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芒秆屑栽培大球盖菇的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芒秆屑由芒秆粉碎而成,芒秆是对五节芒、类芦、芒等一些草本植物的统称,其中五节芒(大叶芒秆)在丽水市分布广,数量多,再生速度快,是加工芒秆屑的主要原料。芒屑含粗蛋白3%~3.5%,高于杂木屑的0.39%,含碳水化合物的粗纤维等成分为50%~70%,接近杂木屑的73%~78%。也就是说芒秆屑的营养总水平略高于杂木屑,而成本略低于杂木屑,且在杂木屑资源日趋紧张,利用数量多,再生速度快的芒秆替代杂木屑栽培食用菌不失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芒秆是五节芒、类芦、芒等一些草本植物的统称,其中(五节芒)大叶芒秆在我市分布广,数量多,再生速度快,是我们加工芒秆屑的主要原料。芒秆屑粗蛋白的含量为3%~3.5%,高于杂木屑的0.39%,含碳水化合物的粗纤维等成分为50%~70%,接近杂木屑的73%~78%,芒秆屑的营养总水平接近杂木屑,而成本略低于杂木屑。因此,在有芒秆资源的地方,可用它替代一部分杂木屑栽培食用菌。  相似文献   

3.
五节芒栽培杏鲍菇等三种珍稀食用菌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禾本科野生植物。荒山林沿空地都有大量分布,多年生,耐瘠薄,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是农林耕作主要的除草对象,资源十分丰富。近几年,我市永安、将乐等县建立了一批五节芒(菌草)栽培香菇、杏鲍菇、灵芝等食用菌生产基地,取得了较佳的经济效益。现将五节芒(菌草)栽培杏鲍菇、茶树菇、香魏蘑等三种珍稀食用菌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烟秆屑培养基栽培姬松茸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传森 《食用菌》2011,33(2):27-28
利用烟秆屑和五节芒组成3组配方,3个重复栽培姬松茸试验,结果表明,烟秆屑可以利用来栽培姬松茸,培养料在发酵过程中表现发酵效果良好;烟秆屑中的烟碱成分在发酵过程中有利于调节培养料pH值;姬松茸菌丝在加烟秆屑培养基配方中生长旺盛、原基扭结点多、成菇率高;可以提高产量20.70%~38.28%,姬松茸尼古丁含量达欧盟食品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5.
以紫花苜蓿为试材,研究了紫花苜蓿生长特性和品质对刈割强度的响应。结果表明:轻度和中度刈割可提高紫花苜蓿株高和地上植株的再生能力;不同强度的刈割均增加了紫花苜蓿单株地上、地下生物量和根冠比(R/S),以中度刈割增加最为显著,重度刈割处理下紫花苜蓿补偿地上生物量最高;随刈割强度的增加紫花苜蓿叶片叶绿素a含量有所增加,叶绿素b含量有所下降,与刈割前相比,不同刈割强度均增加了紫花苜蓿叶绿素a和b含量,有利于增强紫花苜蓿的光合作用;重度刈割紫花苜蓿根系总长和平均直径显著降低(P0.05),而中度刈割紫花苜蓿根系总长和平均直径显著增加(P0.05);与刈割前相比,不同刈割强度均不同程度提升了紫花苜蓿根系活力;紫花苜蓿平均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和无氮浸出物均表现为中度刈割轻度刈割重度刈割不刈割(对照);综合各指标可得出荒漠草原区提高紫花苜蓿生长特性和品质的最优方案为中度刈割。  相似文献   

6.
为了开发利用我国大量产出的棉秆资源,采用棉秆屑替代棉籽壳栽培金针菇,经过2年多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棉秆屑栽培金针菇,其菌丝生长速度快,出菇早,产量与对照相等或略有增加,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棉秆可以用作金针菇原料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姜黎  郑银  王平  刘国军 《北方园艺》2017,(24):123-128
以杏园内间作的苜蓿为试材,研究刈割对杏树间作下杏树、苜蓿根系生物量与垂直分布、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pH和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杏树的侧根系在土壤垂直分布主要集中在土层20~60cm处。苜蓿根系分布呈倒金子塔型,主要分布在0~40cm以上土层。刈割显著地促进苜蓿根系生长,且随刈割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多次刈割促使苜蓿吸收根呈浅层化分布。刈割苜蓿可有效地增加表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但对土壤pH、电导率的影响不显著。因此,适宜地刈割不仅促进紫花苜蓿的根系生长,可以有效地改善杏树园土壤养分,但多次(不低于3次)刈割会增加苜蓿吸收根系,从而会增加与果树之间的养分竞争。  相似文献   

8.
五节芒栽培茶薪菇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明辉 《食用菌》2009,31(1):24-24
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又叫芭茅、东茅、大叶茅,禾本科、芒属。五节芒在我县荒山、林沿空地都有大量分布,面积大、产量高,且多年生,易收割利用。据检测,五节芒含灰分9.42%,粗纤维55.1%,蛋白质3.56%,磷0.82%,钾0.897%,钙0.30%,镁0.10%,是优质的食用菌培养料。茶薪菇(Agrocybe aegevita)是一种珍稀食用菌。这几年,我县每年栽培量茶薪菇600万袋以上,产值1500万元以上,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项目。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在2018年开始行间自然生草的基础上,对10年生烟富3/M26/八棱海棠苹果园,于2021—2022年连续2年开展了行间草被不同还田方式对苹果园土壤微生物、土壤氮含量、土壤酶活性和果实品质影响的研究。以行间土壤清耕制为对照,设置草被刈割还田和草被刈割+耕翻还田2个处理。于2022年10月15日采集0~20 cm土层样品与果实样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2个处理较对照均显著提高了0~20 cm土层土壤的硝态氮、铵态氮、微生物量氮、有机氮组分中的酸解氨态氮、酸解未知态氮、非酸解性氮含量,且提高了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以及显著提高了果实品质。这些作用效果均以草被刈割+耕翻还田处理较好,是一种有效的行间生草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10.
<正>果园生草也称"果园生草覆盖",是对果园实施全园或行间生草覆盖,不使土壤暴露,每年刈割1 ̄2次覆于树盘下或刈割用于发展养殖业,或常年不刈割的一种土壤管理制度[1,2]。果园生草是无公害果品、绿色果品和有机果  相似文献   

11.
果园绿肥     
《落叶果树》2012,(4):33-33
果园绿肥是以新鲜的绿色植物体直接施用于果树的一种有机肥料。有野生和栽培之分。野生绿肥,又分为从果园外刈割各种鲜嫩杂草施入果园,和利用果园自然生草,于雨季就地压青,或刈割后集中施用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12.
不同坡度及牧草种植对紫色土幼龄柑桔园水土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紫色土幼龄柑桔园不同坡度及牧草间作条件下水土流失情况的模拟研究看出,实行清耕的坡地柑桔园,随着坡度增大,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量均大幅度增加,反之,20cm深处土层的渗透水量则相应下降。果园地面问种牧草可大幅度减少水土流失,其效果与地面覆盖率、刈割时间等有关。地面覆盖率高时水土流失量大幅度减少;下雨前刈割会加大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3.
草、果、畜结合经营模式是指果园种草,以草养畜,以畜养果,实现以果为主,以草为纽带,果畜结合的生产模式。1 具体做法 1)果园种草。一般采用行间种草,草种以白玉叶、红玉叶单为主。每年从4月份开始,每月可以刈割一次,667m2每次可割鲜草800~1 000kg,可晒制干草  相似文献   

14.
黑木耳菌袋简易割口器的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晶元 《食用菌》2005,27(5):52-53
黑木耳栽培技术简单易学,经济效益好,深受栽培户的青昧,但由于出耳的需要,须在菌袋上割V型出耳口。目前割口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用壁纸刀割,一个V字型口割两刀,12个V字型口割24刀,这种方法割口速度慢,割口的深度也不一样,割出的V字型口形态不规则,大小也不一样。另一种是市场上所应用的割口器,其操作象“盖章”似的,一按一个,操作费时,费力,割口速度慢。下面介绍一种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割口速度快,制作成本低的黑木耳菌袋割口器。  相似文献   

15.
鸭茅草为温凉丛生浅根型草种 ,根系集中分布在 2 0~ 2 7cm土层 ,固土力极强。株高通常 0 .90~1 .45m ,叶片狭长披针形 ,每年 6月上、中旬开花 ,短圆锥花序 ,花序长6~ 1 2cm。鸭茅草耐寒、耐旱、耐阴、耐踩踏 ,在墒情好的情况下 ,每年可多次刈割 ,有效利用年限为 5a(年 ) ,年  相似文献   

16.
柑桔不愈性环割和可愈性环割环割在柑桔生产上应用较多。笔者根据几年的观察与实践,将环割分为不愈性和可愈性两种,现将这两种环割及其综合效应报告如下。1不愈性环割即对树冠内或树体间妨碍通风透光的交叉枝组、强旺枝组,于9~10月或4~5月环割.割口宽度达0....  相似文献   

17.
代料栽培黄伞配方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兰芝  肖胜刚  翁垂芳 《食用菌》2011,(5):30-30,45
近年来,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阔叶林杂木屑资源大幅减少,制约了食用菌生产的发展,松木屑作为木材生产的下脚料,菌草(五节芒)来源广泛,资源丰富,价格便宜。2009年笔者利用松木屑、菌草粉、杂木屑、棉子壳等代用料为培养基主料栽培黄伞试验,取得较好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菌株黄伞(引自三明市真菌研究所)。  相似文献   

18.
在温室中,研究了盆栽基质接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 AM)真菌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对初生(种子播种育苗2个月后的幼苗)枳Poncirus trifoliata生长、菌根侵染、菌丝长度、土壤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RSP)含量和土壤结构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在AM真菌接种和柱花草间作条件下柱花草刈割对初生枳和柱花草生长、菌根侵染、土壤GRSP含量和土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接种相比,接种AM真菌显著地促进了初生枳生长,增加了土壤GRSP含量,并且土壤结构也得到改善。在AM真菌接种与柱花草间作的相同条件下,与柱花草未刈割相比,柱花草刈割对初生枳生长、菌根侵染、土壤GRSP含量和土壤结构均无显著性影响,但柱花草未刈割处理的菌丝长度是刈割处理的2.5倍。相关性分析表明,根际土壤大团聚体显著地与菌根侵染率、土壤GRSP含量和菌丝长度正相关,而生草刈割影响了丛枝菌根真菌菌丝长度,可能对土壤结构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草、果、畜结合经营模式是指果园种草,以草养畜,以畜养果,实现以果为主,以草为纽带,果畜结合的生产模式. 1具体做法 1)果园种草.一般采用行间种草,草种以白三叶、红三叶草为主.每年从4月份开始,每月可以刈割一次,667m2每次可割鲜草800~1000kg,可晒制干草100kg,所产鲜草除果园株间覆盖保墒外,其余可供家畜饲用.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牧区牧草种植业在畜牧业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为了解甘孜州主要牧草资源现状,根据调研结果及文献资料,综述了甘孜州主要牧草的生长习性及分布情况,分析其在饲用价值与水土保持功能上的共性特征。结果表明:甘孜州主要牧草资源有康巴垂穗披碱草、芜菁、鸭茅、康巴老芒麦、高丹草、红豆草、紫花苜蓿等,分布于州内康定、道孚、雅江、理塘等县域海拔1200~4600m处。其中,芜菁属十字花科,红豆草、紫花苜蓿属豆科,其余4种均隶属禾本科;高丹草为1年生,芜菁为2年生,其余5种均为多年生;除高丹草为暖季型外,其余6种均为冷季型草本。这7种牧草平均年刈割次数为2~3次(芜菁仅1次),鲜产草量高(尤其是芜菁、鸭茅、高丹草及紫花苜蓿),养分含量丰富(尤其是紫花苜蓿),康巴垂穗披碱草、鸭茅、康巴老芒麦、高丹草、红豆草的根系庞大,对土壤有固定作用,可减缓地表径流。针对优质牧草不足、草地退化严重、水土流失加剧等问题,建议在甘孜州试引种威提特东非狼尾草、海狮苏丹草、巨菌草及纳罗克非洲狗尾草4种饲用水土保持优质牧草,以期改善甘孜州退化草地现状并促进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区草地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