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6%阿泰灵(寡糖?链蛋白)WG、2%香菇多糖AS和5% 氨基寡糖素AS对火龙果溃疡病菌(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的抑制作用,并通过盆栽试验明确了3种诱抗剂对火龙果溃疡病的诱导抗性。结果表明,6%阿泰灵(寡糖?链蛋白)WG的抑菌效果低于10%,5%氨基寡糖素AS和2%香菇多糖AS的抑菌效果为0;6%阿泰灵(寡糖?链蛋白)WG诱导抗病性效果达到60%以上,5%氨基寡糖素AS和2%香菇多糖AS的诱导抗病性效果超过了80%,其中83.33mg/L的5% 氨基寡糖素AS和33.33mg/L的2%香菇多糖AS诱导抗病性效果分别达到89.81%和87.79%。  相似文献   

2.
为筛选对猕猴桃黑斑病和白纹羽病具有良好防效的生防菌,选用前期获得的1种生防菌和市售的6种生防菌剂对其病原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与褐座坚壳菌Rosellinia necatrix进行室内抑菌试验。结果表明,7种生防菌对上述两种病菌的抑菌效果较一致,抑菌效果最好的为生防菌株西姆芽孢杆菌JY-1,荧光假单胞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和蜡质芽孢杆菌4种生防菌剂也都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而解淀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的抑菌效果则较差。可选用上述4种防效较好的生防菌剂对猕猴桃黑斑病和白纹羽病进行生物防治,并对JY-1菌株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为猕猴桃黑斑病抗性品种利用、选育和药剂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菌饼接种法测定江西省奉新县23个猕猴桃品种对黑斑病的抗性大小;选取室内对黑斑病菌具有强毒力的6种杀菌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3个品种中10个免疫、8个抗病、5个感病;1%申嗪霉素SC和50%咪鲜胺锰盐WP对猕猴桃黑斑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这两种药剂对猕猴桃果腐病也有较好的兼防效果。基于研究结果认为目前奉新大多数猕猴桃品种对黑斑病高抗或抗病,少数表现感病;建议生产上交替使用申嗪霉素和咪鲜胺锰盐开展猕猴桃黑斑病的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4.
桑椹菌核病是危害果桑的一种主要病害,严重影响桑椹的产量和品质,为筛选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桑椹菌核病的药剂,用430 g/L戊唑醇悬浮剂、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进行了防治试验,在桑椹采摘前25 d停止用药。试验结果表明,430 g/L戊唑醇悬浮剂3 000倍稀释药液的防治效果最好,校正防效达95.74%;37%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3 000倍稀释药液的防治效果次之,校正防效为54.47%;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稀释药液的防治效果较差,校正防效只有16.01%;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800倍稀释药液的防治效果最差,校正防效仅为11.19%。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引起贵长猕猴桃蒂腐病病原菌的种类并筛选出有效防治药剂,本研究从自然发病果实进行病原菌分离,通过菌株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并针对病原菌采用6种不同杀菌剂对其的抑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有效菌株中GC-1和GC-2可引发蒂腐病,将有效菌株的序列结果与 NCBI进行核酸 Blast 比对,GC-1和GC-2分别与木贼镰刀菌(Fusariam)和粉红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 rosea)的同源性达99 %和100 %,结合GC-1和GC-2病原菌形态特征分析,明确引起贵长猕猴桃蒂腐病病原菌为木贼镰刀菌(Fusariam)和粉红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 rosea)。室内毒力测试结果表明,甲基硫菌灵对木贼镰刀菌抑菌效果最好,EC50值为8.2007 mg/L;其次是异菌脲、咪鲜胺、多菌灵、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Ec50分别为19.6431 mg/L、23.2454 mg/L、37.7505 mg/L、70.2533 mg/L和139.2179 mg/L。多菌灵对粉红螺旋聚孢霉效果最好,EC50值为7.8540 mg/L;其次是咪鲜胺、苯醚甲环唑、甲基硫菌灵、异菌脲和戊唑醇,其Ec50分别为14.3703 mg/L、28.1615 mg/L、100.7953 mg/L、126.3797 mg/L和135.9008 mg/L。因此,引起贵长猕猴桃蒂腐病的病原菌为木贼镰刀菌(Fusariam)和粉红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 rosea);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分别对木贼镰刀菌(Fusariam)和粉红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 rosea)的菌丝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该研究结果可为贵长猕猴桃蒂腐病的田间药剂防治提供筛选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不同杀菌剂对猕猴桃溃疡病的防治效果,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对22种杀菌剂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0.2%纳米银溶液、0.3%四霉素水剂、3%噻霉酮水分散粒剂、20%溴硝醇可湿性粉剂、72%硫酸链霉素可溶粉剂、78%波尔?锰锌可湿性粉剂对溃疡病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EC50分别为0.0865、0.0928、1.1044、2.2965、3.6714和5.228 mg/l;20%甲磺酰菌唑可湿性粉剂、99.8%硝酸银、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和80%乙蒜素乳油对病菌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EC50分别为11.416、13.981、16.9523和20.1025mg/l。选用5种抑菌效果较好的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0.3%四霉素水剂效果最好,平均防效为71.06%;其次为72%硫酸链霉素可溶粉剂、0.2%纳米银溶液、3%噻霉酮水分散粒剂,平均防效分别为70.39%、63.31%、53.78%;而20%溴硝醇可湿性粉剂的防效较差,平均防效为44.80%;此研究为修文猕猴桃溃疡病的科学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2011-2013年在隆回县进行柑桔贮藏试验。结果表明,多效唑适宜作柑桔果实的杀菌防腐材料,但不适合作保鲜剂。采用1000mg/L多效唑与250mg/L 2,4-D或250mg/L防落素等保鲜剂混合浸果处理,可显著减少青绿霉、蒂腐病等引起的贮藏腐烂,防腐效果与1%食盐等杀菌剂相当,比单用显著提高。采前10天单用1000mg/L多效唑喷果,贮期在120天内可获得良好效果,生产上推广这项措施,采后可直接入库贮藏,不必进行浸果杀菌,可以节省大量时间,提高工效,同时还有利提高树体抗寒性。防落素用作柑桔保鲜剂,效果与2,4-D相当,完全可以取代2,4-D。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探明植物源抗生素—大蒜素对猕猴桃果实主要致病菌的室内抑制活性及贮藏防治效果。【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大蒜素对猕猴桃果实5种主要致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浸渍法试验了大蒜素对贮藏期间猕猴桃果实腐烂病的防治效果,并考察了对果实颜色和硬度的影响。【结果】室内大蒜素对猕猴桃果实腐烂病主要致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与浓度呈正相关,对5种主要致病菌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macrospore)、富氏葡萄孢盘菌(Botryotina fuckeliana)、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和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菌丝生长的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244.12、301.13、241.02、261.83和281.67 mg?L-1,EC90值分别为2765.46、1644.17、1154.00、1041.68和1048.63 mg?L-1。果实贮藏6%大蒜素水乳剂对猕猴桃果实腐烂病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600~1000 mg?L-1处理药后14 d对腐烂病的防效为79.81%~89.24%,药后21 d对腐烂病的防效为31.00%~45.04%,且可一定程度延缓果实的软化进程。【结论】大蒜素对猕猴桃果实主要致病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具有开发为猕猴桃果实腐烂病防治药剂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9.
以25%丙环唑乳油1000倍液与清水分别作为药剂对照和空白对照,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5%氨基寡糖素水剂、20%异噻菌胺悬浮剂、禾之壮有机水溶肥3种诱抗剂不同浓度处理对香蕉褐缘灰斑病的诱导抗病作用。结果表明,供试诱抗剂各浓度处理的病情指数显著低于清水对照,对香蕉褐缘灰斑病均有较好的诱导效果,其中5%氨基寡糖素水剂以浓度为600倍液时诱导效果最好,第3次药后7 d达69.19%;20%异噻菌胺悬浮剂以浓度为4000倍液时诱导效果最好,第3次药后7 d达69.49%;禾之壮有机水溶肥以浓度为600倍液时诱导效果最好,第3次药后7 d达66.91%。在各自的最佳处理浓度下,供试诱抗剂各处理4次调查平均诱导效果相当,分别为51.52%,50.85%和50.65%,且在第3次药后28 d时,诱导效果下降率仍均略低于对照药剂,持效期与之相当,28 d以上。  相似文献   

10.
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是猕猴桃果腐病的病原菌。为了给猕猴桃果腐病田间药效试验提供备用药剂,本文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杀菌剂的毒力,结果表明,11%的精甲?咯?嘧菌悬浮种衣剂、43%戊唑醇悬浮剂、25%咪鲜胺乳油和18.7%丙环?嘧菌酯悬浮剂对葡萄座腔菌具有强毒力,EC50分别为0.0225 礸/mL、0.0490 礸/mL、0.0798 礸/mL和0.1494 礸/mL;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42.8%氟菌?肟菌酯悬浮剂、24%腈苯唑悬浮剂、44%精甲?百菌清悬浮剂和2%春雷霉素水剂,对葡萄座腔菌具有较强的毒力,EC50各为0.5275礸/mL、0.5796礸/mL、2.4304礸/mL和3.3063礸/mL;2%宁南霉素水剂的毒力最弱,EC50值高达81.4643 礸/mL。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采用不同浓度水杨酸(Salicylicacid,SA)、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L-精氨酸(L-Arginine,L-Arg)、亚精胺(Spermidine,Spd)和山梨醇(Sorbital,Sor)处理猕猴桃果实,24 h后接种浓度为1×106 conidia·mL-1的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孢子悬浮液,5 d后测定病斑大小,研究上述外源物质诱导猕猴桃果实抗采后葡萄座腔菌的效应。结果表明:SA、EBR、L-Arg、Spd和Sor的最佳诱导浓度依次为0.01 mmol·L-1、0.005 mmol·L-1、1 mmol·L-1、1 mmol·L-1和0.1 mmol·L-1,其病斑直径显著小于对照,诱导效果分别为18.06%、18.37%、21.05%、17.83%和16.91%。  相似文献   

12.
摘要:为巩固发展云阳优质柑桔支柱产业,探索诱杀柑桔大实蝇成虫的环保药剂,结果表明,参试的6种药剂防效均达80%以上,绿色防控药剂0.1%阿维菌素果瑞特果实蝇诱杀剂、0.1%阿维菌素糖酒醋液防效分别达98.7%、97.68%,优于敌百虫、乙基多杀菌素、毒死蜱和阿维菌素;食物诱杀药剂防治柑桔大实蝇成虫,应在果园监测到成虫开始取食或羽化出土始期给药,并持续于整个羽化、取食、产卵期,喷洒颗粒液体诱杀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裸燕麦田的适宜高效除草剂,研究了10种除草剂在常规剂量下对田间杂草防效、燕麦产量及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除草剂在燕麦田的表现差异显著(P0.05)。其中,苗期茎叶除草剂双氟·唑嘧磺草胺和人工除草的防效较高,均在80%以上;而双氟·唑嘧磺草胺对产量的增效高于人工除草,可使白燕2号干草及种子产量分别达到10 739.0、3 238.3kg/hm2,比对照增产28.7%。其次,播前土壤处理除草剂仲丁灵和播后苗前土壤处理精异丙甲草胺也具有较好的防效和增产效果。而除草剂氟乐灵、乙氧氟草醚、唑草酮对燕麦田杂草防除效果较差,且对燕麦表现出一定的药害,2,4-D丁酯还可使裸燕麦籽粒出现带壳现象。各产量构成指标中,施用除草剂对燕麦的株高、穗长、千粒质量等影响较小,对小穗数、穗粒数、干草产量、种子产量有较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蜂业》2016,(6):15-17
油桃是一种蔷薇科果树,是桃的一个变异品种。油桃主要通过昆虫授粉或人工授粉来完成其传粉受精。大量实践证明:温室大棚栽培油桃可以大幅度提高油桃经济效益,因此是当前栽培重要发展方向。本试验分别利用蜜蜂、熊蜂及人工喷洒芸苔素内酯的三种方式对大棚油桃进行授粉,并测定了三种授粉方式对大棚油桃初期座果率、单株油桃个数、平均单果重和单株产量等影响。结果表明:三组的初期座果率差异不显著(P0.05);人工授粉组单株油桃个数最多,显著高于蜜蜂授粉组和熊蜂授粉组(P0.05);熊蜂授粉组平均单果重最重,显著高于人工授粉组(P0.05);人工授粉组单株产量最高,显著高于蜜蜂授粉组(P0.05)。虽然人工授粉(人工辅助授粉激素技术)的大棚油桃产量高于蜜蜂授粉和熊蜂授粉,但由于人为地破坏了油桃的自然生长规律,出现大量畸形果,另外油桃果实中可能存在激素残留风险,因此建议在新疆大棚油桃授粉中大力推广熊蜂授粉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