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牟氏角刺藻的培养和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一种海产硅藻——牟氏角刺藻的培养条件和应用方面的一些研究结果。1.牟氏角刺藻在5~40℃的温度范围内都能生长繁殖,最适生长温度为30℃,45℃是藻的致死温度。2.当光照强度在1,000~12,000勒(光周期为12:12)时,藻的生长量与光照强度呈正相关(r=0.859,p<0.05),当光照时间在6~24小时(光照强度为7,000勒)时,藻的生长量与光照时间亦呈正相关(r=0.901,p<0.05),在大量培养牟氏角刺藻时,适宜的光照条件是光照强度为7,000~9,000勒,光照时间为10~16小时。3.牟氏角刺藻能利用硝酸盐、铵盐和尿素等多种形式的氮源,其中以尿素的效果最好(■=1.318),铵盐次之(■=1.266),硝酸盐稍差(■=1.247)。在无机自然海水培养液里添加2%的土壤抽出液或0.02%的贝汤,能有效地刺激藻的生长繁殖,最后生长量分别是对照组的164.6%和173.0%。4.大量培养牟氏角刺藻时,适当降低盐度可促进藻的生长。牟氏角刺藻的最适生长盐度约为25‰。但当在培养液里添加了0.02%的贝汤后,降低盐度并不能更多地促进藻的生长。5.用0.05%的次氯酸钠溶液(含氯约11%)处理海水,能杀死海水中的微生物和原生动物。用1 N 浓度的等量的硫代硫酸钠中和海水中的余氯后,对牟氏角刺藻的生长繁殖没有任何不良影响。6.虽然初始接种量与藻的最后生长量成正比,但接种量与生长率却成反比。因此,三角烧瓶培养和大玻瓶培养的起始接种量以5~10×10~4个细胞/毫升较为合适;大池培养的起始接种量用25×104个细胞/毫升的浓度较为适宜。7.将处于指数生长期的藻液,贮藏在家用电冰箱(4~6℃)中,牟氏角刺藻可存活6个月左右。8.投喂牟氏角刺藻,对虾幼体(溞状Ⅰ期→)糠虾Ⅲ期)的成活率可达85%;刺参幼体(耳状幼体→稚参)的成活率45%;菲律宾蛤仔幼虫(D 型幼虫→稚贝)的成活率为36~50%;泥蚶幼虫(D 型幼虫→稚贝)的成活率为11%。  相似文献   

2.
通过单因子试验研究了氮、磷、铁、硅等营养对牟氏角毛藻生长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硅酸钠为硅源,其硅的最佳浓度为10mg/L;3种不同氮源中,硝酸钠培养牟氏角毛藻最佳,其氮的最佳浓度为30mg/L;2种磷源中,磷酸二氢钾培养牟氏角毛藻最佳,其磷的最佳浓度为0.5mg/L;在2种铁源中,柠檬酸铁培养牟氏角毛藻最佳,其铁的最佳浓度为0.2mg/L。  相似文献   

3.
营养条件对四种海洋微藻生化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种甲藻和2种硅藻为研究对象,采用半连续培养方法,设置氮限制、磷限制、无营养限制3种营养条件,研究营养条件对4种海洋微藻总蛋白质、总碳水化合物和总脂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微藻在无营养限制时的单位藻细胞总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氮限制,但与磷限制差异不显著,东海原甲藻、锥状斯氏藻、中肋骨条藻和牟氏角毛藻在无营养限制条件下分别比氮限制高出了19.6%、9.6%、48.6%和65.9%;在营养限制下的单位藻细胞总碳水化合物含量高于无营养限制,其中锥状斯氏藻和中肋骨条藻在磷限制下的单位藻细胞总碳水化合物含量分别为0.045、0.006 ng/个,是无营养限制的4倍多;在营养限制下,东海原甲藻、锥状斯氏藻、中肋骨条藻和牟氏角毛藻单位藻细胞总脂含量均高于无营养限制,其中磷限制时分别比无营养限制时高出0.6、3.0、0.8、0.7 ng/个,磷限制比氮限制对总脂含量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批次培养方式研究双胞旋沟藻(Cochlodinium geminatum)、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和眼点拟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oculata)在不同碳(C)、氮(N)、磷(P)条件下的生长特性,以期为养殖尾水的原位处理筛选优良藻种(株)。结果表明,这7种微藻的比生长速率与C、N、P浓度总体呈正相关。相较对照组,C对旋沟藻、骨条藻和拟微绿球藻比生长速率的促进作用分别为35%、19%和19%,P对比生长速率的最大促进作用介于25.01%~446.60%,硝酸盐为16.54%~77.52%,铵盐为15.79%~88.82%,尿素为25.16%~71.43%。7种微藻的最大比生长速率与细胞体积总体呈负相关,棕囊藻的比生长速率最高,拟微绿球藻和扁藻最大比生长速率与其他藻华种相比无显著差别。微藻的氮磷吸收速率随细胞体积增加呈升高趋势,单位氮磷利用效率随细胞体积增加呈降低趋势。培养液中P吸收速率显著高于N,氮磷比均呈升高趋势。眼点拟微绿球藻和亚心形扁藻可用于养殖尾水氮磷的快速去除。  相似文献   

5.
为获知盐度—光照强度—温度对半咸水硅藻——角毛藻SHOU-B98生长及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实验采用L_9(3~4)正交设计探讨其在不同盐度(6、12和18)、光照强度[10、30和50μmol/(m~2·s)]及温度(10、20和30℃)组合条件下的生长及藻细胞ARA、EPA和DHA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盐度、光照强度、温度三因素对角毛藻SHOUB98的生长及高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有显著影响,且存在因素间的交互作用。角毛藻SHOU-B98在盐度12、光照强度30μmol/(m~2·s)和温度30℃及盐度18、光照强度50μmol/(m~2·s)和温度20℃的组合条件下生长最快,第4天后这2组做藻的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角毛藻细胞积累不同高不饱和脂肪酸的最佳培养条件也不同,细胞积累ARA的最优培养组合条件为盐度6、光照强度50μmol/(m~2·s)和温度30℃;细胞积累EPA和DHA的最优培养组合条件为盐度18、光照强度50μmol/(m~2·s)和温度20℃。研究表明,角毛藻SHOU-B98生长快且细胞脂肪酸营养价值高的培养条件为盐度18、光照强度50μmol/(m~2·s)和温度20℃的组合。  相似文献   

6.
云微型藻的筛选、培养和应用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在贝类人工育苗中,幼体初期常用的饵料生物有扁藻、三角褐指藻、小新月菱形藻、牟氏角毛藻、湛江叉鞭金藻及底栖硅藻等。上述单细胞藻类的筛选及培养的成功,促进了贝类人工育苗工作的开展。为了筛选福建海区优良的微型藻种,笔者等于1979年在泥蚶、缢蛏繁殖季节,  相似文献   

7.
金藻、角毛藻等藻种的固体培养基保藏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球等鞭金藻3010、3011、湛江叉鞭藻、Coccolithus藻、牟氏角毛藻等单细胞藻种在以硝酸钠为氮源的固体培养基上不能够正常生长,在以尿素为氮源的固体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藻种易提纯保种。  相似文献   

8.
正牟氏角毛藻属耐高温种类,适合夏季培养,是双壳贝类、海胆、海参、甲壳类等幼体的优质饵料。本研究以f/2培养基为基础,对牟氏角毛藻重要生长因子CO2和氮源类型进行优化,探索符合其规模化生产的模式。一、材料与方法1.藻种牟氏角毛藻为本公司保存,生产性状优良,无杂藻,无污染。2.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9.
从上海奉贤一处半咸水池塘分离得到角毛藻(Chaetoceros sp.)SHOU-B98、小环藻(Cyclotella sp.)SHOU-B108和直链藻(Melosira sp.)SHOU-B110。采用单因子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光照强度和盐度对3株硅藻生长的影响,并分析了适宜温度、光照强度和盐度条件下3株硅藻的细胞组成。结果表明:角毛藻SHOU-B98、小环藻SHOU-B108和直链藻SHOU-B110的最适生长温度分别为22.3、20.6和24.7℃;最适光照强度分别为28.0、40.2和69.8μmol·m-2·s-1;最适盐度分别为12.6、6.1和6.7。在适宜培养条件下,角毛藻SHOU-B98、小环藻SHOU-B108和直链藻SHOU-B110的蛋白质含量(占干重)分别为25.88%、21.01%和18.81%;总脂含量分别为10.36%、8.35%和11.34%。小环藻SHOU-B108含有丰富的20∶5n-3(EPA,19.13%)和20∶4n-6(ARA,13.47%)。角毛藻SHOU-B98和直链藻SHOU-B110分别含有3.43%和5.90%的22∶6n-3(DHA)。此3种硅藻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并且对低盐度有一定的适应性,可作为河口地区特种经济水产动物幼体的饵料微藻。  相似文献   

10.
林丽芬 《水产养殖》2006,27(2):28-28
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 Lemmerman) 是一种小型的海洋浮游硅藻,细胞小、壁薄、多数单个生活,属广温广盐性藻类,在水温处于20℃-30℃盐度为30‰左右的条件下生长最快,是海产经济动物的良好饵料。与其他常用的单胞藻如球等鞭金  相似文献   

11.
牟氏角毛藻Chaactoceros mulleri Lemmermann是某些海产经济无脊椎动物幼体发育阶段良好的饵料生物,它具有耐高温、广盐性等特点,深受水产养殖者的欢迎。在藻类培养中有关藻类生长与光照强度、温度之间的关系已有许多报道,但有关盐度对同一种藻类生长繁殖影响研究报告较少。  相似文献   

12.
氮磷铁营养盐浓度对牟氏角毛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扬才 《海洋渔业》2006,28(2):173-176
采用正交设计法,研究了不同营养盐浓度对牟氏角毛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铁三种营养因子对其生长都有显著影响,而氮的作用最为明显。发现当氮磷铁的浓度在30、3、0.1mg/L时牟氏角毛藻生长最好,即在实验条件下,培养牟氏角毛藻的m(N)∶m(P)∶m(Fe)的理想比例为10∶1∶0.03。  相似文献   

13.
<正>牟氏角毛藻属于硅藻门、中心藻纲、盒形藻目、角毛藻科、角毛藻属,细胞较小,多为5~7微米,大部分呈单细胞,有时2~3个细胞组成链状,属耐高温种类,适合夏季培养,是双壳贝类、海胆、海参、甲壳类等幼体的优质饵料。目前,牟氏角毛藻和海链藻在南美白对虾育苗的育苗过程中被广泛用作开口饵料,但当前在生产上培养该微藻所采用的营养盐五花八门,加之培养设施多为开放式的水泥池,存在着易受污  相似文献   

14.
管角螺代谢物对浮游植物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管角螺的粪便,烘干处理后测定其营养成分组成;并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管角螺(Hemifusus tuba)代谢物对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ensis)、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和亚心型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管角螺粪便中含有粗蛋白质(9.8%)、磷(0.38%)等微藻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管角螺的代谢物对三种单胞藻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P0.05),三种微藻的生长与代谢物的添加量呈正比相关;管角螺代谢物对不同微藻的生长作用随种类的不同而具有明显的差异,对湛江等鞭金藻和牟氏角毛藻的增殖作用明显高于亚心型扁藻(P0.05)。  相似文献   

15.
单细胞藻以其对环境适应能力强、生长繁殖快、不败坏水质、营养高、适口性好等人工合成饵料无法取代的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海、淡水育苗的直接或间接饵料。持续高密度生产培育单细胞藻是保障各类苗种孵化培育成败的关键;而保持藻类持续高产的重要措施一是抑制污染对藻类的危害;二是加快藻类的生长繁殖速度提高周转率。在目前尚没有特效杀灭某一种原生动物的药剂和方法问世之前,后者就更具实际意义。2005年5月我们在生产培育角毛藻、拟球藻、扁藻中首次使用铵盐、尿素代替硝酸盐作为单细胞生产培育的氮源,达到了控制原生动物污染、快速培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四种微藻对缢蛏稚贝暂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小球藻、牟氏角毛藻、绿色巴夫藻和亚心形扁藻对缢蛏稚贝的暂养效果.结果表明:在20 d的实验时间内,4种单胞藻对缢蛏稚贝的暂养成活率为小球藻(0.91±0.05)>亚心形扁藻(0.80±0.06)>牟氏角毛藻(0.79±0.05)>绿色巴夫藻(0.76±0.09),方差分析表明终末成活率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4组稚贝的仞始壳长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最终壳长差异显著(P<0.05),就日生长率而言,绿色巴夫藻明显高于小球藻和亚心形扁藻(P<0.05).牟氏角毛藻和小球藻之间差异显著(P<0.05),其他各组问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绿色巴夫藻和牟氏角毛藻对缢蛏稚贝的暂养效果优于小球藻和亚心形扁藻.  相似文献   

17.
牟氏角毛藻的生产性培养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为耐高温单细胞藻类,在泥蚶、牡蛎等贝类育苗生产中,角毛藻作为贝类幼体的优质饵料,与其它单胞藻相比具有耐高温、繁殖速度快、抗污染能力强等优点,所以角毛藻的顺利培养,将是贝类育苗成功的保证。角毛藻的培养方式与其它单胞藻虽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于其它单胞藻培养的关键技术,笔者通过几年的藻类培养生产实践,总结出牟氏角毛藻大面积培养的一些实用技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单一饵料或混合投喂对玉足海参(Holothuria leucospilota)幼体生长的影响,采用2种单胞藻(牟氏角毛藻、球等鞭金藻)和2种酵母(酿酒酵母、海洋红酵母)单一或组合搭配投喂玉足海参耳状幼体,测定并比较海参幼体的体长、胃宽、水体腔长、变态成活率等指标。试验结果显示:单一饵料组中,牟氏角毛藻对玉足海参幼体体长的生长及变态存活最有利,而球等鞭金藻对其脏器(胃、水体腔)的发育最有利;综合所有处理组的投喂效果看,混合投喂组比单一饵料组更有利于玉足海参幼体的生长和存活,其中酿酒酵母+海洋红酵母的混合投喂组合得到了最高的体长、胃宽和水体腔长特定生长率,牟氏角毛藻+海洋红酵母投喂组的变态成活率最高,变态发育速度最快。结果表明,在玉足海参幼体培养早期适合以混合酵母为主投喂,后期则可较多投喂牟氏角毛藻和海洋红酵母。  相似文献   

19.
牟氏角毛藻培养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 Lemmerman)是一种小型的海洋浮游硅藻,细胞小,壁薄,多数单个生活,在10℃~39℃环境下均能生长繁殖,最适温度为25℃~35℃,是一种沿岸性半咸水种类,为海产经济动物的良好饵料。与其他常用的单胞藻如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galbana Parke)、湛江叉鞭金藻(Dicrsteria zhan jiangensis Hu.)和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Wille)]相比,它繁殖快又更耐高温,更以其高营养价值,可兼作浮游幼虫和稚贝培养的高效全程饵料,因此在浙江贝类苗种生产尤其是泥蚶[Arca(Anadara)granosa Linnaeus]育苗生产(生…  相似文献   

20.
尹翠玲  梁英  张秋丰 《水产科学》2007,26(3):154-159
在温度(23±1)℃,盐度31,光照度5000 lx的条件下,用含有不同磷浓度(0、2.27、18.15、36.3、72.6、290.4μmol/L)的培养基对盐生杜氏藻和纤细角毛藻进行培养,研究2种微藻在一次性培养过程中,不同磷浓度对其PSII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叶绿素含量以及细胞密度的影响。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培养周期中,磷浓度对两种微藻的光合作用及生长均有显著影响(P<0.05)。盐生杜氏藻的PSII最大光能转化效率、叶绿素含量以及细胞密度均随着起始磷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290.4μmol/L处达到最大值;纤细角毛藻的PSII最大光能转化效率、叶绿素含量以及细胞密度在18.15μmol/L处达到最大值,而后随着磷浓度的继续升高,其上述指标反而降低。所以盐生杜氏藻和纤细角毛藻进行光合作用和生长的最适磷浓度分别为290.4μmol/L和18.15μ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