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6%吡·丁硫微乳剂防治苹果蚜虫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静  朱九生  乔雄梧 《植物保护》2006,32(5):117-119
在山西省危害苹果树的蚜虫主要是绣线菊蚜(Aphis citricola)又名苹果蚜、苹果黄蚜,此虫以成虫和若虫群集危害苹果幼芽、幼枝顶端及幼叶背面,严重时被害叶的叶尖向背面横卷或向下弯曲,导致新梢生长受阻,削弱树势。为了寻求有效的防治苹果蚜虫的药剂,2003-2004年在山西太原进行了6%吡·丁硫微乳剂防治苹果蚜虫田间药效试验,收到了良好的防治效果。1材料与方法1.1供试农药6%吡·丁硫微乳剂,青岛碱业股份有限公司双收农药分公司产品;20%丁硫克百威乳油(对照农药),湖南海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产品(2003年)或山东盛邦鲁南农药有限公司产品(2004年);…  相似文献   

2.
每公顷桃园施用氨基甲酸酯杀虫剂了硫克百威(carbosulfan)乳油2kg(有效成分)进行其消解动态研究,结果表明:丁硫克百威的降解主要发生在两个连续的阶段(0~28天和28~57天),半衰期分别为7.4天和17.5天;施药后57天的残留量低于0.2ma/kg;果实成熟采收期前30、21、14天进行两种用药量(商品量1:0和2.0g/L)和两种喷洒量(750和1500L/ha)施药处理,测定其残留量介于0.122mg/ks(采收前30天)和0.4mg/kg(采收前14天)之间;整个试验中,丁硫克百威的主要代谢物克百威(carbofuran)的含量低于其检测极限值0.004mg/kg.  相似文献   

3.
每公顷桃园施用氨基甲酸酯杀虫剂丁硫克百威(carbosulfan)乳油2kg(有效成分)进行其消解动态研究,结果表明,丁硫克百威的降解主要发生在两个连续的阶段(0~28天和28~57天)半衰期分别为7.4天和17.5天,施药后57天的残留量低于0.2mg/kg,果实成熟采收期前30,21,14天进行两种用药量(商品量1.0和2.0g/L)和两种喷洒量(750和1500L/ha)施药处理,测定其残留  相似文献   

4.
王作华 《植物医生》2004,17(2):36-38
1杀虫剂 丁硫克百威:好年冬.克百威:呋喃丹、大扶农、卡巴呋喃.吡虫啉:康福多、米蚜胺、灭虫精、扑虱蚜、比丹、杀蚜灵、大功臣、一遍净、一遍绝、虱蚜净、一扫净、高巧、一扫光、氯烟酰胍类.  相似文献   

5.
20%丁硫克百威水乳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20%丁硫克百威水乳剂配方的组成和制备方法,并测定了冷贮、热贮稳定性等理化性状及生物活性.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对十字花科蔬菜蚜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菜蚜的识别及其防治黄旭正(广西植保总站)菜蚜属同翅目、蚜虫科。是为喜十字花科蔬菜蚜虫的总称,在广西发生为害蔬菜的蚜虫有:菜缢管蚜(萝卜蚜)、桃蚜(烟蚜)和甘蓝蚜(菜蚜),常见的是菜缢管蚜,为害亦比较严重。现分别简述如下。1菜缢管蚜Liaphisery...  相似文献   

7.
通过6种杀虫剂对苹果黄蚜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丁硫克百威乳油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最好,其次为5%啶虫脒可湿性粉剂、10%氯噻啉可湿性粉剂、40%毒死蜱乳油、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溴氰菊酯乳油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8.
日本豆蚜茧蜂控制豆蚜的作用及其生物学特性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豆蚜茧蜂(Lysiphleiajaponica)是吉林省大豆蚜虫(Aphisglycines)的主要天敌。1979~1992年我们进行了试验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日本豆蚜茧蜂对大豆蚜虫的自然控制作用日本豆蚜茧蜂对豆蚜的自然寄生率较高,据19...  相似文献   

9.
测定新疆棉区沙湾的棉蚜种群对常用杀虫剂吡虫啉、丁硫克百威、溴氰菊酯、氟啶虫酰胺和氟啶虫胺腈的抗性水平,并在当地棉田开展了新型杀虫剂防治棉蚜试验。室内抗药性监测结果表明,2021—2022年新疆沙湾棉蚜种群对溴氰菊酯、吡虫啉处于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分别大于4 500倍、大于3 500倍),对丁硫克百威处于中等至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96~237倍),对氟啶虫胺腈处于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17~27倍),对氟啶虫酰胺处于低至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7.8~15.0倍)。田间试验结果表明,50 g/L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20%氟啶虫酰胺悬浮剂喷施处理第3天对棉蚜的防效为86.0%、83.4%,第7天防效为93.1%、96.0%,第14天防效为92.6%、92.0%,明显优于其他4种供试药剂,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由此得出新型杀虫剂品种双丙环虫酯、氟啶虫酰胺可作为轮换或替代药剂用于新疆抗药性棉蚜的治理。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白菜中丁硫克百威及其代谢物克百威、3-羟基克百威和3-酮基克百威的同步检测方法。白菜样品匀浆后用硅藻土混合分散,经加速溶剂萃取仪(ASE)用二氯甲烷萃取,固相萃取柱净化,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仪上采用正电离方式以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检测,内标法定量。丁硫克百威及其3种代谢物在白菜中的平均回收率在85%~12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2.3%~12.5%,检出限为0.002~0.01 mg/kg,定量限为0.005~0.02 mg/kg。采用该方法测定的消解动态结果表明:丁硫克百威在白菜中的消解半衰期为0.9 d,代谢物克百威在施药当天即达到最大值,并在1 d内消解70%以上,而3-羟基克百威与3-酮基克百威的浓度则在1 d时达到最大值,然后呈现快速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棉田套种油菜招引天敌防治棉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宜种植早熟陆地棉,棉田害虫以棉蚜为最主要。近廿多年来对棉蚜主要用化学防治。致使棉蚜天敌基数减少,像瓢虫、蝽蟓、蜘蛛、食蚜瘿蚊、蚜茧蜂……等,自然增殖缓慢,棉田一旦发生蚜虫就无法控制。 为了摸清棉田生境条件对蚜虫及其天敌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1977年在锦西县黄土  相似文献   

12.
笔者于1992年10月中下旬,在临川县湖南乡及七里岗乡二晚田(灌浆乳熟期)中,发现麦长管蚜Macyosipnumgranariumo的无翅成蚜(少数有翅成蚜)和若蚜群集于稻穗枝梗和谷粒脐部刺吸为害,每穗平均有蚜虫数60~70只,最高210只,同时也发现有蚜虫为害在处于抽穗打苞初期植株的茎秆基部,有蚜虫数平均100~120只,最多302只,为害轻者导致受害穗梗变褐,半凋萎,谷粒呈现褐色斑点。重者则使谷粒干瘪。茎秆变黑,具烟煤状物,对水稻产量及品质影响很大。麦长管蚜猖獗为害二季晚稻@吴德水$江西省抚州农校@方良$江西省抚州农校@许胜吉$江西省抚州…  相似文献   

13.
建立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丁硫·哒螨灵10%乳油的分析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水为流动相,使用C18色谱柱和紫外检测器,在280nm波长下对哒螨灵和丁硫克百威进行液相色谱分离和定量分析.哒螨灵和丁硫克百威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5和0.999 3,标准偏差为0.05和0.18,变异系数为1.95%和2.36%,回收率为99.07%和99.40%.本方法精密度、准确度均能满足同时进行哒螨灵和丁硫克百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丙硫克百威及其主要代谢物在棉田中的残留降解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将20% 丙硫克百威乳油施于棉田, 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技术研究了丙硫克百威及其主要代谢产物在棉田中的残留降解情况。结果表明: 1) 丙硫克百威在棉田土壤和棉叶中可很快降解转化为克百威, 克百威在棉叶中的最大残留值出现在施药后当天, 在棉田土壤中出现在施药后3d, 说明丙硫克百威在棉叶中的降解速率快于在棉田土壤中; 2) 克百威可进一步转化为3-羟基克百威, 后者在棉叶和棉田土壤中的残留量表现为先升后降, 到第10 天才达最大值,明显滞后于克百威最大值出现的时间; 3) 丙硫克百威和克百威在棉叶和棉田土壤中的降解过程符合Ct= C0·e-kt方程, 它们在棉叶中的降解半衰期为3.6~4.4d, 在棉田土壤中则为10.4~11.9d; 4) 当丙硫克百威的用量按有效成份计为200~400g/hm2, 每季棉花施药3~4 次(每次间隔7d) , 最后一次施药距采收时间分别为20、30d时, 丙硫克百威(含克百威和3-羟基克百威) 在棉籽和棉田耕层土壤中的残留量均小于0. 5 mg/kg。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Bt、克百威、丁硫克百威、溴氰菊酯、杀虫双和辛硫磷6种药剂处理对玉米螟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6种药剂均能显著降低玉米的被害株率,克百威的防效最好,其次为丁硫克百威、辛硫磷和溴氰菊酯,对被害株的相对防效分别为71.70%、70.03%、68.47%和68.11%,Bt生物制剂的防效达66%以上;6种药剂对幼虫的相对防效均达到80%以上;Bt生物制剂的防效与其他化学制剂间差异不显著(p<0.01)。辛硫磷处理易发生药害,但5 d后叶片白斑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6.
《新农药》2004,(1):54-54
20%丁硫克百威水乳剂是由丁硫克百威、稳定剂、乳化剂、水组成,用于防治果树、水稻、蔬菜上防治多种害虫,有强烈的触杀、胃毒和内吸作用,杀虫谱广,活性高,作用快,由于不使用有机溶剂,从而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使用、生产、贮藏运输的安全性,同时也降低了使用成本。  相似文献   

17.
食蚜瘿蚊是多种蚜虫的捕食性天敌。深入研究影响该虫繁殖力的关键性因子有助于改进规模化饲养以及提高该虫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选用玉米蚜、禾谷缢管蚜和麦长管蚜作为寄主昆虫,通过设置猎物蚜虫斑块的3种混合方式(单一种群、两种或三种均匀混合种群),以及每种混合方式下的4个密度梯度(总虫量6~48头/株),研究混合蚜虫斑块对食蚜瘿蚊终身产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单一猎物斑块,还是在两种或三种混合猎物斑块上,食蚜瘿蚊的终身产卵量均随着蚜虫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且4个猎物密度处理之间呈极显著差异。其中,猎物斑块密度为24~48头/株时,所得终身产卵量最高。在相同猎物密度条件下,食蚜瘿蚊在单一猎物斑块上的终身产卵量最低,而在三种混合猎物斑块上的产卵量最高,呈现出“三种混合>两种混合>单一种群”猎物斑块的趋势。由此可见,食蚜瘿蚊的终身产卵量受到猎物斑块密度和斑块内蚜虫种群混合方式的双重影响;较高的猎物斑块密度和混合猎物斑块中较多的蚜虫种类,均有利于食蚜瘿蚊产下较多数量的卵。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丁硫克百威拌种剂对水稻白背飞虱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天敌的影响,用35%丁硫克百威种子处理干粉剂不同剂量对水稻种子拌种。结果表明,用35%丁硫克百威种子处理干粉剂30g/kg拌种,对白背飞虱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对稻田捕食性蜘蛛种群数量有一定影响,但对水稻黑肩绿盲蝽没有显著影响。在水稻生产中,可采用35%丁硫克百威种子处理干粉剂拌种防治秧田期水稻白背飞虱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  相似文献   

19.
棉田菜豆根蚜发生及防治技术杨德福,梁其杰,李瑞臣,郭玉芬,李寿东(山东潍坊市寒亭区植保站,261100)菜豆根蚜(SmynthurodesbetaeWestwood)为害棉花,是笔者1983年在潍坊市寒亭区央子镇崔家央村棉田内首次发现的,随后又在泊子...  相似文献   

20.
多异瓢虫是新疆地区的优势捕食性天敌,可取食蚜虫、粉蚧、木虱等多种害虫。开展多异瓢虫的大规模扩繁对于推进害虫的绿色防控具有重要意义,选择适合多异瓢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食物,是保证其人工扩繁的重要基础。本研究通过室内比较饲喂6种蚜虫(麦长管蚜、棉黑蚜、棉蚜、玉米蚜、豌豆蚜、桃蚜)后多异瓢虫的生命参数,筛选适合用于其人工扩繁的活体饲料。结果表明:多异瓢虫取食6种蚜虫显著影响幼虫的发育历期、存活率、成虫寿命、繁殖力以及世代历期。其中,多异瓢虫幼虫取食麦长管蚜(7.70d)和玉米蚜(7.67d)的发育历期明显短于取食其他4种蚜虫的;取食麦长管蚜发育成的雌、雄成虫均较重(雌11.02mg、雄8.54mg);取食棉黑蚜时蛹期(3.80d)和卵期(2.52d)均较短;多异瓢虫取食麦长管蚜(20.02d)、棉黑蚜(21.14d)、棉蚜(20.07d)和玉米蚜(20.37d)的世代历期均较短;多异瓢虫幼虫取食麦长管蚜(96.33%)、棉黑蚜(96.50%)和棉蚜(90.67%)的存活率均明显高于取食其他3种蚜虫的。同时,多异瓢虫雌、雄成虫分别在取食棉黑蚜(44.67d)和麦长管蚜(59.13d)时寿命最长。在繁殖力方面,多异瓢虫成虫取食麦长管蚜(3.53d)和棉蚜(3.68d)时产卵前期均较短;取食棉黑蚜(1044.02粒)和棉蚜(1084.45粒)时单雌产卵量较高。综合来看,在6种蚜虫中,麦长管蚜、棉黑蚜和棉蚜均相对适合多异瓢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是饲养与人工扩繁多异瓢虫较为理想的活体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