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戴余军  江德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8):8859-8860
[目的]为银杏叶用品种选择在产量和质量水平上提出初步标准。[方法]采用31个银杏雌性品种(品系)和4个雄株类型的单株无性系,随机区组排列,研究叶产量性状及其与叶产量的相关性,叶黄酮、内酯含量。[结果]各品种间在平均叶厚、叶面积、单叶鲜重、叶黄酮和内酯含量在0.05水平上均存在显著差异。较好品种的叶面积、叶重、叶黄酮、内酯含量分别是较弱品种的2.04、2.47、2.45、2.01倍;雌雄株间叶产量性状、黄酮、内酯含量无差异,证明银杏品种(品系)或类型间叶产量性状、黄酮、内酯含量均存在遗传变异,这种变异与雌雄株无关。在银杏雌雄群体内选择是有效的。[结论]初步提出了叶用银杏品种选择的项目和标准,并筛选出了安陆1号等优良叶用品种;将选择的优良品种或变异在生产上加以推广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银杏叶斑病病叶中黄酮含量的变化。[方法]选择患不同程度银杏叶斑病的银杏病叶,采用乙醇浸提法提取叶中黄酮,同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叶中黄酮含量,探讨黄酮在叶斑病致病过程中含量变化规律,确定患叶斑病叶片是否适合采摘再利用,同时也为阐明黄酮在叶斑病致病过程中是否可能起到抵抗病原菌侵染作用提供初步研究。[结果]随着叶斑病患病程度的加深,叶片上侵染面积的增大,叶中黄酮含量有所增加;但当损伤达到一定程度时,黄酮含量不再增加。[结论]患病程度轻的银杏叶片具有采摘再利用的价值,同时因为黄酮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说明黄酮含量升高可能是银杏叶抵抗叶斑病病原菌侵染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对银杏实生苗接种VAM真菌,叶面喷施N、P肥及干旱胁迫处理,测定银杏生长及黄酮苷和萜类内酯含量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增施N、P肥能显著改善银杏植株N、P供应,增加银杏苗叶量和干重,显著提高银杏叶萜类内酯含量,而对银杏黄酮苷含量影响较小;干旱胁迫降低银杏叶水势和萜类内酯含量,对银杏黄酮苷含量没有影响,接种VAM真菌能减轻干旱胁迫的负影响,显著提高银杏萜类内酯含量。银杏萜类内酯的生物合成代谢与银杏生长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银杏叶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志彬  承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1,(10):5751-5752,5754
[目的]优化银杏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为银杏黄酮的精制提供前提条件。[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银杏叶中总黄酮的含量;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乙醇浓度、回流温度、提取时间对银杏黄酮收率的影响,优化提取条件。[结果]银杏叶中总黄酮含量为1.502 6mg/ml;最佳提取条件:70%乙醇为提取剂,回流温度为80℃,提取时间为3.0 h。[结论]该研究得到银杏黄酮最佳的提取工艺,为银杏叶黄酮的精制提供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5.
叶用银杏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1个银杏雌性品种和4个雄株类型的单株无性系,随机区组排列,对叶产量性状及其与叶产量的相关性,叶黄酮、内酯含量进行了研究.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品种间的平均叶厚、叶面积、单叶鲜重和叶黄酮、内酯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较好品种的叶面积、叶重、叶黄酮、内酯含量分别是较弱品种的2.04、2.71、2.05和2.17倍;雌雄株间叶产量性状、黄酮含量、内酯含量无差异,证明银杏品种或类型间叶产量性状、黄酮、内酯含量均存在遗传变异,这种变异与雌雄株无关.初步提出了叶用银杏品种选择的项目和标准,并筛选出了安陆1号等优良叶用品种.  相似文献   

6.
选择少分枝株形与正常株形银杏,通过比较两者树形结构、叶片形态特征、叶片超微结构、叶产量和药用成分等,分析不同株形银杏株高、银杏叶产量及药用成分积累特性.结果表明:少分枝银杏株高较高,叶片大且肥厚,叶片中叶绿体体积较大,淀粉粒数目较多.少分枝银杏单株鲜叶产量达1.51 kg,每公顷叶片产量可达2 137.43 kg以上,较正常株形分别提高12%和116%.然而,少分枝银杏叶片中主要药用成分总黄酮醇苷、总萜内酯含量均低于对照株形叶片中含量.在2种不同株形的银杏嫁接苗叶片中,少分枝银杏叶片总黄酮醇苷和萜内酯含量显著低于正常株形.综合而言,少分枝株形可显著促进银杏叶片发育和叶产量,但叶片的药用成分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7.
银杏叶黄酮、萜内酯含量的季节性变化及适采期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了掌握银杏叶品质和产量的形成规律,对银杏叶黄酮、萜内酯含量的季节性变化及适宜采收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月份前,银杏新梢幼叶中黄酮含量最高,达到2.74%;随叶龄增大黄酮含量迅速降低,到6月中旬达到最低,为1.05%;7~9月银杏叶黄酮含量有所增加。银杏萜内酯含量和单叶干重随叶龄增大而增加,到8~9月处于最高水平,分别为0.25%~0.26%和0.30%~0.32%。根据研究结果确定了贵州市中  相似文献   

8.
施用奥普尔肥对银杏叶产量及黄酮等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银杏叶药用品质和产量,进行了施用奥普尔有机肥对银杏叶产量及其黄酮,萜内酯含量影响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与普通施肥相比,奥普尔有机肥能够显著提高银杏叶的产量(单株鲜叶重和干叶重分别为133.17g和41.10g),还能够十分明显地提高银杏叶中的槲皮素, 山奈素,异鼠李素,总黄酮含量和银杏内酯A,B,白果内酯,总萜内酯的含量,但对叶中银杏内酯C含量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对不同性别、树龄、树冠部位的银杏(Ginkgo biloba L.)叶片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0年树龄树冠下部叶黄酮含量最高,达到0.335g/kg,其上、中、下不同树冠部位叶黄酮含量的变化规律为下部叶>上部叶>中部叶;20年树龄银杏叶黄酮含量变化规律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不同性别、不同树龄的银杏叶黄酮含量差异不大,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因此,以采收叶片为栽培目的的银杏园,应该根据不同树龄,对不同树冠部位进行修剪,以提高叶黄酮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银杏不同部位黄酮、内酯和银杏酸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研究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雌树不同部位中,叶的黄酮和内酯含量高于其他部位,外种皮中银杏酸含量高于其他部位;雄树不同部位中,叶的黄酮和内酯含量高于树枝,树枝的银杏酸含量高于叶。综上所述,雌雄银杏的不同部位黄酮、内酯和银杏酸的含量有一定的差异,应对其不同部位进行合理利用从而加快银杏产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长果桑与桑树栽培品种远缘杂交F_1代的植物学性状表现,为桑树远缘杂交的亲本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按照长果桑×桑树栽培品种和桑树栽培品种×长果桑2种远缘杂交类型配置杂交组合,每种杂交类型配置5个杂交组合,授粉、采种、育苗后栽植,调查叶片、枝条的主要植物学性状表现。[结果]在长果桑×桑树栽培品种和桑树栽培品种×长果桑2种远缘杂交类型中,各组合亲本均无椭圆形叶,F_1代均有椭圆形叶植株,平均比例分别为13.28%和10.48%;亲本无短尾叶尖的杂交组合,F_1代出现短尾叶尖植株的平均比例分别为29.88%和24.94%;亲本无钝头叶尖的杂交组合,F_1代出现钝头叶尖植株的平均比例分别为14.16%和11.86%。亲本无弯曲枝条的杂交组合,F_1代出现弯曲枝条植株的平均比例分别为26.83%和32.66%;亲本无折曲节间的杂交组合,F_1代出现折曲节间植株的平均比例分别为23.72%和18.28%。[结论]长果桑与桑树栽培品种远缘杂交F_1代的植物学性状表现丰富,出现了很多亲本中没有的性状,可以从中选择符合需要的植株开展材料创新和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12.
姬厚伟  刘剑  万强  叶冲  韩伟  王芳  杨敬国  杨虹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597-10599,10712
[目的]研究同一烤烟品种在贵州不同产区的烟叶致香成分的差异,为贵州烟叶产区的烟叶生产及品种资源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和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NPD)检测法对贵州省安龙和天柱2个地区同一品种云烟87在8个不同生产地具有代表性的X2F、C3F、B2F 3个等级共计24个烟叶样品进行挥发性香味成分的分析。[结果]从平均总量上看,贵州8个产区的致香成分总量相差不大。从重要的致香成分分类看,同一等级的酮类、醇类、烃类、醛类8个产区的平均含量差异不大,而同一等级的挥发性酸和碱以及酯和内酯类的平均总量相对差异比较明显,可能是由于栽培或地理条件差异造成的。[结论]贵州8个不同特色烟叶产区种植的同一烤烟品种(云烟87)烟叶内在质量相差不大,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3.
蜡梅天然群体的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蜡梅野生群体的叶子与种子的表型多样性。[方法]以蜡梅的5个天然群体为试材,对7个表型性状进行表型多样性分析。[结果]蜡梅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均存在极其丰富的变异,7个性状在群体内的F值为6.612~102.148,果长、种宽在群体间达到显著差异,种长达到极显著差异;平均表型分化系数29.57,群体内变异70.43%,大于群体间变异29.57%,说明群体内变异是蜡梅的主要变异来源。叶长、叶宽、千粒重与纬度,种宽与年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其他性状和地理生态因子的相关性均不显著。利用Dist平均分类距离系数进行的UPGMA聚类分析显示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与群体的地理距离关系一致。[结论]蜡梅的表型变异极其丰富;蜡梅的分布与表型性状呈多样性变异。  相似文献   

14.
湖南烤烟焦油量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振华  邓小华  周冀衡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121-11122
[目的]发展低焦油卷烟,开展原料烟叶的低焦油研究。[方法]采集湖南主产烟区B2F、C3F、X2F 3个等级烟叶样本757份,测定单料烟的焦油释放量,分析比较湖南烤烟烟叶焦油量在等级间、品种间、年度间、地区间、生态区域间差异。[结果]湖南烤烟B2F、C3F、X2F3个等级的单料烟,不同等级的焦油释放量为:B2F>C3F>X2F,等级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主栽品种云烟85的烟叶每支烟的焦油量较高,与云烟87和K326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云烟87和K326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度间的焦油释放量存在极显著差异,每支烟的焦油量有逐年减少趋势;不同地区间的焦油释放量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生态区的焦油释放量是湘西北烟区>湘南烟区>湘中烟区,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该研究为对卷烟企业选择使用原料和产区调整栽培技术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重庆市彭水县烟叶品质质量的时间变异特征。[方法]对彭水县2005~2013年上(B2F)、中(C3F)、下(X2F)部烟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在2005~2013年的烟叶生产中,氯含量的变异系数较大,而其他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异幅度基本在30%上下。从不同部位烟叶来看,各化学成分有逐渐稳定的趋势。从不同部位烟叶间对比来看,下部叶各化学成分年度间变异要大于中上部叶。[结论]彭水县烤后烟叶氯含量在年度间存在广泛的变异,是影响烟叶稳定的主要因素,中上部烟叶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菠菜硝酸盐含量遗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蔬菜性状特征对NO3-含量变化的关系,指出叶片光滑、色淡的类型要比叶片皱缩、色深的类型NO3-含量低。通过亲子代硝酸盐含量变异的分析以及对杂交后代群体不同株系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分布状况,初步认为蔬菜硝酸盐含量主要由累加基因所控制,可通过筛选低NO3-的亲本杂交,有可能获得NO3-含量低且高产的杂交一代品种,育种实践验证了上述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烟叶模块烟碱变异系数与烟叶模块数量、烟叶模块部位、烟叶模块等级个数的关系。[方法]对2015年贵州中烟加工烟叶模块烟碱变异系数与烟叶模块数量、烟叶模块部位、烟叶模块等级个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和数理统计。[结果]烟叶模块烟碱变异系数与烟叶模块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烟叶模块烟碱变异系数与烟叶模块部位和烟叶模块等级个数相关性不明显;数量级在2.5×10~5kg以下的烟叶模块平均烟碱变异系数较小,数量级在7.5×10~5~1.5×10~6kg的烟叶模块平均烟碱变异系数较大;从变化趋势看,烟叶模块数量级越大,平均烟碱变异系数也越大;上部上等烟叶平均烟碱变异系数最小,中部中等烟叶平均烟碱变异系数最大;烟叶模块平均烟碱变异系数从高到低依次是中部中等烟叶、下低等烟叶、上部中等烟叶、下部中等烟叶、中部上等烟叶、上部上等烟叶。[结论]该研究可为片烟均值化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湘西产槲蕨不同种质资源间总黄酮含量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朝阳  陈玲  陈军  周羲  雷国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662-21663,21673
[目的]研究湘西产槲蕨不同种质资源间总黄酮含量的差异。[方法]用微波法提取槲蕨中的总黄酮和总柚皮苷,以芦丁为标准品,用比色法测定8份槲蕨种质资源叶、叶柄和根状茎的总黄酮含量;另以柚皮苷为标准品,比色法测定槲蕨不同部位的总柚皮苷含量。[结果]湘西产槲蕨种质资源间总黄酮含量的差异较大。龙山样品的总黄酮含量最高,为13.5%;王村样品的次之;保靖样品的最低,仅有1.8%;槲蕨不同部位中柚皮苷含量高低的分布规律为叶〉根状茎〉叶柄。[结论]龙山样品的总黄酮含量最高,可作为人工栽培时的原种利用;而叶中总柚皮苷含量最高,可对槲蕨的叶加以利用和开发,为槲蕨的种质资源筛选和人工栽培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刘晓辉  杨明  任敬民  文素珍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6997-16999
[目的]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可食花、可食果、可观花3类不同用途的8种树叶片进行了研究。[方法]测定了抗逆性、糖类、营养物质3个方面9个指标。[结果]可食果树叶片黄酮含量高,可食花树叶片VC含量高。可食花、果树叶片中糖类含量在叶脉和叶中部多,SOD和营养物质在叶肉中多。可观花树叶片黄酮、蛋白质含量在新叶中高,SOD、VC、叶绿素在叶肉中高,可溶性糖含量在叶脉中高,还原糖和总糖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老叶中高。[结论]参试的8种叶片中龙眼树叶片基部SOD最高,芒果树新叶中黄酮和叶中部还原糖含量最高,黄槐树叶肉中VC含量最高,紫荆花树叶脉中蛋白质和叶中部叶绿素含量最高,桂花树叶脉中可溶性糖和总糖含量均最高,水石榕老叶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