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木材性质的遗传改良是提高木材品质的重要措施之一,许多国家都相继开展了材性的遗传改良工作,以期能生产更多的优质木材。文中概述了国内外木材性质遗传变异规律的研究现状,并展望了进行材性遗传改良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杨树抗云斑天牛新品种选育材性性状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建国  韩一凡 《林业科学》1991,27(3):284-288
格性直接影响木材的用途及其经济价值。材性育种已成为现代林木育种的一个重要内容。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木材密度和纤维长度是主要的两个材性特征,往往是林木材性改良的两个性状。木材密度直接影响木材物理力学性质,木材纤维长度和长宽比直接影响纸浆和纸的质量。研究木材密度和木材纤维特性的遗传变异规律,有助于指导林木材性育种工作。本文报道I-69杨×I-63杨F1杂种无性系木材性状遗传变异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杨树木材解剖性质、物理力学性质和化学性质等木材品质性状的遗传变异研究动态,分析了影响杨树木材品质性状的主要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等方面。展望了杨树木材品质性状遗传变异研究的发展趋势,认为在杂交育种等传统材性遗传改良的基础上,通过基因工程、分子标记以及基因型和表型的联合选择等辅助育种手段,能够加速杨树木材品质遗传改良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木材改性技术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了木材材性遗传改良的设想,并运用唯物辩证思想、以遗传变异的对立统一矛盾促进生物进化的观点,对木材遗传改良的基本原理进行了哲学考证。在此基础上,根据生物技术的现状与未来,论述了木材遗传改良的发展方向。通过讨论和分析,确信木材遗传改良将取代传统的木材工艺改良方法而成为21世纪木材改性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澳洲开展辐射松木材材性遗传变异研究的背景、最新成果及其研究条件和手段。其研究表明:基因控制木材的材性,生长环境对木材密度影响不明显,木材数量性状指标与质量性质指标之间存在负相关,生产中可通过一定的手段来预测立木的木材质量。但利用分子技术要想改良材性而又不损失生长量将面临很大挑战,因此从长远考虑,把减小遗传负相关和优化选择指标相结合,是辐射松材性育种的首选策略。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4个地点的毛白杨无性系进行了木材纤维长度遗传变异的研究.结果表明木材纤维长度在地点和无性系水平上均有显著的差异.木材纤维长度的无性系重复力估计为0.79,表明这一材性性状受到较强的遗传控制,可以通过遗传手段得到改良.本文还研究了木材纤维长度在株内的遗传变异.木材纤维长度以及其它性状间的相关分析发现木材纤维长度和树木生长性状(包括材积、树高、胸径和树干通直度)之间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在木材纤维长度和木材基本密度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研究结论认为根据不同地点生长速率与材性的关系,可以进行以生长性状或木材材性性状为主的选择,也可以进行两方面的联合选择.  相似文献   

7.
马尾松木材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其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述了马尾松木材比重,管胞长度、晚材率及它们的过渡年龄、浆纸性能等在种源、林分、林分内个体及株内的遗传变异,并对马尾松材性改良前景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毛白杨无性系木材基本密度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宋婉  张志毅 《林业科学》2000,36(Z1):125-130
在现代社会 ,杨树木材无论在实体木材还是纤维产品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许多发达国家对杨属各树种木材材性遗传变异的研究非常重视 ,对美洲山杨 (Einspahretal.,1 972 ;Reddy ,1 983;Yanchuketal.,1 983;1 984)、美洲黑杨 (Farmeretal.,1 968;Poseyetal.,1 969;Olsonetal.,1 985)等杨树树种木材材性的遗传变异都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我国对于杨树材性性状的遗传变异研究起步较晚 ,只对山杨 (张立非等 ,1 993;杨自湘等 ,1 994;顾万春等 ,1 994)以及黑杨派、青杨派一些杨…  相似文献   

9.
湿地松半同胞家系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其综合选择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湿地松(PinuselliottiiEngelm)是优良的纸浆材与建筑材树种,对湿地松的遗传改良,过去侧重于生长性状方面,材性改良仅做了些基础性的工作(管 宁等,1993)。本研究旨在探索湿地松半同胞家系生长、形质和木材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并利用选择指数,按不同材种(纸浆材、建筑材)培育目标,选择一批生长、形质和材性均优良的湿地松半同胞家系供生产上推广应用。1 材料与方法湿地松半同胞家系测定林设置在湖南省汨罗市桃林林场,属湿地松最适宜引种区。试验于1981年造林,完全随机区组设计,5次重复,6株单行小区,株行距3m×3m。共…  相似文献   

10.
溶胶-凝胶法调控木材表面附着二氧化硅薄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使木材表面附着二氧化硅薄膜,以改良木材表面疏水性、抗老化性等性能。通过SEM、EDAX、FTIR等研究二氧化硅的形态、结构、分布及其与木材表面结合的方式等,使用抗老化性、润湿角表征二氧化硅改良材的表面性能。结果表明:木材表面附着一层厚度为40μm的二氧化硅薄膜,且薄膜的厚度随着浸渍时间的增加而增加。该二氧化硅薄膜具有疏水性,润湿角的平均值为101.6°,其润湿角随着浸渍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且改良材的润湿角在人工老化后,其变化量明显小于素材,抗老化性能得到了很大提高。改良材的抗光变色能力是素材的2倍以上。  相似文献   

11.
The genetic improvement of wood propertie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sures of improving wood quality. To achieve that, forestry and wood scientists have done a great deal of research in expectation to produce more high-quality wood.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es on genetic variation and genetic correlation of wood properties and proposes the prospects to conduct the genetic improvement of wood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12.
我国桉树木材性质及其变异规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国内桉树木材解剖性质、物理力学性质、化学性质及其变异规律的研究现状,对桉树木材性质变异的影响因子及其材性遗传相关性研究进行了总结,最后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桉树材性遗传改良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3.
杨树木材性状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概述了国内外杨树人工林材质性状的遗传学研究现状,及杨树材性遗传改良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如何利用材质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进行杨树材性遗传改良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造纸材的变异、遗传和选择育种策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马尾松造纸材遗传改良和选择育种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综合阐述。在明确马尾松造纸材育种目标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其木材产量、木材质量和浆纸性能在种源、林分、家系、个体和个体内各层次的变异模式和规律,以及性状遗传、遗传相关和遗传稳定性等遗传参数。通过木材量质与浆纸性能的联合选择,确定福建西部、江西中南、湖南南端、广东西北和广西东南这个呈东北─西南走向的狭长区域是马尾松造纸材最优种源区,而江西崇义,广西岑溪,广东罗定、英德、韶关和福建永定则是其最佳产地。同时选择了一批生长、材质兼优的家系和个体。最后就马尾松造纸材选择育种策略和未来遗传育种研究的重点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15.
大花序桉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花序桉是优良的实木锯材利用树种,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本文着重论述大花序桉的引种栽培、苗木繁育、木材材性、生理等方面研究进展,提出了当前大花序桉研究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了大花序桉研究的趋势和重点。  相似文献   

16.
该文利用 9个 9年生三倍体毛白杨无性系木材试样 ,研究了木材气干密度组成及力学性质的遗传变异规律 .结果表明 ,木材气干密度组成及力学性质在无性系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 ,并受到中等强度的遗传控制 ;气干密度的径向和纵向变异与多数研究结果一致 ;力学性质除抗弯弹性模量和端面硬度外其株内变异趋势也基本符合木材学理论 .在力学性质指标中 ,抗弯弹性模量和弦面硬度是遗传性很强的性状 ,其无性系重复力分别为 0 90和 0 80 ,抗弯强度、顺纹抗压强度和硬度的无性系重复力稍低 .遗传相关表明对单板材可通过木材密度与干形等形质指标进行优良无性系选择  相似文献   

17.
材性改良研究:Ⅰ.X射线木材密度测定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阮锡根  潘惠新 《林业科学》1995,31(3):260-268
利用X射线衍射(D-max3B型)改装成直接扫描式X射线木材密度计,可快速、高效测定木材密度组成,即木材平均密度,平均早材密度,平均晚材密度,最大木材密度,最小木材密度,木材密度梯度和木材密度的变异幅度,为材性改良提供了新手段,本文用X射线木材密度计测定17个树种木材密度。  相似文献   

18.
Chu  Demiao  Yao  Tao  Zhou  Liang  Yan  Hanwei  Yu  Min  Liu  Yamei  You  Yunfei  Bahmani  Mohsen  Lu  Changqing  Ding  Zhenhao  Liu  Shengquan 《European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2022,141(1):59-69

This work focuses on the genetic variation of Chinese fir clones in the radial direction. Four 20-year-old Chinese fir clones were selected in Kaihua Forest Farm, Zhejiang, China, and the differences and genetic characteristics were studied. Clonal repeatability, genotype coefficient of variable, and phenotypical coefficient of variable were calculated to light on the genetic variation on the radial direction. Result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between the clones and annual rings of the same clone. The clonal repeatability of the ten wood properties is ranged from 0.5 to 0.8, wherein the fiber length, elastic modulus, and total dry density are higher than 0.7. For all the measured traits, the phenotypic variation of clones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genetic variation. Overall, the measured wood traits, especially the mechan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are strongly controlled by heredity, which means they are potentially helpful for genetic improvement of wood properties and optimal breeding. Furthermore, the clonal repeatability of the measured traits varies between annual rings, and the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are relatively stable.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clone of Kai 13 has the highest sco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