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香蕉束顶病是一种对香蕉生产危害很大的严重性病害,俗称“蕉公”,此病在香蕉的各生育期均可发生.香蕉束顶病是一种病毒病,感病的植株萎缩,新抽生叶片较短窄,且丛生,叶柄背部有明显的“青筋”(即断续、相隔长短不一的绿色线条);现蕾期感病的植株果指细短弯曲,品质降低,失去商品价值,给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此病远距离传播是由带病的吸芽引起,田间近距离传播蔓延主要是香蕉交脉蚜.近年来香  相似文献   

2.
一、香蕉束顶病的发生情况 香蕉束顶病是一种严重威胁香蕉生产的病害。据报道,一九二○~一九二九年香蕉束顶病在澳洲流行,导致该洲整个香蕉种植业的崩溃。近年来,我国香蕉产区束顶病日趋严重。广东省香蕉主产地东莞县有14万亩的香蕉,受束顶病为害的已达9.8万亩,受害率70%;高洲县 8万亩的蕉园,束顶病发生的面积达到了3万亩,受害率37.5%。广西南宁郊区,一九七九年香蕉束顶病仅0.08%,一九八○年上升至5.3 %,一九八一年扩大到14.4%,累计损失蕉林10万株,香蕉150万公斤以上。云南省已有大面积香蕉束顶病的感染区。福建省香蕉的主产地漳州一带,束顶病的发生也相当普遍。据上所述,香蕉束顶病已经严重地威胁着我国的香蕉生产。如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有可能使我国香蕉生产受到一场毁灭性的打击。  相似文献   

3.
引 言 近十年来国外主要报道的香蕉病毒病有:香蕉束顶病(又称香蕉公)(Bunchytop disease of banana)、香蕉花叶心腐病(又称香蕉侵染性褪绿病)(Bananacucumber mosaic virus disease或Bananainfectious chlorosis disease)和香蕉点花叶病(Banana dotted line mosaic dise-ase)。香蕉束顶病首次发现于斐济(Alvin等,1977),而Dunte(1976)报道在菲律宾1925年就发现了此病。目前已成为世界性的病害(Foure等,1982)。香蕉花叶心腐病首次发现于印度(Mali等,1980),现在该病在印度已普遍发生。其他国家也有该病发生的报道,如象牙海岸(Lassoudiere,1974),古巴(Becquer等,1976)等。  相似文献   

4.
香蕉束顶病属病毒性病害,国内外香蕉产区均有发生.1920~1929年曾在澳洲爆发性流行,导致整个香蕉生产的崩溃.近几年,香蕉束顶病在国内日趋严重,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均出现大面积感染病区,如广东香蕉主产区东莞县,14万亩香蕉中发生束顶病的蕉园已蔓延至9.8万亩;高州8万亩香蕉中发生此病已占3万亩;又如广西南宁市郊区的香蕉产地,束顶病也十分严重,据该市郊区那龙乡统计,1979年发病率只有0.08  相似文献   

5.
香蕉常见的病虫害有20多种,发生普遍且危害最大的病害是叶斑病、束顶病和黑星病;此外,随着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和香蕉试管苗大面积推广,香蕉病毒性花叶心腐病的发生与危害也日趋严重。香蕉虫害主要有:交脉蚜、象鼻虫、卷叶虫、红蜘蛛等,本文就以上病虫害的防治作一浅述。  相似文献   

6.
芗城区香蕉面积迅速扩大,现已达3.74万亩.不过,近几年来香蕉束顶病普遍发生且日趋严重.据调查,87年发病率8.4%,89年22.19%,91年又有上长,严重的高达41.18%,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要想克服这种严重局面,笔者特提出以下对策.一、挖除病株,消灭病源束顶病是一种病毒病,目前尚属不治之症,显然,病株是滋生此病的根源,那么,蕉园病株多,病源存在愈多,发病的危险也就愈大.过去,我区忽视蕉园病株挖除问题,是导致目前束顶病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净化蕉园环境是控制束顶病的关键.九一师部队二团91年5月新植香蕉30亩2005株,当年挖除病株“水葬”共1100株,发病高达54.8%,由于病株及时挖除,今年6月束顶病发病只3.4%.  相似文献   

7.
香蕉束顶病是香蕉生产的大敌,蕉农称它是致命的“癌”,世界上香蕉主产国都是在研究“克癌”办法,但未获理想效果.攻克香蕉束顶病目前尚属难题.近年来,笔者在我国香蕉著名产区漳州市芗城区调查中发现,香蕉束顶病的发生和蔓延日趋严重.据有关部门统计,全  相似文献   

8.
报道近年河口地区香蕉束顶病、花叶心腐病的症状表现,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同一成熟条件下3个品种芭蕉(2个合恩角种和1个法国种)和香蕉果实主要组分含量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香蕉在充分成熟时含淀粉1%,过熟不含淀粉;而芭蕉充分成熟时含淀粉9%,过熟含3%(鲜重百分数).充分成熟和过熟香蕉总糖含量是23%;而芭蕉充分成熟时20%,过熟时增加到27%.香蕉、芭蕉在整个成熟期的各个阶段,葡萄糖/果糖比率趋于一致.充分成熟的香蕉和芭蕉,蔗糖占总糖的70%,过熟时约为50%.  相似文献   

10.
前言为了避免新病害引入未感染地区的危险,脱毒植株的生产是国际间交换无性系材料的先决条件。Scheafers 和 Terry 描述过尼日利亚(Nigeria)的甘薯脉明病(1976),他们断定这种病是由两种病原体复合侵染引起的。第一种是由桃蚜和棉蚜传播的非持久性病毒(病毒粒子丝状,长达850毫微米)。它单独在甘薯中呈潜隐状态,但在巴西牵牛(I.setosa)上能  相似文献   

11.
1973年在也门的瓦迪利里地区首次报告了香蕉果斑(FAO,1975).在该国已蔓延到几个其他产蕉区并成为香蕉生产的一个重要问题.不正常的典型症状已由Waller和Hin-dorf描述过(1977).斑点在花梗、幼果和花序苞片上产生.被害植株组织表面首先出现污斑、退绿和小圆斑.这些斑点逐渐扩大、变黑并发展成油状水清斑.随着果实的发育,果皮裂开,这样,引起果腐的腐生生物就容易侵入并引起整个果串萎缩.  相似文献   

12.
圭亚那首次报道,在大蕉和香蕉上发现香蕉细菌性枯萎病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E. F. Smith)。该病菌的B菌系能通过机械传播而广泛蔓延;而在Wakenaam岛上病菌的SFR菌系仅能通过昆虫传播。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香蕉束顶病的发生、危害、病原、病害流行学、病原的分类及其防治,探讨了今后需进一步澄清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香蕉束顶病病株组织的徒手切片,经反射型萤光显微镜观察结果,在叶片、主脉、叶鞘、球茎、根部及病株的无病征吸芽的筛管细胞,呈现显著特殊萤光反应.这些特殊萤光反应局限于筛管组织.健全蕉株的筛管组织则无此反应.同时香蕉病株与健株叶部切片,也以Dienes stain染色处理后,经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在该筛管组织皆无特殊的兰色染色反应,此项结果表示本病原并非类菌质体.本病病原与其寄主反应生成物分布于香蕉病株的叶部、叶鞘、球茎、根部及病株的无病征吸芽苗的筛管组织内.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有的小麦普通腥黑穗病是由Tilletia canies (DC.)Tul.和T. foetida(Wall) Liro引起的,但是,由T. cantroversa引起的小麦矮腥黑穗在中国未曾有过报道(Zhiyong Zhang, 1980,私人通讯).由于中国考虑到进口小麦带有矮腥黑穗菌孢子而引起潜在的矮腥黑穗病的流行,所以,1973年以来,从美国沿太平洋各州运往中国的小麦被禁运.  相似文献   

16.
香蕉不同品种是在染色体的倍性以及由两个原始野生蕉种(Musa acuminata和Musabalbisiana)组成不同品种的基础上进行分类的.以下是对目前北昆士兰(州)主要香蕉栽培品种的简介.1、威廉斯棉Williami(又名门斯玛丽,大板烟型).占澳大利亚香蕉产品95%,此品种产量最高,出口量最大.果穗重25~60公斤,果梳7~14排,果指100~300个,  相似文献   

17.
威胁西孟加拉香蕉栽培的细菌性软腐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60年代引进西孟加拉的香芽蕉无性系中,有‘Giant Governor’、‘Kabuli’和‘Robusta’等,其中以‘Giant Govern-or’得以普遍推广种植。品种的改变相应地带来了产量的提高,这是因为此品种不仅具有高产的潜力,而且又适于密植。然而,因品种布局发生了改变,病害问题亦随之而变化。近来在西孟加拉淤积地发生的一些新病害,例如由芭蕉尾孢菌(Cercospora musae)引发的叶斑病以及一种可能由病毒引发的束顶病的发病率正是由于香芽蕉无性系的栽种而有了提高。  相似文献   

18.
香蕉束顶病毒(Banana bunchy top virus,BBTV)是危害香蕉的主要病毒之一,严重威胁着香蕉的生产.BBTV基因组至少由6个环状ssDNA组分组成,其中DNA2组分变异最大,是否编码蛋白及其功能缺乏研究.本研究通过PCR方法克隆了BBTV Haikou2 DNA2ORF,将其构建到pET32a载体中,进行原核表达和抗血清制备.结果表明重组表达载体pET32a-DNA2ORF在表达菌Transetta(DE3)中表达一个约21 ku的特异融合蛋白,通过超声波破碎仪破碎细胞和诱导条件优化,分析表明,该蛋白主要以可溶形式存在,最佳表达条件为30℃、1.0 mmol/L IPTG诱导3h.融合蛋白经过Ni2+-NTA琼脂糖亲和层析纯化,免疫家兔制备出抗血清.Western blot实验表明抗血清具有特异性; 酶联法(ID-ELISA)测定表明,抗血清效价达到25 000,能够检测出香蕉汁液中加入的0.954 μg/mL浓度的表达纯化蛋白.  相似文献   

19.
国外水仙花病毒病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几篇国外水仙花资料概括而成,主要概述了目前国外水仙花病毒病研究的基本情况,拟分为以下几个专题介绍.一、病毒的种类及其它据英国的A.A.Brunt报道,世界上现已发现水仙花有18种病毒(见表1),其中英国15种,日本2种,美国1种(未证实).有13种病毒存在于英国土生土长的水仙中,另二种病毒是在引种时传入英国的,如香石竹隐潜病毒只发现在从以色列引种的N.tazetta中.有7种病毒专门侵染水仙,即以水仙为唯一寄主,有的病毒其害主更专一,如水仙退化病  相似文献   

20.
由Mycoshaerella musicola Leaeh ex Mulder (Cercospora musaeZimm)引起的香蕉褐缘灰斑病,目前在向风群岛和其它几个主要生产香蕉的国家,已成为突出的问题.本文叙述了用香蕉褐缘灰斑病菌(Cercospora musae)的分生孢子检查其对杀菌剂的耐药性是一种简便的方法,这种方法可避免发生与其它Mycosphaerella spp的子囊孢子相混.到目前为止,向风群岛以5ppm苯来特还没有发现任何病菌产生耐药性.但在叶片上聚集的Mycosphaerella musea (Speg.)Syd,往往有耐药性.现在向风群岛正在推广杀真菌剂交替施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