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华冠果实芳香物质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通过GC-MS分析,从华冠果实中检出70种不同成分的芳香物质。主要的物质为乙醇、乙酸乙酯、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丙酮、甲醇、乙醚、正已烷、二十七烷、1-甲氧基丁烷、1,2-苯二羧酸二异辛酯、丙酸乙酯等13种物质,占芳香物质总含量的91%。华冠果实中含有正丁醇、1,2-苯二羧酸二异辛酯2种主要的特殊芳香物质。过高的醇类物质含量和比例变化改变了芳香物质平衡,尤其是正丁醇和2-甲基丁醇等C4-C5饱和醇的比例升高导致了华冠中特殊香味的产生,同时羟酸的含量义对异香味的产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西番莲因其鲜似鸡蛋、果汁色泽似鸡蛋蛋黄而得名为鸡蛋果。又叫百香果、热情果等,属于西番莲科西番莲属常绿攀缘木质藤本植物。西番莲原产南美洲巴西南部、巴拉圭至阿根廷等地,现世界各地用作水果栽培的多为杂交种。一、西番莲的应用价值西番莲为著名的热带果树,其果实芳香怡人、酸甜可口、风味浓郁。据测定,目前已知西番莲果实含有超过132种以上的芳香物质,是世界上已知最芳香的水果之一,有“果汁之王”的美誉。它适于加工成果汁,特别是与其它水果加工混配成混合果汁,可以显著地提高这些水果汁的口感与香味;也可以做雪糕、冰淇淋的果汁添加…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梨果实香味物质的种类及特点,从梨品种、果实与结果部位、成熟度、采后贮藏、栽培管理等方面分析影响梨果芳香物质变化的生理机制,从分子水平分析芳香化合物的合成途径及关键酶调控机理,为梨深加工和品质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利用固相微萃取法(SPME)分析优质商品辣椒三个不同成熟阶段(绿色、转色和红色)挥发性香味物质的变化,采用统计学的最优化方法,得到萃取辣椒6种主要香味成分——已醛、2-异丁基-3-甲氧基吡嗪、2,3-丁二酮、3-蒈烯、转-2-已烯醛和芳樟醇的最佳实验条件,即固相微萃取温度60℃,时间30min。并用GC-MS观察辣椒鲜果中这些重要香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辣椒的成熟,已醛和2-异丁基-3-甲氧基吡嗪明显减少,而与甜味和果香味有关的物质如2,3-丁二酮、3-蒈烯、转-2-已烯醛和芳樟醇则增加。利用SPME法能很容易检测到辣椒香味化合物的含量,而且,该方法和顶空分析法一样,也可用来分析商品辣椒的品质或挥发性物质。  相似文献   

5.
华冠苹果的芳香物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探明华冠苹果产生异香的原因,采用气相色谱法(GC)对不同采收时期和贮藏方式下的华冠果实在贮藏期间果实中芳香物质含量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华冠果实中醇类物质明显比同期的金冠、富士含量高,随贮藏时间的延长,果实内醇类含量逐步提高、后期稍有下降;果实在贮藏期间随丁醇含量的增加而逐步呈现出特殊的异香味。延迟采收和冷藏处理有利于减少华冠果实贮藏期内丁醇积累,可用以控制和降低华冠在贮藏期间果实异香味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4个无核鲜食葡萄品种及其亲本果实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以母本‘瑰宝’和父本‘无核白鸡心’杂交选育出的无核葡萄新品种‘早康宝’、‘无核翠宝’、‘无核丽红宝’和‘晶红宝’果实的芳香化合物组分,为了解其品质特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对这4个无核葡萄及其亲本果实香气成分进行分析测定,研究4个无核葡萄及其亲本成熟果实芳香物质差异。【结果】6个葡萄品种果实的芳香物质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差异较大。醛类物质是6个葡萄品种果实中主要的芳香物质,其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是具有绿叶清香和果香的2-己烯醛,在35.88%~50.04%,‘早康宝’中含量最低,‘丽红宝’最高;其次是具有绿叶清香和果香的己醛,相对含量在16.91%~30.41%,‘瑰宝’最低。‘瑰宝’、‘无核白鸡心’及其具有香味的杂交后代‘早康宝’和‘无核翠宝’中含有相对含量较高的萜烯醇(11.21%~25.39%),特别是里那醇,其中‘瑰宝’含量最高为25.20%,‘无核白鸡心’含量最低(0.18%),而‘丽红宝’和‘晶红宝’中含量甚微或无;其次是香叶醇,‘早康宝’中最高14.58%,‘无核白鸡心’和‘无核翠宝’分别占8.20%、4.42%。【结论】里那醇+香叶醇+橙花醇+香茅醇之和对4个玫瑰香味葡萄品种(‘瑰宝’、‘无核白鸡心’、‘早康宝’和‘无核翠宝’)果实玫瑰香气贡献最大。C6化合物中的2-己烯醛是6个葡萄品种果实芳香物质中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7.
正葡萄与葡萄酒中的香气物质,是指具有芳香气味的,在较低温度下能够挥发的物质的总称。葡萄果实中的香气主要存在于葡萄果皮中,葡萄酒的品种香气直接源于葡萄果实,赋予葡萄酒个性。葡萄果实的香气种类很多,以具有挥发性的游离态和不具挥发性的结合态(可变成游离态)芳香物质两种形态存在,只有游离态的芳香物质才具有气味,也就是同时能引起味觉和嗅觉的挥发性物质。这些香气物质可根据其代谢路径分为萜烯类(terpenoids)、C13-降异戊  相似文献   

8.
采用项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了2个甜樱桃品种‘Kordia’和‘Vanda’在不同气调贮藏条件下果实香气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醇类、酯类、萜类和醛类是Kordia和Vanda的主要香气组分,其中15种醇类(主要成分有乙醇、2E-己烯醇和戊醇)占芳香物质总量的39%,8种酯类(主要成分有2E-己烯醇乙酸酯和戊酸丁酯)占测定芳香物质总量的39%,4种萜类(主要成分有柠檬烯和α--芳樟醇)占测定芳香物质总量的15%,10种醛类(主要成分有2E-己烯醛和2E-辛烯醛α--芳樟醇)占测定芳香物质总量的7%.其中戊醇、2E-己烯醛、2E-辛烯醛、戊酸丁酯、2E-己烯乙酸酯和柠檬烯等6种成分总含量占测定芳香物质总量的80%以上,3种气调贮藏条件下54 d后,樱桃果梗仍然为绿色,有10%的樱桃果梗逐渐变干,常规气调贮藏条件下樱桃果梗变为褐色.两者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对L808和ww808(子实体无香菇香味)两个香菇菌株(Lentinula edodes)的菌丝体和子实体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含硫化合物、八碳化合物、醛类化合物、酯类化合物、醇类化合物、酮类化合物、酸类化合物、芳香和烯烃化合物和杂环化合物八种。剔除其中相对质量分数低于0.5%的部分,检出挥发性成分79种,其中,L808和ww808的菌丝体中挥发性成分分别有54和43种,主要是醛类化合物、芳香和烯烃化合物及含硫化合物;子实体中挥发性成分分别有36和38种,主要是含硫化合物(通常认为的主要香味物质),其中ww808的含硫化合物含量是L808的64.61%。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专家哈尔拉莫夫发现水果香味中的有机物受激发后会发出光亮水果储存得越久 光的强度越大科研人员还现被长期储存的水果即使外表看不出任何变化其内部成分也会发生显著改变通过光致发光法进行拍摄便可发现苹果被储存1个月以后其香味有机物发出的光可增强约3倍 据悉俄专家已确定了可反映苹果内部物质变化的苹果香味光谱并建议用这种光谱和光致发光摄影术对储运中的苹果质量变化进行监测 栏目编校冠明水果香味会发光@俄报  相似文献   

11.
蕈菌不仅具有独特的食用和药用价值,而且是天然香精、香料的理想来源。从常见的产香蕈菌及其香韵特征、蕈菌中挥发性芳香物质的种类、芳香物质的来源与转化、外界环境对蕈菌产香的影响等方面,概述了近年来对蕈菌芳香化合物研究现状。对蕈菌芳香物质的研究不仅能为天然香精香料化学工业开拓出新的资源空间,而且有助于丰富和完善食(药)用真菌产业体系,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4个四倍体玫瑰香味鲜食葡萄品种的芳香化合物组分,为深入了解四倍体葡萄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4个四倍体玫瑰香味鲜食葡萄品种(‘早黑宝’‘秋黑宝’‘晚黑宝’和‘四倍体玫瑰香’)及其二倍体亲本‘瑰宝’‘早玫瑰香’‘秋红’‘玫瑰香’成熟期果实为材料,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对果实的芳香化合物组分进行测定,采用面积归一法对香气成分进行定量。【结果】各品种果实芳香物质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差异较大。醛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其中2-己烯醛占34.40%~49.81%,‘四倍体玫瑰香’与亲本‘玫瑰香’无显著差异,‘早黑宝’和‘晚黑宝’均低于亲本,而‘秋黑宝’介于父母本中间;己醛占16.28%~28.43%,‘四倍体玫瑰香’显著高于‘玫瑰香’,‘早黑宝’与‘瑰宝’无显著差异,但低于父本‘早玫瑰香’,‘秋黑宝’和‘晚黑宝’均高于‘瑰宝’,但低于父本‘秋红’或与‘秋红’无显著差异。除‘秋红’外,其余7个葡萄果实中均含有相对含量较高的萜烯醇(7.24%~28.60%),‘四倍体玫瑰香’最高,‘早玫瑰香’最低,‘四倍体玫瑰香’仅比‘玫瑰香’高出3.94%,‘早黑宝’分别比父母本高出20.22%、2.07%,而‘晚黑宝’和‘秋黑宝’分别比母本低13.21%、7.87%。【结论】里那醇和香叶醇对7个玫瑰香味葡萄品种果实香气贡献最大。二倍体玫瑰香味葡萄加倍后,主要呈香物质相对含量未因染色体加倍而加倍,而与亲本玫瑰香味浓郁程度有关。8个葡萄品种果实芳香物质中的主要成分是C6醛。  相似文献   

13.
草莓摘叶处理对果实芳香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草莓(Fragaria×ananassa Duch.)‘哈达’品种坐果后植株进行摘叶处理,对成熟果实的糖类和芳香物质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摘叶、摘1/3叶和摘2/3叶3个处理果实GC/MS分析分别检测出43、33和37种芳香物质成分。随摘叶程度加重,芳香物质成分中酯类的相对含量呈下降趋势,而醛类的相对含量呈上升的趋势;2,5-二甲基-4-甲氧基-3(2H)-呋喃酮的相对含量明显降低;果糖和总糖含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4.
中农 《中国果菜》2006,(3):46-46
果蔬脆片是近年来研究开发的一种果蔬风味食品,由于其保持了原蔬菜水果等的色、香、味并有松脆的口感、低脂肪、低热量、高纤维,富含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不含人工合成添加剂,携带方便,保存期长等特点,在国外市场上广大消费者欢迎.果蔬脆片是以多种新鲜水果、蔬菜为原料在真空低温状态下瞬间油炸而成的一种果蔬方便食品.由于在低温条件下操作,能大大减少天然色素与芳香物质的损失,抑制微生物和酶的有害作用,充分保持蔬菜原有的色泽与香味.食之味道鲜美,风味各异,酥脆可口,老少皆宜,被食品界誉为二十一世纪的天然食品和太空食品.  相似文献   

15.
苹果、梨和香蕉水果在采后成熟过程中,会释放出上百种挥发性物质,形成了各种水果独特的香味。这些挥发性物质的成分十分复杂,其中有烷烃、烯烃、醛、酮、醇、酯、萜类以及某些挥发性有机酸,乙烯就是其中一种。植物释放的乙烯量并不大,然而它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各个方面,如种子萌发、生长发育、开花结实和果实成熟等均起调节作用。因  相似文献   

16.
新疆主要栽培杏品种香气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试验采用自动顶空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了新疆主要栽培杏品种库车小白杏等14个杏品种的香味成分。结果显示:一共检测到208种香味物质,其中包括酯类物质80种、醛类物质25种、酮类物质21种、醇类物质39种、烯烃类物质27种、酸类物质1种以及15种含量较低的其他物质;乙酸丙酯、乙酸-3-甲基-1-丁酯、(Z)-乙酸-3-己烯-1-醇酯、D-柠檬烯、β-芳樟醇、己醛、乙酸己酯、乙酸丁酯、β-月桂烯、丁酸乙酯、β-顺式-罗勒烯等11种香味物质为参试品种的主要香味物质;不同品种的挥发性香味物质组分及其相对含量虽不尽相同,但分属于华北和中亚种群的不同品种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正凤梨鼠尾草Salvia elegans原产墨西哥、危地马拉,1870年被驯化用作观赏。它是花园里优雅的短日照花卉(图1),也是风情独特的香草宠儿。凤梨鼠尾草的主要芳香部位以及功效凤梨鼠尾草的嫩梢(图2)、叶片以及花朵(图3)是主要的芳香部位。它的叶片以及柔软的茎干被揉捏后散发出类似菠萝的果香味,因而有"pineap-ple sage"之称;秋季时盛放的红色花朵气息香甜。资料表明,凤梨鼠尾草兼具药用和食用的价值。凤梨  相似文献   

18.
枥乙女和维塔娜草莓品种的香味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日本草莓品种枥乙女和美国草莓品种维塔娜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2个品种草莓果实挥发物中特征香味成分的异同。结果表明:枥乙女主要由香味醇(橙花叔醇、沉香醇)及4-甲氧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等决定;维塔娜主要香味物质有己酸乙酯、乙酸乙酯、丁酸乙酯、5-庚基二氢-2(3H)-呋喃(、Z)-7,11-二甲基-3-甲叉-1,6,10-十二烷三烯。  相似文献   

19.
正葡萄品质评估的两大方面包括果实的外观和食用的风味。外观品质主要包括穗形和果粒的大小、形状、色泽等;风味品质主要受糖酸和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及其构成的影响。香气物质属于次生代谢产物,无论是鲜食葡萄还是酿酒葡萄,香气都是其重要的特征。葡萄的芳香物质是果实成熟过程中形成、积累的各种挥发性成分的组合,它们以一定比例混合,构成不同品种特有的香味。为此特设计和开展如下试验,以期筛选主要芳香类物质,研究该类物质在杂交群体里的遗传倾向,  相似文献   

20.
在分离和鉴定蘑菇风味物质的同时,许多人也开展了风味物质形成机理的研究。风味物质的形成可分为生物合成和加工形成两类。所谓生物合成,是指香味化合物经过生物体内酶的作用后所生成的,较为人们熟知的如葱蒜类中的硫化物、蔬菜水果中的长链醛类及醇类,以及水果中的酯类等;加工风味则是由化学作用所形成,如经由梅拉德反应所生成的香味化合物以及由加热或氧化所造成的分解反应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