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来植物入侵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而全球的环境变化如气候变暖、氮沉降及盐渍化等因素又反过来会影响入侵植物的形态属性、入侵性等。以外来植物南美蟛蜞菊和本地蟛蜞菊为研究对象,采用同质园试验研究比较了南美蟛蜞菊和本地蟛蜞菊对模拟盐胁迫的生理生态响应,初步探讨了南美蟛蜞菊对盐环境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南美蟛蜞菊呈现出盐胁迫抑制生长的规律,而本地蟛蜞菊呈现出低盐胁迫(0.1 mol/L)促进生长,中高盐胁迫(0.2、0.3 mol/L)抑制生长的规律,对植物生长的抑制作用主要表现为总生物量、相对株高、茎节数以及根长的减少。其中低盐胁迫下2种植物的叶片数均有所增加。随着盐浓度的升高,2种植物叶片中的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都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这些结果可为今后南美蟛蜞菊适生区的预测及其入侵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前,外来入侵植物南美蟛蜞菊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尽管已经有很多研究报道了南美蟛蜞菊快速扩张的机制,但是关于南美蟛蜞菊在低营养环境下依旧能够保持较快扩散能力机制的研究却很少。旨在探讨不同磷环境下丛枝菌根真菌对南美蟛蜞菊快速生长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丛枝菌根真菌与南美蟛蜞菊可以形成良好的共生关系,在低磷环境下,可以明显优化南美蟛蜞菊的生物量分配策略,地下、地上的生物量分配支持最优分配理论。此外,丛枝菌根真菌可以显著提高低磷环境下南美蟛蜞菊叶片中的茉莉酸、赤霉素含量,从而促进植物生长。以上研究结果说明,丛枝菌根真菌可以通过调节植物体内的激素含量而对南美蟛蜞菊的生物量分配策略产生影响,从而促进南美蟛蜞菊在低磷环境下的快速生长与扩张。  相似文献   

3.
廖富林  李丽卡  谢国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4,(10):3014-3015,3020
[目的]研究南美蟛蜞菊在稀土矿中的生长情况,为矿区植被恢复与重建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南美蟛蜞菊为材料,采用先在实验室盆栽扦插后在稀土矿废弃地进行栽培的方式,研究南美蟛蜞菊在普通土壤和稀土矿废弃地的生长差异。[结果]南美蟛蜞菊在稀土矿废弃地里能正常生长,其茎段拥有发育成一个完整植株的能力,在种植前期保证充沛的浇水量能够让蟛蜞菊快速生长。[结论]南美蟛蜞菊在稀土矿废弃地有良好的生长适应性,适宜在稀土矿废弃地上栽培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广东是物种跨国界、跨洲界迁移最为密集的省份之一.南美蟛蜞菊是广东地区主要的外来入侵植物,对本土植物的生存及生态环境的稳定性造成严重威胁.广东地区南美蟛蜞菊的入侵可分为3个历史阶段:引进利用与逸生建群时期、大规模暴发与危害时期、防治与利用共存时期.南美蟛蜞菊在广东快速扩散蔓延主要因为盲目绿化种植,化感作用则是其造成危害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通过物种分布模型预测入侵物种适生区,优先选择物种最可能扩散的地区,提早进行防控,是生物入侵管理的有效手段.南美蟛蜞菊是一种具有严重危害性的入侵植物,已在中国南方部分地区形成入侵.基于南美蟛蜞菊在美洲和中国海南的分布记录和19个生物气候变量,应用MaxEnt模型对其适生区进行建模,并通过计算AUC(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AICc(小样本下校正的赤池信息标准)指数选择MaxEnt的最佳设置,用于预测南美蟛蜞菊在中国当前及未来气候变化情形下的适生区.结果表明,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台湾等地区是南美蟛蜞菊的适生区,且在未来气候情形下,其适生区范围向北扩张.为减小南美蟛蜞菊入侵可能导致的损失,需要根据南美蟛蜞菊当前分布情况,结合其适生区分布图,优先对现有分布区周边的适生区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屋顶绿化通过植被层涵养和基质层滞蓄等作用可减少和延缓暴雨的径流峰值,通过实时监测降雨量、土壤含水量和溢流量等参数,对屋顶绿化雨水滞蓄效能进行科学研究。【方法】以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为硬件控制核心组件,结合触摸屏技术研制屋顶绿化雨水滞蓄效能的自动监测系统,对降雨事件、降雨量、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和风速进行自动监测。【结果】实时监测系统的测量结果与气象部门观测数据吻合,表明该系统能有效实现溢流量和基质土壤相对湿度的自动测量。不同植被的植物槽溢流量和基质土壤相对湿度存在差异,在试验过程中的一个连续降雨时期,大花马齿苋Portulaca grandiflora植物槽的滞蓄率为54.75%,南美蟛蜞菊Sphagneticola trilobata为26.63%,佛甲草Sedum lineare为38.34%;基质保水性存在季节差异,8月降雨后基质相对湿度普遍达70%以上,而9月南美蟛蜞菊基质相对湿度均低于70%,10月则更低。【结论】该监测系统可实现对室外屋顶绿化滞蓄效能及生态环境因子的有效、准确和实时动态监测。屋顶植物槽系统的...  相似文献   

7.
入侵植物南美蟛蜞菊克隆繁殖特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东娟  朱慧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469-6470
[目的]揭示不同生境条件下南美蟛蜞菊的克隆繁殖能力和生态适应性,为探明南美蟛蜞菊的入侵能力提供基础性资料。[方法]选取3个生境(潮州市东丽湖、慧如公园、泰佛殿)的蟛蜞菊植株,比较不同生境下土壤含水量与其克隆繁殖能力之间的关系。[结果]土壤含水量对南美蟛蜞菊的克隆繁殖特性影响显著,土壤含水量越高,其克隆繁殖特性越强。南美蟛蜞菊克隆繁殖特性强弱在3个生境的顺序为:东丽湖(21%土壤含水量)>慧如公园(13%)>泰佛殿(3%),说明在含水量为21%的东丽湖地区,南美蟛蜞菊处于最佳生活状态,具有较长的根和基株匍匐茎,较短的间隔子,较高的克隆分株。[结论]土壤含水量对南美蟛蜞菊的克隆繁殖特性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外来入侵植物和本土植物对不同类型土壤的生长适应性。[方法]对两种外来入侵植物(微甘菊和南美蟛蜞菊)和两种本土植物(金纽扣和鸡矢藤)在两种不同营养水平土壤(潜育性水稻土和花岗岩赤红壤)上叶绿素含量与生物量分配情况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当土壤肥力水平降低时,微甘菊的叶绿素总量显著升高,叶绿素a/b值显著降低;金纽扣叶绿素总量和叶绿素a/b值的变化趋势则与微甘菊相反。南美蟛蜞菊和鸡矢藤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值、生物量及根冠比均不随土壤肥力水平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两种本土植物的生物量随土壤肥力水平的下降而降低,根冠比则随土壤肥力水平的下降而升高。[结论]外来入侵植物对不同肥力水平的土壤均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9.
通过测定紫穗槐、决明子种子萌发及生长相关指标,分析不同浓度南美蟛蜞菊茎叶和根部浸提液对紫穗槐、决明子种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南美蟛蜞菊茎叶浸提液和根部浸提液对紫穗槐、决明子2种植物种子萌发均起到抑制作用;对2种植物幼苗的根长、苗高的影响呈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现象;对紫穗槐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决明子幼苗的生长;根部浸提液对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茎叶浸提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广东是我国外来植物入侵的主要"窗口",是我国发生物种跨国界迁移和洲际迁移几率最大的区域之一,其外来入侵植物以薇甘菊、水葫芦、空心莲子草、飞机草以及南美蟛蜞菊的危害最为严重。探讨重要农林入侵植物的防治方法,并依据入侵植物的各自特点将其进行有效的利用,成为了现今治理外来入侵植物的重要研究方向。对外来入侵植物进行科学的防治和有效的利用,以最小的治理成本实现对入侵植物的有效遏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马缨丹(Lantana camara Linn.)、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Kunth.)、含羞草(Mimosa pudica Linn.)、假臭草(Praxelis clematidea Cassini.)和三裂叶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L.)Hitchc.)为材料,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这5种入侵植物乙醇提取物对芒果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蒂腐菌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的抑菌活性,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假臭草的主要抑菌物质。菌丝生长速率法的实验结果表明:5种入侵植物提取液对2种病原真菌均具有抑菌活性,且抑菌效果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其中马缨丹提取物对蒂腐菌抑制效果最好,其EC50为10.39 g·L~(-1),假臭草提取液对炭疽菌和蒂腐菌均有较强的抑菌效果,EC_(50)分别为14.70 g·L~(-1)和14.77 g·L~(-1)。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分析鉴定了假臭草提取物中的14种化学成分,其中4,5,6,7-四甲氧基黄酮、熊果苷和1,2,4-环己三醇这3种物质占总含量的81.85%。  相似文献   

12.
5种外来入侵植物在广东省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东省常见的5种外来入侵植物飞机草、凤眼莲、金钟藤、薇甘菊和五爪金龙进行了调查,分析了5种外来入侵植物在广东省的分布情况,并提出了应对外来植物入侵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人为干预群落对薇甘菊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薇甘菊为害严重的深圳、东莞设置试验地,观测经除草(包括薇甘菊)后种植乔灌草等人为干预群落对薇甘菊的影响.研究表明:薇甘菊生物量与其它植物总盖度的关系极显著地符合负指数曲线模型;薇甘菊盖度、密度分别与其它植物总盖度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并可很好地拟合线性模型;通过生态措施控制薇甘菊危害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利用4种入侵植物的水提取液及其与农药的混合液对假眼小绿叶蝉进行趋避和毒杀试验,结果表明,生药量为1g/mL的薇甘菊水提取液和马樱丹水提液对假眼小绿叶蝉趋避效最好;1g/mL的薇甘菊水提取液与2.5%联苯菊酯20 mL 900倍液混合液对假眼小绿叶蝉的毒杀效果与2.5%联苯菊酯35 mL 900倍液的杀虫效果相当.4种入侵植物水提液对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强弱依次为薇甘菊>马缨丹>南美蟛蜞菊>五爪金龙.  相似文献   

15.
几种植物水提液对杂草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三裂叶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 L.)、艾草(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 DC. Prodr)和五爪金龙[Ipomoeacairica (L.) Sweet]为供体植物,分别以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 L.)和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为受体,采用培养皿滤纸法进行化感试验,测定三裂叶蟛蜞菊、艾草和五爪金龙的茎叶水提液对三叶鬼针草和黑麦草幼苗的根长、苗高和鲜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三裂叶蟛蜞菊、艾草和五爪金龙的地上部分水提液对三叶鬼针草和黑麦草幼苗生长有明显的化感作用,且不同浓度水提液对不同杂草的影响存在差异;对根的生长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明显增强;而三裂叶蟛蜞菊和艾草水提液对受体植物苗高则呈现出"低促高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薇甘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是一种被冠以“植物杀手”之称的入侵物种,起源于中、南美洲,属于菊科假泽兰属(Mikania),能够通过与其他物种竞争养分等而使其它植物无法正常生长繁殖,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威胁.文章系统地对薇甘菊的特性和防治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薇甘菊未来的防治方法及其综合开发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5种植物对薇甘菊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水作为溶剂对云南省薇甘菊发生地伴生的常见本地物种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和外来物种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croides)、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 L.)以及农粮作物红薯(Ipomoea batatas)地上部分进行提取,后将各提取液配制成一定质量浓度的营养液培养薇甘菊幼苗,12 d后测其对薇甘菊幼苗的生长抑制情况.结果表明,5种供试植物的水提取物均能抑制薇甘菊幼苗的生长,且彼此间存在一定的差异.5种植物化感作用的综合抑制效应总体表现为:空心莲子草>异型莎草>三叶鬼针草,水蓼和红薯对薇甘菊幼苗生长的抑制程度相似,但强度明显弱于前3种植物;不同供试植物的水提取物对薇甘菊幼苗新增质量的受抑制程度均大于茎长和根长的受抑制程度.说明入侵地许多与薇甘菊伴生的物种具有抑制薇甘菊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其中外来种群的抑制作用总体强于本地种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