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闫磊 《新农村(黑龙江)》2011,(9):233-233,47
当出生率也下降到低水平后,人口会因高速增长期间出生者进入劳动年龄而形成一个劳动年龄人口比例高、人口抚养负担轻、人口生产性强的这样一个阶段,人口经济学家称这一有利于经济增长的阶段为“人口红利期”。  相似文献   

2.
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的四大目标之一。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就业问题尤其举足轻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多,制度性失业显性化,必然造成我国城乡就业压力就更加突出。这将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影响国泰民安的政治问题。1 我国当前的劳动力就业形势我国现阶段劳动力的供给主要来自:①新增劳动年龄人口。虽然我国多年来一直实施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来控制人口增长,而且也取得了一些突出的成绩。但是,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加上人口自然生长的惯性作用,劳动年龄人口的总量还将陆续增加。据官方统计数字…  相似文献   

3.
2012年,中国15~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的绝对数量减少了345万人,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出现了相当长时期以来绝对数量的第一次下降.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预计,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至少在2030年以前,会稳步、逐步有所减少. 中国人口红利是否已经消失尚存争议,但毋庸置疑的是,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少的趋势,将会是中国新型城镇化面临的新问题.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口日前在上海发表演讲时称,借助户籍制度的改革,推进以农民工"市民化"为核心的城镇化,可以起到一石三鸟、立竿见影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2012年,中国15~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的绝对数量减少了345万人,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出现了相当长时期以来绝对数量的第一次下降。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预计,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在比较长的—段时间,至少在2030年以前,会稳步、逐步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5.
《新农民》2010,(5):9-10
经济学界公认.中国目前的人口年龄结构处在“人口红利”阶段。资料显示,每年供给的劳动力总量约为1000万人,劳动人口比例较高.保证了经济增长中的劳动力需求。由于人口老龄化高峰尚未到来,社会保障支出负担轻,所以财富积累速度比较快。  相似文献   

6.
人才资源是人力资源的核心部分,对一个社会而言,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劳动者的能力,即处于劳动年龄的已直接和尚未投入劳动的人口能力。对一个企业而言,人力资源指其所拥有或管辖、在一定时期内可以使用的全体员工的劳动能力。而企业人才资源是指企业人力资源中品德、知识、能力,业绩优秀的员工群体。  相似文献   

7.
结合湖北省仙桃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在MapGIS、Matlab等软件支持下,采用自然增长法、双线性人口增长模型与劳动平衡法对张沟镇规划目标期人口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是一个农业人口大省.农村人口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尤其是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结构不合理和受教育人口的性别结构失衡,已成为制约安徽省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发展农村教育、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安徽省提升农村人口文化素质的必经之路,举措有三:一是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财力和人力投入力度;二是着力办好农村成人教育,特别是职业技术教育;三是把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贯彻到农村教育领域.  相似文献   

9.
本文援引国际、国内经验,把人口增长类型转变引致的不同人口年龄特征阶段看作是经济增长的又一重要因素,或“人口红利“;论证了中国人口增长类型转变对改革以来高速经济增长的贡献;提出最大化促进就业是维持人口对经济增长正面效应的关键。四川作为人口大省,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开发好、利用好这笔宝贵的资源,对四川抓住“战略机遇期“实现跨越式发展、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已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人口不断增长与生态环境不断的恶化问题日益严重,我国的农产品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劳动力资源,即一定时间、一定地域内有劳动能力的适龄劳动人口及实际参加社会劳动的劳动年龄以外的人口总和。所谓人本管理,是指在深刻认识人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的基础上,突出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顾名思义,激励有激发鼓励之意,是指利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提高工作绩效,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12.
以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系统分析长株潭三市人口发展状况,定量测算三市人口对资源、环境、经济的压力系数。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基数大,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高,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城镇贫困人口比重高,人口城市化水平低及人口对生态与经济的压力大是制约长株潭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实现长株潭可持续发展的人口对策。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口增长对食物的需求增加,油菜产品的综合开发以及石化能源紧缺,利用菜籽油生产生物柴油等因素,将促使油菜生产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业现代化之路:现代集约持续农业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中国是一个农业历史悠久的国家,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80年代以来,中国的农业发展迅速,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全世界22%的人口,人民生活正在由温饱阶段向小康阶段转变。近年来,中国人口不断增长,土地资源不断减少,...  相似文献   

15.
“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面临六大机遇.一是人口城镇化.从需求端看,人口城镇化进程将创造巨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加速消费升级.从供给端看,在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减少的情况下,人口城镇化对稳定劳动力供给和工资成本、培育现代产业工人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三农观点     
《中国农业信息》2013,(7):14-15
蔡昉:农民工市民化有利于提高劳动参与率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蔡最近撰文指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绝对数量已于2012年开始减少,今后将持续负增长。提高劳动参与率的最大潜力,就是通过推进农民工的市民化,稳定农业转移劳动力在城镇的就业。目前1.6亿进城农民工没有获得城镇户籍,享受的基本  相似文献   

17.
台湾省是一个农业占支配地位的岛屿,耕地面积为其总面积的1/4(89.4万公顷),从事农业的劳动人数为490万,占其总劳动人口的23%。 台湾的农业发展可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1968年前,农业的发展是充满活力的,主要精力集中于提高土地利用率;1968年以后,农业发展建设有所减慢,把注意力集中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  相似文献   

18.
采用初育年龄测度终身生育水平的方法,利用1950—2016年农村育龄妇女年龄别生育率数据以及相关人口统计数据,估计并预测了1950—1996年进入生育期的47个育龄妇女队列的终身生育水平以及人口内在增长趋势。研究发现,利用初育年龄仍然能够实现对终身生育率的高度拟合,农村人口终身生育水平呈长期平稳下降的趋势;根据农村人口内在自然增长率的计算结果,从1973年进入生育期的育龄妇女队列开始,农村人口内在增长水平已由正转为负,比终身生育率所揭示的达到更替水平的时间早了5年。由此可知,生育政策的调整不仅要关注实际的生育水平,同时也要注重人口内在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9.
人口的空间分布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状态。选取新疆统计年鉴人口和面积的数据,利用人口密度对新疆区域进行分析,得出了2016年新疆人口空间分布情况。主要从地理因素、经济因素以及政策因素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新疆人口分布状态,了解新疆人口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人口中心集中分布在新疆的北部,以乌鲁木齐和昌吉为代表的北疆区域是人口密度高、人口集聚分布的区域。和田地区、塔城地区以及阿勒泰地区受地理环境影响较大,人口密度低,但总人口近年来处于增长阶段。  相似文献   

20.
生育观念,是指人们对生育的基本看法和态度,是支配人们婚育行为的主导因素。中国将在21世纪50年代迎来总人口、老年人口、劳动年龄的三大高峰,要想妥善处理好人口问题,重点在于农村人口,难点在于流动人口。从四个方面浅析中国农村人口的生育观念:中国人口现状、中国农村人口众多的原因、农村生育观念、农村生育行为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