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分析3种偶联剂对竹粉/LDPE(聚乙烯塑料)复合材料相容性及分散性的影响,为偶联剂在竹塑复合材料加工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国家标准方法,分别测定加入MAPP、MAPE、YB-510 3种偶联剂后竹粉/LDPE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通过HAAKE MARSⅢ旋转流变仪,分别测定3种复合材料的储存模量G′、损耗模量G″随应变、温度、频率的变化。【结果】竹粉/LDPE复合材料的储存模量G′、损耗模量G″均随着应变的增大而减小,储存模量G′还随温度的增大而减小,随频率的增大而增大;相同应变时,加入MAPE的复合体系的储存模量G′、损耗模量G″均最大,加入YB-510的体系次之,加入MAPP的体系最小;相同温度时,加入MAPP的复合体系的储存模量G′最小,总体上,加入YB-510体系的储存模量G′小于加入MAPE体系,但在165℃左右时相等;相同频率时,加入MAPE的复合体系的储存模量G′最大,加入MAPP的体系次之,加入YB-510的体系最小。【结论】3种偶联剂MAPP、MAPE、YB-510均能改善竹粉与低密度聚乙烯的相容性,但以MAPP的改善效果最好;而在增强体系均匀程度和改善加工性能方面,以YB-510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KH-550含量对茶梗粉/HDPE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硅烷偶联剂KH-550对茶梗粉/HDPE复合材料相容性与分散性的改善效果,用国家标准方法和HAAKE MARSⅢ旋转流变仪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KH-550含量为1.8%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耐水性能较好;相同应变条件下,复合材料的储存模量和损耗模量均随KH-550的增加而降低,当KH-550含量为1.8%时,复合材料的储存模量和损耗模量均达到最小值;相同温度和频率条件下,复合材料的储存模量随KH-550的增加而减小,且均在KH-550含量为1.8%时达到最小值。KH-550含量为1.8%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耐水性能、界面相容性以及分散性等综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3.
采用旋转流变仪及小振幅流变测量法,研究了冲击改性剂ACR对发泡木粉PVC复合材料熔体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发泡木粉PVC复合材料熔体表现出黏弹性。②加入5份ACR,发泡木粉PVC复合材料熔体的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随角频率ω增大而增加;在相同ω时,G′和G″随ACR用量增加而降低;随ω增大,加入ACR使木粉PVC复合材料熔体的弹性响应增加。③加入5份ACR,明显促进了PVC的凝胶化。发泡木粉PVC复合材料熔体的复数黏度η*随角频率ω增大而降低;加入5份ACR,其η*明显高于其他ACR用量的熔体,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增加26%,提高幅度最大。④ACR在改善发泡木粉 PVC复合材料冲击强度和加工流变性能方面,具有添加量少、效果明显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绿茶超微粉碎后和贮藏过程中主要内含成分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蒸青绿茶为原料,比较分析了其超微粉碎前后和贮藏过程中水分及主要内含成分变化。结果表明:超微粉碎后300目、800目茶粉水分含量均明显下降;茶多酚、叶绿素的含量均略有下降并随目数的增大而降低;氨基酸、咖啡碱的含量均略有下降,但目数大的降低反而较少;可溶性总糖、水浸出物含量均明显增加并随目数的增大而上升。两种贮藏方式(常温、低温冷藏)贮藏过程中对300目的茶粉茶多酚含量影响不大,但对800目来说,低温贮藏方式的茶多酚含量基本保持平稳,而常温状态下的茶多酚含量在后期急剧下降;300目茶粉常温贮藏下氨基酸一直是下降的趋势而低温贮藏的氨基酸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800目超微绿茶粉的氨基酸含量在两种贮藏方式下从最终结果来看降低量不大;300目超微绿茶粉在低温贮藏条件下叶绿素下降不明显,但常温贮藏及800目低温贮藏对叶绿素损失较大。  相似文献   

5.
 比较六堡茶、黑茶茶粉和普洱(熟茶)茶粉对高脂血症Wistar大鼠的降血脂和抗氧化作用。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药物组以及六堡茶、普洱(熟茶)茶粉和黑茶茶粉[低、中、高剂量组,即0.5,1.0,2.0g/kg(bw)]。试验大鼠灌胃授试茶样水浸提物30d后采血牺牲,取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血脂指标,并摘取大鼠肝脏匀浆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六堡茶能够显著降低试验大鼠血清中TC, TG含量(P<0.05),普洱(熟茶)茶粉、黑茶茶粉对于控制大鼠血清中TC, TG含量效果不明显(P>0.05);普洱(熟茶)茶粉能够显著提高肝组织细胞中GSH Px酶和SOD酶活力,且能够降低MDA含量(P<0.05)。六堡茶调节血脂水平功效显著优于黑茶茶粉及普洱(熟茶)茶粉,而普洱(熟茶)茶粉抗氧化能力显著好于六堡茶及黑茶茶粉。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超微茶粉(SGT)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血清免疫性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72头28日龄DLY断奶仔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0.4%和0.8%超微茶粉,试验期35d。在试验的第35天检测断奶仔猪的各项生长性能指标、血清免疫及抗氧化指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0.8%的超微茶粉可以增加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提高血清免疫(IgA)和抗氧化性能(CAT、GSH-Px、SOD)。结果表明,超微茶粉可以增强断奶仔猪的免疫及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超微粉碎茶粉对育肥猪生长和胴体品质的影响,选用240头平均体重65 kg的杜大长三元杂交猪,分别饲喂添加超微粉碎茶粉0,05,10和20 g·kg-1饲料。试验为期40天,试验开始和结束时,每头猪分别称重,计算增重、平均日增重、耗料和耗料增重比。于试验结束日采用piglog 105 猪胴体瘦肉率超声波测定仪检测猪背膘厚度、眼肌面积和瘦肉率。每组选取体重相近的试验猪6头(3公3母)进行屠宰,采血样,测定胴体长、各部位背膘厚度和眼肌面积。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血糖、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和尿素氮。结果表明: 添加不同量的超微粉碎茶粉对猪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添加茶粉后活体估测胸腰结合部背膘厚分别降低119 mm(P>005),342 mm(P<005)和410 mm(P<005),眼肌面积分别提高970%,870%和1007%(P<005),瘦肉率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屠宰试验,除胸腰结合部(P<005)外,添加茶粉对其他部位的背膘没有显著影响(P>005),眼肌面积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血液指标测定,添加茶粉后降低了血脂和胆固醇(其中20 g·kg-1添加组,P<005),而血糖和尿素氮含量不显著受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超微粉碎茶粉在不影响猪增重的情况下,一定程度改善猪的胴体品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降低血脂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取"紫娟"茶中原花青素并分析其聚合度。[方法]考察不同因素对"紫娟"茶中原花青素提取得率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提取物中原花青素聚合度。[结果]提取温度、时间及茶粉目数随着水平的升高,原花青素亦相应提高,提取条件为水浴温度70℃、提取时间60 min、茶样粉碎度30目时能够保证原花青素的有效提取。利用(+)-儿茶素外标法所测得的"紫娟"茶提取物中原花青素的平均质量分数为64.11%,其平均聚合度为3.09,儿茶素的原花青素主要以低聚合度的形式存在于"紫娟"茶中。[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原花青素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科学合理的制备及食用绿茶面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以绿茶粉、面汤的色相值为指标,对绿茶粉及绿茶面条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理化分析方法分别检测熟化前、后绿茶面条微观形貌表征及茶多酚含量。结果表明:绿茶粉最佳制备条件为夏秋茶六七叶,蒸青时间20s、茶粉目数为80目,该条件下的色相值最小,为3.06,茶粉绿度好。绿茶面条的最优配方为茶粉添加量2%、绿茶粉目数80目、食用盐添加量2%,该条件下绿茶面条的色差为 5.80,具有良好的感官品质,面条色泽翠绿光滑,结构紧密,具有茶香味。800倍电镜扫描下,熟化前的绿茶粉面条中淀粉颗粒及碎片状茶粉借助蛋白质基质粘附在面筋网络结构上,有序地被面筋结构包埋起来。蒸煮后,淀粉颗粒及茶叶片状结构消失,形成不连续的面筋网络结构。2%绿茶面条熟制前后茶多酚含量分别为0.48%和0.27%,茶多酚的保留率为56.2%。  相似文献   

10.
不同粉碎度茶粉主要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同一产地的炒青茶叶样品经CDE-3粉碎机粉碎成I、II、III型茶粉,分别测定I、II、III型茶粉含水量、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纤维素等化学成分的含量,通过对实验结果的综合分析,认为II型茶粉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1.
野生古茶树茶与茶园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感官审评和化学分析手段,对野生古茶树茶和茶园茶的外形、颜色、滋味、香气等进行审评、测定和比较。两者都为条索,在颜色方面,野生古茶树茶的干品偏向红黄,汤色黄红,茶园茶的干品呈绿黑,茶汤绿黄色;滋味方面,野生古茶树茶苦涩味较淡,醇和,回甘,茶园茶苦涩味比之更盛,味微短,入口略甜。茶多酚、黄酮类化合物两者基本一样,分别是28.9%左右和7%左右,测定的5种儿茶素,茶园茶是野生古茶树茶的两倍多,咖啡碱茶园茶是野生古茶树茶的约两倍,游离氨基酸野生古茶树茶比茶园茶高,可溶性糖野生古茶树茶(3.82%)比茶园茶(4.60%)低;在香气化合物方面,野生古茶树茶测出定名的香气化合物有58个,茶园茶有74个,两者相同的香气化合物有12个。野生古茶树茶泡饮比茶园茶优越很多,儿茶素类、香气化合物对人体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信阳毛尖与黄山毛峰及西湖龙井的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信阳、黄山、杭州的茶树鲜叶为原料,分别加工成信阳毛尖、黄山毛峰、西湖龙井,其中信阳的鲜叶由3个公司加工成3个信阳毛尖茶样,共5个茶样,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法)提取香气物质,结合感官审评和GC–MS,分析3种名优绿茶的香气特点及成分构成。结果表明:3个信阳毛尖茶样香气均表现为清香,黄山毛峰茶样香气馥郁带兰花香,西湖龙井茶样香气浓郁带高火香;5个茶样共检测出香气成分74种,其中共有香气成分24种,5个茶样中的香气成分均以醇类物质的含量最高;信阳毛尖茶样中含量较高的成分有β–芳樟醇、壬醛、环氧芳樟醇、反香叶醇、δ–杜松烯、反–橙花叔醇、棕榈酸、反式植醇;黄山毛峰茶样含量较高的成分有棕榈酸、β–芳樟醇、反香叶醇、壬醛、己醛、反式植醇、环氧芳樟醇、庚醛,且在黄山毛峰茶样中检测出苯乙醛、脱氢芳樟醇2种独有的令人愉悦的香气成分;西湖龙井茶样含量较高的成分有β–芳樟醇、反香叶醇、环氧芳樟醇、壬醛、顺氧化芳樟醇、己醛、δ–杜松烯、δ–杜松醇,西湖龙井茶样中检测出烷烃类和吡嗪类物质的数量较多,但未检测出棕榈酸。  相似文献   

13.
以湖南安化天尖、茯砖及广西六堡3种黑茶为考察对象,研究黑茶中茶多酚的提取工艺以及抗氧化性能。针对超声波不同提取条件,采用正交试验,确定黑茶中茶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采用清除二苯代苦味酰自由基(DPPH)的能力和邻苯三酚自氧化体系来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采用超声波热水复合浸提法提取黑茶中茶多酚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波提取功率250 W,提取固液比1∶25,提取温度55℃,提取时间45min,茯砖黑茶中茶多酚的提取率5.21%;同时测得茯砖黑茶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对DPPH自由基有较强的清除能力,但与维生素C(VC)相比,其抗氧化能力比VC的能力弱;其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的IC50为0.507μg/mL。  相似文献   

14.
常规茶与有机茶比较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茶的生产已成为目前茶叶市场需求的趋势.本文从产量、成本、价格和利润方面对常规茶和有机茶的生产进行了经济比较,并分析生产有机茶的潜在社会效益.提出了有机茶的生产是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茶叶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茶渣对酯型儿茶素的选择性吸附性能,为获得脱咖啡碱的高纯度儿茶素类产品及茶渣的再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一次浸提、二次浸提、乙醇处理和酸碱处理共4种方式处理茶渣,比较咖啡碱及酯型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没食子儿茶素酸酯(Gallocatechin gallat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 gallate,ECG)、儿茶素酸酯(Catechin gallate,CG))吸附量的大小,选择茶渣最佳处理方式;测定乙醇处理后茶渣对茶汤中相关成分的动态吸附过程;分析比较茶汤质量浓度分别为2,5,10,15,20mg/mL以及液固比(茶汤体积(mL)与茶渣质量(g)的比值)分别为20∶1,40∶1,80∶1,100∶1,180∶1时,茶渣对咖啡碱及酯型儿茶素吸附量的影响。【结果】乙醇处理茶渣吸附性能最好,其对酯型儿茶素EGCG、GCG、ECG、CG的吸附量分别为25.67,8.44,7.60和2.44mg/g,咖啡碱与酯型儿茶素的吸附量比值为0.098。吸附时间为70min时,酯型儿茶素的吸附量已达最大值,但咖啡碱尚未达到饱和。茶渣对酯型儿茶素的吸附量与茶汤质量浓度呈线性正相关;酯型儿茶素和咖啡碱的吸附量随茶汤体积与茶渣质量间的液固比的增大而增加,但综合考虑吸附量、咖啡碱脱除效果与茶汤利用率,液固比以40∶1为宜。【结论】茶渣对酯型儿茶素具有选择性吸附效果,在不同吸附时间以及不同茶汤质量浓度与液固比下,酯型儿茶素与咖啡碱的吸附量呈现不同的变化特征,据此设计工艺方案有助于提高茶渣的选择性吸附效率。  相似文献   

16.
研究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在茶叶上的残留、消解动态以及在绿茶加工过程中的降解率。结果表明,噻虫嗪在茶叶上的原始沉积量因不同施药处理有所差异,残留消解动态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不同时间采摘的茶鲜叶加工成绿茶过程中噻虫嗪的降解率为1.2%~22.7%,平均降解率为8.2%。高低浓度施药处理的消解速率基本一致,平均消解系数(k)为0.431 8±0.002 0,噻虫嗪在茶鲜叶上的半衰期为1.56~1.62 d,噻虫嗪在绿茶上的半衰期为1.60~1.64 d,消解99%所需要时间(T0.99)为10.18~10.49 d,消解到0.01 mg.kg-1所需时间为15.75~17.22 d。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防治茶小绿叶蝉和茶蓟马两种害虫安全高效的药剂,采用田间喷雾方法测定5种杀虫剂对茶小绿叶蝉和茶蓟马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在茶小绿叶蝉和茶蓟马发生期,5种药剂对茶小绿叶蝉和茶蓟马具有不同的控制效果,对茶叶无害安全性都很好,其中,20%呋虫胺对茶小绿叶蝉和茶蓟马的综合防治效果最佳,持效期长,施药14d后对两种害虫的防治效果依然在85%以上;其次为30%吡丙谜·虫螨腈,防治效果达80%以上;60克/升乙基多杀菌素防治茶蓟马,防治效果达80%以上,但持效期短;240克/升虫螨腈防治效果较差;80亿孢子/毫升金龟子绿僵菌综合防治效果见效慢,但有一定的防治效果;所以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可根据茶叶生产用药标准选择不同的药剂进行防治,从而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18.
龙井茶是我国传统名茶之一,不同茶树品种制成的龙井茶品质特征差异明显,香气类型也各异.本研究通过茶叶感官审评方法对20个品种龙井茶进行香气评分,结果显示,样品主要呈现清香、花香和栗香.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成分组成及其相对含量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出74种主要香气成分.通过...  相似文献   

19.
利用红茶原料加工黑茶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利用红茶原料加工黑茶的工艺,选用凌云白毫茶品种鲜叶加工的红茶、绿茶为原料(绿茶1号、绿茶2号、红茶1号、红茶2号),在控温控湿条件下,不同的"渥堆"时间、温度、湿度条件下进行黑茶加工工艺试验,通过对试验样品进行感官审评及生化成分分析,研究"渥堆"过程的"渥堆"叶含水量、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含量变化情况及对六堡茶品质影响。结果表明,利用红茶为原料加工黑茶,品质达到或超过传统黑茶品质要求,且减少了杀青工序、缩短了黑茶加工的渥堆时间及加工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可提高黑茶产业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