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3 毫秒
1.
本文根据近年来真鲷养殖的亟需,因地制宜地研究了不同植物蛋白源对真鲷生长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真鲷对营养的需要,设计了三种饲料配方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以花生饼为植物蛋白源的B号饲料饲喂真鲷,增长率最高,饲料系数为2.22。  相似文献   

2.
斑马鱼仔鱼人工开口饲料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斑马鱼仔鱼对营养需求的特点研制出微膜、微粘两种配合饲料,对其物理性状进行了测定,并进行了以蛋黄为对照饲料的饲喂试验(20d)。结果表明:(1)微膜饲料的各项物理性状指标均好于微粘饲料;(2)试验鱼的存活率以微膜组为最高,蛋黄组最低,推测与饲料对水质的不同影响有关;仔鱼生长情况以蛋黄组、蛋黄 微膜组为最好,其次为微膜组。研究认为,所开发的微膜饲料与微粘饲料均可作为斑马鱼仔鱼的人工开口饲料,而微膜饲料与蛋黄组合使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团头鲂对饲料中五种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论述有关团头鲂对饲料中五种必需氨基酸需要量的试验。以鱼体蛋白氨基酸组成作为试验饲料的参考标准,用酪蛋白为基础饲料,加入不同水平的某一氨基酸及恒量的维生索、无机盐等制成颗粒饲料进行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团头鲂对五种必需氨基酸适宜需要量范围(克/公斤饲料),精氨酸为20.4~20.8;亮氨酸为20.2~21.7;组氨酸为6.O~6.2;赖氨酸为18.6~19.8;异亮氨酸为14.6~14.7。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不同种类淀粉对草鱼生长的影响;选用规格统一、平均初始体重为(8.58±0.07)g的草鱼,随机分成试验A组、试验B组和试验C组,分别饲喂添加小麦淀粉、玉米淀粉和水稻淀粉的配方饲料;记录试验草鱼的始末体重及饲料消耗量;结果显示:试验A组的相对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试验B组(P<0.05),极显著的高于试验C组(P<0.01);试验B组的相对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试验C组(P<0.05)。  相似文献   

5.
我们调整配合饲料营养水平,进行了不同饲料对团头鲂鱼种养殖效果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鱼 当年团头鲂夏花、白鲢、花鲢。团头鲂鱼体长3厘米,尾重约1克;白鲢、花鲢体长3~4厘米,尾重约2克。  相似文献   

6.
饲料添加剂与饲料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饲料添加剂 1、、饲料添加剂的概念是什么? 1、饲料添加剂是指为满足特殊需要而加入饲料中的少量或微量营养性或非营养性物质。 2、鱼用、饲料添加剂的特点与性能要求是什么? (1)特点 用量省、效率高,一般添加量约为0.5~4%;不能单独使用必须按用量添加到配合饲料中才能发挥它的效能;抗水性能好,否则就会降低添加物的有效性。 (2)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青鱼天然饲料的不足,寻找新的饲沅,我们在1977年工作的基础上,1978年又以较大的规模在青浦县西岑公社养殖场,继续进行配合饲料饲养青鱼的试验。这次试验的目的:1.比较三种配合饲料的饲养效果;2.研究提高二令青鱼成活率的途径。一、三种饲料配方饲养效果的比较和评价Ⅰ号配方:鱼粉35%;豆并粉47.5%;大麦粉15%;酵母粉1%;矿物混合剂1.5%,卵磷脂100毫克/公斤饵料,维生素混合剂微量。  相似文献   

8.
鲤鱼系列化配合饲料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鲤鱼系列化配合饲料在池塘中应用的试验结果。用鲤鱼微粒开口饲料培育鲤鱼苗的效果明显好干豆浆。鲤鱼种饲料获平均亩产1137.4公斤;饵料系数为1.44。其中,产量最高池塘亩产2095.6公斤。鲤成鱼饲料获平均亩净产1085.3公斤;饵料系数为1.72。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糖类、益生菌、虾青素及其他类胡萝卜素、氯化胆碱等饲料添加剂,在日本对虾生长、健康和品质以及饲料资源开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大多数日本对虾饲料添加剂的研发,均在特定试验条件下进行,而应用到养殖端,常常达不到相应的效果。提出,应建立相应的标准与规范,使应用于对虾饲料添加剂产品的开发,遵循合规、安全有效、提高生产效益和改善品质等原则。  相似文献   

10.
养殖条件相同,用不同品牌的饲料喂养罗非鱼有不同的养殖效果。对比试验表明,优质饲料不论是在生长速度、饵料系数、成本核算方面,还是在水质控制方面,都有显著的增产增效效果。  相似文献   

11.
微粒饲料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建斌 《水利渔业》2005,25(6):82-83,99
介绍了微粒饲料的发展历史、特点、种类、加工工艺及配方.微粒饲料按加工工艺及性状不同分为微粘饲料、微胶囊饲料和微膜饲料.苗种摄食习性、消化生理特征及营养需求不同,对微粒饲料的要求也不同.指出了微粒饲料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鲍的营养需求及高效饲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日本学者研究鲍的营养需求,并为提高鲍人工配合饲料的饲料效率,在半精制试验饲料中,应用酪蛋白和藻酸作为蛋白质源和碳水化合物源,从最大生长率和饲料转换率(FCE)来看,其营养含量中,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的最适水平各为28%、5%。和8%。 研制的三种试验饲料,按成分及百分比为:酪蛋白30、30、0;白鱼粉0、0、47;糊精34、31、21;纤维粉各5;复合矿物质各4;复合维生素各1.5;氯化胆碱各0.5;脂肪5、5、1;藻粉0、3、0;褐藻酸钠各20(%)。并与生物饵料(用柄叉藻Eisenia bicyclis鲜藻或海带Laminaria japonica干粉)对比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在浙南海水网箱养殖中推广配合饲料,选择浙南海水网箱主养鱼类品种鲈鱼、大黄鱼、美国红鱼、黄姑鱼等进行配合饲料、冰鲜小杂鱼投喂养殖对比试验。试验结果:投喂冰鲜小杂鱼的饲料系数为8.22~10.21,投喂配合饲料的饲料系数为1.28~2.64;投喂配合饲料养成每千克鱼的平均饲料成本为18.63元,养成每千克鱼的总成本为25.64元;当小杂鱼的价格为每千克2.08元时,投喂小杂鱼和投喂配合饲料养殖每千克鱼的饲料成本相同,均为18.64元。试验结果表明,投喂配合饲料同样能养好海水鱼,冰鲜小杂鱼的价格是配合饲料推广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单一饲料养鱼比传统的人放天养粗放型养鱼在养殖方式、养殖技术上可谓进一步,如何在饲料上再作文章,为此,我局与江西民星企业集团公司联合在吉安市兴桥镇进行全价配合(颗粒)饲料与单一饲料养殖罗非鱼对比试验,探讨分析两种不同类型的饲料养殖罗非鱼在生长速度、饲料系数等方面如何以及产生的经济效益高低,现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点:吉安市兴桥镇甫里村。1.2试验时间:1997年8月3日至11月24日,共计113天。1.3试验塘条件:试验塘为新挖池塘两口,面积分别为475m2和430m2,池深1.1米,水深1.0米,水质良好,进排水…  相似文献   

15.
用淡水鱼内脏油作配合饲料脂肪源是行之有效的。采用进口酪蛋白、糊精、纤维素、矿物剂及维生素为基础原料,配制四组不同的等量单一脂肪源饲料及四组不等量的相同脂肪源饲料,通过60d的团头鲂喂养试验,以鱼体增重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为试验评定指标,得出:(1)精制鱼油较粗制鱼油为好,添加效果均优于豆油,淡水鱼内脏油是一种理想的饲料脂肪源;(2)精制淡水鱼内脏油与海水鱼油饲养效果相当,淡水鱼内脏油可以部分或全部取代海水鱼油;(3)配合饲料中添加4%~6%的淡水鱼内脏油,不仅可加快鱼体的生长,而且能降低饲料成本,提高蛋白质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由北京友谊配合饲料厂承担、北京市农委下达的“渔用环保型膨化饲料的试验示范”项目于2002年9月5日在朝阳区水产科技园进行了现场验收。 该项目是将友谊配合饲料厂近几年在饲料替代蛋白源、绿色饲料添加剂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先进的饲料膨化挤压技术,研制生产不同系列的环保型罗非鱼、草鱼、鲫鱼、鲂鱼、虹鳟鱼、鲟鱼膨化饲料,进行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17.
经人工孵化的同亲本史氏鲟鱼苗,用水蚯蚓饲养20天后,直接转入水簇箱内(水体100×25×40cm)进行配合饲料饲养试验。试验设3个不同蛋白质梯度的配合饲料组(1号料、2号料、3号料)和一个投喂水蚯蚓的对照组,每组放鱼100尾,试验期为30天,30天后试验各组幼鲟体重分别为5.01g、4.74g、4.91g和4.08g。存活率分别为82%、86%、75%和95%。试验结果表明:用活饵喂养一段时间的史氏鲟幼鱼仍可直接采用配合饲料喂养,无需进行过渡驯饲,同时指出适合于幼鲟营养平衡的配合饲料仍需进一步改进与提高.  相似文献   

18.
饲料中添加叶黄素对胡子鲶体色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冷向军 《水产学报》2003,27(1):38-42
进行了3个试验以考察饲料添加叶黄素对本地胡子鲶体色的影响。试验A比较了野生、半人工养殖、全人工养殖胡子鲶体色的差异,其皮肤叶黄素含量分别为8.01、4.64和1.61mg·kg-1鲜组织,肌肉叶黄素分别为2.06、1.83、0.96mg·kg-1鲜组织;试验B采用平均体重为52g的本地胡子鲶成鱼,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00、150、200mg·kg-1叶黄素,饲养6周后,成鱼皮肤叶黄素含量分别为1.07、5.88、7.02、7.81mg·kg-1鲜组织,肌肉叶黄素含量分别为0.64、1.35、1.81、1.86mg·kg-1鲜组织;试验C采用平均体重为3.2g的本地胡子鲶鱼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0、100、150mg·kg-1叶黄素,饲养6周后,鱼种皮肤叶黄素含量分别为3.2、8.73、11.49、12.51mg·kg-1鲜组织,肌肉叶黄素含量分别为0.87、1.71、1.97、2.03mg·kg-1鲜组织。上述结果表明,养殖与野生胡子鲶体色的差异主要来源于食物中叶黄素含量的不同,在饲料中添加叶黄素类产品可有效改善养殖胡子鲶体色,叶黄素适宜添加量建议为100mg·kg-1饲料(成鱼)或50mg·kg-1饲料(鱼种)。  相似文献   

19.
前言利用植物蛋白源部分或全部取代饲料中的鱼粉蛋白,是鱼类营养学家己经奋斗多年的目标。在已试验的所有植物蛋白源中,使用最广泛的是大豆粉。然而,不同的研究对鱼粉的取代程度不同,而且多数研究显示出生长减速及较低的饲料效率(Cowey等人,1971;Andrews和Page;1974;Cho等人,1974;  相似文献   

20.
青鱼配合饲料中可消化能需要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精制配合饲料投喂青鱼夏花鱼种,饲料中醣含量为30%固定值,改变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设计一个两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研究青鱼配合饲料的可消化能(digestible energy)最适需要量。结果得出,每公斤饲料可消化能为3560~3911千卡,饲料可消化能量·蛋白比(DE/P)为9.77~11.8千卡/克蛋白最适宜;试验还证明,适当提高饲料中脂肪的含量,可获得节约饲料蛋白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