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随机排列法,对10个杂交早稻新品种(组合)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陆两优996、中嘉早17、科丰1号等杂交早稻新品种具有丰产性能佳、经济性状好、综合性状优等特点,可为常德市水稻品种选用提供品种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适于晚季直播的早晚兼用型水稻品系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湖南农业大学选育的12个早稻品系以及对照品种株两优819、陆两优996、中早35和中早39为材料,采用早季栽插、晚季直播的方式,进行了早晚两季品系比较试验,对参试品种的产量、生育期和主要产量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选育的新品系早品15早季全生育期与迟熟对照陆两优996相当,晚季全生育期与对照品种中早35一致,且其全年产量1 077.1 kg/667m2,较对照品种中早35增产7.0%,该品系有望作为新种质用于培育早晚兼用型水稻品种或者审定后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衡南县早稻优良品种覆盖率,对引进的多个通过国审或省审的杂交早稻品种进行了展示评价试验,调查参试品种的生育期、结实率、产量、抗倒伏能力以及各品种上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稻曲病等当地水稻常见病害的发生情况。其中的8个品种陵两优268、陆两优819、潭两优215、陆两优4026、陵两优104、潭两优83、株两优211、陵两优942产量较高,生育期适中,综合评价好,可在衡南县大面积推广。T优535、株两优30、株两优21的产量低于对照品种株两优819,纹枯病轻发生,抗病能力一般,综合评价一般,建议谨慎推广。  相似文献   

4.
推广水稻优良新品种对提高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增加农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法,在泰和县开展了17个早稻新品种小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早熟组的陵两优7717、潭两优83、陆两优35、株两优171及中熟组的陵两优22、欣荣优5号、陵两优611等7个新品种的生育期适宜、产量高、抗性强,其他相关性状优良,可以作为泰和县的早稻主导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超级杂交稻超高产品种搭配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双季稻金优273-丰源优299(迟熟早稻-迟熟晚稻)、陆两优996-Y两优1号(迟熟早稻-中稻品种作晚稻)、Y两优1号-丰源优299(中稻品种作早稻-迟熟晚稻)和金优207-丰源优299(晚稻品种作早稻-迟熟晚稻)4种品种搭配模式的早、晚稻生长发育特性和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金优273-丰源优299搭配模式相比,陆两优996-Y两优1号搭配模式产量最高,其中晚稻贡献大于早稻;其次是Y两优1号-丰源优299,与前者相反,早稻的贡献大于晚稻.可见,陆两优996-Y两优1号搭配,即早稻选生育期适中的超高产迟熟品种,晚稻选生育期较长的超高产中稻品种搭配的栽培模式具有"双超"潜力.  相似文献   

6.
播期与播量对直播早稻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中嘉早17和陵两优211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与播量对直播早稻的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早稻直播越晚,出苗率和成苗率越高,而生育期随之变短,水稻株高随生育期缩短而逐渐变矮;直播时期对早稻产量的影响大于播种量,4月5日播期的产量最高,中嘉早17的平均实际产量为524.1 kg/667m2,陵两优211为491.5 kg/667m2;中嘉早17的直播量以10粒/穴(6.0 kg/667m2)的产量为最高,陵两优211的直播量以7粒/穴(4.5 kg/667m2)最为宜;另外,早稻品种中嘉早17比陵两优211更适合直播。  相似文献   

7.
方玉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4,(18):5783-5783,5788
[目的]筛选适宜霍山地区种植的杂交水稻新品种,促进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提高稻谷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方法]以目前推广面积较大的品种(徽两优898、丰两优4号、新两优6号、丰两优9号、皖稻153、Y两优1号、深两优5814)为参试品种,以Ⅱ优838为对照。[结果]徽两优898无论是在产量还是在抗性上都明显优于对照。徽两优898产量最高为10 938.3 kg/hm2;全生育期与对照最接近,比对照早7 d;株高只有124 cm,穴有效穗较多达到11.5个,结实率最高达到86.7%;对稻瘟病表现出较强的抗性。[结论]徽两优898生育期适中,综合性状优异,可为霍山地区水稻高产优质生产提供品种支撑。  相似文献   

8.
以中早39、松雅早1号、陵两优1785等9个早稻品种为参试品种,以株两优819为对照品种(CK),在长沙县青山铺镇洪河村开展水稻品种的生态适应性鉴定与评价,通过对不同品种的生育期、抗病性、倒伏情况、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以及产量的比较,筛选适宜推广种植的品种。试验表明:9个品种中,松雅早1号产量最高,达609.8 kg/667m2,比株两优819(CK)增产12.53%,全生育期113 d;陵两优1785的产量第二,为584.8 kg/667m2,全生育期113 d;中安早7号的产量第三,为573.2 kg/667m2,全生育期114 d。相比之下,这3个品种丰产性好、生育期适中、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建议在长沙县地区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
以沅江和南县两地早稻主栽常规品种湘早籼24号为对照,收集在湖南栽培面积较大的10个早稻品种,分析比较其生育期、产量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中早35、潭两优143、中早25、陵两优916、H两优30和陵两优268这6个品种的经济效益高于对照50%以上,在当地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湖南农业》2011,(2):10
陵两优916水稻(湘审稻2010008)是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两系中熟偏迟杂交早稻,适宜在湖南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早稻种植。该品种全生育期111天左右。株型较紧凑,茎  相似文献   

11.
我国食用粳米生产加工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评述了中国粳米生产加工现状、存在问题,展望了中国粳米的发展前景,提出了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更新观念,提高质量;加强研发,综合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碎米和米糠制备营养米糊的工艺与配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制新型营养米糊,利用碎米和米糠为原料对制备营养米糊的生产工艺条件和配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营养米糊最佳工艺条件为碎米中添加8倍水,在90℃水浴中煮制5min。米糊经干燥后过100目筛。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营养米糊的最佳配方为:1.39%外层米糠、6.95%内层米糠、69.54%碎米、15.58%白砂糖、6.23%奶粉、0.31%蔗糖酯。产品具有良好的速溶性。  相似文献   

13.
研究阐述在RICAM模型系统、专家知识系统和实时信息收集处理系统支持下的水稻调控决策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使RICAM与RICOS联结,形成具有显著生产管理功能的决策系统。  相似文献   

14.
A major component rice varietv of Xiangwanxian 9 (a late Indica variety) with 13.1%, 15.6% and 18.3% of the moisture was respectively mixed with three ad-ditive varieties in 13% of moisture at ration of 7:3 for processing assorted rices. Head rice recovery of the treatments was determined 24 hours later. Analysis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exist in the effects produced by the component varieties, their moistures and the component variety moisture.  相似文献   

15.
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旱育免耕抛栽、小苗机插、盘育免耕抛栽、油林免耕套播、常规栽插等5种栽培方式下水稻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程度与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油林免耕套播可抑制水稻苗瘟和叶瘟的发生,5种栽培方式对穗颈瘟和纹枯病的发生程度有一定影响,对稻曲病的发生没有影响;小苗机插偏方式下二化螟的发生较轻,其它4种方式之间发生程度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粮食结构调整的一种理想种植方式--中稻蓄留再生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概述了国内外再生稻研究与生长现状,分析了其在生产上的利用优势与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用培两优500作中稻进行了蓄留再生试验,结果表明,培两优500中稻加再生稻产量达12082.5kg/hm^2,实际产量已达双季稻的全年产量水平,比汕优63(对照)增产37.5%,米质明显优于对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基于ENVISAT ASAR数据的水稻遥感监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江苏省兴化市水稻试验区为例,利用单时相多极化ENVISAT ASAR(Advanced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数据进行水稻识别和生长参数反演。通过分析水稻和其他地物在该时相上的VV极化和HH极化后向散射特征,选择合适的阈值和条件,利用阈值分类算法从影像中提取水稻分布。另外,利用实测水稻生长参数和获取的植被指数(NDVI)数据与水稻后向散射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水稻VV极化后向散射强度与水稻形态结构、叶面积指数和生物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而水稻HH极化后向散射强度对水稻冠层含水量的变化更敏感。基于上述分析,建立反演水稻株高、叶面积指数和NDVI等参数的关系模型。经过验证,水稻识别精度为84.36%,反演的水稻生长参数的空间变化和实际情形相符合。  相似文献   

18.
稻曲在稻穗上的分布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稻曲在稻穗及稻穗小枝梗上的分布特点,对2010年早稻稻曲病发病稻田收集的180份病穗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180份样本中共有稻曲630粒,其中258粒分布在稻穗下部,占40.95%,中部306粒,占48.57%,上部66粒,占10.48%,稻曲主要分布在稻穗中、下部;稻曲在稻穗上的分布特点是随着病害加重,分布于稻穗下部的稻曲所占比例逐渐减少,中部稻曲所占比例逐渐增多,而上部稻曲所占比例在各个病级稻穗上变化不大,稻曲在小枝梗上的分布无明显规律性。  相似文献   

19.
早籼配米配方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改善低质早籼米的食味,探讨早籼配米机理,采用混料设计法进行配米试验,并对得出的16大体上配米配方的米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种,3种,4种基米的配米中,4种基米的有最好和最稳定的食味;(2)晚籼米、糯稻质早籼米的食味,配米在拼配时要考虑其基米来源差异性,特别是香米作为基米有助于配米的成功。  相似文献   

20.
低质早籼米配米配方及其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改善低质早籼米品质,采取配米技术,对基米与其配米米质进行比较分析,试验材料包括19个水稻品种,即5个低质早籼品种、9个晚籼品种、3个糯稻品种和2个粳稻品种,结果表明,配米技术能明显改善早籼米品质,且其配方比例具有相似性,3种基米的早籼配米配方比例为低质早籼米66.41%,优质米16.87%,糯稻米16.72%,4种基米的早籼配米配方比例为低质早籼米62.39%,优质米12.68%,糯稻米12.67%,粳稻米14.31%,最好的配米组合为湘早籼26号(62.837%),湘晚籼10号(12.187%),晚糯91-581(12.671%),晚粳94046(12.3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