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1 毫秒
1.
【目的】研究湖羊不同部位肌肉H-FABP和PPARγ基因mRNA的发育变化规律,结合屠宰试验分析H-FABP和PPARγ基因mRNA表达水平对肌内脂肪沉积的影响。【方法】选取初生、1、2、3、4、5、6月龄湖羊公羔和12月龄的成年公湖羊各5只,屠宰后取背最长肌、腰大肌和股二头肌检测肌内脂肪含量,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湖羊不同部位肌肉H-FABP和PPARγ基因mRNA表达水平,分析其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及其与肌内脂肪含量的关系。【结果】(1)随着月龄的增加,肌内脂肪(intramuscular fat,IMF)含量持续上升;同月龄背最长肌和腰大肌IMF含量显著高于股二头肌(P<0.05)。(2)0~6月龄及12月龄,湖羊不同部位肌肉H-FABP基因和PPARγ基因mRNA表达的发育变化模式不同,具有组织特异性。随着月龄的增加,背最长肌和腰大肌H-FABP基因mRNA的表达模式基本相同,2月龄达最高(P<0.01),总体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而股二头肌H-FABP基因mRNA的表达量无显著变化。对于PPARγ基因来说,背最长肌PPARγ基因mRNA的表达量4月龄达最高(P<0.01),然后下降并保持相对稳定水平,而腰大肌和股二头肌PPARγ基因mRNA的表达量随着月龄的增长大体呈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同月龄H-FABP基因和PPARγ基因mRNA的表达量在湖羊不同部位肌肉表现有明显的差异。(3)湖羊不同肌肉部位基因的表达量与IMF含量相关分析表明,不同部位肌肉H-FABP基因mRNA的表达量与IMF含量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而PPARγ基因mRNA的表达量与IMF含量则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结论】湖羊不同部位肌肉肌内脂肪沉积的发育变化基本相同,在生长发育期都是随着月龄的增加其IMF含量上升;不同部位肌肉H-FABP和PPARγ基因表达模式不同,H-FABP基因在湖羊生长早期对肌内脂肪的沉积可能有正调控作用,而PPARγ基因可能对肌内脂肪的沉积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获得湖羊UCP3基因编码区全序列并分析其序列特征,同时研究其在湖羊不同部位肌肉中的表达变化,选取初生与1、2、3、4、5和6月龄湖羊公羔各5只,提取屠宰后背最长肌、腰大肌、前腿肱二头肌和后腿股二头肌RNA,用TA克隆技术获得湖羊UCP3基因编码区序列,用DNAMAN软件分析UCP3基因在哺乳动物间的保守性,同时基于UCP3蛋白质序列用MEGA5.1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用Real-time PCR检测湖羊不同肌肉部位UCP3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变化。结果显示:湖羊UCP3基因编码区全长936 bp,编码311个氨基酸残基,在哺乳动物中相对保守。根据UCP3蛋白质氨基酸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湖羊与牛的亲缘关系最近。Real-time PCR结果显示,初生至6月龄的湖羊不同部位肌肉UCP3基因的表达模式基本相似,即在出生时有较低的水平,然后上升,随着月龄的增加又下降,但UCP3基因在后腿股二头肌中的表达量整体偏低,在腰大肌中表达水平变化较大,3月龄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初生和5月龄。  相似文献   

3.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皖东黄牛腰大肌、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肌肉中Ca、Fe、Zn、K和Mg五种矿物元素的含量,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P的含量,探讨皖东黄牛不同部位肌肉中部分矿物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皖东黄牛股二头肌组织中Fe、Zn的含量极显著高于腰大肌和背最长肌(P0.01),K的含量显著高于腰大肌(P0.05);背最长肌中Mg的含量显著高于股二头肌(P0.05);腰大肌、股二头肌、背最长肌Ca、P含量均无明显差异。结论:皖东黄牛不同部位肌肉中的Fe、Zn、K、Mg元素含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卵巢摘除对布尔山羊杂种母山羊羔肝脏、背最长肌、股二头肌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及其受体(IGF-ⅡR)基因表达量的变化,从分子水平探讨卵巢摘除对这些组织中IGF-Ⅱ和IGF-ⅡR基因表达量的影响,探讨去卵巢是否可以促进羔羊生长发育。【方法】将体质量相近的5月龄布尔山羊杂种母山羊羔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处理组和对照组。试验初期摘除处理组母山羊羔卵巢,对照组不摘除。饲养60d后,取肝脏、背最长肌、股二头肌组织样,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qPCR)检测其中IGF-Ⅱ和IGF-ⅡR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卵巢摘除后,母山羊羔背最长肌、股二头肌中IGF-Ⅱ基因和肝脏中IGF-ⅡR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背最长肌中IGF-ⅡR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脏中IGF-Ⅱ基因和股二头肌中IGF-ⅡR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摘除卵巢可上调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中IGF-Ⅱ基因以及肝脏中IGF-ⅡR基因的表达,但下调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中IGF-ⅡR基因以及肝脏中IGF-Ⅱ基因的表达,表明摘除卵巢有利于母山羊羔肌肉发育和肉质的改进与提高。  相似文献   

5.
分别以体质量300~~400、400~500、500~600 kg的3组陇东肉牛胴体上取腰大肌、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作为标本,通过HE染色石蜡切片技术,在显微镜下进行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陇东肉牛腰大肌、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的肌纤维直径分别为(29.04±6.99)、(43.60±12.60)、(45.95±13.63)μm.腰大肌、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的肌纤维密度分别为(441.07±21.64)、(238.10±19.80)、(191.88±13.89)n/mm2.陇东肉牛随着体质量的增加,肌纤维不断变粗,结缔组织含量逐渐增加,肌纤维密度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在腰大肌、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3块肌肉中,腰大肌的肌纤维直径最小密度最大;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的结缔组织含量比腰大肌的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姜曲海猪不同部位肌肉FoxO1基因mRNA的发育变化规律,结合屠宰试验分析FoxO1基因mRNA表达水平对肌肉组织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初生、1、2、4、6、8月龄姜曲海猪各5只,屠宰后取背最长肌、比目鱼肌、腓肠肌和半腱肌检测肌原纤维直径,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姜曲海猪不同部位肌肉FoxO1基因mRNA表达水平,分析其在不同时期的变化及其与肌肉肌原纤维直径的关系。【结果】(1)随月龄增加,背最长肌、比目鱼肌、半腱肌和腓肠肌的肌原纤维直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从出生到1月龄,生长速度最快,2月龄后逐渐趋于稳定。(2)姜曲海猪不同肌肉部位FoxO1基因mRNA表达的发育性变化模式不同,具有组织特异性,背最长肌和半腱肌FoxO1基因的表达量总体呈现下降—上升—下降趋势,比目鱼肌和腓肠肌FoxO1基因的表达量总体呈现上升—下降—上升。(3)姜曲海猪不同肌肉部位基因的表达量与肌原纤维直径相关分析表明,FoxO1基因的表达量与不同年龄时背最长肌、比目鱼肌、半腱肌和腓肠肌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姜曲海猪不同部位肌肉肌原纤维生长发育变化基本相同;不同部位肌肉FoxO1基因表达模式不同;同月龄FoxO1基因的表达量在不同部位肌肉中表达量显著不同。FoxO1基因的表达量与不同部位肌肉肌原纤维生长发育无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受体(growth hormone receptor,GHR)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基因在湖羊不同生长阶段背最长肌中表达丰度与肉质性能的相关性以及这两个基因表达水平的关联性,为湖羊肌肉生长性状的选育提供遗传学资料。【方法】利用荧光定量RT-PCR分析GHR和IGF-Ⅰ基因在湖羊早期生长背最长肌肉组织中的mRNA的发育性变化。【结果】①出生后随着月龄的增加,母羊GHR基因在背最长肌的表达趋势为: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再降低最后再升高,最后6月龄到达最高点;公羊GHR在背最长肌的表达趋势为:先升高到2月龄到达一个峰值,2月龄到4月龄为一个降低的过程,4月龄到6月龄又升高,并到达最高点;母羊IGF-Ⅰ基因在背最长肌的表达趋势为:由2日龄开始依次升高最后于6月龄到达最高点;公羊IGF-Ⅰ基因在背最长肌的表达趋势为:先升高到1月龄到达一个峰值,1月龄到3月龄为一个降低的过程,并于3月龄降至与初生接近相等的水平,此后随月龄增加逐渐升高,并于6月龄到达最高点;②GHR和IGF-Ⅰ基因在湖羊各月龄间大多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湖羊的公羊和母羊的GHR和IGF-Ⅰ基因的相同生长阶段的表达也大多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③GHR和IGF-Ⅰ基因的表达存在显著正相关(0.01<P<0.05),GHRI和GF-I基因与肌纤维直径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GHR与肌纤剪切力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IGF-Ⅰ与肌纤剪切力存在显著正相关(0.01<P<0.05),GHR和IGF-Ⅰ基因与肌纤维密度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性别和年龄对于GHR和IGF-Ⅰ基因在湖羊不同生长阶段的肌肉中的表达具有重要影响;出生后,各基因表达水平并非随之上升或者下降,各基因表达水平出现拐点的时间并不相同;GHR和IGF-Ⅰ基因在湖羊早期肌肉性状的表达为显著正相关,可以作为湖羊早期肉质性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8.
以湖羊为研究对象,采用RT-PCR法对IGF-Ⅰ和MyoG在湖羊不同生长阶段背最长肌中的表达丰度及其与屠宰性状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以揭示湖羊肌肉生长性状的分子遗传学基础。结果表明:(1)随着年龄的增加,母羊IGF-Ⅰ在背最长肌中的表达趋势,由2日龄开始逐渐升高,并于6月龄达最高点;公羊IGF-Ⅰ在背最长肌中的表达趋势,先升高至1月龄时达一峰值,1~3月龄为一个降低的过程,且于3月龄降至与初生相近水平,此后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加,于6月龄达最高点。母羊MyoG在背最长肌中的表达趋势,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再降低最后再升高,并于6月龄达最高点;公羊MyoG在背最长肌的表达趋势,2日龄至1月龄处于上升过程,1~4月龄为下降过程,4~6月龄又逐渐上升,且于6月龄达最高点。IGF-Ⅰ和MyoG在湖羊各月龄间大多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公羊和母羊在相同生长阶段IGF-Ⅰ和MyoG的表达大多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2)IGF-Ⅰ和MyoG表达呈极显著正相关,IGF-Ⅰ与宰前活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胴体重呈显著正相关,与净体重呈正相关。这一研究显示,IGF-Ⅰ和MyoG基因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受年龄的影响对湖羊早期肌肉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且在湖羊早期肌肉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能存在性别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德州驴和华北小驴肉质物理化学性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州驴肉的嫩度稍好于华北小驴,失水率高于华北小驴,而肉色稍浅,肌内脂肪含量少。肌肉的嫩度以腰大肌最好,其次为背最长肌、臂二头肌和半膜肌。肌内脂肪大小顺序为背最长肌>腰大肌>半膜肌>臂二头肌,肉色由深到浅顺序为臂二头肌、半膜机、腰大肌和背最长肌。试验进一步表明,驴肉嫩度适中,多汁性好,脂肪含量适中,肉味浓郁香鲜。  相似文献   

10.
以小金县4.5岁的牦牛、犏牛的公牛为研究对象,采用舍饲和放牧饲喂,屠宰后采集舍饲牦牛、犏牛和放牧牦牛的背最长肌、臂三头肌和股二头肌等部位的肌肉,测定其肌纤维直径、肌纤维密度、肌内肌纤维含量和肌内结缔组织含量。结果表明,舍饲牦牛、犏牛和放牧牦牛的肌纤维直径、肌内肌纤维含量在3个肌肉部位间无显著差异;舍饲牦牛臂三头肌的肌纤维密度显著高于股二头肌;舍饲犏牛背最长肌和臂三头肌的肌内结缔组织含量显著高于股二头肌;舍饲犏牛、放牧牦牛的肌纤维密度和舍饲牦牛、放牧牦牛的肌内结缔组织含量在3个肌肉部位间无显著差异;3个部位肌肉的肌内肌纤维含量和肌内结缔组织含量在舍饲牦牛、舍饲犏牛和放牧牦牛间差异不显著;舍饲牦牛背最长肌的肌纤维直径显著高于舍饲犏牛;舍饲牦牛股二头肌的肌纤维直径极显著高于放牧牦牛,臂三头肌的肌纤维直径无显著差异,臂三头肌的肌纤维密度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湖羊卵巢组织BMP2、BMP4、BMP6和BMP7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排卵数的相关性,筛选影响湖羊多胎性状的候选基因,为揭示湖羊高繁多胎分子遗传机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6只经产湖羊母羊,分为产单羔组和多羔组,发情后24~36 h屠宰,取卵巢,计数排卵点,记录排卵数;应用RT-PCR技术检测BMP2、BMP4、BMP6和BMP7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征,进一步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各基因mRNA在单羔组和多羔组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BMP2、BMP4和BMP7基因在湖羊母羊卵巢组织内表达,而且在垂体及下丘脑、子宫、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肌肉、输卵管组织中均有表达;BMP6基因仅在湖羊母羊卵巢、肾脏、肌肉和输卵管组织中表达。在卵巢组织,多羔组排卵数极显著高于单羔组(P<0.01),且多羔组BMP4基因mRNA表达极显著高于单羔组(P<0.01),而BMP2、BMP6和BMP7基因mRNA表达在单羔组和多羔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分析表明在卵巢组织中,只有BMP4基因mRNA表达与排卵数呈正相关(r = 0.741,P <0.05)。【结论】BMP4基因mRNA表达在单羔组和多羔组间差异显著,可能对湖羊排卵数起关键作用,是影响湖羊排卵数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2.
聂茹  巴彩凤  李会  张轶博  佟伟  苏荣健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608-10610
[目的]构建犬黑皮质素受体4真核表达载体并在COS-7细胞中进行瞬间表达。[方法]以犬MC4R线性DNA为模板,进行引物设计,PCR特异性扩增,扩增产物连接到pMD18-T载体上,酶切鉴定后测序。将该片段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重组体pcD-NA3.1(+)-MC4R经过酶切和测序鉴定。采用FuGENE HD介导转染技术将pcDNA3.1(+)-MC4R导入COS-7细胞,提取细胞内总RNA,RT-PCR扩增犬MC4R基因的全长cDNA编码序列。[结果]克隆犬MC4R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以pcDNA3.1(+)表达载体为骨架,构建真核表达载体,测序的扩增片段与GenBank公布的模板序列经Blast比对相似性为99%。采用G418筛选,获得带有pcDNA3.1(+)-MC4R的COS-7细胞。[结论]成功构建犬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C4R,重组体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  相似文献   

13.
Eight ewes of Hu sheep which bred multi-lamb were used as the high-fecundity group and the other eight ewes of Hu sheep which bred single lamb were us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RNA expression level of TGF-β receptor genes in tissues and ovulation rate in Hu sheep. Cloprostenol sodium was injected to make the synchronization of estrus treatment, then all ewes were slaughtered within 24-36 h after empathema and the ovaries were collected. Furthermore, the number of ovulation points was counted to determine ovulation rate for each sheep. Tissue expression analysis was conducted by RT-PCR for one ewe form the high-fecundity group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RNA expression of genes encoding TGF-β receptors and ovulation rate was detected by 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level of TGF-flR I gene in the reproductive orga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the lung and muscle (P 〈 0.01), while relative expression level of TGF-βR H in reproductive orga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tissues (P 〈 0.01), indicating that these are highly expressed genes in the ovary. In addition, mRNA expression level of TGF-βR I and TGF-flRH in the ovaries of the high-fecundit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P〈 0.01) and obviously higher (P= 0.011) than the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The mRNA expression level of TGF-βR I and TGF-βR H ha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ovulation rate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were 0.562 (P〉 0.05) and 0.711 (P〈 0.05), respectively. It is suggested that TGF-β receptors have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highfecundity in Hu sheep.  相似文献   

14.
北京鸭MC4R基因的克隆及其组织表达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素皮质素受体-4(melanocortin receptor-4,MC4R)是黑素皮质素受体家族5个亚型(MCR1-5)之一,在控制食欲、体质量、能量平衡中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RT-PCR技术从北京鸭脑组织中克隆出鸭MC4R基因的编码区序列,分析其基因结构并进行功能预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进行组织差异表达研究。结果表明,鸭MC4R基因编码区全长996 bp,编码332个氨基酸,包括起始密码子ATG和终止密码子TAG;与鹅、鸡、小鼠、人的相似性分别为97%、95%、78%、80%;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显示,鸭MC4R蛋白具有G蛋白耦联受体家族结构域;实时定量结果表明,MC4R基因在北京鸭各组织相对表达水平存在差异,其中在脑组织中表达最高,脾脏、心脏、腿肌、腹脂、肾脏次之,而在肝脏和肺脏中表达量最低。本试验为进一步研究鸭MC4R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王光川  张轶博  吕金钢  巴彩凤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090-8091,8160
[目的]探讨犬黑素皮质素受体-4(MC4R)基因与肥胖的关系。[方法]通过PCR-RFLP技术分析犬MC4R基因多态性与体重的关系。通过载体构建和细胞培养技术来构建犬MC4R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MDCK细胞,研究该基因的体外表达情况。最后通过小鼠尾静脉高压注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的方法进行动物试验。[结果]比格犬226 bp C/A多态性与体重呈显著相关。犬MC4R基因在MDCK细胞内成功表达。MC4R重组体裸质粒注射后小鼠的体重有明显变化。[结论]MC4R基因能够促进小鼠的体重增加。该基因与肥胖的发生密切相关,将为肥胖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湖羊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in,MSTN)和生肌调节因子(myogenin, MyoG)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及其与屠宰性状的相关性以及这两个基因表达水平的关联性。【方法】利用RT-PCR分析MSTN和MyoG基因在湖羊早期生长背最长肌肉组织中的mRNA的发育性变化。【结果】湖羊MSTN基因在肌肉中的表达在2日龄时表达水平最低,并随着日龄增加而增加直到60日龄为止,而后随着年龄增加而下降。湖羊MyoG基因在2日龄时表达最低,在30日龄之前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增加,然后在30日龄后下降,公羊直到120日龄、母羊直到90日龄为止,然后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又增加。MSTN和MyoG基因在湖羊各生长阶段间大多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湖羊公羊与母羊MSTN和MyoG基因之间在各相同生长阶段间大多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MSTN和MyoG基因表达水平与宰前活重、胴体重和净肉重均呈正相关,但只有MSTN和净肉重呈显著正相关(0.01<P<0.05),MSTN基因和MyoG基因的表达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性别和年龄对于MSTN和MyoG基因在湖羊肌肉中的表达具有重要影响。MSTN、MyoG基因在不同生长阶段的公羊和母羊中的表达模式相似。MSTN和MyoG基因在湖羊不同生长阶段的肌肉中的表达均没有出现随着日龄的增加而一直增加或下降的趋势。MSTN基因和MyoG基因在湖羊早期肌肉性状中的表达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犬MC4R基因编码区的融合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融合蛋白。[方法]以Beagle犬基因组DNA为模板,经PCR技术扩增目的片段,利用LP Recco PCR克隆技术将目的片段直接重组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上,转化到E.coliDH5α,筛选阳性克隆,BamHI、XhoI酶切鉴定,DNA测序检测插入序列的正确性。将测序正确的重组表达质粒pGEX-4T-1-cMC4R转化到E.co-liBL21内,经IPTG诱导后,利用SDS-PAGE检测犬MC4R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4T-1-cMC4R,经DNA测序证实插入序列与设计基本一致,只有777位碱基T变成了C,这是由于犬MC4R编码区存在的多态性引起,对表达的犬MC4R蛋白序列无影响。大肠杆菌诱导后表达出犬MC4R融合性蛋白。[结论]成功构建犬MC4R原核表达载体,此重组体能在E.coliBL21内表达犬MC4R融合蛋白,为进一步获取犬MC4R的单克隆抗体奠定物质基础,也为研究犬MC4R蛋白的结构和生理功能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犬黑素皮质素受体-4裸质粒注射促进小鼠肥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犬黑素皮质素受体-4(MC4R)eDNA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对小鼠肥胖的影响。[方法]3次尾静脉高压注射pcDNA3.1-myc.His/A-MCAR质粒,RT-PCR成功验证小鼠体内犬MC4R表达后,适时监测每只小鼠的体重,同窝小鼠相互对照,利用两两比较的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另外,用脂肪组织病理切片分析小鼠皮下脂肪细胞变化。[结果]试验得出,小鼠体重变化有统计学意义;饲养时间相同、相互对照组的每一组小鼠脂肪细胞直径对比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犬MC4R基因在小鼠体内表达,能促进小鼠体重增加,为犬MC4R调节肥胖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带myc和His标签的犬黑皮质素受体4真核表达载体并在MDCK细胞中进行表达。[方法]以犬MC4R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目的基因编码区,将扩增产物进行T-A克隆;酶切、测序鉴定成功后将目的基因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A。重组体pcDNA3.1-myc-His/A-cMC4R经酶切和测序鉴定;采用FuGENE HD介导转染技术将重组体导入MDCK细胞;转染后继续培养72 h,提取细胞内总RNA,RT-PCR鉴定目的基因的表达;提取细胞总蛋白,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结果]构建带标签的pcDNA3.1-myc-His/A-cMC4R重组真核表达载体,测序结果与GenBank公布的序列相似性为99%。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到目的基因表达。[结论]成功构建犬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A-MC4R,重组体能在MDCK细胞中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