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120日龄略阳乌鸡为研究对象,对其屠宰性能和肉质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等6项性状指标,公鸡优于母鸡、差异极显著;公鸡的屠宰率、半净膛率、腿肌率分别为89.15% 、82.40%、24.05%,显著高于母鸡,其他性状指标在性别间差异不显著;公、母鸡腿肌肉色OD值、pH值和剪切力均高于胸肌,系水力、熟肉率低于胸肌,差异均显著,各项指标性别间差异不显著;水分、粗脂肪含量腿肌高于胸肌,粗蛋白、粗灰分含量腿肌低于胸肌,差异均显著研究表明,公鸡、母鸡均具有较好的产肉性能、优良的肌肉品质,但屠宰性能方面公鸡优于母鸡.  相似文献   

2.
对他留乌骨鸡的体重、体尺及屠宰性能进行测定,并对体重、体尺和屠宰测定结果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公鸡的生长速度比母鸡快;公鸡的体斜长、胸深、龙骨长、骨盆宽、胫长和胫围都显著高于母鸡(P0.01),胸宽差异不显著(P0.05),但母鸡的胸角却极显著大于公鸡(P0.01)。公母鸡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和胸肌重差异不明显(P0.05),屠宰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腿肌重、腿肌率均为公鸡显著高于母鸡(P0.01),但母鸡胸肌率显著高于公鸡(P0.01)。他留乌骨鸡体重与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腿肌重、胸肌重等屠宰指标均显著相关(P0.01),且相关程度较高;公鸡的体重与龙骨长、骨盆宽、体斜长、胸角、胫长和胫围均显著相关(P﹤0.01);而母鸡的体重只与体斜长和胸深显著相关(P0.01)。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藏鸡选育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取300日龄藏鸡公、母各15只进行体尺、屠宰性能、肌肉品质测定。【结果】公鸡体尺指标高于母鸡(P0.05),公、母鸡平均宰前活重分别为1.43 kg和0.97 kg,平均胴体重分别为1.28 kg和0.88 kg,公鸡显著高于母鸡(P0.01);公、母鸡屠宰率分别为90.26%和90.24%,全净膛率为60.16%和59.84%,半净膛率为79.20%和79.07%,腹脂率为1.69%和4.57%,胸肌率为13.03%和14.15%,腿肌率为31.19%和23.60%,公鸡腿肌率显著高于母鸡(P0.05),体斜长与全、半净膛重之间,胸深与胸、腿肌重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肌肉中氨基酸总量分别为77.73%和77.34%。其中,母鸡胸肌中氨基酸Val、Met、Leu、His、Asp、Ala以及鲜味氨基酸Val、Met、Leu、Asp、Ala高于腿肌,公鸡胸肌中His优于腿肌(P0.05)。公母鸡粗蛋白含量分别为32.63 g/100 g和30.43 g/100 g;公、母鸡肌肉中水分含量为74.25%和73.52%,母鸡腿肌显著高于胸肌(P0.05);公母鸡粗脂肪含量为6.29%和5.44%,公、母鸡均为腿肌优于胸肌(P0.05);肌苷酸含量分别为0.67 mg/g和0.80 mg/g。【结论】体斜长和胸深可作为间接选择藏鸡屠宰性状的选育指标,其腿肌率较高,鲜味氨基酸比例大,必需氨基酸含量高,公鸡屠宰性能总体上优于母鸡。藏鸡具有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五华三黄鸡是广东省特有的地方优良肉用家禽品种。为给五华三黄鸡的保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于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对公母混养的60只五华三黄鸡进行饲喂试验, 测定其体重、体尺、屠宰性能等指标。结果表明:五华三黄鸡生长发育比较缓慢,210日龄的鸡的平均体重为1 022.5 g,其体斜长和胫长较长,胸深较深;公鸡的屠宰率为88.71%,母鸡的屠宰率为92.63%;公鸡的全净膛率为63.14%,母鸡的全净膛率为60.93%;公鸡的腿肌率为23.67%,母鸡的腿肌率为19.61%;公鸡的腹脂率为0.58%,母鸡的腹脂率为0.63%;对屠宰性能进行邓肯检验的结果显示,公、母鸡的屠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重、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腿肌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各性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5.
五华三黄鸡是广东省特有的地方优良肉用家禽品种。为给五华三黄鸡的保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于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对公母混养的60只五华三黄鸡进行饲喂试验,测定其体重、体尺、屠宰性能等指标。结果表明:五华三黄鸡生长发育比较缓慢,210日龄的鸡的平均体重为1 022.5 g,其体斜长和胫长较长,胸深较深;公鸡的屠宰率为88.71%,母鸡的屠宰率为92.63%;公鸡的全净膛率为63.14%,母鸡的全净膛率为60.93%;公鸡的腿肌率为23.67%,母鸡的腿肌率为19.61%;公鸡的腹脂率为0.58%,母鸡的腹脂率为0.63%;对屠宰性能进行邓肯检验的结果显示,公、母鸡的屠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重、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腿肌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各性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6.
对云南120只成年独龙鸡进行体重、体尺性状及屠宰性能测定,并对所有测定性状间进行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公母鸡在体重和体尺上差异不显著,公鸡腿肌率显著高于母鸡(P0.05),其他各屠宰性能指标公母鸡间均无显著差异。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独龙鸡体重与体斜长、胸深、胫长、胫管围显著正相关;体斜长与胸深、胫管围、胸骨长显著正相关;胸骨长与胸深、胫长显著正相关;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指标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腿肌率与胫长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但腿肌率与腹脂率存在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以13周龄黑羽番鸭新品系为材料,测定其屠宰性能、常规肉品质等。结果表明,除了腹脂重,13周龄黑羽番鸭公鸭的各项屠宰指标均极显著性高于母鸭。公、母鸭的屠宰率分别为91.85%、90.21%,均在90%以上;公、母鸭的半净膛率分别为85.41%、82.51%,均高于80%;公、母鸭的全净膛率分别为79.29%、75.36%,均高于75%;公、母鸭的胸肌率分别为17.85%、18.50%;公、母鸭的腿肌率分别为11.67%、10.19%。黑羽番鸭公鸭胸、腿肌pH值、腿肌剪切力、胸肌失水率等3个指标与母鸭差异不显著,公鸭胸肌剪切力、腿肌失水率显著高于母鸭。同性别黑羽番鸭中,腿肌pH值、剪切力显著高于胸肌,失水率显著低于胸肌。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贵妃鸡与麒麟鸡杂交后代(F1代)的肉用开发价值,以贵妃鸡为父本、麒麟鸡为母本进行杂交,测定12周龄F1代鸡的体尺性状、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1)F1代公鸡体斜长、龙骨长、胫长分别显著高于母鸡1.73、2.60、0.87cm;(2)屠宰性能:F1代公鸡活体质量、屠体质量、半净膛质量、全净膛质量、胸肌质量、腿肌质量、心脏质量、半净膛率分别极显著高于母鸡173.67g、176.22g、170.08g、104.70g、30.90g、49.74g、2.79g、2.34个百分点;腿肌率、翅膀质量分别显著高于母鸡3.90个百分点、16.56g;皮脂厚极显著低于母鸡;(3)肉品质:F1代母鸡的胸肌失水率显著高于公鸡,腿肌肉色L值、失水率分别极显著高于公鸡,肉色a值极显著低于公鸡;(4)血液生理、生化指标:F1代鸡血液生理指标变异系数均在20%以下,生化指标除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指标外,其他指标的变异系数均在40%以下。以上结果表明,F1代公鸡屠宰性能和肉品质优于母鸡。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淮南麻黄鸡肌肉品质及脂肪酸合酶(FASN)、脂蛋白脂酶(LPL)基因表达量随日龄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肌内脂肪(IMF)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0,120,150和180日龄淮南麻黄鸡为研究对象,测定各日龄公、母胸肌和腿肌肌肉品质(亮度(L~*)、红度(a~*)和黄度(b~*)值及pH、蒸煮损失、剪切力)、IMF含量和血脂指标(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浓度),荧光定量表达检测脂肪沉积相关基因FASN和LPL的表达量,Pearson法分析血脂指标和FASN、LPL基因表达量与IMF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公鸡和母鸡胸肌L~*、pH、腿肌蒸煮损失在不同日龄间无显著差异,其余肉质指标在不同日龄间有显著差异。公鸡和母鸡胸肌IMF含量在180日龄显著高于90日龄(P0.05),公鸡腿肌IMF含量在180日龄显著高于90和120日龄(P0.05),母鸡腿肌IMF含量在150和180日龄显著高于90日龄(P0.05)。除公鸡HDL浓度在不同日龄间无显著差异外,公母鸡各血脂指标在不同日龄间均有显著差异。公鸡胸肌IMF含量与血清HDL浓度显著正相关,与VLDL浓度显著负相关;腿肌IMF含量与HDL浓度极显著正相关,与TG和LDL浓度极显著负相关。母鸡腿肌IMF含量与血清TG浓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其他血脂生化指标相关性不显著。公鸡肝脏、胸肌FASN和LPL基因相对表达量在不同日龄间有显著差异,腿肌FASN和LPL基因相对表达量在不同日龄间无显著差异;母鸡肝脏FASN和LPL基因相对表达量在不同日龄间无显著差异,胸肌和腿肌FASN和LPL基因表达量在不同日龄间有显著差异。公鸡和母鸡胸肌IMF含量均与胸肌FASN基因表达量显著正相关;公鸡胸肌IMF含量与肝脏FASN和LPL表达量均显著正相关;母鸡腿肌IMF含量与腿肌LPL表达量显著正相关。【结论】日龄对淮南麻黄鸡肉品质、血脂水平和脂肪沉积相关基因表达量有显著影响,可通过血脂TG浓度间接选择IMF含量。FASN参与调控公、母鸡胸肌IMF含量,LPL参与调控母鸡腿肌IMF含量。  相似文献   

10.
[目标]探析贵妃鸡、体尺性状与屠宰性能的相关性,为今后科学系统地进行珍禽资源优势挖掘及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2周龄贵妃鸡进行活重、体尺性状和屠宰性能指标测定,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其屠宰性能和体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并采用逐步回归法构建主要屠宰性能的回归方程.[结果]12周龄贵妃公鸡的龙骨长、胫围和胫长显著高于母鸡(P<0.05,下同),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翅膀重和脚重极显著高于母鸡(P<0.01,下同),腹脂重显著低于母鸡,腹脂率极显著低于母鸡,其余指标则差异不显著(P>0.05).在贵妃鸡体尺性状与屠宰性能的相关性方面,体斜长与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胸肌重和腿肌重呈显著正相关,与全净膛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腹脂重呈极显著负相关;龙骨长与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和腿肌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腹脂重呈极显著负相关;胫围与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和腿肌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胸肌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腹脂重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贵妃鸡的屠宰性能与大多数体尺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将对屠宰性能影响显著的相关体尺性状代入回归方程,即可预测出相应的屠宰性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淮南麻黄鸡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只62周龄笼养和林地散放饲养淮南麻黄鸡母鸡(各10只)进行了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测定。[结果]饲养方式对淮南麻黄鸡老母鸡体重、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无显著影响;而对产肉性能、消化系统的发育和肉质影响显著,放养组母鸡胸肌率、腿肌率、翅膀率以及肝脏、腺胃、肌胃的相对重量均高于笼养母鸡,其中胸肌率和肌胃的相对重量达到极显著水平;肌肉的系水力和胸肌肉色L*、a*和b*值均显著高于笼养组。[结论]放养方式饲养淮南麻黄鸡,可促进消化器官发育,增加产肉率,提高鸡肉品质。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仙人掌提取物对肉用型广西麻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1日龄广西麻鸡1 600只为试验动物进行为期120 d的饲养试验。试验鸡群随机分为2组,每组2个重复。在饲养过程中,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仙人掌提取物。结果表明,试验组在活重、屠体重、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有显著优势(P0.05);能改善失水率、肌间脂肪、肌肉蛋白、肌苷酸等肉品质指标,但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仙人掌提取物能够显著提高广西麻鸡的屠宰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广西麻鸡的肉品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3个品种鸭的生长及屠宰性能,为进一步选育优良鸭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樱桃谷鸭、白羽番鸭和荆江鸭为研究对象,相同条件下饲养至8周龄进行屠宰,测定体重与相关的肉用性能指标。[结果]在整个饲养期,3个品种鸭生长性能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樱桃谷鸭生长发育最快,荆江鸭生长最慢,而白羽番鸭从4周龄开始生长迅速;樱桃谷鸭的屠体重、全净膛重、瘦肉率、腿肌率、皮脂率和腹脂率均高于白羽番鸭和荆江鸭,差异显著(P〈0.05),而荆江鸭腹脂率为0;樱桃谷鸭的全净膛率、胸肌率、屠宰率显著小于荆江鸭(P〈0.05);3个鸭品种不同性别的屠宰指标存在差异,且樱桃谷鸭和白羽番鸭均为公鸭显著高于母鸭(P〈0.05),荆江鸭公母间差异不显著。[结论]不同品种鸭的生长和屠宰性能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不同饲养方式对凉山岩鹰鸡屠宰率和胴体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福明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1871-1872
[目的]为凉山岩鹰鸡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同管理方式饲养的100日龄凉山岩鹰鸡为研究对象,对其屠宰性能和肌肉品质进行了测定。[结果]在散放饲养条件下,凉山岩鹰鸡公、母鸡的屠宰率、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胸肌率和腿肌率均极显著高于笼养鸡。公鸡的屠宰率、全净膛率、半净膛率均显著高于母鸡。不同饲养方式下岩鹰鸡的胸肌和腿肌的肉色差异不显著,腿肌的肉色测定值小于胸肌。笼养条件下岩鹰鸡的嫩度和失水率均高于散放饲养。在宰后45 min,岩鹰鸡胸、腿肌pH值接近7,而宰后24 h有所降低。[结论]在散放饲养条件下,凉山岩鹰鸡的肉用性能优于笼养,主要与其在散放饲养条件下活动量较大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不同品系优质肉鸡屠宰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5个大恒优质肉鸡品系的生长和屠宰性能,为进一步选育优质肉鸡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大恒优质肉鸡A、B、C、A×B和C×B等5个品系为研究对象,相同条件下饲养至10周龄进行屠宰,测定屠宰体重与肉用性能。[结果]除腹脂重以外,各品系及杂交组合公鸡的活体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母鸡。杂交组合A×B和C×B的屠宰率在85%以上,全净膛率在65%以上,产肉性能良好,A×B杂交组合的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和胸肌率均高于C×B组合。[结论]不同品种的优质肉鸡生长和屠宰性能存在差异。杂交组合A×B生长速度快,适于在对优质肉鸡生长速度要求高的市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藏山羊的种质特性.[方法]以24月龄的藏山羊公、母羊为试验材料,进行屠宰试验并测定其屠宰性能、肌肉品质及肌肉营养成分等.[结果]①公、母羊宰前体重分别为(20.16±1.26)kg和(19.33±4.86)kg,公、母羊的屠宰率分别为(43.86±1.74)%和(44.08±5.46)%,净肉率分别为(32.43±1.52)%和(32.72±3.97)%,胴体产肉率分别为(73.28±0.09)%和(73.16±0.85)%;②胴体体尺、胴体分割、肌肉品质、肌纤维特性、肌肉营养成分、肌肉矿物质含量及其重金属含量等指标在公、 母羊间差异较小,公羊的眼肌面积和后腿肉重等指标显著高于母羊(P<0.05);③公、母羊肌肉中共检测到18种氨基酸,EAA/TAA分别为(39.23±0.24)%和(38.70±0.15)%,EAA/NEAA分别为(64.73±0.65)%和(63.17±0.41)%.[结论]该研究为全面了解藏山羊的种质特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 ,对白番鸭羽毛生长速度与肉用性能的相关性进行观测 .结果表明 :(1)快、慢羽公、母番鸭 10周龄体重分别为 3379.69、315 5 .72 g和 2 10 7.65、2 0 89.5 7g(p>0 .0 5 ) ;料、肉比分别为 2 .83、2 .74和 3.0 9、2 .94 ,快羽番鸭饲料转化率略高于慢羽番鸭 .(2 )快、慢羽公、母番鸭 10周龄成活率分别为 97.4 3%、97.5 0 %和 97.14%、10 0 % ,两者差异不显著 (p>0 .0 5 ) .(3)快、慢羽公鸭各产肉性状 (除腿肌重 )间差异均不显著 (p>0 .0 5 ) ;快羽母鸭屠体重、全净膛重和屠宰率均显著大于慢羽母鸭 ,但慢羽母鸭胸肌率 (19% )则显著大于快羽母鸭 (16% ) ,其余各产肉性状不同羽速间差异不显著 (p>0 .0 5 ) .(4 )快慢羽番鸭胸肌纤维直径分别为2 0 .61和 2 3.91μm,腿肌纤维直径分别为 36.35和 33.87μm,两者间差异显著 (p <0 .0 5 )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徐海鸡的肉用性能。[方法]以13周龄徐海鸡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24只(12公鸡,12母鸡)测定其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结果]13周龄徐海鸡公、母鸡活重分别为771.92和644.17 g,屠体率分别为92.42%和90.02%,全净膛率分别为67.11%和65.88%。公、母鸡腿肌的p H分别为5.94和5.93,系水率分别为71.66和72.04,剪切力分别为3.05和2.89,且差异均不显著。公鸡腿肌的L值大于母鸡,a、b值小于母鸡,且差异均不显著。[结论]徐海鸡经多世代提纯选育后,可用于优质肉鸡的生产。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贵妃鸡的肉用开发价值以贵妃鸡为父本麒麟鸡为母本进行杂交探索对12 周龄F1代杂交 鸡进行体尺性状屠宰性能测定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院12 周龄F1代杂交公鸡的体斜长,龙骨长胫长均显著高于 母鸡F1代杂交公鸡的活体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半净膛率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和心脏重极显著高于母鸡腿 肌率,翅膀重显著高于母鸡而皮脂厚却极显著低于母鸡其余指标公母差异不显著。屠体性能与体尺性状绝大多数 存在显著和极显著相关性,并确定了相关指标的回归方程为通过活体的体尺测量结果预测屠体性能指标提供一定 的理论依据同时试验结果表明F1代杂交鸡的生产性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