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夜来香花叶病毒(telosma mosaic virus, TeMV)是侵染西番莲的重要植物病毒之一。本研究通过RACE和RT-PCR技术获得3条TeMV江西分离物全基因组序列,除poly(A)尾外,3个分离物基因组全长均为10069 nt。试验中采用汁液摩擦接种的方式对分离物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首次发现该病毒可侵染豌豆寄主。对所获分离物全基因组进行序列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江西分离物间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分别为98.1%-98.6%和98.8%-99.3%,与GenBank中报道的TeMV分离物全基因组的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一致分别为87.3%-98.9%和91.2%-99.5%,其中与武夷山分离物(MK340755)序列一致性最高。基于不同分离物CP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寄主来源相同的分离物亲缘关系较近,推测TeMV的遗传进化与不同的植物寄主相关。  相似文献   

2.
柑橘叶斑驳病毒(citrus leaf blotch virus, CLBV)可侵染多种植物。2018年,通过对叶片表现为皱缩、变窄症状的桑叶样品进行高通量测序后发现,桑树中存在CLBV的侵染。通过RT-PCR、5′-和3′-RACE等方法确定了CLBV桑树分离株(CLBV-MA)的全基因组序列。CLBV-MA基因组全长8 617 nt(不包含3′polyA尾),共包含3个开放阅读框,分别编码复制酶蛋白、运动蛋白和外壳蛋白。CLBV-MA与其他CLBV分离株编码的复制酶蛋白以及外壳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79.0%~89.1%、87.6%~94.7%,是一个新分离株。基于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显示,CLBV-MA与CLBV-Actinidia、CLBV-HZ、CLBV-XL、CLBV-Actinidia-V20以及CLBV-ML聚类到一个分支,亲缘关系最近,并且CLBV-MA更为原始。根据桑树的繁殖方式、修剪管理方式、树龄以及CLBV-MA在桑园中的分布情况分析,CLBV-MA主要通过嫁接传播,也可以通过被污染的刀具传播,但传播效率低下。CLBV-MA全基因组序列及其传播...  相似文献   

3.
运用RT-PCR技术对柑橘裂皮类病毒江西分离物CEVd-RJ的全长cDNA序列进行扩增、克隆,并对其片段进行序列测定。将获得的371bp的全长cDNA序列与GenBank登录的柑橘裂皮类病毒相应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发现江西分离物CEVd-RJ与国内柑橘裂皮类病毒湖北分离物CEVd-HB的同源性为99.7%,与广东分离物CEVd-YC的同源性为90.8%,同国外9个分离物间的同源性在89.0%~98.6%之间。序列差异分析发现柑橘裂皮类病毒江西分离物CEVd-RJ的全长cDNA序列比广东分离物CEVd-YC少一个碱基,有36个位点碱基发生了变化,与湖北分离物CEVd-HB存在一个碱基位点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畜牧与兽医》2016,(7):21-27
TGFBR1是TGF-β/Smad信号通路中的重要成员,在哺乳动物卵泡发育和排卵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克隆测序技术分离猪TGFBR1基因编码区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猪TGFBR1序列信息及其与哺乳动物其他物种间的进化和系统发育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猪TGFBR1基因编码区序列全长1 512 bp,编码蛋白含有503个氨基酸残基,与哺乳动物其他物种的一致性分别在90%和95%以上;猪TGFBR1蛋白具有跨膜结构、GS区和激酶结构等保守结构域。进化分析显示哺乳动物TGFBR1基因的突变已达饱和状态,在进化过程中受到负选择的影响。基于TGFBR1基因编码区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发现,猪与同属偶蹄目的普通牛、绵羊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遗传变异情况,本试验从四川省11个市19个不同地区发生仔猪腹泻疾病的猪场采集的病料中分别扩增到8个PEDV(SC-8)ORF3和部分S基因序列,将其进行比对和遗传演化分析。结果显示,SC-8的ORF3基因包含674~676个碱基,编码224个氨基酸,与GenBank中登录的国内外地方流行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5.7%~99.9%,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8.2%~100%,与标准毒株CV777相比,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除存在点突变现象外,部分序列还存在核苷酸的插入和缺失性突变;部分S基因扩增长度为981bp,编码327个氨基酸,与国内外参考毒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3.2%~99.5%,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3.5%~100%,与标准毒株CV777相比,四川-绵阳(SCMY)分离株在92~93nt之间存在1个核苷酸插入,在2~29aa之间也有18个氨基酸发生了突变;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8株PEDV ORF3基因均与野毒株亲缘关系较近,而与弱毒疫苗株亲缘关系较远;SC-8的部分S基因均与国内地方流行毒株亲缘关系较近,而与国外分离株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广西流行株的遗传变异情况,本研究从广西发病鸡中分离鉴定了1株IBV。参照GenBank中IBV的核苷酸序列设计2对引物,利用RT-PCR技术对分离毒株的NM基因进行了克隆、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发表的国内外参考毒株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N基因序列全长为1 230 bp,编码409个氨基酸,M基因序列全长为678 bp,编码225个氨基酸。与参考毒株相比,分离株的N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7.2%~93.3%,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0.0%~94.4%;M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3.6%~91.0%,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2.7%~92.9%。在遗传进化树中,本试验分离株Guangxi156株与BJ株和LX4株两个参考株位于同一个分支上,亲缘关系较近,而与其他参考株属于不同的分支,亲缘关系较远。结果表明,本试验分离株是一株新的IBV变异株。  相似文献   

7.
结缕草肌动蛋白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植物肌动蛋白(Actin)基因编码区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提取结缕草叶片的总RNA,进行RT-PCR。并采用RACE技术扩增出1560bp的Actin基因全长c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为1134bp,编码377个氨基酸,5′非编码区117bp,3′非编码区309bp。所得序列与GenBank中收录的其他植物肌动蛋白核苷酸序列的一致性均在85%以上,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高达97%以上。将其命名为ZjACT,GenBank登录号为GU290545。根据高等植物肌动蛋白相似性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结缕草肌动蛋白与大麦和圆锥小麦肌动蛋白之间的亲缘关系最为密切,在进化中分化时间最为接近。进一步分离克隆了结缕草Actin基因的基因组DNA序列(登录号GU290546),它由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组成。本研究有助于揭示植物Actin基因家族的进化历史,为研究植物Actin基因家族功能和进化上的多样性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开展草坪草和牧草Actin基因的功能分析和利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克隆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病毒(CSBV)江西株衣壳蛋白vp1基因,并分析其序列特征,试验采用PCR扩增、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SBV江西株vp1基因核酸序列大小为973 bp,编码324个氨基酸,蛋白分子质量为36.58 ku;序列分析显示,CSBV江西株vp1基因与CSBV重庆株vp1基因相似性最高,两者核酸序列的一致性为97.23%,氨基酸序列一致性和相似性均为99.07%;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CSBV江西株与CSBV重庆株聚为一支。说明CSBV江西株与CSBV重庆株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陕西地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遗传进化方向及为疫苗的研发奠定基础,采集陕西省部分地区腹泻仔猪的肠道及内容物,利用Vero细胞进行病原分离,扩增M基因和N基因序列并测序。结果显示病毒盲传5代,细胞出现收缩变圆直至脱落的细胞病变;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出的PEDV陕西地方株与其他参考毒株M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7.8%~99.7%,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7.3%~100%;N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5.7%~99.8%,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9.3%~100%。PEDV陕西分离株与CV777等经典株的亲缘关系较远,与变异株的亲缘关系较近。表明成功分离出PEDV陕西地方株,且均为变异株。  相似文献   

10.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陕西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陕西省某猪场临床上表现为腹泻症状的病死仔猪肠道内容物及粪便材料中分离获得1株病毒,采用PK-15细胞培养、理化试验及中和试验鉴定后,证实该分离株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克隆分离株N基因,并将该基因核苷酸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不同来源的TGEV毒株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N基因与其他毒株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4,3%~98.3%,氨基酸同源性为95.6%~99.4%.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分离株与TGEV HN2002株(河南株)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番鸭细小病毒(MDPV)安徽分离株的遗传变异特征,通过PCR扩增获得了MDPV结构蛋白(VP)基因全长序列AH-MDPV-VP,并将该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12条MDPV和鹅细小病毒(GPV)VP基因序列进行比对。结果显示,AH-MDPV-VP基因全长2 199bp,包括完整的VP1、VP2和VP3蛋白编码区。MDPV与GPV的VP基因部分序列一致,但具有明显的差异。进化分析显示,MDPV安徽分离株与基因重组型MDPV上海分离株SAAS-SHNH为同一分支,亲缘关系较近。同源性分析显示二者核苷酸序列同源性最高,为99.9%,且AH-MDPV-VP与GPV毒株SHFX1201的序列同源性也有89.5%。此外安徽分离株与其他MDPV的VP1、VP2和VP3基因同源性有逐步下降的趋势,而与GPV则相反呈上升趋势。进一步显示MDPV安徽分离株与基因重组型MDPV上海分离株SAAS-SHNH相似,可能为MDPV和GPV基因重组型水禽细小病毒。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上海地区羊口疮病毒(ORFV)流行毒株的分子生物学特性与遗传变异情况,采集疑似ORFV感染的羔羊唇部结痂组织,应用PCR、MDBK细胞分离培养、电子显微镜观察、间接免疫荧光技术等方法,进行分离鉴定,并对这2个分离毒株保护性抗原基因F1L、B2L进行克隆与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成功分离到2株ORFV,将其分别命名为ORFV-F416、ORFV-F429。其中,2株分离株F1L基因与参考毒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5.2%~99.4%,推导氨基酸序列与参考毒株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4.4%~99.4%,遗传进化树分析均显示2株均属于同一分支,且与福建株FJ-YX(KC568410)亲缘关系最近。但与相关参考毒株相比,分离株FIL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在44~66位不存在核苷酸的缺失,表明上海流行株与FJ-YX株存在一定的变异。2株分离株B2L基因与参考毒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6.7%~99.6%,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4.7%~98.9%,且在遗传进化树上均与广西株GX-YB(JQ904793)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但与中国疫苗株(JQ904789)亲缘关系较远。表明从上海地区分离得到的2个毒株与流行于中国南方地区的ORFV毒株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但分离株的FIL基因和B2L基因存在一定变异。  相似文献   

13.
柑橘黄龙病病菌是专性寄生在柑橘韧皮部筛管组织中。为了探索柑橘韧皮部蛋白(Phloem Protein 2, PP2)在寄主与黄龙病互作中的功能,本实验以高感品种锦橙和耐病品种酸柚病枝上的叶片为材料,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从全基因组水平初步筛选到6个响应黄龙病侵染诱导的韧皮部蛋白基因PP2。并比较了其在高感品种锦橙和耐病品种酸柚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发现CsPP2B15可能与耐病有关,CsPP2B2、CsPP2B10可能与感病相关。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其编码氨基酸序列从结构组成、基本理化性质、亲、疏水性进行分析,构建了系统发育树比较发现其与大豆和拟南芥中PP2基因家族的亲缘关系较近。为下一步挖掘潜在的黄龙病抗、感基因进行抗性分子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蜜蜂残翼病毒是引起蜜蜂残翼病的病原体。吉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将成功分离鉴定得到的中国首株蜜蜂残翼病毒毒株命名为"中国DWV-JL1株",全长9 826 nt。本文主要研究中国DWVJL1株核苷酸序列位置为2 880~3 792 nt之间的片段,该段序列为编码衣壳蛋白的一部分,为相对保守序列。通过RT-PCR、克隆及质粒双酶切鉴定分析,得到一段大小约900 bp的片段。通过BLAST、进化树及残基化分析,有96%~97%的同源性。氨基酸序列差异性仅为7%。该段序列与韩国株的亲缘关系最近,而与欧洲和美洲各国家获得的毒株序列亲缘关系较远,推测中国DWV-JL1株起源于亚洲。  相似文献   

15.
柑橘衰退病毒(Citrus tristeza virus,CTV)是对柑橘产业具有毁灭性危害的病原之一。为了明确JY基因型分离株在我国的发生及其分子特征,本研究对4个地区的野生柑橘和9个柑橘产区的栽培柑橘进行JY基因检测,并克隆测序JY 基因型分离物的ORF1b、p33、p25、p23基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仅来自湖南江永自然生态中的46个道县野橘样品中检出12个阳性样品,说明JY 基因型在我国的发生分布并不广泛。ORF1b、p33、p25、p23基因序列多样性、遗传分化、分子变异分析表明,JY 基因型12个分离物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极高(>96.8%),但JY 基因型分离物与CTV其他基因型分离物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ORF1b、p33、p25、p23基因序列的平均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79.2%-92.7%、80.8%-85.9%、90.5%-93.6%、87.5%-91.8%和89.5%-98.1%、80.8%-84.4%、93.7%-97.3%、85.4%-91.6%;Fst均明显高于0.25;CTV JY基因型种群与其他基因型种群的差异非常大(分子变异大于43%,P值为0.001),且基因交流小(Nm=0.396)。ORF1b、p33、p25、p23基因单独及4个基因联合系统发育分析,表明JY 基因型12个分离物均与JY-2 聚集在同一簇,且独立于现有CTV基因型之外,进一步证实JY 基因型与CTV其他基因型分离物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可能为我国特有CTV基因型株系。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吉林地区小鹅瘟病毒(Gosling plague virus,GPV)的基因特征,及其与黑龙江及中国其他省份和国外流行毒株的相关性,本研究采用PCR方法鉴定2018年吉林某养鹅场送检的病死雏鹅的肠组织,同时对GPV的非结构蛋白NS1基因及结构蛋白VP1基因进行了克隆和测序,并与国内外16株GPV参考毒株的相应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病死雏鹅为GPV与减蛋综合征病毒(Egg drop syndrome virus,EDSV)混合感染;吉林地区GPV的NS1基因长为1 884 bp,编码627个氨基酸,与参考毒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3.8%~99.8%,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7.1%~99.7%;VP1基因长为2 199 bp,编码732个氨基酸,与参考毒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3.4%~99.9%,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6.4%~99.9%。NS1及VP1基因的系统进化树分析均表明,吉林地区GPV与哈尔滨分离株98E属于同一进化分支,亲缘关系最近,与国外分离株、中国台湾和安徽分离株亲缘关系均较远。吉林地区GPV与鹅源GPV具有较近的亲源关系,同源性明显高于其他水禽来源的GPV。该研究为明确中国东北地区GPV空间的流行规律提供基础数据,为东北地区GPV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禽呼肠孤病毒C-98分离株L1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参考禽呼肠孤病毒S1133株(GenBank)L1基因序列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方法对禽呼肠孤病毒内蒙古分离株C-98的L1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获得的C-98 L1基因全长3959 bp,其中包括21 bp的5’非编码区和56 bp的3’非编码区,阅读框位于5’端第22位核苷酸与3’端第3903位核苷酸之间。将C-98株与国内外禽呼肠孤病毒群和哺乳动物呼肠孤病毒群的不同分离株进行序列比较,结果显示:C-98与台湾地区分离株919和美国分离株1733、2408、S1133亲缘关系最近,其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8%、99.7%、99.7%、99.4%;与哺乳动物呼肠孤病毒L3基因核苷酸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同源性较低,为43%~45%。  相似文献   

18.
采用PCR扩增1株吉林新分离的PCV2-2017全基因组序列,经过测序拼接后进行了序列分析。毒株PCV2-2017基因全长1 767 bp,在GenBank上进行同源性比对,同源性在96%~99%之间;与法国株AF055394同源性可达99%,与美国株AF055391、四川株HM102350同源性最低,为96%。PCV2中ORF1编码Rep蛋白,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达到99%,ORF1突变很小,相对保守;ORF2基因全长为702 bp,编码Cap蛋白,氨基酸同源性达94%~99%,核苷酸同源性与美国株比对,可达96%,与法国株和国内部分毒株同源性达99%,是变异主要发生部位,共有12处点突变;ORF3编码蛋白,核苷酸同源性高达100%,说明变异不大。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表明,PCV2-2017吉林新分离株全基因组与法国株AF055394亲缘关系最近,同属于PCV-2b亚型;与AY322001、AB426905和国内GU370064、AY691169、AY969004、DQ180393毒株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我国规模化养貂场的貂圆环病毒感染情况,利用PCR方法对2013年9月到2014年9月采集自山东、河北和辽宁地区185份水貂样品进行检测,共得到101份阳性样品,阳性率为54.6%,并在每个地区选取1份阳性样品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规模化养貂场水貂圆环病毒感染率较高,序列分析表明,山东地区与辽宁地区毒株序列一致,河北地区毒株略有差别。系统演化分析显示,分离获得的貂圆环病毒基因与蝙蝠圆环病毒亲缘关系一致性最高为73%,与其他圆环病毒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20.
为掌握我国新型鹅星状病毒(goose astroviruses,GoAstV)的遗传变异方向,对2019年从我国不同地区发病鹅病料中分离到的10株新型GoAstV,采用PT-PCR技术扩增其ORF2基因,然后进行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毒株ORF2基因全长2 115 bp,编码705个氨基酸;毒株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6.2%~99.9%和96.3%~99.9%;分离毒株与参考毒株Goose/SDPY/1116/17亲缘关系最近,处于同一分支。将分离毒株ORF2氨基酸序列与参考毒株进行比较后发现,该基因编码的衣壳蛋白氨基酸序列有多处位点存在差异,表明当前我国GoAstV流行毒株已发生变异。本研究为后续新型GoAstV的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其疫苗研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