种植作物是美国油葵G101。试验定期测定土壤的水分、盐分、代换性钠及代换总量,观测植物生理指标(株高,叶片数,杆径等)。分析磷石膏改良盐碱对土壤理化性质和葵花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得出结论:用磷石膏作为化学改良剂,改良盐碱地效果显著,具有推广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农业生产中防治土壤酸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酸化是土壤退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使土壤肥力降低、肥料效率下降、作物生长受影响以及有毒物质对作物的毒害加重,其已经成为了地球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从土壤酸化源头控制、改良剂的研制和施用、农业管理措施等方面,阐述了防治和解决农业土壤酸化问题的主要途径,并在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对土壤酸化防治的进一步研究作出了展望,旨在为以后农业土壤酸化的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蚕沙土壤调理剂对酸性土壤改良及豆角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连作、过量施用化肥以及不科学使用农药等因素导致土壤板结、盐碱化、土传病害严重,土壤根际有益微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土壤生态失衡,作物生长受限。在此类土壤上进行农业栽培生产,加剧土壤恶化,致使病虫害问题逐年严重,使作物减产甚至绝产,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污染生态环境,甚至影响人类的生存发展。目前南方耕地土壤不断恶化,土壤酸化尤为严重,亟需进行土壤治理。通过第一季施用土壤调理剂,第二季不施用土壤调理剂的连续两季豆角盆栽试验,研究了几种土壤调理剂对酸性土壤改良效果及对豆角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酸性土壤上施用适宜的土壤调理剂可改良土壤,提高土壤pH,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②试验筛选出改良效果最优的土壤调理剂为蚕沙1土壤调理剂(蚕沙50%、贝壳40%、氧化镁10%),在蚕沙1调理剂的作用下,土壤pH上升了0.77,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6.49%,豆角产量增加了125.99%。  相似文献   

13.
土壤改良剂对红壤性低产地的应用效果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筛选出适宜红壤性低产地的土壤改良剂,以芝麻作为试验作物,比较熟石灰、微生物菌剂、生物有机肥和4种自制改良剂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自制改良剂2号(SSA-2)应用效果较好,芝麻产量较对照增加24.5%,主要增加了单株蒴果数,较对照增加23.6%,是芝麻地土壤改良和实现芝麻增产增效的一种较好的改良剂。该改良剂对土壤理化性状也有一定的影响,主要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有效锌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5.7%和8.0%。因此,综合考虑芝麻生产效益和土壤结构改良效果,认为SSA-2是一种较好的土壤改良剂,明显优于石灰、生物有机肥、微生物菌剂和其他3种自制改良剂。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苹果园土壤生态系统的恶化情况比农作物更为严重,通过对胶东苹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及酸化程度的研究分析,综合介绍了果园土壤改良的主要技术措施,通过自然生草、科学施肥和施用土壤改良剂3个方面对苹果园土壤生态系统进行改良优化,使其满足果树优质丰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中国茶园土壤酸化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茶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由于其较好的经济效益,近年来茶树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是土壤酸化问题也日益突出。对已发表的茶园土壤pH的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明确我国主要产茶省份茶园土壤pH情况,为茶园土壤调控管理和茶园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我国主要产茶区土壤酸化情况为研究对象,筛选收集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上2000—2016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利用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全国以及各产茶省份茶园土壤平均pH,以及在各个区间的分布情况。利用文献数据,比较茶园和周边森林土壤pH的差异。同时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对安溪县和松阳县两个典型产茶县不同作物类型下土壤pH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全国茶园土壤平均pH为4.73,各省份间存在很大差异。山东和河南两省茶园土壤pH超过5.5,分别达到5.76和5.54,江西省茶园土壤pH最低,只有3.86。从土壤pH在各区间的分布来看,只有41%的茶园的土壤pH在4.5—5.5这一最适宜茶树生长的范围。高达52%的茶园的土壤pH在4.5以下,属于不适宜茶树生长的强酸性土壤。与森林相比较,种植茶树显著降低了土壤pH。种茶历史悠久的安溪县茶园土壤pH为4.2,远低于水稻土壤的5.2和果蔬等土壤的6.2。在种茶历史相对较短的松阳县,茶园土壤pH为5.1,也分别低于水稻和果蔬等土壤的5.2和5.4。【结论】我国茶园土壤酸化严重,全国茶园土壤平均pH为4.73,超过52%的土壤的pH在4.5以下,属于不适宜茶树生长的强酸性土壤。后期应当加强茶园土壤酸化调控,以防止茶园土壤继续酸化,实现茶叶长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竹溪县烟田土壤酸碱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竹溪县烟叶种植田间土壤酸碱度的现状,提出相应的改良措施。[方法]对全县5个乡镇38个行政村583户烟农的817个田块进行检测。[结果]全县土壤p H平均值为6.30,最大值为8.5,最小值为5.0,p H在6.5以下的样本数579个,占比70.9%,整体呈弱酸性。适宜烤烟生长的土壤样本(p H 5.5~7.0)有736个,占比90.09%。[结论]竹溪县烟田土壤以弱酸性(p H 5.5~6.5)为主。当前土壤酸化现象并不严重,通过持续开展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轮作、硝酸钾替代硫酸钾等改良措施,竹溪县仍为适宜生产优质烤烟的区域。  相似文献   

17.
乳酸菌胞外多糖对水稻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微生物多糖在促进作物生长上的应用效果及其作用机理,以水稻准两优608为供试材料,将不同浓度(100、1 000 mg·L-1)乳酸菌胞外多糖施加于土壤,同时以相同浓度的葡萄糖作为对照,研究乳酸菌胞外多糖对水稻秧苗生物学性状及水稻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同时考查微生物多糖与单糖在水稻促生效果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土壤中添加不同浓度的乳酸菌多糖能促进水稻幼苗的生长,显著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缓解土壤酸化,提高土壤酶活性,同时对土壤养分也有明显的改善效果。相关性分析表明,外源物质介导的土壤环境因子变化与水稻的生长作用关联极为密切。主成分分析结果证明,乳酸菌胞外多糖对水稻生长及土壤环境因子的作用效果与葡萄糖存在明显区别。乳酸菌胞外多糖可以作为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于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性,深入研究了保护性耕作对土壤、作物生长发育及病虫害的影响,旨在形成适合东北地区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推进东北地区的农业向持续高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疏浚底泥具有陆地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富含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可以用作土壤改良剂或人造土壤,应用于园林绿化。底泥用作土壤改良剂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植物生长。底泥用作人造土壤应用于园林绿化的客土置换,可以避免因客土置换引起的采土区水土流失问题,且易实现质量控制,是底泥园林绿化应用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