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花生新品种桂花30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花生新品种桂花30系广西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油料室1988年利用贺粤1号×A.monticola(四倍体野生种)F5代品系作母本,粤油92(栽培种)作父本进行复交,经多年选育而成的花生优良品种。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果型美观等优良性状,在2000~2002年广西花生品种区域试验中,三年荚果平均产量3711.90 kg/hm2,比对照桂花17(3286.35 kg/hm2)增产425.55 kg,增产率12.95%;2007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
花育41号是采用花生不亲和野生种育成的第二个花生属区组间杂交新品种。在吉林省2010年和2011年花生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3432.9kg/hm2,比对照品种白沙1016增产24.5%。2012年3月通过吉林省品种登记(吉登花生2012005)。  相似文献   

3.
优质高产出口"兰娜"型花生新品系 --青兰2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尚霞  万书波  封海胜 《花生学报》2003,32(Z1):245-246
青兰2号是以Florman为母本,白沙1016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花生新品系.具有"兰娜"型花生的特性,产量高,品质优.连续两年品系比较试验,其籽仁产量较白沙1016增产30%以上.2002年参加山东省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4.
培育和筛选适宜在盐碱地种植的花生品种,对盐碱地开发及提高土地利用率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种植在滨州盐碱地的13个高油酸花生品系和1个普通油酸对照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性状进行测定,发现5个花生品种(系)在盐碱地种植相对产量较高,分别为花育33号、P16-8、P16-7、P16-10和P16-41。此外,在盐碱地种植的品种(系)的含油量、油酸含量和油亚比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本研究为耐盐碱花生品种(系)的筛选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5.
花生新品种引进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国臣  蒋咏 《杂粮作物》2008,28(1):33-34
试验选用11个花生品种(品系),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大垄双行覆膜栽培模式。对各个花生品种(品系)的产量、品质、抗逆性、种子的休眠性、适应性的分析结果如下:花育23、铁引花1号比对照白沙1016增产显著,增幅分别为40.23%和32.59%:花育23属疏枝直立型小花生品种,种子休眠性、抗旱性强,较抗叶斑病,生育期128 d。产量高,品质优,抗病性强。铁引花1号整齐度好,耐旱、抗病性强,果形大,出仁率高,生育期122 d。  相似文献   

6.
高产、优质、多抗花生新品种湛油30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湛油30是以粤油223为母本,汕油523为父本进行杂交选育而成的花生新品种。具有高抗锈病,抗倒伏,产量高,品质优,出仁率高等优点。在各级区域试验中,其平均荚果产量为3114.6~4058.6kg/hm2,比对照种汕油523增产3.75%~12.2%。该品种于1999年和2002年分别通过了广东和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适宜我国南方花生产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2002年从各省引进大豆新品种9个,花生新品种3个,在湖南长沙等地开展引种试验,通过产量比较和性状分析,道夏豆99-1、桂早豆、鄂豆7号等大豆品种和3个花生品种均可在全省进一步开展大面积的示范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不同种植密度对花生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法国CIRAD和中国云南的高产栽培方案进行的比较试验表明,花生在不同种植密度下,农艺性状和产量有不同变化,种植密度对群体产量有显著影响。在云南,花生产量达2500.0~3083.3kg/hm2时,花生高产群体密度以27万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9.
花生晚斑病是世界上危害最重、分布最广的花生真菌性病害之一。近三十年来在世界主要花生产区的危害逐渐加重,已成为制约花生品质、产量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本文综述了已育成抗晚斑病品种和品系、抗性遗传机制、抗病候选基因、数量性状基因座及分子标记和转基因抗性的研究现状,展望了未来花生晚斑病抗性育种的研究方向,为花生晚斑病抗性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河南麦套花生增产技术研究与推广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河南省花生播种面积约67万公顷,年产荚果160万吨。80年代初期以来,麦套花生发展迅速,有力地推动了全省花生面积的扩大和产量的显著提高。为进一步提高麦套花生的产量,在品种和栽培技术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在过去10年中,先后选育和推广了7个适应不同农业生态条件和市场要求的中、早熟花生品种,这些品种的生产潜力一般为每公顷6~8t.根据各地的农业生产水平,经过广泛试验,制定了适宜的套种方式、播期、密度、施肥及田间管理技术。通过上述增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显著地提高了河南的花生生产水平,并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目前麦套花生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套种困难、播种质量差和机械化程度低,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1.
豫花14号是河南省农科院棉花油料所选育,1999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高产、早熟、优质白沙型抗病花生新品种。在河南省区试及生产试验中,荚果和籽仁产量分别达到2960.6-3322.5kg/hm^2和2241.8-2423.9kg/hm^2,籽仁比对照增产10%以上,高产示范中荚果产量达到6750kg/hm^2。其生育期110d左右,适合于夏直播。高抗青枯病,且品质优异,蛋白质含量28.94%,亚油酸含量高达42.58%,荚果美观,籽仁色泽鲜艳、光亮。  相似文献   

12.
豫花37号是以高产、广适性品种海花1号为母本,以高油酸小果开选016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和系谱法选择,在分离世代综合运用近红外品质检测、异地生态鉴定、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育种方法选育而成的珍珠豆优质高油酸花生新品种。2012年和2013年参加河南省珍珠豆型优质花生区试,两年9个试验点荚果平均单产达到4583.55 kg/hm2,比对照远杂9102(普通油酸品种)增产2.68%;2014年参加河南省珍珠豆花生生产试验,6个试验点荚果平均单产5084.4 kg/hm2,比对照远杂9102增产10.84%;于2015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夏直播生育期116 d左右。本研究进一步对豫花37的遗传背景和控制油酸含量的两对主效基因的突变类型进行了分析,对后续高油酸品种选育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花生单粒精播单产11250kg/hm~2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花生课题组在平度古岘镇、莒南板泉镇、冠县梁堂乡和宁阳葛石镇设置了4块春花生单粒精播高产攻关田,全生育期进行严格规范高产栽培技术管理,成熟期组织专家对各高产试验点进行实收测产,实收面积666.7m2,其中以莒南板泉镇荚果产量最高,达到752.6kg,创花生高产新纪录,平度、宁阳和冠县试验点的实收产量也分别达到673.8kg、661.6kg和654.3kg。  相似文献   

14.
试论花生的高产潜力和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花生虽属C3型作物,其光合潜能却很高。群体净同化率50mgCO2/dm2·h;单叶净同化率34mgCO2/dm2·h,光合作用日变率群体呈单峰曲线;单叶呈双峰曲线,峰谷差率小。其高产潜力,在山东按其最大光能利用率和光温潜力值推算,单位面积荚果产量为17275.5kg/hm2和16758kg/hm2;按最佳产量因素结构估算,可达13683kg/hm2;现已实现的最高产量记录为11784kg/hm2。花生进一步高产的主要途径是选用株型性状优良的高产品种;提高光能利用率促进光合产物合理分配;依靠主要结实枝实现群体果多果饱。  相似文献   

15.
吉花3号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植物研究所以四粒红为母本,徐系1号为父本经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花生新品种。在吉林省花生品种区试中,吉花3号平均荚果产量2620.8kg/hm2,比对照品种扶花1号增产16.8%。具有优质、高产、早熟、抗病、适应性强等特性。2012年3月通过吉林省登记(吉登花生2012001)。  相似文献   

16.
花育25号是山东省花生研究所选育的直立、疏枝、普通型大花生新品种,具有丰产稳产、单株生产力高、耐密植、耐旱、抗倒、抗叶斑病、休眠期长、不易落果等突出特点.2009~2010年参与高产创建,连续两年高产攻关田突破9000 kg/hm2,大面积高产示范片突破6000 kg/hm2.该品种适宜在当地及高产花生田中推广种植,栽...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我国长江流域花生生产的需要,以中花10号为母本,与自选品系漯河紫皮杂交,用一粒传法结合南繁加代选育出高产、高出仁率花生新品种漯花10号。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及其区域试验与生产试验的结果:两年区域试验平均荚果产量4645. 5 kg/hm^2,比对照增产2. 32%,籽仁产量3513. 0 kg/hm^2,比对照增产6. 73%;生产试验平均荚果产量4125. 15 kg/hm^2,比对照增产7. 96%,籽仁产量3118. 5 kg/hm^2,比对照增产12. 48%。  相似文献   

18.
丽粳14号是以靖粳12号为母本,丽粳04-6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后经系谱法选育而成。在2年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为618.1 kg/667 m2和693.2 kg/667 m2,分别比对照凤稻23号增产21.82%和9.53%。该品种2014年4月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云南省1850~2200 m的高海拔稻区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19.
沈杂10号是沈阳市农业科学院于2005年以自选不育系7-02A为母本,自选恢复系F001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高粱新品种。2007—2008年参加全国高粱品种春播晚熟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 838.0 kg/hm2,居第1位,2008年参加全国高粱品种春播晚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 033.0 kg/hm2,居第1位,并于2010年通过国家鉴定。具有高产、抗病、抗逆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施肥对彩色花生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肥料是花生生产的主要投入成本和调控因子,科学施肥对于保证花生生长发育良好和高产优质十分重要。以彩色花生品种彩51为材料,探讨一次性基肥与追肥施用量对花生生长发育、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比较,基肥与追肥均有利于彩51增产;产量最高的施肥方式为基施复合肥600 kg/hm2,不施追肥。过多施用化肥(750 kg/hm2)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营养与生殖生长,影响了荚果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