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据显示,广东珠海市白蕉海鲈养殖面积近2万亩,产量达10万吨。今年初,白蕉海鲈再次陷入“滞销风波”。为破解滞销困局,拓宽海鲈市场渠道推进海鲈产业化,4月初,珠海市决定每年安排400万元产业扶持资金,用于扶持白蕉海鲈产业化发展,擦亮“白蕉海鲈”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相似文献   

2.
正海鲈,学名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是广东省重要的养殖品种。据估算,2019年珠海市的海鲈养殖面积超过3.1万亩,产值21亿元,约占全省产量的70%、全国产量的50%。随着海鲈养殖密度的不断提升,加之主要以个体户和合作社形式养殖,整体养殖技术相对传统,科学养殖意识薄弱,养殖水质环境变差等原  相似文献   

3.
<正>海鲈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产品,产量位居海水养殖品种第二,市场前景广阔。而广东就占了近一半的养殖量,海鲈的加工也走在全国前列。近日,中国水产品流通与加工协会海鲈分会在珠海成立。《海洋与渔业》记者通过采访,从养殖、加工、饲料等多角度了解这条鱼,为您讲述这条鱼如何实现升值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海鲈 饲料回款难度:★★★★★ 除开大经济环境不好带来的负面影响外,2012年海鲈养殖户受累于两方面: 一是2011年海鲈维持在8-13.5元/斤(1.2-1.5斤/尾规格,下同)的价位区间,而养殖成本仅7.2-7.5元/斤,利润空间丰厚导致养殖规模再次扩增,预估2012年珠海海鲈养殖面积达近2万亩,增加4000亩左右; 二是2011年海鲈价格从最高峰的13.5元/斤跌至年末的8元/斤,养殖户惜售,因此大量的海鲈存塘积压至2012年销售,加重了2012年的销售压力.  相似文献   

5.
白蕉海鲈是广东珠海市首个地理标识产品,也是珠海主要的海水鱼养殖品种,占珠海海水鱼养殖量75%以上。白蕉海鲈养殖面积20000亩,年总产量5万多吨,养殖产量占全省产量的75%以上,全国总产量30%以上(2011年)。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也荣获“中国海鲈之乡”称号。  相似文献   

6.
海鲈在水箱养殖过程中,经常性地暴发疾病,并且影响范围大,给养殖者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此问题也成为制约海鲈养殖的重要因素。本文归纳了水箱养殖海鲈过程中出现的系列疾病,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式,希望能够推动海鲈养殖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海鲈是我国主要优质养殖鱼类之一,由于海鲈繁殖和生长在沿海,为有别于淡水生长的加州鲈等,故称海鲈。近年来,我国海鲈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白蕉海鲈"国家地理标识产品的获得,进一步推动海鲈养殖业向完整产业链方向发展。海鲈为珠江流域四大名鱼之首,适合在多种水域养殖,例如在淡水池塘、海水池塘、网箱、内陆盐碱水域中养殖。目前,国内海鲈育苗多在福建省沿海地区,育苗方法都  相似文献   

8.
<正>海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学名花鲈、七星鲈,是科、花鲈属的一个物种。海鲈为广盐性鱼类,主要分布于我国的沿海一带,目前在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地养殖量较大,年总产量10万多吨。近年来,随着海鲈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养殖密度增加、水质环境变差,造成疾病的频繁暴发,严重阻碍了海鲈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2015年8月,珠海市白蕉镇某养殖场陆续有海鲈出现浮头、游岸,体表溃烂或有创面,鱼塘每天的死  相似文献   

9.
<正>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位于西江出海口,咸淡水交汇,是海鲈生长洄游水域,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人工养殖海鲈,至今养殖面积发展到2万亩,年产量1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2009年白蕉海鲈被评为广东省地理标志产品,2011年白蕉镇被授予"中国海鲈之乡"称号。一、咸化技术的产生白蕉海鲈肉质肥厚、无肌间剌,属优质鱼类,并且以人工养殖高产著称,平均每亩产量5吨、最高达8吨,主要原因是地理环境优越和养殖技术成  相似文献   

10.
斗门是全国最大的海鲈养殖县区,由于水质和地理环境优越,养殖的海鲈质量好、产量高,一度畅销国内外,成为当地的一项农业特色和致富门路。然而,在水产品日益丰富和水产食品安全制度尚未完善的影响下,斗门没有及时地建立起当地的品牌,将优质海鲈混同于一般的水产品中,以致生产亏损、面积减少、逐渐走向下坡。  相似文献   

11.
5月,白蕉海鲈养殖普遍进入养殖中期,天气较不稳定、雨水多发,保持良好稳定的水质,加强管理,是提高5~6月间海鲈养殖成活率,实现增产增效的主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海鲈, 学名七星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又称花鲈,属广温、广盐、肉食性的浅海内湾鱼类,是我国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养殖鱼类之一.在广东省,海鲈养殖主要集中于珠海的斗门地区. 一、珠海海鲈养殖情况 珠海海水鱼养殖主要以海鲈为主,在我国海水养殖鱼类中,海鲈的养殖产量居全国第-位,而珠海斗门的海鲈产量占到全国的60%左右.斗门区的白蕉镇是广东省养殖海鲈最集中的地方,整个白蕉镇约有10000多亩的养殖面积,大多数以养殖海鲈为主.  相似文献   

13.
白蕉海鲈价格暴跌 珠海市斗门区白蕉镇作为“中国海鲈之乡”,目前海鲈养殖面积已达2万亩,2011年海鲈总产量约4万吨。 今年年初,白蕉海鲈遭遇“寒冬”,市场行情一直处于低迷状态。据了解,向蕉海鲈的养殖成本为7-7.5元/斤,目前0.8-1.5斤规格的海鲈塘头批发价格为7,4-7.8元/斤,1.5-3斤规格的价格为6.2-6.4元/斤,跌破成本价,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26%和40%。  相似文献   

14.
2005年,我省水产养殖继续发展,产量增加,但是产品价格在继续下降,一些养殖品种甚至出现了亏损。珠海市斗门区是个水产养殖较发达的沿海地区,2005年全区养殖的1.35万亩海鲈获得了1.84万吨的历史最高产量,然而,平均每千克塘头价只有10元,低于每千克养殖成本11元!  相似文献   

15.
海鲈学名七星鲈(Lateolabrax japonieus),是广盐性海水鱼类,亲鱼在25盐度以上的海水产卵孵化,幼鱼在近海和河口水域长大。珠海市斗门区地处西江出海口,咸、淡水交汇.是海鲈的天然生长水域,养殖海鲈已有30年的历史,目前养殖面积2万亩.  相似文献   

16.
阳春3月,正处于春夏季节交换之际,气候尚未稳定,这时往往是海鲈养殖的多事之秋,加之高密度的养殖,管理一不慎,将会造成严重后果。尤其要注意出现池塘海鲈“游水”症状,加强改善水质,提高成活率。  相似文献   

17.
<正>给高密度养殖池里的鲈鱼装台"跑步机",让喜欢顶水的鲈鱼挤在一起,几乎24小时不停做有氧运动。急速的水流把鱼粪、残饵等推向池子另一侧的集污区,经沉淀,吸污泵将底部约60%的废弃物回收到岸边的集污塔。——进才水产高密度养海鲈的奥秘"通过200平方米水面可养殖2万尾海鲈,且价格比同期海鲈每斤贵3元左右。"这是广东省珠海市进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进才水产")与珠海市农业发展中心合作研发的"循环水养殖海  相似文献   

18.
花鲈学名Lateolabrax japonicus(Cuvier in Cuvier&Valenciennes),英文Japanese seaperch,属鲈形目、鲐科,俗称海鲈、七星鲈,是河口型的广盐性中下层鱼类,主要分布在我国黄海与东海及日本沿海及淡水水域。每年上半年幼鱼沿江河上溯,下半年则洄游至海洋产卵越冬,花鲈为肉食性鱼类,性情凶猛贪食,以鱼、虾和甲壳类为食。养殖状态可驯化摄食人工配合饵料。从2000年开始在珠海市养殖,并在短短的几年间在珠海斗门区白蕉镇发展为万亩的海鲈养殖基地,亩产可达万斤,“白蕉海鲈”成为珠海的又一个特色品牌,畅销香港、韩国等地。下面详介绍花鲈池塘高产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9.
白蕉海鲈作为广东省珠海市目前唯一的国家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一直是当地的主要养殖品种,由于去年下半年海鲈商品鱼价格回升,今年很多养殖户纷纷跟风扩大生产。据估算,今年珠海白蕉海鲈投苗率同比增加了48.7%。虽然说养殖海鲈“赚一年,亏三年”有夸张之嫌,但是这么高的投苗量着实让斗门白蕉镇渔业协会会长彭炳根很不安,担心年底新鱼大量上市会导致价格下跌。  相似文献   

20.
当海鲈成为全国第二大海水鱼养殖品种时,加工愈来愈受到业界关注。中国水产科学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吴燕燕和团队已经研发出多项海鲈加工技术,如轻腌半干海鲈加工技术、茶香鲈鱼加工技术、啤酒鲈鱼加工技术,以及不含致癌物质的新型熏制海鲈加工技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