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别采用孢子萌发法和菌丝生长法测定了三乙膦酸铝与稻瘟灵5种不同质量配比混剂对稻瘟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不同质量配比的三乙膦酸铝与稻瘟灵混剂都有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其中以三乙膦酸铝与稻瘟灵质量比为1:1混剂的增效作用最为显著,其抑制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共毒系数分别为203.92和190.24。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以40%三乙膦酸铝WP与40%稻瘟灵WP质量比为1:1的混剂(1g·L^-1)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最佳,达87.20%,分别比40%三乙膦酸铝WP(2.86g·L^-1)和40%稻瘟灵WP(1.25g·L^-1)单用的防治效果提高14.40%和12.28%。  相似文献   

2.
移栽灵混剂具有壮根、杀菌作用。通过试验,创立了以“一用、四不”为特点的水稻简化盘育秧新技术。1996年和1997年应用移栽灵混剂育秧341万盘,健苗率为100%,共插秧6.7万亩,节省成本140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1材料与方法预备试验(1):设18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计54盘。床上取自当地农场水库坝,pH值90,CaCO3含量为10%,含盐量为0.05%,均不调酸。以故克松作为移栽灵混剂处理的重点对照。所有处理用液均在播种时一次浇入底止中。温室内最低温度一2~0.5”C,最高30C。预备试验(2):设18个处理,2次重复,随机…  相似文献   

3.
我们保安沼监狱农技站自1989年引进水稻旱育稀植技术试验示范以来,始终受苗期立枯病及操作过程复杂的困扰,推广面积一直不能扩大。据调查,一般秧田立枯病达15%-25%,严重的秧田达60%-80%,成本增力D15%。为此,从1996年开始弓l进“移栽灵混剂”及“种衣剂”试验,效果非常显著。1997年试验示范插秧面积6400亩,育苗成功率达到IO0%,取得了本地育苗史上最好的效果。1试验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北京产移栽灵、种衣剂;黑龙江产壮秧剂。供试水稻品种:腾系138、东农416。1.2试验方法试验地点选在监狱农技站、一大队等互0个单位…  相似文献   

4.
移栽棉花由于气候和管理上等原因,发棵较慢,缓苗期较长,影响棉花早发高产。过去,解决这一问题是以农业措施为主,效果不理想。我们试用移栽灵混剂进行比较研究,以便解决本省移栽棉花缓苗迟发问题。移栽灵混剂是中国农业大学研制的。它是一类含硫烷基。叉丙酸结构化合物,是一种全新多功能的植物杀菌、杀虫剂和生长调节剂。试验在本所农场进行,共设6个处理:(1)浸种,浓度为0.1%浸种4h;(2)拌种,浓度为种子重量的0.8%;(3)播种后钵面喷施,浓度为0.25%;(4)移栽前一周在苗床进行叶面喷施,浓度为0.5%…  相似文献   

5.
不同杂交稻组合混栽控瘟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导1992年采用地优64与成优64按不同比例混栽控瘟试验,结果以1:1混播控瘟效果达55.81~66.01%,亩增稻谷14.6%以上,为最佳混栽配比。并对混栽控瘟机理作初步的探讨,测知混栽区以ZC群小种为主占64.7%,初步认为混栽区对稻瘟病菌的群体致病性有一定干扰和降低作用,从而减轻病害。  相似文献   

6.
苏特灵防治茶毛虫、茶尺蠖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毛虫、茶尺蠖为福建省茶树主要害虫,近年来发生危害较为严重。为了探讨生物农药苏特灵(Bt类混剂)对它们的防治效果,为条国防治提供科学依据,进行了以下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试验材料与方法1.1(Jtij药剂苏特灵可湿性粉剂,北京科瑞生物工程公司产,有效含量为8000国际单位/毫克。对照农药80%敌敌畏乳油,国营青岛农药厂生产;2.5%功夫乳油,江苏富美实农药公司生产。1.2供试害虫条毛虫(EuproctispseudoconspersaStrand)、茶尺征(EctropisoblignaWhrren)两者均为2~3龄幼虫。豆.3ijLjg方法1.3.1室内毒力试验…  相似文献   

7.
有机-无机复混肥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杰  张颖 《大豆科技》2002,(1):10-10,14
有机-无机复合混肥能够促进大豆的生长发育,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大豆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25.0kg增长11.1%,粗蛋白质提高1.04%,而粗脂肪下降0.2%,因此,有机-无机复混肥对提高大豆产量和生产高蛋白大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小麦纹枯病田间药剂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比较了不同杀菌剂与施药技术对小麦纹枯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单剂拌种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以5%的适乐丹最好,小麦拔节期其防效为72.75%,且持效期长;混剂拌种以混剂3(戊唑醇+三唑酮WP1∶1)按种子重量的0.04%拌种防效最好,小麦拔节期其防效为55.94%;小麦拔节期药剂喷雾的防效以混剂5(戊唑醇+丙环唑EC1∶1)按900 mL·hm-2喷雾的防效最好;药剂不同处理技术对小麦纹枯病和小麦白粉病的防效均以混剂1(三唑酮WP+福美双WP1∶9)按种子重量的0.04%拌种加混剂5分别在小麦拔节期和孕穗期各喷雾1次的防效最好,该处理措施在小麦腊熟期对小麦纹枯病的防效为77.40%,在孕穗期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为95.28 %.综合各药剂在小麦不同生育阶段的防效,药剂拌种+拔节期喷雾+孕穗期喷雾的药剂防治策略总体控病效果最好,增产效果明显;其次是药剂拌种+拔节期喷雾.  相似文献   

9.
耐丛根病甜菜杂交种甜研203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甜研203系以3个多粒型抗病高糖有粉系,按2:2:1混植自然杂交制种,花期相遇杂交率高,种子混收1次性使用。该品种在抗(耐)丛根病区域试验中,8个点平均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分别比对照提高207.4%,4.38度,317.8%;生产试验中3个点平均根产量,含糖率,产糖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7.0%,3.29度,72.7%,且丛根病罹病率低于对照32.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在棉田施用Dropp Ultra54%脱叶剂,药后20~30天的脱叶率在95%~99.67%,但对棉花产量的损失率在5.8%~10.8%:对油菜鲜重增重28.1%~69.6%,产量损失率在5.6%以下;综合棉花和油莱两项作物经济效益,其减效在1234.20元/hm^2。  相似文献   

11.
通过试验结果表明,甘蔗地喷施几种除草剂,喷药后50天内,对种子萌发的单,双子叶杂草有显著的防腺效果,其中乙阿混剂防效95.34%,蔗田除草剂防效88.5%,对多年生杂草有一定防效。试验还表明,芽前或芽后除草剂可根据天气、劳力情况灵活的喷施。  相似文献   

12.
用辽宁中科农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太阳鸟牌抗旱拌种剂拌种(药、水、种子重量比1:50:75)可增产4.7%。增加纯经济效益24.1-30.4元/667m2;用其抗旱喷洒剂75g/667m2兑水20kg在水稻插秧后分集期喷雾可增产9.7%,增效45.3-73.9/667m2。说明该抗旱剂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稻米镉测定国标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选择用硝酸、硝酸+双氧水、不同比例的硝酸+高氯酸共5种消解剂对稻米标准样品进行消煮,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其镉含量。结果表明,用硝酸、混合酸(硝酸+高氯酸:4+1)、混合酸(硝酸+高氯酸:6+1)消煮测定结果精确度分别为7.51%、5.91%、5.62%,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9.38%、94.05%、101.04%,准确度均在标示值范围内。因而,可用硝酸或混合酸(硝酸+高氯酸:6+1)代替国标方法中混合酸(硝酸+高氯酸:4+1)对稻米进行镉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4.
大麦黑穗病是大麦生产中以种子带菌传播的常见病害,对种子进行有效的消毒处理,可基本预防本病,达到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本试验着重研究大麦种衣剂(拌种剂)不同剂型包衣(拌种)处理,对大麦黑穗病的预防效果,为大面积生产提供可靠依据。1试验处理①12%福酮种衣剂,药种比1:50包衣(福10.8%、酮1.2%)。②12%多酮种衣剂,药种比1:SO包衣(多10.8%、酮1.2%)。③2%三哩酮种衣剂,药种比1:50包衣。④0.35戊峻酿种衣剂,药种比1:50包衣。⑤立克秀拌种剂拌种(2%立克秀10g加清水100~150ml调成糊状,…  相似文献   

15.
1997-1999年黑龙江省宝清县草甸黑土区对大豆大垅窄行密植栽培种肥磷酸二铵与钾肥(2:1)混施的最佳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130cm大垅6行种植密度44万株/hm^2条件下,667m^2施磷酸二铵与硫酸钾(2:1)的最大用量为19.5kg,产量为246.1kg,比其他处理增产8.9-22.8%,比不施肥的空白区增产59.6%,最佳经济施肥量为17.2kg/667m^2(磷酸二铵与硫酸钾混合价2.1元/kg、大豆价2.1元/kg),获得最佳利润的施肥量为13.5-18kg/667m^2之间。  相似文献   

16.
不同产地花生壳中木犀草素的HPLC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了花生壳中木犀草素含量测定的HPLC方法,以C18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用50:50:1的甲醇:水:乙酸,检测波长254nm。结果显示不同产地花生壳的HPLC图谱类似,木犀草素含量在0.25%~1.12%之间。该方法样品前处理简便,测定结果准确,为花生壳药材及其加工产品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技术方法,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1育苗1.1配制营养土3月中旬播种育苗.苗龄25d。育苗用营养土3m3/667m2.配制方法:过筛的大田土或葱蒜茬土6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3份;陈炉灰1份。营养土的湿度以手握成团,一触即散为适度。营养土加入三元素复合肥1.5kg/m3、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g/m3,充分混拌均匀后盖上农膜闷3d.灭菌消毒。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随着旱育秧的推广体福立枯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一般年份发病率在10%~20%,重地块发病率达47%,死苗多,成秧串明显降低,生产成本明显增加。本站1997年开始进行甲霜灵拌种防治水稻立枯病的试验,防治效果在99%以上。今年在全场大面积推广,水稻立枯病在我场已基本得到控制。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供试品种:目前生产上种植面积大、校就立枯病的高产良种中作321。供试药品:(1)江苏南通的25%的甲用灵可湿性粉剂。(2)黑龙江双城的育苗灵.(3)70%的改克松粉剂。(4)辽宁营口的水稻种衣剂。1.2试验方法试验处理:19…  相似文献   

19.
本文开展了80亿孢子/ml金龟子绿僵菌、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30%茶皂素、0.6%苦参碱4种生物农药进行单剂或复混剂共6个处理进行防治闽北茶区茶小绿叶蝉的田间试验,探讨不同生物农药单剂或复混剂对闽北茶区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用药后3 d时,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和30%茶皂素混施对茶小绿叶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速效性好;药后7 d和14d时,对照生物农药0.6%苦参碱的防治效果好,持效期长。  相似文献   

20.
对0.06%噻虫胺药肥混剂防治甘蔗螟虫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0.06%噻虫胺药肥混剂使用剂量与防治效果之间存在正相关,即防治效果随使用剂量的增加而提高,处理剂量a.i 180 g/hm2、270 g/hm2和360 g/hm2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57.73%~78.33%、83.61%~89.84%和86.80%~92.55%.显著优于常规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