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王波 《长江大学学报》2009,6(4):214-215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利用i-CHROMA Reader免疫荧光分析仪,测定血液hs—CRP浓度,比较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结果: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统计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hs—CRP是冠心病炎症状态的一种敏感、可靠指标,可用来判断冠心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尿酸酶比色法检测稳定型心绞痛组7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55例、心肌梗死组120例和健康对照组170例的血清尿酸水平。结果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健康对照组的血尿酸水平比较和稳定型心绞痛组与心肌梗死组的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的血尿酸水平分别与健康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患者的尿酸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和健康人。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联合检测血清肌钙蛋白I(cTnI)和C反应蛋白(CRP)对冠心病的诊断意义。方法对157例冠心病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cTnI和CRP水平进行检测,cTnI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CRP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比较冠心病患者和正常对照者、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之间血清cTnI和CRP水平的差异。结果冠心病患者的血清cTnI和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P〈0.01);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间的血清cTnI和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水平最高,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水平最低。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TnI和CRP对诊断各种类型的冠心病以及病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及其与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度法定量动态检测80例不同类型的ACS患者[ACS组,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52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28例]血清的CRP水平,同期检测8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SAP组)血清的CRP水平做对照,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结果AMI、UAP、SAP患者的CRP水平分别为(21.92±4.27)、(12.35±9.51)、(7.11±1.39)mg/L,以AMI组最高,SAP组最低,三者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发病早期CRP水平的高低同ACS关系密切。CRP对冠心病的发生或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作为判断冠心病危险度的一个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外周血清中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白细胞介素6受体(IL-6R)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不稳定斑块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患者208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8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31例;选取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无狭窄者48例为对照组。采集入院24h内静脉血,ELISA法检测ox-LDL、IL-6R、Hcy水平。结果 ACS患者外周血清中ox-LDL、IL-6R、Hcy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ox-LDL、IL-6R、Hcy水平显著高于U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ox-LDL、IL-6R、Hcy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ox-LDL、IL-6R、Hcy有助于对ACS程度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稳定型心绞痛PCI术前应用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方法将64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常规组和强化组各32例,常规组术前用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强化组术前予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术前和术后8、24 h抽取肘静脉血检测血浆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浆肌钙蛋白(cTnI)及炎症反应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结果PCI术后两组CK-MB、cTnI及CRP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1),但强化组增高幅度明显低于常规组(P<0.01)。结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PCI术前7d持续口服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能明显减少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心肌损伤及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脏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赣南地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诊断、危险分层及预后价值。方法:选取住院的赣南地区ACS患者200例,根据病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67例)、不稳定心绞痛组(133例),选取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正常排除冠心病的正常人群(100例)为非冠心病(对照)组,进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 pro-BNP)、肌钙蛋白I(cTnI)、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随访ACS患者出院2个月后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结果:NT pro-BNP、cTnI、hs-CRP浓度急性心肌梗死组与不稳定心绞痛组患者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高于不稳定心绞痛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与不稳定心绞痛组进行相关性分析显示NT pro-BNP、cTnI、hs-CRP水平在两组间呈正相性(P0.05);ACS患者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率为39.00%,发生事件组患者NT proBNP、cTnI、hs-CRP浓度明显高于无事件组患者(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NT pro-BNP、cTnI、hsCRP水平在两组间呈正相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 pro-BNP、cTnI、hs-CRP异常升高是ACS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指标(P0.05)。结论:ACS患者在入院早期行NT proBNP、cTnI、hs-CRP联合检测可对早期诊断、危险分层及预后提高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肠激素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25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和12例正常新生儿血浆胆囊收缩素(CCK)、胃动素(MOT)和血清胃泌素(GAS)进行检测和对比分析.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组MOT和GAS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CCK水平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组总胆红素(TBI)、间接胆红素(IBI)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1),直接胆红素(DBI)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新生儿MOT和GAS水平偏低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酸激酶MB型(CK-MB)及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三项指标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意义及其相关性.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1~11月收住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资料116例,根据病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6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 47例,阶段性测定其血清CK-MB、cTnI及hs-CRP指标并与6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K-MB、cTnI及hs-CRP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升高(P<0.05);AMI组血清hs-CRP与其他心梗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hs-CRP与CK-MB及cTnI之间有正相关.结论 血清CK-MB、cTnI及hs-CRP联合测定可早期快速诊断冠心病,一定水平的hs-CRP与血清CK-MB、cTnI联合检测可早期预测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直接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老年冠状动脉狭窄的效果.方法 8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无球囊预扩张直接支架置入术)和对照组(在球囊预扩张的基础上行支架置入术),比较两组的支架置入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随访结果、平均手术时间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支架放置成功率均为100%;住院并发症治疗组(3例)与对照组(10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内再次介入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组(1例)与对照组(7例)比较亦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平均手术时间、X线照射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造影剂用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部患者随访24个月,对照组2例因急性心肌梗死死亡,3例再狭窄;治疗组1例行再次介入术.结论 在选择合适病例的条件下,直接支架植入术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疗效优于球囊扩张后支架植入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尿酸的变化。方法选择确诊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单纯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6例,健康对照者42例,检测血清尿酸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组(UAP+T2DM组)血清尿酸水平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及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UAP组血清尿酸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UAP+T2DM组胆固醇(CH)水平显著高于UAP组及对照组(P<0.01),UAP组CH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UAP+T2DM组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高于UAP组(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UAP组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及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尿酸水平异常,二者合并更为显著,测定尿酸水平有助于了解病情,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2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标准的溶栓方案,治疗组在标准的溶栓方案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采用判断溶栓再通间接指标及直接指标来评估两组患者梗死相关血管的再通率;测定血小板聚集率;观察患者少量出血、大量出血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溶栓再通率明显提高(P<0.05),血小板集聚率明显降低(P<0.01),少量出血的发生率明显增多(P<0.05),大量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能显著提高梗死相关血管的开通率和降低血小板集聚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联合检测在急性脑梗死(ACI)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ACI患者60例,正常对照组43例,分别检测NSE、HCY和H-FABP的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其与ACI的关系。结果 ACI组较正常对照组NSE、HCY和H-FABP的含量明显增高(P<0.001),ACI大面积组比小面积组NSE、HCY和H-FABP的含量均显著增高(P<0.01)。ACI组各项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者联合检测阳性率83.33%,高于三者任何一个单项阳性率。结论 NSE、HCY和H-FABP联合检测在诊断ACI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其含量可给予ACI患者病情轻重和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临床应用的4种药物(硝普钠、多巴酚丁胺、硝酸甘油和卡托普利)联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RHF)的疗效.方法将108例RHF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60例)和对照组(48例),分别予药物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记录患者心功能指标、动脉血气指标及脑利钠肽(BNP)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心功能指标,包括射血分数(EF)、每搏量(SV)、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值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联合组患者PaO2、SaO2及BNP水平均明显降低,PaCO2明显升高,且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均P<0.01),联合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Hc=28.7168,P<0.01),且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药物联合无创机械通气可有效缓解RHF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绝经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雌激素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的相关性,探讨雌激素在ACS发病中可能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研究ACS雌激素替代疗法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50例ACS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4例(AMI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26例(UA组),选取同期确诊为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5例(SAP组)及疑诊CHD行冠脉造影检查排除冠心病的绝经后女性25例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清雌二醇(E2)水平、hs-CRP水平及血浆NT-proBNP水平。分析E2与hs-CRP、NT-proBNP的相关性。结果E2水平比较,AMI组UA组>SAP组>对照组(P<0.01),NT-proBNP水平比较,AMI组>U...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急性心力衰竭的近期效果.方法 6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以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加用rhBNP治疗,对照组加用硝酸甘油治疗.对比两组近期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治疗后心率、血浆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BNP辅助治疗急性心力衰竭近期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血浆NT-proBNP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浓度及B型钠尿肽与血浆FT3、FT4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72例甲状腺功能亢进和60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结果 血浆FT3、FT4、BNP甲亢未治组高于甲亢缓解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亢缓解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FT3、FT4甲减未治组低于甲减治疗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减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甲减未治组、甲减治疗组和对照组BN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亢未治组患者血浆BNP与FT3、FT4两者呈量依赖关系,r分别为0.9919和0.9999996(均P<0.01),回归方程分别为y=193.8 3.191x,y=198.0 0.8353x.结论 BNP对甲亢的辅助诊断和疗效观察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C反应蛋白(CRP)、血小板水平(PLT)变化,探讨其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7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者37例为对照组。采用相同方法测定PLT水平及CRP浓度,比较两组PLT及CRP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PLT水平及CRP浓度[(241.78±32.89)×109/L、(22.15±4.73)m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62.21±26.02)×109/L、(2.76±0.5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LT增高率、CRP阳性率(37.84%、72.9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41%、2.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实施CRP、PLT水平测定,可有效反映机体免疫炎性反应情况,为疾病预防、病情检测及预后判断等方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黄芪与砒石同服减少砒石对大鼠血细胞及骨髓细胞的影响.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1)空白对照组(正常对照),(2)砒石对照组(用10 mg/kg剂量),(3)砒石+黄芪(7.6g/kg)低剂量组,(4)砒石+黄芪(15.2g/kg)高剂量组,每天灌胃给药1次,连续喂养8周,后处死.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外周血血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量,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的细胞周期.结果Ⅰ.白细胞、红细胞(1)组显著高于(2)组和(3)组(P<0.01);(2)组非常显著低于(3)组和(4)组(P<0.01);(3)组与(4)组比较,(4)组又高于(3)组(P<0.01).血小板和血红蛋白(1)组显著高于(2)组(P<0.01);(2)组非常显著低于(3)组和(4)组(P<0.01).Ⅱ.G1/G0(1)组与(2)组和(3)组(4)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与(3)组和(4)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3)组和(4)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S(1)组与(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2)组与(3)组和(4)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G2/M(1)组与(2)组和(3)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2)组和(3)组与(4)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黄芪能提高砒石染毒大鼠血细胞数量,解除骨髓抑制,稳定机体生理状态,对造血系统损害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心绞痛(AP)患者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自身抗体(A b-OX-LDL)和C-反应蛋白(CRP)的浓度变化及其与心绞痛类型的关系。方法:将符合AP诊断的72例患者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n=35)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n=37),另选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n=35)。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A b-OX-LDL与CRP浓度。结果:A b-OX-LDL与CRP浓度,UAP组均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SAP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 b-OX-LDL与CRP在UAP组呈高度正相关(r=0.713,P<0.01),SAP组也呈高度正相关(r=0.702,P<0.01),对照组无相关(r=0.303,P>0.05)。结论:血清A b-OX-LDL与CRP浓度反映了心绞痛的类型,在评价缺血性心脏病病变程度方面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