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8 毫秒
1.
本研究利用GC-MS对3个柠檬品种和2个贵州地方特色宽皮柑橘(牛肉红朱橘和朱红橘)果肉中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进行了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共检测到蔗糖、果糖、葡萄糖、木糖等10种可溶性糖,以及柠檬酸、苹果酸、奎宁酸、草酸等10种有机酸。柠檬、牛肉红朱橘、朱红橘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组分类似,差异主要在含量上。可溶性糖含量分析结果表明,果实中主要可溶性糖为蔗糖、果糖和葡萄糖,3种主要的可溶性糖在牛肉红朱橘和朱红橘中的平均含量均显著高于柠檬,分别是柠檬的4.51倍、2.18倍和1.68倍。有机酸含量分析结果表明,柠檬有机酸含量远高于牛肉红朱橘和朱红橘,3个柠檬柠檬酸和奎宁酸的平均含量分别是2个宽皮柑橘的12.18倍和10.05倍。以上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反映了柑橘品种的种质特征,且与果实风味和口感一致。  相似文献   

2.
以川梨(Pyrus pashia Buch-Ham.)、豆梨(Pyrus calleryana Decne)和杜梨(Pyrus betulifolia Bunge)果实以及嫁接在3种砧木上的砂梨品种‘丰水’果实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比较了3种砧木果实与接穗品种果实中有机酸组分和含量变化特点,探讨了砧木对接穗品种果实中有机酸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砧木和接穗品种果实中有机酸种类上并无显著差异,均含有草酸、奎宁酸、苹果酸、莽草酸和柠檬酸等5种有机酸,不同砧木对接穗品种‘丰水’梨果实中有机酸代谢具有调控作用,杜梨可以降低‘丰水’梨果实中柠檬酸的含量,导致苹果酸含量与柠檬酸含量的比值升高,从而提高果实的品质,梨果实中苹果酸和柠檬酸的含量变化与砧木种类有关,特别是当果实中苹果酸和柠檬酸的含量无显著差异时,将梨果实有机酸代谢类型分为苹果酸优势型和柠檬酸优势型的分类方法难以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分析南方主栽李品种果实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特征,建立李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方法,为李资源开发利用和品种改良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测定了8个李品种基本的品质性状(重量、大小、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和果实营养品质总酚、花青苷、类黄酮、可溶性糖和有机酸组分。结果表明,8个李品种的果实重量、大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总酚、花青苷和类黄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葡萄糖、果糖和蔗糖是成熟李主要的可溶性糖。李主要有机酸是苹果酸,其次为柠檬酸和异柠檬酸,其它有机酸包括草酸、酒石酸、琥珀酸和富马酸,不同品种间总有机酸含量的变化趋势与苹果酸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对8个李品种果实的19个主要营养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第一主成分PCI和第二主成分PC2分别包含了原来信息的32.07 %和24.93 %,结果表明,果皮的色泽、果肉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是评价李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8个品种中芙蓉李的总酚、花青苷、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有机酸含量最低,可作为进一步选育优质李新品种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4.
摘 要:为了综合评价广西主栽的不同红肉火龙果品种的果实品质特性和氨基酸组成,以金都1号、大红、蜜宝、美龙3号四个品种为研究对象,对其果实品质和氨基酸组分及含量等指标进行全面系统的比较,旨在为火龙果的种植生产、加工和食用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4个火龙果品种果实外形端正,色泽鲜艳,品质佳,其中金都1号果实最大,美龙3号最小;金都1号和蜜宝的果形为近圆形,大红和美龙3号为椭圆形;萼片都是三角形,金都1号和大红较长,蜜宝较短;萼片数最多的是大红,最少的是蜜宝;果皮最厚的是美龙3号,最薄的是蜜宝;可食率最高的是蜜宝;金都1号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还原糖、可滴定酸、维生素C、甜味氨基酸、苏氨酸、蛋氨酸和脯氨酸的含量以及必需氨基酸在总氨基酸中的比例最高,大红的17种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赖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组氨酸、精氨酸、门冬氨酸和甘氨酸的含量最高,蜜宝的胱氨酸、丙氨酸、丝氨酸和谷氨酸的含量最高,美龙3号的酪氨酸含量最高。4个红肉火龙果品种果实所含的17种氨基酸中,排在前五位的是谷氨酸、脯氨酸、精氨酸、亮氨酸、门冬氨酸。综合进行评价,金都1号的综合品质性状最佳,其次是大红。  相似文献   

5.
以金丝小枣、冬枣、灰枣、骏枣、长红枣、赞皇大枣、婆枣和圆铃枣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8个主栽枣品种的花及不同发育阶段果实中主要糖组分和cAMP的含量。结果表明,糖成分组成及含量因品种、器官和果实发育阶段而异;从开花到果实成熟过程中依次大量积累果糖、葡萄糖和蔗糖,成熟果实总糖、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均是花的9倍左右,在花和幼果中未检测出蔗糖。枣成熟果实中两种单糖(葡萄糖、果糖)和一种双糖(蔗糖)的含量均高。不同枣品种成熟果实中两种单糖(果糖和葡萄糖)的含量均很相近、以果糖含量略高,但单糖与蔗糖的比例差异显著,金丝小枣、冬枣、灰枣、骏枣和长红枣 5 个品种的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均高于蔗糖,而赞皇大枣、婆枣和圆铃枣3个品种的蔗糖含量均高于果糖和葡萄糖。根据以往文献可将成熟期果实蔗糖含量所占比例不同,可将枣品种分为蔗糖积累型和单糖积累型。在8个供试品种中,金丝小枣的葡萄糖和果糖含量,赞皇大枣的蔗糖含量最高。8个主栽品种cAMP含量均随着果实发育和成熟逐渐积累,成熟果实中的cAMP含量约为幼果的7倍;在成熟期,以婆枣cAMP含量最高、为192.52 μg/g,圆铃枣的最低、为110.64 μg/g。婆枣果实发育过程中,其cAMP含量与总糖、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的含量均呈正相关,且达到显著水平,其中蔗糖含量与cAMP含量相关系数最高达到0.91。  相似文献   

6.
正据《园艺学报》2016年第7期《枣果实糖酸组分特点及不同发育阶段含量的变化》(作者赵爱玲等)报道,以20个枣品种为试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枣果实中的主要糖和有机酸组分进行了测定分析,比较了不同品种间的差异并揭示其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枣果实中主要的可溶性糖为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其中蔗糖含量最高,其次是果糖和葡萄糖,属蔗糖积累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比较来自三个不同种植栽培区域不同品种的百香果果实,研究了其纵径、横径、单果重及可溶性糖含量等性状表达对在不同栽培区域环境的响应效果表现。结果表明,大黄金在大田镇露地种植的果实表现最优,果实纵径、横径、单果重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最大,其中平均单果重达116.5g,可溶性糖含量达17.1%;满天星在细水乡种植地的果实性状最佳,果实纵径、横径、单果重均最大,可溶性糖含量较高(15.8%)。不同区域的小黄金和台农果实性状表达差异较大:小黄金在大田镇露地种植的果实纵径、横径和单果重均最大,而可溶性糖含量(16.7%)极显著小于两院种植的果实(18.0%)。台农在细水乡种植的果实性状表达显著优于其他种植区域,果实纵径、横径、单果重和可食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另外2个种植栽培区域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最高(17.7%)。综上,这三个区域反季节种植的大黄金和满天星果实综合表现较优,小黄金和台农稍差些。  相似文献   

8.
桃树的现代化栽培管理,离不开对挑果实发育过程中可食部分主要营养成分动态变化的了解。1995年3月4日至1995年6月23日,在河南辉县北云门乡后卓水村桃园进行了试验,供试品种为7年生京红,选择生长健壮的盛果期树从4月17日(谢花期)开始,每10天测定1次果实营养成分,每次采果时间走在上午8点钟。结果,从用前后两次测定果重的比值大小对时间所做的曲线(即相对生长速度曲线)看出,桃果实整个发育过程中,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是谢花后10~30天,此后生长发育速度明显减慢.果实中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的变化与此生长趋势明显有关。有机酸、游离氨基酸和蛋白质工者含量都是幼果时较高,成熟时最低。维生素C含量呈V形变化曲线,幼果和成熟时较高,其他时期较低。可溶性糖总量随果实的生长而增加。还原糖与非还原糖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反:还原糖在果实生长速度快时相对较高,但时较低,成熟时达到最低点;非还原糖含量在果实生长快时较低,慢时较高,果实成熟时最高,占总可溶性精含量的86%。桃果实发育过程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动态变化@邓月娥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槜李和油柰成熟果实为材料,对其果实品种进行了分析,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果实中的糖酸组分及其含量。结果表明:槜李成熟果实中的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均高于油柰。油柰成熟果实中的糖酸比和可溶性蛋白高于槜李。两个品种果实中均检测到蔗糖、葡萄糖、果糖和山梨醇,其中葡萄糖含量最高,果糖次之,山梨醇和蔗糖含量最低。槜李成熟果实中的葡萄糖和果糖含量高于油柰,但是,油柰成熟果实中的山梨醇和蔗糖含量高于槜李。槜李和油柰成熟果实中均检测到苹果酸、柠檬酸和奎尼酸。两个品种中,苹果酸的含量最高,其次是奎尼酸,柠檬酸含量最低。槜李成熟果实中的这三种酸的组分含量均高于油柰。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不同基因型果桑果实(桑椹,又称桑果)的糖酸积累及相关酶活代谢特征,选择桑椹甜度差异较大的大10(DS)和白玉王(BY)2个果桑品种,分别于不同发育时期测定鲜桑椹的可溶性糖含量、有机酸含量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结果显示,2个果桑品种桑椹不同发育时期的糖分含量存在差异,可溶性糖含量从红果期开始至初熟期呈直线上升的趋势,初熟期至成熟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糖分含量中果糖和葡萄糖含量高于其他糖分,糖分积累均以果糖和葡萄糖为主,但2个果桑品种桑椹在成熟期蔗糖含量均上升至较高水平。成熟期BY桑椹的有机酸含量均低于或与DS桑椹相仿,但差异不大。DS桑椹中蔗糖合成酶(SS)活性与蔗糖合成作用呈正相关,BY桑椹中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与蔗糖积累正相关。对DS和BY 2个果桑品种鲜桑椹糖组分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第1主成分(PC1)中,葡萄糖和麦芽糖的载荷系数比较大,共同构成其方差变异的主要因素;而在第2主成分(PC2)中,构成其方差变异的主要因素是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可以作为评价不同栽培措施对BY和DS桑椹糖风味的主要评价参数。  相似文献   

11.
糖酸是影响果实风味的重要品质,为研究火龙果果实糖酸物质在发育过程中含量变化和相关酶活性的关系,为火龙果果实糖酸品质调控奠定基础。本研究用紫红龙果实为材料,检测不同发育期酸和糖含量,并检测3种酸和3种糖积累相关酶的酶活性,结果表明,成熟期样本第一采收期(S1)和第二采收期(S2)中糖含量差异不大,S1中酸含量低于S2。发育过程中糖含量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而酸含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ACO和CS酶与S1中酸含量相关性较高,而CAT酶与S2中酸含量相关性较高。转化酶和蔗糖合成酶与糖积累相关性较高,但蔗糖磷酸合成酶相关性较低。本研究明确ACO和CS酶活性影响酸积累,而转化酶和蔗糖合成酶影响糖积累,为火龙果糖酸品质调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不同品种宽皮柑橘果肉的特征性香气物质,以芦柑、温州蜜柑、红桔、瓯柑、砂糖橘的果肉为研究对象,基于GC-MS共分离鉴定出65种香气物质,其中d-柠檬烯含量最高占56.34~85.98%。采用香气活性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温州蜜柑的特征香气物质为反式-β-罗勒烯、(E)-2-壬烯醛、橙花醛、香叶基丙酮,红桔为香叶醛、(-)-4-松油醇、α-萜品烯、辛醛、α-萜品醇、芳樟醇、β-香茅醇、β-月桂烯、?-萜品烯,瓯柑为顺式-β-罗勒烯、d-柠檬烯、β-水芹烯,砂糖橘为β-香茅醛、癸醛、紫苏醛、(E)-2-己烯醛,而芦柑仅有α-金合欢烯。这些特征香气性物质的差异,形成宽皮柑橘独特的风味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不同品系高羊茅应答高温胁迫的初级代谢产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高温对高羊茅初级代谢的影响,对耐热性不同的两个高羊茅基因型PI 578718(耐热)和PI 234881(热敏感),进行40℃/35℃(昼/夜各12 h)模拟高温胁迫21 d,分别于不同时间段取样测定生理以及代谢产物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高温胁迫下,草坪质量、叶绿素含量、叶片相对含水量、根系活力持续下降,电解质渗漏加剧,与耐热型基因型相比,热敏感基因型各生理指标变化更明显。通过GC-MS分析,检测并鉴定了25种初级代谢产物,主要包括有机酸和脂肪酸(9种)、氨基酸(9种)、糖类和糖醇(7种),其中氨基酸(如脯氨酸、缬氨酸、谷氨酸)、糖类(如蔗糖)和糖醇(如肌醇)在叶片中大量积累,而有机酸和脂肪酸类(如柠檬酸、棕榈酸)在根系中大量积累。高温胁迫下叶片和根系中代谢产物如缬氨酸、谷氨酸、脯氨酸、蔗糖、肌醇、柠檬酸、棕榈酸含量的升高或维持,可能是耐热基因型PI 578718与热敏感基因型PI 234881之间耐热性差异的主要原因,而且柠檬酸作为抗氧化剂并参与呼吸作用的三羧酸循环途径,它的高积累,可能更有助于提高高羊茅对高温胁迫的耐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西藏3种蒿属植物营养成分与矿物质元素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国标法对西藏3种蒿属植物藏沙蒿(Artemisia wellbyi)、大籽蒿(Artemisia sieversiana)和青蒿(Artemisia annua)的主要营养物质、氨基酸和矿物质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3种蒿属植物的粗脂肪、粗蛋白、粗纤维、粗灰分含量差别较大,大籽蒿粗蛋白含量最高(3.34%),青蒿最低(2.01%),相互间差异显著(P<0.05);矿物质元素含量差别也较大,常量矿物质元素中,三者均是钾含量最高,镁含量最低;微量矿物质元素中,三者均是铁含量最高,硒含量最低;3种植物均含有16种水溶性氨基酸,大籽蒿氨基酸总量最高(17.59%),青蒿的最低(7.99%)。因此,在牧草匮乏季节,藏沙蒿、大籽蒿和青蒿均可作为西藏后备牧草,供牛羊等牲畜饲用,其中大籽蒿营养价值更为全面。  相似文献   

15.
运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了舍饲型合作猪肌肉中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体重25~30kg,肌肉中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鲜味氨基酸含量最高,其值为59.14%、25.70%、24.89%,赖氨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天门冬氨酸和苏氨酸的含量显著高于15kg~20kg和20~25kg(p0.05)、极显著高于10~15kg(p0.01),谷氨酸和亮氨酸的含量显著高于20~25kg(p0.05)、极显著高于10~15kg和15kg~20kg(p0.01);四段体重中苏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及蛋氨酸+胱氨酸为限制性氨基酸,蛋氨酸+胱氨酸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EAA/TAA值高于40%,EAA/NEAA值高于60%,属于完全蛋白质。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比较70日龄太罗鹅(太湖鹅♂×罗曼鹅♀)、罗太鹅(罗曼鹅♂×太湖鹅♀)、浙罗鹅(浙东白鹅♂×罗曼鹅♀)、罗曼鹅(纯种)和太湖鹅(纯种)的肉品质(肌苷酸、肌内脂肪、氨基酸和脂肪酸),为肉鹅杂交配套系选育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鹅(公母比为1:5),子一代70日龄时每组取体型相近的6只进行屠宰。结果表明:罗曼鹅与太罗鹅胸肌中肌苷酸含量显著高于浙罗鹅(P<0.05);浙罗鹅胸肌中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1);太罗鹅和浙罗鹅腿肌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太罗鹅和罗曼鹅胸肌与腿肌必需氨基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且太罗鹅鲜味氨基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1);太罗鹅和浙罗鹅胸肌亚油酸、亚麻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杂交鹅腿肌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极显著高于纯种鹅(P<0.01);太罗鹅和浙罗鹅胸肌和腿肌必需脂肪酸与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本研究表明浙罗鹅和太罗鹅肉品质总体优于其他3组。  相似文献   

17.
为比较尼西鸡和无量山乌骨鸡肌肉中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选取尼西鸡和无量山乌骨鸡各44羽,测定胸肌和腿肌中17种氨基酸和18种脂肪酸的含量,比较分析其差异性。结果显示,尼西鸡和无量山乌骨鸡肌肉中谷氨酸含量均最高,其次是天冬氨酸和赖氨酸,含量最低的是半胱氨酸;无量山乌骨鸡肌肉中的必需氨基酸(EAA)含量和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EAA/TAA)均极显著高于尼西鸡(P < 0.01),而鲜味氨基酸含量(尤其是谷氨酸的含量)极显著低于尼西鸡(P < 0.01);这两种鸡肌肉中的脂肪酸均以油酸、棕榈酸、亚油酸、硬脂酸和花生四烯酸为主,其余的脂肪酸含量较低;无量山乌骨鸡肌肉中的总脂肪酸含量、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必需脂肪酸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尼西鸡(P < 0.01)。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研究了西农萨能奶山羊、英国萨能奶山羊和关中奶山羊末乳中脂肪、乳糖、蛋白质、总干物质、灰分及钙和磷的含量及其变化,同时也对3个被试品种羊奶中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末乳中 pH 值、灰分和蛋白质含量达到整个泌乳期最高水平,而酸度和乳糖含量则较低.蛋白质含量高于脂肪含量。3个品种间氨基酸含量基本相近。山羊奶里酪蛋白中谷氨酸与组氨酸的比值明显高于牛奶.这是山羊奶酪蛋白的特点之一。山羊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牛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