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不同基因型大麦苗期对低氮胁迫的生物学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溶液培养试验的方法,对6个不同基因型大麦品种苗期耐低氮性状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株吸氮量、根于重、地上部于重、植株干重、分蘖数和根长在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供氮水平对根长以外的各性状都有极显著的影响;各相对性状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基因型差异,相对分蘖数〉相对地上部干重=相对植株干重〉相对根干重〉相对单株吸氮量〉相对根长〉相对氮素生理利用效率〉相对株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单株吸氮量和苗期各干重指标间互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对单株吸氮量、相对株高和苗期各相对干重指标间 互呈极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氮素作为重要的营养元素,限制着小麦的生长发育和经济产量,筛选和培育耐低氮小麦品种是提高氮素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途径。以118份不同基因型小麦为材料,在低氮(0.1 mmol·L-1)和正常氮(5 mmol·L-1)条件下苗期水培,测定根干重、茎叶干重、根冠比、植株干重、最大根长、初生根数和二级初生根数等相关指标,采用模糊隶属函数法、主成分分析以及聚类分析法综合评价小麦品种的耐低氮性。结果表明,在低氮胁迫下小麦幼苗的根干重、根冠比和初生根数目显著提高,茎叶干重、植株干重和最大根长不同程度的降低,7个苗期性状指标在两个氮水平下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主成分分析提取3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 43.575%、22.904%和17.873%,累积贡献率达 84.351%。以耐低氮性综合评价D值进行聚类分析,将118份小麦品种划分为强耐低氮型、耐低氮型、中间型、较敏感型和敏感型5类。筛选出3份耐低氮型小麦(齐大195、金丰7183和天民198)和2份强耐低氮型小麦(山农0917和鲁麦8号)。不同小麦品种的耐低氮机制不同,研究结果为小麦耐低氮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3.
小麦苗期性状与耐低氮性的遗传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小麦苗期性状与耐低氮性的遗传相关性,利用24份小麦品种,采用水培的方法,在低氮(0.4mol/L)和正常氮(4mmol/L)条件下,测定四叶期株高(PH)、根长(RL)和根条数(RN)等23个氮效率相关指标,利用各指标耐低氮指数进行主成分分析,采用隶属函数法计算综合评价值(D),通过系统聚类筛选耐低氮品种;同时联合分析氮效率相关性状遗传相关系数与遗传力确定育种中间接选择性状指标。结果表明:1)24个小麦品种被分为耐低氮型、中间型和低氮敏感型三类;其中耐低氮型品种包括长武89(1)3-4、安85中124-1、单R8093、平阳348和昌乐5号;低氮敏感型包括旱选12、白齐麦、烟农19号、陕225-9、晋麦33和中大91-品9;其余13个品种属于中间型。2)低氮胁迫条件下(分蘖数)TN、(叶宽)LW、(根鲜重)RFW、(茎叶鲜重)SFW、(植株总鲜重)PFW、(茎叶氮素积累量)SNA、(植株氮素积累量)PNA与耐低氮性综合评价值(D)之间的遗传相关、环境相关及表型相关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正常氮处理下(叶面积)LA和(茎叶干重)SDW与D值之间的遗传相关、环境相关及表型相关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3)在育种过程中,低氮条件下选择LW、RFW和PFW等性状;而正常供氮条件下选择LA、(植株总干重)PDW和(根氮素积累量)RNA等性状可以对小麦耐低氮性的选择取得较好的效果,选择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山东农业科学》2019,(9):125-131
为确定花生苗期耐盐鉴定的适宜NaCl浓度和评价指标,本试验以4个耐盐性不同的花生品种白沙1016、丰花2号、山花18号和ICGV86699为材料,将种子置于生长室进行萌发,后利用水培法培养8 d再进行不同浓度NaCl处理(100、200、300 mmol/L),以Hogland营养液培养的为对照,观察、记录盐处理下不同花生植株的萎焉程度,测定主茎高、茎叶鲜重、茎叶干重、根长、根鲜重、根干重、根表面积和根体积等性状指标,并对不同品种的植株性状相对值,及其与耐盐指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培法鉴定花生苗期耐盐性适宜的NaCl浓度为200 mmol/L,植株性状测定适宜时间为NaCl胁迫处理7 d;丰花2号、白沙1016、山花18号和ICGV86699在200 mmol/L NaCl胁迫处理7 d时,耐盐系数分别是0.77、0.72、0.64和0.53,耐盐指数为0.85、0.89、0.60、0.39,品种间耐盐性差异显著。相关性分析显示,耐盐系数、相对茎叶干重、相对根长与耐盐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5、0.95、0.90,因此,耐盐系数、相对茎叶干重、相对根长可作为花生苗期耐盐鉴定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
镉(Cd)是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元素,易被植物吸收,并通过食物链在人体内富集.研究不同浓度的Cd2+胁迫对小麦苗期生长的影响,对小麦防镉污染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花培3号和豫麦57两个品种构建的含有168个双单倍体(DH)群体为实验材料,在相同遗传背景和大样本下进行了不同浓度Cd2+胁迫下对小麦苗期生长性状影响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Cd2+胁迫下小麦幼苗和根系生长受到抑制,浓度越高,抑制作用就越大,DH群体株系间所有性状的方差分析F值达0.01极显著水平,说明存在着基因型差异.在0 mg/L(对照)、40 mg/L和120 mg/L三种浓度Cd2+下各性状之间的相关性也存在着差异,与对照相比Cd2+胁迫下根体积与根平均直径呈现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与根平均直径、根平均直径与根表面积、根尖数与茎叶鲜重没有相关性,叶龄与根系总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也不再具有相关性,而根系总长与茎叶鲜重、根尖数与茎叶干重之间由极显著水平变为了显著水平.根平均直径与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54,茎叶鲜重、茎叶干重、株高、叶龄、根系总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尖数、根鲜重、根干重10个性状与浓度都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水稻苗期氮素营养高效基因型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01份不同基因型水稻种质进行苗期不同供氮水平下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在耐低氮胁迫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相对苗高(RPH)、相对单株分蘖数(RTP)和相对地上部生物学产量(RSDW)3个性状指标在反映不同基因型水稻耐低氮胁迫差异的灵敏程度上依次为RSDW>RTP>RPH。并从中选择出40份极端材料(氮高效和低氮敏感型),通过对这40份极端材料在2种供氮水平下进行连续性状考察,发现3叶期后30 d左右不同基因型水稻对低氮胁迫的反映最为明显,在此基础上提出在苗期对水稻进行氮高效资源筛选的适宜鉴定时期为播种后50 d左右。  相似文献   

7.
通过设置低钾(5 mg/L)胁迫和正常供钾(40 mg/L)2 个处理水平的苗期水培试验,采用相对耐低钾指数 为评价指标、方差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18 个不同水稻品种进行钾高效种质资源的筛选与评价。方差分析表 明院16 个钾效率的相关性状在18 个水稻基因型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主成分分析表明,前5 个主成分 累计贡献率达到90.972%,已包含了大部分的信息,能够基本反映整体状况。其中相对植株干重、相对茎叶干重、相对 根部干重、相对根冠比、相对茎叶吸钾量、相对植株吸钾量在5 个主成分中的比重较大,可以作为水稻苗期钾高效种 质资源筛选的指标。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院湛优2009 得分最高、为2.2753 分,特优524 次之、为2.2545 分,均为最耐低 钾水稻品种;黄丰占、黄华占、博优晚三、域优3550等6 个品种为中等耐低钾水稻品种;博优043 得分最低、为-1.8583 分,为低钾敏感型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水培法(1 000 mg·L-1的硝酸铅溶液)在苗期对37份玉米品种进行铅胁迫处理,分别测定其根系总长度、根表面积、平均直径、根体积、根尖数、分叉数、交叉数、根系鲜重、根系干重和根冠比等性状,利用方差分析、主成分隶属函数分析、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进行耐铅性评价及分类。结果表明,在铅胁迫条件下玉米根系性状均受到显著影响,除根系平均直径外,其它根系性状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方差分析表明,根干重处理间呈极显著差异,材料间呈显著差异,其余性状材料间和处理间均呈现极显著差异水平。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将玉米苗期耐铅性分为6类,即2份高耐品种、3份耐品种、5份中等品种、8份低耐品种、14份敏感品种、5份高敏品种。最后利用相关性和回归分析建立了玉米苗期耐铅性模型:D=-0.287+0.168×根总长度+0.148×根表面积+0.087×根体积+0.041×根尖数+0.125×分叉数+0.119×交叉数+0.138×根系鲜重+0.089×根系干重。本研究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对37份玉米品种进行了苗期耐铅性评价,为修复铅污染土壤修复提供了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9.
小麦缺铁胁迫对苗期相关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铁营养元素对普通小麦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以保存的86份山东省1950年以来搜集、引进和育成的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在缺铁胁迫下营养液培养15 d,考察根系数量、主根系长度、根干重、地上部分干重和根冠比与正常培养(对照)的关系以及不同年代供试品种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除根系长度外,其余4个性状缺铁胁迫下与对照相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根系数量、根系长度和地上部分干重品种间差异也达极显著水平。对上述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和胁迫指数分析发现,多数小麦品种在缺铁胁迫下表现为根系数量减少,根干重和根冠比增加,地上部分干重明显降低。研究还发现,临麦4号、潍麦8号和山农27等小麦品种具有较强的缺铁耐受能力,可用于小麦铁营养高效的遗传改良。  相似文献   

10.
西南麦区小麦苗期氮高效品种筛选及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西南麦区不同基因型小麦苗期氮素吸收利用差异性,探究氮高效小麦品种苗期评价指标体系,并筛选出氮高效型小麦品种。【方法】以西南麦区34个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水培法,分析小麦品种在高氮(15 mmol/L)和低氮(2.5 mmol/L)水平下小麦苗期氮效率相关性状差异,通过隶属函数法和系统聚类分析相结合开展综合评价。【结果】两种氮处理下小麦品种间苗期形态生理指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在10个评价指标中,根冠比、叶面积、全氮积累量、叶绿素含量、根系面积、根部干重和茎叶干重在两种氮素处理水平下变异系数均高于20.5%,可将其作为小麦苗期氮高效筛选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和系统聚类分析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筛选出“云麦53”“西科麦8号”等4个品种是低氮高效型品种,“绵麦1419”“西科麦8号”等6个是高氮高效型品种。低氮处理下氮高效小麦品种具有较高的全氮积累量、茎叶干重、根系扫描面积、根部干重和叶面积,高氮处理下氮高效小麦品种具有较高的根部干重、茎叶干重、全氮积累量、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和根系扫描面积,在低氮胁迫或高氮处理下,氮高效小麦品种比氮低效小麦品种能够形成更强大的根系系统和健壮的地上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