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氨氮对菊黄东方鲀幼鱼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研究氨氮对菊黄东方鲀的中毒症状,了解急性毒性作用强度,进行了氨氮对菊黄东方鲀的急性毒性试验,以期为科研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在盐度20,pH 8.30条件下进行了氨氮对菊黄东方鲀幼鱼(40日龄)的急性毒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氨氮对菊黄东方鲀幼鱼48 h LC50值和96 h LC50 值(95%可信限)分别为3.855 mg/L (3.356~4.385 mg/L)和2.824 mg/L (2.672~2.987 mg/L),安全浓度为0.282 mg/L。  相似文献   

2.
钩吻总碱及粗提物的杀螺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实验用钩吻的甲醇、氯仿粗提物以及钩吻总碱进行了杀螺研究,室内生测结果表明:钩吻的甲醇粗提物和钩吻总碱对幼螺具有极高的毒杀作用,特别是钩吻粗提物,60mg/L处理药后24h死亡率为84.47%,48h死亡率为100%,20mg/L处理药后72h死亡率为100%,5mg/L处理药后72h死亡率达60%,其24hLC50为13.17mg/L,72h的LC50为4.80mg/L,和对照药剂45%百螺敌可湿性粉剂的相应毒力(分别为6.91mg/L和2.18mg/L)相差不远,钩吻的氯仿粗提物对幼螺的浸杀效果较差,400mg/L处理72h后平均死亡率仅为24%。对成螺的浸杀效果也表明,钩吻甲醇粗提物、钩吻总碱也有极好的效果。钩吻甲醇粗提物24h和72h的LC50分别为221.63mg/L、82.28mg/L;钩吻总碱24h和72h的LC50分别为81.74mg/L、41.99mg/L。但毒力低于对照药剂(分别为41.58mg/L和 8.36mg/L)。  相似文献   

3.
河蟹生态育苗池中敌害生物龙虱幼虫的药物杀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水生物毒性试验法,研究了杀灭菊酯、溴氯海因、敌百虫、漂粉精和漂白粉五种水产药物对河蟹生态育苗池中最常见敌害生物龙虱幼虫(水蜈蚣)的急性毒性作用及安全浓度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杀灭菊酯、溴氯海因、敌百虫、漂粉精和漂白粉对龙虱幼虫24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 值分别为0.05mg/L, 6.63mg/L, 3.65mg/L, 6.91mg/L, 28.95mg/L,48h的LC50值分别为0.03mg/L, 4.38mg/L,2.38mg/L, 3.84mg/L, 14.10mg/L,96h的LC50值分别为0.00mg/L, 1.12mg/L, 0.54mg/L, 2.15mg/L, 3.05 mg/L;杀灭菊酯、溴氯海因、敌百虫、漂粉精和漂白粉对龙虱幼虫的安全浓度(SC)分别为0.006mg/L, 0.57mg/L, 0.31mg/L, 0.36mg/L 和1.00mg/L; 龙虱幼虫对5种药物的敏感性为:杀灭菊酯>敌百虫>漂粉精>溴氯海因>漂白粉。  相似文献   

4.
应用叶片保护率评价阿维菌素对小菜蛾的毒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尝试采用叶片保护率评价阿维菌素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innaeus))2龄、3龄幼虫的毒力,以期为该药毒力的准确评价提供资料。【研究方法】浸叶法测定阿维菌素对小菜蛾2龄、3龄幼虫室内毒力的同时,观察记录24h、48h、72h校正死亡率、叶片保护率【结果】对小菜蛾2龄幼虫,24h、48h、72h的LC50分别为>10.00mg/L、2.87mg/L、0.56mg/L;相同时间内PC50分别为0.25 mg/L、0.82mg/L、1.43mg/L。对3龄幼虫,24h、48h、72h的LC50分别为>10.00mg/L、6.20mg/L、3.00mg/L;相同时间内PC50分别为<0.16mg/L、0.04mg/L、4.25mg/L。【结论】根据叶片保护率,可以发现阿维菌素对小菜蛾影响快,但是当阿维菌素毒力达到稳定时,必须有较高的校正死亡率,否则达不到理想的叶面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5.
氨态氮、亚硝态氮、硝态氮对麦穗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对麦穗鱼的人工养殖和作为水生毒理学的实验材料提供参考。在水温(12.7±1)℃、溶氧5.60~9.87 mg/L的条件下,研究了氨态氮、亚硝态氮、硝态氮对麦穗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非离子氨对麦穗鱼的24、48、72、96 h的LC50值(95%置信区间)分别为0.435 mg/L (0.407~0.466 mg/L)、0.384 mg/L (0.356~0.417 mg/L)、0.371 mg/L (0.344~0.402 mg/L)、0.346 mg/L (0.316~0.383 mg/L),非离子氨对麦穗鱼的安全浓度是0.0346 mg/L。亚硝态氮对麦穗鱼的24、48、72、96 h的LC50值(95%置信区间)分别为422.862 mg/L (365.741~490.035 mg/L)、327.746 mg/L (276.875~394.054 mg/L)、266.291 mg/L (228.302~310.877 mg/L)、236.907 mg/L (200.488~281.108 mg/L),亚硝态氮对麦穗鱼的安全浓度是23.6907 mg/L。硝态氮对麦穗鱼的24、48、72、96 h的LC50值(95%置信区间)分别为2.155 g/L (2.074~2.242 g/L)、1.929 g/L (1.864~1.999 g/L)、1.769 g/L (1.701~1.842 g/L)、1.663 g/L (1.577~1.780 g/L),硝态氮对麦穗鱼的安全浓度是0.1663 g/L。在3种化合物中,非离子氨对麦穗鱼毒性最大,亚硝态氮次之,硝态氮对麦穗鱼的毒性最小。  相似文献   

6.
<正>为检测除草剂氰氟草酯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以泥鳅为受试对象,研究了氰氟草酯对泥鳅的急性毒性、生理毒性、组织形态学毒性。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氰氟草酯对泥鳅24、48、72、96小时的半数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7.2544、7.1023、6.8093、6.6237mg/L,安全质量浓度(SC)为2.0423mg/L。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探讨四环素及盐酸四环素对尾草履虫的急慢性毒性效应,初步评价四环素类抗生素对水生生物的潜在威胁。测定了四环素和盐酸四环素24 h半致死浓度(LC50)和最低有效浓度(LOEC),并以LOEC进行胁迫实验,观察尾草履虫15天单克隆生长曲线变化。结果表明:四环素对尾草履虫的LC50值为52.36125 mg/L,LOEC值为15.19917 mg/L;盐酸四环素对尾草履虫的LC50值为50.24583 mg/L,LOEC值为24.67175 mg/L。15天慢性毒性试验显示2种抗生素对尾草履虫的单克隆生长曲线产生了显著抑制作用,使其种群增长率降低,种群数量减少。说明四环素和盐酸四环素对单细胞动物存在急、慢性毒性效应,应明确其使用和排放标准,并积极开展监测和污染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高铁酸钾在水环境中氧化还原电位(Oxidation- Reduction Potential,简称ORP)的动态变化及其对不同种属鱼类的急性毒性效应。实验测定了ORP在水环境中随浓度、时间、pH变化的数值,并采用静水式急性毒性试验法研究了高铁酸钾对鲤鱼、罗非鱼、斑马鱼的急性毒性。结果显示:高铁酸钾进入水环境后,水体ORP与高铁酸钾的初始浓度呈正相关,并逐渐降低,至48 h后达到最低值;pH对ORP有一定的影响,碱性水体中ORP的下降速率快于酸性和中性水体。高铁酸钾对不同的鱼类表现出不同的毒性作用,其对鲤鱼、罗非鱼、斑马鱼的96 h LC50值分别为156.36、145.31、123.74 mg/L,且毒性效应表现在鱼体接触染毒物质后的48 h内,在48~96 h不表现毒性作用。研究表明,高铁酸钾对鱼类的急性毒性与其ORP的动态变化相关。研究认为,高铁酸钾对鱼类的毒性主要是由其自身的强氧化性所导致。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纳米材料生物毒性效应以及机制,并为纳米二氧化钛(TiO2)和纳米氧化锌(ZnO)的环境毒性监测与评价提供依据,本研究以原生动物尾草履虫(Paramecium caudatum)为实验对象,采用急性毒性实验方法,检测了TiO2和ZnO的24 h半数效应浓度(EC50)和最低效应浓度(LOEC),以EC50浓度胁迫尾草履虫24 h,比较3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并结合扫描电镜观察两种纳米材料的形态,分析了两种纳米材料的生物毒性的机理。结果显示:尾草履虫的24 h半数效应浓度(24 h-EC50)分别为51.580 mg/L(TiO2)、0.444 mg/L(ZnO);最低效应浓度(24 h-LOEC)分别为1.712 mg/L(TiO2)、0.352 mg/L(ZnO)。抗氧化酶活性变化表现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经差异显著性分析,两种纳米材料对尾草履虫的POD酶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说明纳米ZnO对草履虫的24 h急性毒性大于纳米TiO2,纳米材料对草履虫的毒性与其对抗氧化酶的抑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高铁酸钾对养殖动物的安全性,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了高铁酸钾对斑点叉尾鮰幼鱼和南美白对虾的急性毒性效应并进行了安全评估。结果表明,高铁酸钾对斑点叉尾鮰幼鱼和南美白对虾表现出不同的毒性作用,但均为低毒性,对斑点叉尾鮰幼鱼和南美白对虾的96 h LC50值分别为95.01 mg/L和609.45 mg/L。对斑点叉尾鮰幼鱼的毒性主要表现在鱼体接触染毒物质后的24 h内,而南美白对虾的累积死亡率则与暴露时间呈正比。研究结果将对斑点叉尾鮰和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的高铁酸钾使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椰子木蛾是2013年在中国海南新发现的棕榈科植物入侵害虫,危害严重,对中国南方热带、亚热带棕榈科植物造成严重威胁。为有效控制椰子木蛾的扩散蔓延,保护中国棕榈科植物种植业的蓬勃发展,筛选出对其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化学药剂迫在眉睫。笔者采用浸叶法,在室内使用阿维菌素等5种常用药剂对椰子木蛾3龄幼虫进行了毒力测定,分别统计24、48、72h后的椰子木蛾死亡虫数,计算供试药剂不同浓度条件下,椰子木蛾的死亡率、校正死亡率、LC50、毒力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和95%置信区间等。结果表明,5种药剂48h后对椰子木蛾的毒力大小顺序依次为毒死蜱(0.82mg/L)>阿维菌素(0.87mg/L)>高效氯氰菊酯(1.55mg/L)>啶虫脒(5.74mg/L)>吡虫啉(10.35mg/L),阿维菌素和毒死蜱24h和48h的LC50值最小,分别为3.69、0.87mg/L和5.67、0.82mg/L,即这2种药剂对椰子织蛾毒力最高。尽管吡虫啉在72h的LC50最高,但其在24h和48h的LC50均最低,说明椰子木蛾对其敏感性较差。推荐阿维菌素和毒死蜱作为防治该虫的最佳药剂,可为椰子木蛾的田间药剂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葛畅 《中国农学通报》2019,35(33):131-136
[目的][方法] 本研究以原生动物尾草履虫(Paramecium caudatum)为实验对象, 对目前广泛应用的两种纳米材料,纳米二氧化钛(TiO2)和纳米氧化锌(ZnO)的24小时急性毒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草履虫在两种纳米材料胁迫下抗氧化酶活性的改变,并结合两种纳米材料的超微形态,探讨了纳米材料毒性效应的机制,为两种纳米材料的环境毒性监测与评价提供依据。[结果]结果显示:对尾草履虫的24小时半数效应浓度(24h-EC50)分别为51.580mg·L-1(TiO2)、0.444mg·L-1(ZnO);最低有影响浓度(24h-LOEC)分别为1.712mg·L-1(TiO2)、0.352mg·L-1(ZnO);以EC50浓度24小时胁迫尾草履虫,获得抗氧化酶活性改变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经成对检验分析,两种纳米材料对尾草履虫的POD酶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上述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锌对草履虫的24小时急性毒性大于纳米二氧化钛,这与纳米氧化锌对草履虫抗氧化酶的抑制作用更强,以及纳米氧化锌(30nm)的超微形态相较于纳米二氧化钛(25nm)更加纤细和尖锐有关;本研究获得的24小时急性毒性指标可用于监测和评价两种纳米材料的环境毒性,并为纳米材料的环境容量和生态安全阈值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四环素及盐酸四环素对草履虫的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四环素及盐酸四环素对草履虫的急慢性毒性效应,初步评价四环素类抗生素对水生生物的潜在威胁。[方法]测定了四环素和盐酸四环素24h半数致死浓度(LC50)和最低有效浓度(LOEC),并以LOEC进行胁迫实验,观察草履虫15天单克隆生长曲线变化。[结果] 结果表明:四环素对尾草履虫的LC50值为52.36125mg.L-1,LOEC值为15.19917mg.L-1;盐酸四环素对尾草履虫的LC50值为50.24583mg.L-1,LOEC值为24.67175mg.L-1。15天慢性毒性试验显示两种抗生素对尾草履虫的单克隆生长曲线产生了显著抑制作用,使其种群增长率降低,种群数量减少。[结论]说明四环素和盐酸四环素对单细胞动物存在急慢性毒性效应,应明确其使用和排放标准,并积极开展监测和污染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4.
伏毛铁棒锤生物总碱的杀虫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要:[研究目的]从伏毛铁棒锤中提取杀虫活性成分,研发新型高效植物源杀虫剂。[方法]对伏毛铁棒锤95%乙醇提取物进行脱脂、萃取及酸提取碱沉淀法获得生物总碱,以小叶碟添加法和浸虫浸叶法测定其对粘虫和枸杞蚜虫的生物活性。[结果]伏毛铁棒锤生物总碱对3龄粘虫具有较好的拒食和胃毒作用,拒食中浓AFC50分别为1.039mg.mL-1(24h)和0.573mg.mL-1,饲喂72h时,浓度为10.0mg.mL-1处理的粘虫校正死亡率达96.6%,对3龄粘虫的致死中浓LC50为1.939mg.mL-1,对枸杞蚜虫具有较强的触杀活性,浓度为10.0mg.mL-1处理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87.2%(24h)和96.5%(48h),致死中浓LC50分别为2.243mg.mL-1和1.406 mg.mL-1。[结论]伏毛铁棒锤生物总碱对粘虫和枸杞蚜虫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测定瑞香狼毒超临界CO2萃取物对朱砂叶螨的触杀毒力,并了解其作用机理,笔者采用玻片浸渍法测定瑞香狼毒超临界CO2萃取物(SCE)对朱砂叶螨的触杀毒力,观察其对朱砂叶螨的致毒症状;结果表明:SCE对朱砂叶螨24 h的触杀LC50值为2.411 mg/mL;中毒试螨表现出类似神经毒剂的致毒症状,如兴奋、痉挛等。随后测定了SCE对朱砂叶螨神经系统靶标酶(乙酰胆碱酯酶、单胺氧化酶、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CE能够显著抑制试螨乙酰胆碱酯酶、单胺氧化酶、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的活性;据此推测,SCE对朱砂叶螨可能具有神经毒性。  相似文献   

16.
常用生物杀虫剂对3种中草药蚜虫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确常用生物杀虫剂对中草药蚜虫的室内毒力,为中草药蚜虫的有效防控提供理论依据。用浸渍法测定了4种生物杀虫剂(阿维菌素、印楝素、乙基多杀菌素、苦参碱)对金银花胡萝卜微管蚜、丹参桃蚜、红花指管蚜的室内毒力。试验结果显示,阿维菌素对3种中草药蚜虫的室内毒力最高,其LC50值分别为9.125、0.730、1.135 mg/L;其次为印楝素,LC50值分别为103.425、2.318、2.483 mg/L;乙基多杀菌素、苦参碱对3种中草药蚜虫的室内毒力较低。阿维菌素、印楝素是防治中草药蚜虫的较好药剂,进一步做田间试验后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4种植物源杀虫剂对褐飞虱的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4种植物源杀虫剂对褐飞虱的毒力,为田间使用植物源杀虫剂防治褐飞虱提供参考。在室内条件下,采用稻茎浸渍法和药膜法测定了4种植物源杀虫剂对褐飞虱3龄若虫和成虫的毒力。两种方法测定结果表明,鱼藤酮对褐飞虱3龄若虫和成虫的毒力最低,LC50分别为10.7791、14.9197、21.4638 mg/L,毒力最高的为藜芦碱,LC50分别为0.7688、1.1852、1.4366 mg/L。4种植物源杀虫剂中藜芦碱、苦参碱和烟碱?苦参碱对褐飞虱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