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以哈密市为例探讨了地理信息系统在农用地分等中的应用,旨在对今后的分等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为农用地分等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在速度和精度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支持下的农用地分等研究--以淄川区分等工作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用地等别是衡量农用地质量的基本指标,是确定土地使用税、土地征用补偿及租赁赞等的重要依据。传统的分等方法耗资耗时大、精度低,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分等的精度和速度。本文以淄川区农用地分等工作实践为例,阐明计算机在现阶段农用地分等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以陕西省合阳县为研究对象,以定量划分农用地分等因素指标区为目的,首先应用灰色关联理论对影响农用地等别的各个因子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星座"聚类分析法对农用地分等因素指标区进行定量划分。运用该种方法对农用地分等因素指标区的划分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符合,为进行农用地分等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的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技术(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素悦 《农业科学与技术》2010,(11):162-166,179
简要地介绍了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的意义、理论与技术方案,展示了空间数据库、空间目标缓冲区、空间数据叠加等多方面GIS技术在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工作中的应用,并对其成果进行分析,认为利用GIS进行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工作充分发挥了其图形、属性一体化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这项工作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5.
以嵩县为例探讨了地理信息系统在农用地分等中的应用 ,从而为这项工作在全省范围内的全面开展提供了试点经验。MAP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为农用地分等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 ,在速度和精度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杨素悦 《安徽农业科学》2011,(5):3041-3044,3062
简要地介绍了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的意义、理论与技术方案,展示了空间数据库、空间目标缓冲区、空间数据叠加等多方面GIS技术在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工作中的应用,并对其成果进行分析,认为利用GIS进行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工作充分发挥了其图形、属性一体化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这项工作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7.
从技术路线的制定、分等参数的选择、分等因子及其权重值的确定,到最终确定农用地的等别,详细介绍了因素法在黑龙江省农用地分等中的应用;分析了黑龙江省农用地的分等成果,并就农用地分等成果的利用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农用地分等的概念和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密云县农用地的实际调查数据,运用“因素法”作为农用地的分等方法,通过计算土地利用系数、自然质量分等指数,对密云县农用地的等别情况进行了划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用地分等在密云县的应用方向以及密云县农用地分等工作中现存的一些问题,最后通过分析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付光辉  刘友兆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368-7371
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为基础,探讨了不同等级耕地保有量预测方法,并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合理确定种植粮食作物的最低保护方案和各等级土地保护面积,可用于农业结构调整耕地面积的最高方案。  相似文献   

10.
农用地分等是在对影响农业生产的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及土壤本身质量等原始调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对农用地进行适宜农业生产的优劣评定。该项工作对进一步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实行耕地用途管制,推进农村“费改税”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为了保证分等成果的高质量,就必须首先对用于分等的原始数据的质量进行分析。只有保证了原始数据的质量,才能使分等工作有效性得到保证。以红安县农用地分等工作为例,对其原始数据质量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就如何提高原始数据质量进行了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农业生产自然环境和投资状况评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自然和投资方面评析了黄土高原农业生产与我国其他地区的差异 ,得出以下结论 :(1)黄土高原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其农业发展最主要的自然限制因素 ,其农业投资应立足于这一基本前提。 (2 )黄土高原的农业投资滞后于农业发展的需求 ,农业无效投资有增无减 ,农业投资份额下降 ,制约了农业产值的增长。对此 ,必须提高农业投资增长率 ,发挥国家投资的主体职能。 (3)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是导致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更为直接的原因。对此 ,落实退耕还林种草 ,合理调整农业结构 ,建立与地面坡度相适应的土地利用结构并辅之以与目标相符的投入 ,是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农业结构的改变对农业经济增长及农民收入的影响显著。35 年来,广东三次产业在GDP 构成中的变化 趋势是第一产业(即农业)下降明显,第二产业变化不大,第三产业一直上升。尽管第一产业对GDP 的贡献下降,但经 过4 次农业结构调整,种植业大幅度下降(特别是粮食作物),牧业和渔业稳定上升,出现了新兴的农林牧渔服务业 等结构特点,使得广东在农地资源不断被挤占的情况下,仍能实现野农业增效尧农民增收冶。广东农业结构调整是政策 驱动尧国内外市场需求拉动尧农业技术推动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新世纪以来,面对农业生产要素日益稀缺尧全球 气温逐渐上升尧农产品市场需求再次变化等压力和挑战,下阶段广东农业结构应围绕农业生产低碳化尧农业产品品 质化尧农业效益高效化3个方向,使广东野农业产品结构冶尧野农业生产区域结构冶尧野农村产业结构冶向深层次发展和延伸。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通过探讨影响四川省农业产值的主要因素,可为提升四川省现代化农业发展水平提供对策建议。【方法/过程】以四川省2016年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收集整理四川省21个市(区)农业投入的相关数据,选取6个农业投入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线性回归模型对四川省农业产值及对应的农业指标投入关系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影响四川地区农业产值的因素主要有耕地面积、灌溉面积和农业机械总动力等,并提出保证耕地数量与质量、扩大有效灌溉面积、提高化肥使用效率、保证农村用电供应、提高农业机械总动力水平与乡村从业人数等相关调整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吉林西部宜农地进行生态适宜性评价,以期为农业资源有效利用及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模糊数学方法,依据系统性、主导性、有效性、可行性原则,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耐性定律,按照农作物生态幅要求确定合理评价标准;原始数据基于GIS技术处理,应用EXCEL中VBA程序完成评价计算。[结果]吉林西部宜农Ⅰ等地5512km2、Ⅱ等地25985km2、Ⅲ等地7907km2,不宜农地6312km2。根据评价结果,土地利用调整的重点区域是镇赉县、大安县、乾安县、通榆县、长岭县西部,改善灌排条件、治理土地盐碱化、退耕还林还草是土地利用调整方向。[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吉林西部农业资源有效利用及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一直是我国农业经济健康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难题。本文就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践中应避免的主要误区及正确的调产途径进行了探讨 ,以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成功调整  相似文献   

16.
由我国农产品市场动荡问题入手,列出了当前的农业产业结构形式及其弊端;从政策、农民、农田和农业现代化方面分析了适度规模耕地集约化的条件,指出目前我国适度规模耕地集约化的条件日趋成熟。以一个单一养猪产业链为例,详细阐述了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并论述了它在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等当前热点问题上的重大作用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佘玥  刘忠岫 《农学学报》2020,10(12):121-12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对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为了研究十八大以来中国农村土地政策的创新发展,本文运用归纳法和辩证法进行分析研究,系统梳理了新时代中国农村土地重大方针政策,总结土地政策调整取得的成效,用于指导“三农”实践。十八大以来,稳步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建立并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建立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明确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让农民吃下“长效定心丸”。实践结果表明,十八大以来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农业农村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为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8.
阿拉善左旗巴润别立镇腰坝绿洲位于贺兰山山前洪积扇与腾格里沙漠交界处,农业生产条件较好。但近年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地下水位的下降,土地退化等现象的出现,导致该地区农业生产广种薄收,面临新的问题。本文从生态农业的理论入手,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分析腰坝绿洲已建灌区农业生产的模式,总结得出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和生态农业发展的可行性,并提出适合当地生产条件的生态农业技术和模式。  相似文献   

19.
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进入了转型发展期;从产业结构看,传统农业生产规模收缩,休闲农业、创意农业、会展农业蓬勃发展。从产业化经营看,初步形成了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引领,集种养、加工、流通于一体的都市农业产业化体系;从生产要素方面看,土地、水、劳动力、化肥等传统生产要素投入总量下降,科技、信息等现代生产要素作用明显。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背景下,必须突破资源环境制约、体制机制制约等问题,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和生态农业,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休闲农业标准化建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发展方式,促生新的农业产业形态,推进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制约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因素有自然的、技术的、经济的,更重要的还有制度因素。制度是决定农业产业结构的内生变量,是制约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决定性因素。本文运用制度经济学理论解释和界定了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制度涵义,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制度约束,明确了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制度创新起点和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