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据显示,广东珠海市白蕉海鲈养殖面积近2万亩,产量达10万吨。今年初,白蕉海鲈再次陷入“滞销风波”。为破解滞销困局,拓宽海鲈市场渠道推进海鲈产业化,4月初,珠海市决定每年安排400万元产业扶持资金,用于扶持白蕉海鲈产业化发展,擦亮“白蕉海鲈”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相似文献   

2.
白蕉海鲈作为广东省珠海市目前唯一的国家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一直是当地的主要养殖品种,由于去年下半年海鲈商品鱼价格回升,今年很多养殖户纷纷跟风扩大生产。据估算,今年珠海白蕉海鲈投苗率同比增加了48.7%。虽然说养殖海鲈“赚一年,亏三年”有夸张之嫌,但是这么高的投苗量着实让斗门白蕉镇渔业协会会长彭炳根很不安,担心年底新鱼大量上市会导致价格下跌。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海鲈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仅在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海鲈养殖面积近2万亩,年总产量近5万吨,产值近8亿元,产量超过全国总产的30%。然而,受区域特点、育苗条件及技术等多方面的影响,该地区养殖的海鲈鱼苗长期以来完全依靠福建、山东等地提供,本地海鲈种苗业基本属于空白。外地海鲈苗受长途运输、盐度淡化过快和区域气候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下塘后成活率普遍较低。  相似文献   

4.
珠海大部分池塘养殖海鲈在年头放养(年底12至翌年3月),而在年中5~6月海鲈孵化繁殖期已过,这段时期放养的苗种普遍是山东海捞苗。海捞苗价格高,成活率较低,成本高,养殖风险较大,因而这批鱼苗投放量占整个投苗量的比例较低,故每年的7~9月大部分池塘海鲈普遍未达上市规格,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研究探索海鲈产业发展的规律与特性,规范海鲈产业行为,促进产业内的技术对接与交流,推动国内海鲈经贸合作,促进我国海鲈产业的标准化、持续化发展,2018年12月7日,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海鲈分会在广东珠海市成立。现场签订了8亿元区域市场扩展订单。  相似文献   

6.
5月,白蕉海鲈养殖普遍进入养殖中期,天气较不稳定、雨水多发,保持良好稳定的水质,加强管理,是提高5~6月间海鲈养殖成活率,实现增产增效的主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阳春3月,正处于春夏季节交换之际,气候尚未稳定,这时往往是海鲈养殖的多事之秋,加之高密度的养殖,管理一不慎,将会造成严重后果。尤其要注意出现池塘海鲈“游水”症状,加强改善水质,提高成活率。  相似文献   

8.
<正>海鲈是我国主要优质养殖鱼类之一,由于海鲈繁殖和生长在沿海,为有别于淡水生长的加州鲈等,故称海鲈。近年来,我国海鲈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白蕉海鲈"国家地理标识产品的获得,进一步推动海鲈养殖业向完整产业链方向发展。海鲈为珠江流域四大名鱼之首,适合在多种水域养殖,例如在淡水池塘、海水池塘、网箱、内陆盐碱水域中养殖。目前,国内海鲈育苗多在福建省沿海地区,育苗方法都  相似文献   

9.
白蕉海鲈价格暴跌 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作为“中国海鲈之乡”,目前海鲈养殖面积已达2万亩,2011年海鲈总产量约4万吨。 今年年初,白蕉海鲈遭遇“寒冬”,市场行情一直处于低迷状态。据了解,向蕉海鲈的养殖成本为7-7.5元/斤,目前0.8-1.5斤规格的海鲈塘头批发价格为7,4-7.8元/斤,1.5-3斤规格的价格为6.2-6.4元/斤,跌破成本价,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26%和40%。  相似文献   

10.
斗门是全国最大的海鲈养殖县区,由于水质和地理环境优越,养殖的海鲈质量好、产量高,一度畅销国内外,成为当地的一项农业特色和致富门路。然而,在水产品日益丰富和水产食品安全制度尚未完善的影响下,斗门没有及时地建立起当地的品牌,将优质海鲈混同于一般的水产品中,以致生产亏损、面积减少、逐渐走向下坡。  相似文献   

11.
截至5月下旬,珠海斗门白蕉地区1.2斤-1.5斤/尾规格海鲈的冰鲜价格是7.4元-7.5元/斤,1.2斤-1.5斤/尾规格海鲈的水车价格是7.6元-7.8元/斤,相较4月,5月的价格呈现轻微上浮的趋势,业者预计近段时间内下降可能性较小,常规规格的海鲈价格将持续维持在7.6-7.8元/斤。  相似文献   

12.
海鲈, 学名七星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又称花鲈,属广温、广盐、肉食性的浅海内湾鱼类,是我国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养殖鱼类之一.在广东省,海鲈养殖主要集中于珠海的斗门地区. 一、珠海海鲈养殖情况 珠海海水鱼养殖主要以海鲈为主,在我国海水养殖鱼类中,海鲈的养殖产量居全国第-位,而珠海斗门的海鲈产量占到全国的60%左右.斗门区的白蕉镇是广东省养殖海鲈最集中的地方,整个白蕉镇约有10000多亩的养殖面积,大多数以养殖海鲈为主.  相似文献   

13.
当海鲈成为全国第二大海水鱼养殖品种时,加工愈来愈受到业界关注。中国水产科学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吴燕燕和团队已经研发出多项海鲈加工技术,如轻腌半干海鲈加工技术、茶香鲈鱼加工技术、啤酒鲈鱼加工技术,以及不含致癌物质的新型熏制海鲈加工技术等。  相似文献   

14.
正珠海白蕉镇是"中国海鲈之乡",多年来的"白蕉海鲈"品牌培育,让"白蕉海鲈"美誉度不断提升。最近,"白蕉海鲈"被评为2016年度最具影响力的水产品区域共用品牌。"名噪一时"的白蕉海鲈借助品牌效应,迅速走向全国市场。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海鲈(Lateolabrax japonicus)的游泳续航能力和游泳过程中的物质代谢规律,以深水网箱养殖的3月龄海鲈为研究对象,采用游泳续航时间和生化指标作为评测海鲈游泳能力和代谢规律的方法进行了试验。结果显示,海鲈的游泳续航时长为200 min,其续航能力强于大黄鱼而弱于美国红鱼。在游泳过程中,海鲈血糖浓度升高,但差异性不显著(P>0.05),肌糖原随着时间的增加显著减少(P<0.05),且肌糖原浓度在海鲈疲劳时接近于0。当鱼接近100%疲劳时,其肝糖原浓度也接近于0;当海鲈以不同疲劳程度游泳时,其肌肉乳酸脱氢酶浓度会显著升高(P<0.05)。表明海鲈的续航游泳过程伴随着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  相似文献   

16.
海鲈在水箱养殖过程中,经常性地暴发疾病,并且影响范围大,给养殖者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此问题也成为制约海鲈养殖的重要因素。本文归纳了水箱养殖海鲈过程中出现的系列疾病,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式,希望能够推动海鲈养殖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海鲈是一条什么样的鱼?海鲈产业是否需要转型?海鲈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带着一连串问题,《海洋与渔业》记者走访了位于广东珠海斗门,年产值达十几亿元的海鲈企业——强竞农业集团(以下简称"强竞")。"我一直在思考这条鱼,到了如今这个阶段应该怎么走?"最近,强竞董事长刘强又多了一个身份,那就是中国水产品流通与加工协会海鲈分会的会长。怎么做?成为了他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8.
正在珠海市斗门区,有一个"中国海鲈之乡"——白蕉镇,那里有3万亩的海鲈养殖面积,是全国最大的海鲈产区。当地渔民利用斗门区独特的咸淡水地带,养出了肥美的海鲈鱼,让白蕉海鲈成为珠海市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海鲈鱼肉质白嫩、清香、没有腥味,适宜清蒸、红烧或炖汤。一直以来,功夫鲈鱼、灌汤海鲈球、金汤耀海鲈等名菜在珠  相似文献   

19.
白蕉海鲈是广东珠海市首个地理标识产品,也是珠海主要的海水鱼养殖品种,占珠海海水鱼养殖量75%以上。白蕉海鲈养殖面积20000亩,年总产量5万多吨,养殖产量占全省产量的75%以上,全国总产量30%以上(2011年)。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也荣获“中国海鲈之乡”称号。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广东珠海"白蕉海鲈"2009年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斗门区2011年获评"中国海鲈之乡",白蕉海鲈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美味海鲈产自斗门海鲈有别于淡水鲈鱼,体型较大,分为白鲈和黑鲈。海鲈体型粗且长,鳞片十分粗糙,一般身长30~40厘米,体重400~1000克,下颌长于上颌,鱼嘴较尖。白鲈背部呈青灰色,腹部较白,体侧有不规则黑色斑点;黑鲈颜色较黑,整体呈深黑灰色,黑色斑点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