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施氮时期和施氮量对优质专用春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对优质专用春小麦Y20进行了不同施氮时期和施氮量的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春小麦追施氮肥以375 kg/hm2尿素为最佳,春小麦产量为5 317.95 kg/hm2,追施尿素525、225和75 kg/hm2的处理春小麦产量依次降低.施氮时期以扬花期施氮春小麦产量最高,为5 086.65 kg/hm2,其次为拔节期施氮,产量为5 043.75 kg/hm2;孕穗期施氮春小麦产量最低为4 978.65 kg/hm2.施氮时期和施氮量对春小麦品质的影响为:在一定施氮量内,春小麦品质与施氮量成正相关,施氮量越多,品质越好;在扬花期施用氮肥,有利于提高春小麦的品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陕南小麦氮肥追施最佳时间和最佳用量,为陕南地区小麦生产中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汉麦6号为供试品种,分别在冬灌期、拔节期进行1次或2次追施氮肥,通过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和经济系数等指标,研究不同施用时间和不同纯氮施用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同等纯氮施用量下,1次追肥,以拔节期追肥效果最好,其中,追施纯氮69.00 kg/hm2时,产量最高,达8 751.90 kg/hm2,其次为追施纯氮103.50 kg/hm2时,产量为8 623.20 kg/hm2;当纯氮施用量高于69.00 kg/hm2时,拔节期1次追肥效果优于冬灌拔节2次追肥。追施纯氮34.50 kg/hm2时,2次追施的小麦产量高于拔节期1次追施。[结论]拔节期1次追施纯氮69.00 kg/hm2时,小麦产量最高,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3.
在酒泉市进行了小麦不同生育期施用氮肥对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播前基施氮肥120.0 kg/hm2、总施氮量240.0 kg/hm2的前提下,不同生育时期追施一定量的氮肥均可增加小麦的总茎数、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以苗期一次性追施氮120.0 kg/hm2和苗期、拔节期分别施氮60.0 kg/hm2处理的增产效果明显,较不施肥分别增产16.3%和7.2%;扬花期追施氮肥60.0 kg/hm2能够提高籽粒粗蛋白质含量,改善小麦品质。  相似文献   

4.
追氮时期对强筋小麦皖麦38部分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皖麦38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追氮时期对优质强筋小麦品质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不同追氮时期对皖麦38品质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当基施纯氮111kg/hm2时,追氮时期适当推迟有利于皖麦38籽粒品质和面粉品质的改善,以拔节期施用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5.
氮肥后移对旱作玉米氮肥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旱作条件下,总施氮量不变,对氮肥施量控释后移并分次施用,生长期测定植株全氮量,研究氮量控释对氮肥利用效率和玉米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肥施用模式(20%基肥+20%拔节期追肥+40%大喇叭口期追肥+20%吐丝期追肥,即基施240 kg/hm2,拔节期追施240 kg/hm2,大喇叭口期追施480 kg/hm2,吐丝期追施240 kg/hm2)下,玉米百粒重47.7 g,平均折合产量可达10 644.0 kg/hm2,较不施氮肥处理增产2 875.5 kg/hm2,增产率37.01%。玉米采取氮肥后移技术可使氮肥利用率和产量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6.
以皖麦38为材料,设追氮量为0、25.0、50.07、5.0、100.01、25.01、50.0 kg/hm27个处理,研究了拔节期不同追氮量对优质强筋小麦品质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拔节期不同追氮量对皖麦38品质有明显的调节作用,拔节期追氮有利于皖麦38品质的改善,且在实验施氮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容重、蛋白质含量、出粉率等籽粒品质及湿面筋含量、形成时间、稳定时间等面粉品质都不断提高,其中追氮150.0 kg/hm2时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7.
以优质强筋小麦皖麦38为材料,研究土壤基础肥力和氮肥施用量、基追比例和追氮时期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分析了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 ̄300kg/hm2范围内,施用量、拔节期追氮比例与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适当增加施氮量和拔节期追氮比例及适期追肥可显著地提高产量,并可使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与产量同步增加。在该试验条件下,较低土壤肥力的最高产量的临界施氮量为238.6kg/hm2,拔节期追氮比例35.1%,氮肥施用以基肥 拔节肥为宜;较高土壤肥力施氮量临界值为274.2kg/hm2,拔节期追氮比例47.2%,氮肥施用以基肥 拔节肥或结合挑旗肥为宜。氮肥对较低肥力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高于较高肥力,但较低肥力土壤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协调性差,主要品质指标难以达到优质强筋小麦标准;优质强筋小麦生产的技术关键是以优质品种为前提,在较高地力基础上合理运用氮肥。  相似文献   

8.
皖麦55高产优质综合农艺措施数学模型及优化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淮北地区皖麦55实现高产栽培的农艺措施方案。[方法]以优质中筋小麦新品种皖麦55为材料,采用五元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基本苗、基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和拔节期追氮量5项农艺措施对其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建立了籽粒产量、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的回归模型。[结果]氮素运筹是影响产量和品质的首要因素,其次是密度;依据籽粒产量、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的数学模型,确定淮北地区皖麦55实现高产栽培的优化农艺措施方案为:基本苗270.2~291.5×104株/hm2,基施氮量142.6~154.0kg/hm2,施磷(P2O5)量112.9~127.1 kg/hm2,施钾(K2O)量115.9~131.8 kg/hm2,拔节期追氮量76.1~85.0 kg/hm2。[结论]该研究为新品种皖麦55在淮北地区高产栽培科学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不同生育时期追施氮肥对啤酒大麦经济性状及品质影响,研究啤酒大麦氮肥最佳追施时期,为提高大麦种植区产量与品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 以近几年引进和自育的啤酒大麦品种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在不同生育时期追施氮肥对不同品种经济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及变化规律。【结果】 随着追施氮肥时期的推迟,抽穗期、成熟期均推迟;在孕穗期、抽穗期追施氮肥,生育期天数显著增加;在2叶1心期追施氮肥最高总茎数和有效穗数表现最优,差异显著;株高、产量构成因子及产量在拔节期追施氮肥效果最佳,且差异显著;蛋白质含量与追氮时期呈正相关规律变化,随着追施氮肥时期的后移,蛋白质含量越高。【结论】 在2叶1心期追施氮肥,可显著提高啤酒大麦的经济性状;在拔节期追施氮肥,可显著提高啤酒大麦的产量,显著改善其籽粒品质。拔节期追施氮肥可实现产量与品质的协同提高。  相似文献   

10.
通过2年的田间试验,对不同苗情下冬小麦的氮肥最佳追施时期和追施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返青期群体较大(主茎≥1 050万株/hm2)时,以拔节期追施纯氮75 kg/hm2处理的产量最高,且0~90 cm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量最低,氮素表观损失也最低,基本接近平衡;返青期群体较小(主茎≤750万株/hm2)时,以返青至起身期追施纯氮135 kg/hm2处理产量最高,同时提高了小麦成熟期0~30 cm土层的硝态氮累积量,降低了30~90 cm土层的硝态氮累积,从而降低了向深层淋溶的风险,且氮素表观损失较低。综合比较可知,小麦返青期群体较大时,以拔节期追施纯氮75 kg/hm2为最佳;返青期群体较小时,以返青至起身期追施纯氮135 kg/hm2为最佳。  相似文献   

11.
彭惠容 《安徽农业科学》2013,(29):11645-11646
[目的]为了提高井研县水稻产量。[方法]使用测土配方后选定的2种肥料配伍与'-3地常规施肥方法的肥料配伍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井研县水稻高产的肥料配伍是底肥:过磷酸钙268.5kg/hm。、玖源BB肥390kg/hm。,追肥:尿素96kg/hm。、氯化钾39kg/hm。。[结论]肥料配伍能保证较高的有效穗数,且较好地协调穗数、着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之间的关系,穗大,粒多,粒饱,因而产量高,氮肥贡献率和生产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12.
以转双价基因抗虫三系杂交棉邯杂429为试验材料,在棉花播种前施过磷酸钙360 kg/hm2和氯化钾180 kg/hm2做底肥,试验设尿素施用量0(CK)、210、300、390和480 kg/hm2计5个处理,尿素施肥方法为基施和花铃期追施各占50%,在最佳种植密度42 000株/hm2条件下,分析了不同施氮量对棉花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探索实现杂交棉高产的适宜施氮量。结果表明:施氮量≤300 kg/hm2时,增施氮肥对提高棉花株高和果枝数效果明显;施氮量≤390 kg/hm2时,增施氮肥对提高单株铃数、总铃数、单铃重、衣分和产量效果明显。邯杂429高产的经济施氮量为390 kg/hm2,该施肥条件下,杂交棉农艺性状好,产量(4 454.4 kg/hm2)和衣分(37.7%)高,且避免了氮肥浪费。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小麦高产栽培提供科学施肥理论依据。[方法]2012~2013年度,以小麦品种云麦53为材料,运用田间肥料裂区试验和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对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不同时期施氮肥能在0.01水平显著地提高籽粒产量,改善产量构成因素,并且效果优于施磷、钾肥及不施肥处理。[结论]小麦高产栽培的最优施肥方式是把16%过磷酸钙525 kg/hm2和50%硫酸钾225 kg/hm2全部作种肥一次性施入,46%尿素600 kg/hm2分不同时期施用,其中150 kg/hm2作种肥、225 kg/hm2作分蘖肥、225 kg/hm2作拔节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寻适合山西省中部高粱生产的最佳施肥方案。[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不同施肥水平,研究平衡施肥对高粱产量、效益及养分收支平衡的影响。[结果]平衡施肥对高粱产量和效益有明显的正效应。农民习惯施肥处理较推荐施肥处理减产6.3%,收入减少376.05元/hm~2。氮肥是影响当地高粱高产的主要限制因子,其次为磷肥和钾肥。平衡施肥有利于高粱植株对养分的均衡吸收,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相比,推荐施肥处理的高粱氮、磷、钾吸收量平均增加了17.52、3.68、32.46 kg/hm~2。225.00 kg/hm~2的氮肥投入量基本能满足当地高粱高产的需求,75.00 kg/hm~2的磷肥投入量高于需求量,而钾肥用量不足。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为25.0%、16.3%和55.8%。[结论]从土壤养分收支平衡及肥料利用率方面考虑,应该在推荐施肥处理基础上适当提高钾肥用量,减少磷肥用量,促使施肥方案不断优化,达到高粱的高产、高效目的。  相似文献   

15.
赵增祥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440-3441
[目的]研究氮磷钾对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西瓜高产优质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在不同的西瓜生长发育时期,配施不同组合的氮、磷、钾。[结果]在试验条件下,施氮磷增产效果显著;施用氮肥后西瓜果实瓜瓤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减少,300 kg/hm2以上明显减少,总酸和硝酸盐含量增加;施用钾肥后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增加,但过多施用不再增加。过多的施用氮肥促进硝酸盐的积累显著。钾肥可有效地抑制硝酸盐的积累。[结论]施入纯氮200~300 kg/hm2、P2O5100~200 kg/hm2、K2O 100~200 kg/hm2,西瓜果实产量高,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高,硝酸盐积累较少,总酸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6.
杨林  李书华  李霞  牟萌 《农学学报》2017,7(2):48-54
为了研究和改进芦笋栽培技术,发挥芦笋的生产潜力,针对潍坊地区的生态条件,以4年生‘冠军’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高肥力地块和中肥力地块的N、P、K不同配比对芦笋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在高肥力地块施肥无明显增产效果,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1.36%、全氮0.091%、碱解氮41.0 mg/kg、速效磷13.4 mg/kg、速效钾140 mg/kg 以上时,对土壤再施肥无明显增产效果;中等肥力地块施肥效果明显,N、P、K 的比例以10:7:9 效果最好,产量为15000 kg/hm2的合理施肥指标为有机肥(完全腐熟)60000 kg/hm2,氮磷钾施用量分别为450、315、405 kg/hm2,全部有机肥和60%的化肥,在采笋结束时一次施入。30天后将40%的化肥作追肥施入。  相似文献   

17.
不同产田土壤速效磷对夏玉米的肥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法,研究了磷肥对不同产田夏玉米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旨为夏玉米合理施用磷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高、中、低产夏玉米田最佳经济施磷量分别为50 kg/hm2、52 kg/hm2和47 kg/hm2。  相似文献   

18.
肥料运筹对喀斯特山区覆膜玉米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肥料运筹和覆膜措施是调控玉米生理特性和产量的重要措施.以肥料运筹和覆膜措施为重点,在栽培措施优化前提下,以优质高产玉米PZH-15为材料,研究分析了各肥料处理对覆膜玉米干物质的积累分配、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315 kg/hm2的施肥范围内,肥料能显著提高覆膜玉米植株的株高、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根系活力、叶片硝酸还原活性、叶绿素含量和籽粒产量;同时叶片中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干物质积累量、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等指标与覆膜玉米最终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在相同的栽培措施条件下,将施肥量从315 kg/hm2降至270 kg/hm2,植株的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根系活力、叶片硝酸还原活性增强,但处理间株高、叶绿素含量及籽粒产量无明显差异.在P 135 kg/hm2、K 203 kg/hm2、N 270 kg/hm2情况下,且于抽穗期深施追肥是协调养分总量供应与时段分配,是调控覆膜玉米产量与生理基础间矛盾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确定优质杂交水稻品种为天9号的最佳氮、磷、钾、锌施肥配比。[方法]以为天9号为供试品种,采用L9(34)正交设计研究不同施肥水平对为天9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氮肥是影响为天9号产量和米质的最大控制因素,最佳施肥组合为N2P3K3Zn3,即氮、磷、钾、锌肥用量分别为195、150、150、15 kg/hm2,可获得9 750 kg/hm2以上的高产。[结论]为天9号高产优质的施肥原则为适量施用氮肥,增施磷、钾肥,微量补充锌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