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抛秧研究的历史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分析抛秧立苗技术应用的理论基础和抛秧立苗应用实践,同时对抛秧立苗技术的推广进行了相应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2004年晚季在大田条件下,对免耕抛秧、常耕抛秧、稻草还田免耕抛秧和稻草还田常耕抛秧的立苗速度与立苗期的根系生长及其产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免耕抛秧比常耕抛秧增产7.64%.稻草还田免耕抛秧与稻草还田常耕抛秧产量差异不大,但分别比常耕抛秧高10.72%和8.22%。免耕抛栽秧苗前期立苗速度较慢,后期立苗速度较快,总的立苗时间较常耕抛栽秧苗多1d。免耕使立苗期根系及分枝数量、根系的总长度和根毛区长度及根系氧化能力下降。但是.稻草还田增加了立苗期根系及分枝数量和根系长度,提高了根系氧化能力,因而对抛栽水稻立苗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其促进作用在免耕条件下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针对冀东稻区乳苗早期抛秧的气候特点,提出了栽培对策。主要包括利用1叶龄乳苗、用种量的确定、浸种催芽与炼苗、整地、化学除草、全层施底肥、及时抛秧、遇不良天气上水护苗和抛后正常灌溉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该技术是继水稻旱育抛秧身培技术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更为先进的栽培技术。与旱育抛秧相比,具有不均苗、不补苗、不拣工作行和减轻劳动强度之特点。  相似文献   

5.
以优质抗病品种镇稻18为材料,对钵苗机插、毯苗机插和人工抛秧3种移栽方式下水稻的产量、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钵苗机插产量最高,极显著高于毯苗机插和人工抛秧,毯苗机插极显著高于人工抛秧。各时期的群体茎蘖数均以钵苗机插最少,其次是毯苗机插,人工抛秧最多。拔节期不同移栽方式干物质积累量无显著差异,抽穗期和成熟期以钵苗机插最大,极显著高于其他2种方式,毯苗机插显著高于人工抛秧。钵苗机插水稻干物质积累量拔节至抽穗期、抽穗至成熟期极显著高于其他2种方式。说明与毯苗机插和人工抛秧相比,钵苗机插水稻产量优势明显,全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多,尤其是生育中后期物质生产能力强,叶面积指数大,且毯苗机插优于人工抛秧。  相似文献   

6.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具有生产效率高、保证农时、增产增收等优点. 一、水稻抛秧栽培的关键技术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实质就是采用钵体盘早育苗,经抛秧机或人工将秧苗抛向田间,靠秧苗上轻下重下落的惯力立苗.只要整地质量好,抛秧足够高,直立苗和倾斜苗就可达到80%以上,而平躺苗3~5天后也可自行直立.水稻抛秧栽培的技术,一是要把好育苗关,培育适宜抛秧的矮壮秧苗;二是要把好抛秧关,提高抛秧的均匀度和直立苗的比重;三是要把好本田管理关,控制杂草和无效分蘖.  相似文献   

7.
水稻移栽新技术——无盘旱育抛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无盘旱育抛秧技术是采用无盘抛秧剂旱育秧技术、抛秧技术相集成的抛秧新技术。它采用“旱育保姆”高吸水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实行旱育和抛秧。其技术特征是能在旱育秧苗的根部形成直径2.5~3厘米的“吸湿泥球”。该技术一方面综合了塑盘育苗抛秧的带土抛植、易抛秧、易立苗的优点,提高了抛秧直立苗率,有利于物理立苗;另一方面综合了肥床旱育秧龄弹性大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水稻乳苗抛秧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新试验成功的一项简化栽培技术。该技术是以炼芽取代育秧为技术创新点。经过浸种与催芽,当乳苗芽长5厘米左右时即可进行抛秧,当乳苗芽长10厘米左右时即进入最佳抛秧乳苗阶段.  相似文献   

9.
水稻无盘旱育抛秧技术是采用无盘抛秧剂旱育秧技术、抛秧技术相集成的抛秧新技术。它采用“旱育保姆”高吸水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实行旱育和抛秧。其技术特征是能在旱育秧苗的根部形成直径2.5~3厘米的“吸湿泥球”。该技术一方面综合了塑盘育苗抛秧的带土抛植、易抛秧、易立苗的优点,提高了抛植直立苗率,有利于物理立苗;另一方面综合了肥床旱育秧龄弹性大的优点,可培育矮壮多蘖壮秧,壮根壮苗,提高抛栽秧苗发根力,有利于生理立苗。同时减少了塑盘育苗成本。其技术效果主要是:  相似文献   

10.
抛秧栽培技术模式及其高产形成规律与途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抛秧栽培概念及其历史发展过程,重点介绍了几种抛秧高产栽培技术模式,进而阐明了抛秧立苗过程其及生理生态特点、抛秧高产生物学优势及高产形成规律与途径。同时,分析了抛秧大面积生产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最后展望了抛秧高产栽培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1.
塑盘旱育大苗抛栽水稻的生育特点及高产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1995年试验示范表明:水稻塑盘旱育大苗抛秧技术不仅具有塑盘抛秧省工,省力,方便的优点,而且能量大限度的发挥旱秧高产优势,其节本增产增收综合效果显著,两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项技术与普通旱育大苗手栽,普通旱育大苗抛秧,常规两段水秧水苗手栽等栽培形式相比,具有大田旱发快发,叶蘖消长合理,根系活力强,源库关系协调等优点,但在育秧上也有成秧率不高,单株带蘖少的特点,夺取塑盘旱育大苗抛秧水稻高产  相似文献   

12.
2ZPY—Q型水稻抛秧机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2ZPY-Q型水稻抛秧机的主要技术性能,并通过机械抛秧与人工插秧对比试验,证明了抛秧有利于缓苗,分蘖多,成熟早。  相似文献   

13.
免耕抛秧与常耕抛秧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水稻免耕与常耕抛秧在立苗表现、根、叶及产量方面不同表现的原因,提出了今后推广免耕抛秧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具有生产效率高、保证农时、增产增收等优点。 一、水稻抛秧栽培的关键技术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实质就是采用钵体盘早育苗,经抛秧机或人工将秧苗抛向田间,靠秧苗上轻下重下落的惯力立苗。只要整地质量好,抛秧足够高,直立苗和倾斜苗就可达到80%以上,而平躺苗3~5天后也可自行直立。  相似文献   

15.
水稻无盘抛秧剂对旱育秧苗的综合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盘抛秧剂包衣稻种进行旱地育苗是水稻无盘旱育抛秧方式的核心技术.本研究采用无盘抛秧剂包衣种子,分析无盘旱育秧苗与塑盘旱育秧苗、常规旱育秧苗生理机能的差异.结果表明:无盘抛秧剂包衣层具有吸水速度快、吸水量大的特点,能增加秧苗根部土壤含水量,并起到蓄水保水作用;与塑盘旱育秧苗和常规旱育秧苗相比,无盘旱育秧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增加11.2%~21.0%、光合速率增加5.0%~29.2%、植株伤流量增加32.3%~72.7%、植株相对含水率提高3.88~14.29个百分点、植株可溶性糖增加30.2%~49.8%、植株含氮量增加19.1%~39.4%、植株根SOD活性提高26.0%~47.6%、植株叶SOD活性提高23.3%~35.7%.无盘旱育秧苗素质明显提高,抛栽后发根早、发根多、立苗速度快,为本田期水稻健壮生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早稻盘育机械抛秧立苗环境及立苗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稻机械抛秧大田调查研究基础上,研究了适宜于机械抛秧的立苗环境及立苗过程:适宜于机械的早稻秧苗叶龄为4.5 ̄5.0叶,苗高12 ̄15cm。机械时秧土含水量宜控制在30% ̄35%。机械抛秧入土角度〈30°的比例大于手抛秧,约占67%。机械抛秧后有一个立苗的过程,不同角度入土的秧苗根系生长速度不同,因而立苗时间有差异,抛后至全部秧苗直立大约需要5 ̄7天。本还就进一步提高抛秧质量,在抛秧机械性能的改  相似文献   

17.
为推广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提供依据,进行了早稻不同育秧方式免耕抛秧栽培对比免耕抛秧栽培验,结果表明,编织布隔层育秧克服了塑盘育秧免耕抛秧后易漂秧、浮秧、立苗难,回青慢等缺点;在秧田期带蘖多,667m2基本苗数较多,抛后立苗时间短,分蘖快,够苗快等优点,编织布隔层育秧应用于免耕抛秧是农民减负增收的有效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18.
抛秧物理立苗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及其调控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研究抛秧物理立苗对水稻生育的影响及其调控因素,探讨提高物理立苗的技术指标,为改善生产上抛秧群体起点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设置直立苗、倾斜苗、平躺苗3种物理立苗姿态,研究不同物理立苗状况对抛秧稻生育的影响,从整地、抛栽高度、水层深度、不同球土比例等方面试验,探讨抛秧物理立苗的调控因素。【结果】直立苗在抛后活棵快,各生育阶段干物重、N素吸收、光合势、净同化率、抗倒性、产量上都高于倾斜苗,并显著高于平躺苗;在土壤5—6cm呈烂糊状,抛高为3m时,直立苗率最高,达81%;随着抛栽时水层深度的增加,直立苗比例逐渐减少;对苗高而言,宜控制在10—16cm,适当选择孔大的塑盘,抛后的直立苗比例超过70%。【结论】直立秧苗各阶段生育状况好于倾斜苗和平躺苗,显著好于平躺苗。提高直立苗比例,可有效促进抛秧高产的形成。土壤5—6cm烂糊,采用矮壮苗,适当提高球土比例,抛高3—4m条件下,立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水稻乳苗抛栽与其他栽培方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不同栽培方式的水稻产量差异达极显水平,手插秧和抛秧的产量极显地高于乳苗抛栽。乳苗抛栽的成苗率低,成穗率低。乳苗抛栽比手插秧和抛秧在田间的生长期大大缩短,各个生育时期均有所延后,乳苗抛栽群体的灌浆比手插秧和抛秧延迟,灌浆持续期比手插秧和抛秧短,千粒重降低。  相似文献   

20.
钵苗移栽对单季晚稻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水稻钵苗移植机栽培的单季晚稻,产量可比人工移栽增产3.42%~5.71%,比抛秧减产3.80%,差异不显著.生育进程稍慢于移栽,快于抛秧.群体茎蘖、叶面积、光合势逊于抛秧与移栽,但光合生产率明显高于移栽与抛秧.个体生长优势明显,抗倒伏能力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