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钾对大豆光合速率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田间栽培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钾量对大豆光合作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使大豆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蒸腾速率和光合速率增加,同时也使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加大,株高、百粒重和产量提高,但过量的钾肥会使其降低。4个钾肥处理对光合特性及产量影响均存在着显著差异,施钾量30 kg.hm-2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干物质积累量、产量等指标均表现出明显优势。总的来看,施钾处理的各项指标值均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2.
不同密度对大豆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大豆高产栽培合理密度,以长农18大豆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密度对大豆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变化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光合速率呈现双峰曲线变化,出现了两次光合高峰值.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由 V4期的最大值逐渐降低到 R7期的最小值.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呈“S”形曲线的变化,在 R7期达到最大值.种植密度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是,从 V4之后到 R7期之前表现出明显差异,低密度的叶绿素含量高于高密度的叶绿素含量,在一定密度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光合速率降低,胞间 CO2浓度升高,群体叶面积指数变大,单株干物质积累量逐渐减少.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随着种植密度的降低蒸腾速率升高、气孔导度变大.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高钾营养吸收利用的花生种质,以花生野生种A.correntina与栽培种桂花22为研究材料,通过测定其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单株含钾量、钾素利用效率及干物质产量等相关指标,分析不同施钾量对花生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累积的影响,研究不同花生品种钾吸收利用效率的差异机制。结果表明,施钾能显著提高桂花22的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干物质产量;施钾量对花生野生种A.correntina的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影响小,施钾处理间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在各时期差异小,在栽培后96d、120d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小,保持较高含量。花生野生种A.correntina的单株含钾量和钾素利用效率在不同施钾处理间变幅低于桂花22。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出高钾营养吸收利用的花生种质,以花生野生种A.correntina与栽培种桂花22为研究材料,通过测定其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单株含钾量、钾素利用效率及干物质产量等相关指标,分析不同施钾量对花生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累积的影响,研究不同花生品种钾吸收利用效率的差异机制.结果表明,施钾能显著提高桂花22的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干物质产量;施钾量对花生野生种A.correntina的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影响小,施钾处理间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在各时期差异小,在栽培后96 d、120 d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小,保持较高含量.花生野生种A.correntina的单株含钾量和钾素利用效率在不同施钾处理间变幅低于桂花22.  相似文献   

5.
钾是影响玉米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研究玉米不同生育期叶片光合特性在不同施钾水平的表现及其与产量间的关系,阐述光合特性的变化特性,探讨玉米高产节肥的适宜施钾量,本研究采用春玉米‘中单509’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施钾水平,测定不同生育期叶片的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产量。结果表明:随着施钾量的增加,玉米叶片的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均表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不同的施钾肥水平,玉米叶片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都在开花期达最大值;玉米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除成熟期外,均以施纯钾量为67.50 kg/hm~2时达最高;施纯钾量在67.50kg/hm~2时,‘中单509’产量达到最大,各生育期的叶片可溶性糖含量达最高;通过试验建立了施钾量与产量之间的回归方程。不同施钾量对玉米叶片的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产量有显著的影响,施用适量的钾肥有利于玉米叶片的光合作用和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钾肥对香稻产量及光合生产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钾肥对香稻产量及光合生产特征的影响,以常规香稻品种桂香占和农香18为材料,研究0 kg/hm2(对照)、37.5 kg/hm2、112.5 kg/hm2和187.5 kg/hm24个钾肥水平下的香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净光合速率、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干物质积累量等。结果显示,与不施钾肥对照相比,3个施钾处理均可显著提高2个香稻品种的产量。其中,在187.5 kg/hm2施钾水平下,桂香占的产量最高;在112.5 kg/hm2施钾水平下,农香18的产量最高。此外,112.5 kg/hm2和187.5 kg/hm2施钾水平下2个香稻品种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净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其他处理。表明钾肥能够提高香稻品种的光合生产能力,促进干物质的积累,增加香稻产量,在本试验条件下,较适宜的钾肥施用量为112.5~187.5 kg/hm2。  相似文献   

7.
以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平台,研究在施用氮磷肥条件下,配施钾肥、有机肥对黄土塬区春玉米光合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施钾肥在灌浆前期降低了LAI、WUE、叶片水势、干物质积累量、叶片光合和蒸腾速率,但在灌浆后期提高了LAI、WUE、干物质积累量和叶片光合速率,且与对照间达显著差异,这说明配施钾肥对春玉米生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育后期;配施钾肥可显著提高整个生育期的SPAD(叶绿素相对含量)、株高;可促进同化向籽粒的转移,使籽粒产量增加;但收获指数下降了3.2%.而配施有机肥可显著提高春玉米整个生育期的LAI、株高、SPAD、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等生理指标(WUE和水势除外)和产量,使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增加,与对照、钾肥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富含钾素的黄土塬区,配施有机肥对春玉米光合生理特性和产量的作用优于配施钾肥.  相似文献   

8.
磷钾对套作大豆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玉/豆"套作模式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磷、钾营养对套作大豆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完熟期套作大豆干物质积累总量及根、茎、叶、荚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均随施钾量增加而增加,随施磷量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都以P2K3(P2O517kg爛hm-2,K2O 112畅5kg爛hm-2)处理最高;茎秆、叶片干物质积累量随生育时期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各时期干物质积累量随施钾、施磷量增加的变化与干物质积累总量表现一致(苗期除外);完熟期干物质向荚果的分配比例随施钾量增加而增加,随施磷量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而向茎秆和叶片则表现为相反的趋势;增施磷、钾肥能够提高营养器官干物质向荚果的转移量、转移率及其对荚果的贡献率和产量,以P2K3产量最高,为2832畅04kg爛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9.
钾肥对北疆陆地棉干物质积累动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和2010年,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施钾处理对北疆陆地棉棉花干物质积累规律以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年份不同施钾肥处理棉株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可用"S"曲线方程拟合,且干物质积累速率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出苗后105d左右;其中,中等施肥量处理,棉株地上部总干物质、茎叶干物质和蕾铃干物质生长的最快时期提前,关键时期持续期长,干物质积累量和积累速率增加,单株铃数和单铃质量显著增加,而且2a的皮棉产量分别达到1 514.95和1 785.88kg/hm2,比同年未施肥处理分别提高了16.23%和52.20%,比高施肥量处理分别提高了6.46%和19.33%。中等施钾量可显著改善棉花品质,主要增加棉纤维长度、整齐度、强度和伸长率,但对马克隆值、成熟度指数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施钾量对北疆陆地棉棉花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效应.[方法]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设6个施钾处理,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不同施钾量处理棉株干物质积累动态变化规律可用“S”曲线方程拟合,且干物质积累速率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出苗后约105 d左右;其中,中等施钾量的K4处理,棉株地上部总干物质、茎叶干物质和蕾铃干物质生长的最快时期提前,关键时期持续期长,干物质积累量和积累速率增加.不同施钾处理下陆地棉氮、磷、钾的吸收符合Logistic生长函数模型.各处理棉花钾素的吸收集中在出苗后的25~90 d,其中65 d左右吸钾量占生育期总吸收量的近60;.[结论]在一定范围内增加钾肥的用量可以促进棉株对氮、磷养分的吸收.增施钾肥使陆地棉的单株铃数和单铃重显著增加,中等施钾量的K4处理皮棉产量达到1 785.88 kg/hm2,比未施肥处理提高了52.20;.  相似文献   

11.
大豆品种主要光合指标日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大豆品种光合作用的差异,在田间条件下,选用5个大豆品种,利用LI- Cor 6400光合测定仪对其开花期和结荚期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及蒸腾速率的日变化进行了研究,同时比较了不同大豆品种的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开花期,大豆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呈典型双峰曲线变化,在10:00、15:00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12.
不同基因型大豆植株氮素积累变化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大豆品种间氮素积累及运转规律,以东农42、黑农35、垦丰9号、东农46和秣食豆为材料,研究不同基因型大豆氮素积累分配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叶片和茎秆氮素含量呈降—升—降的变化趋势;荚皮氮素含量呈下降趋势;籽粒氮素含量呈上升趋势。各营养器官氮素含量表现为荚皮叶片茎秆。不同基因型大豆叶片和茎秆氮素积累量变化动态基本一致,呈单峰曲线。荚皮中氮素积累量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籽粒氮素积累量呈持续增长趋势。成熟时全株氮素含量表现为秣食豆黑农35东农42东农46垦丰9号。高蛋白品种的营养体氮素积累峰值、氮素运转量及运转效率显著高于蛋白质含量低的品种,但氮收获指数相差很小。不同器官的氮素运转量和运转效率对籽粒的贡献率均表现为叶片茎秆荚皮。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就大豆光合速率的生育期变化、日变化、不同叶层的变化和呼吸夜变化进行了探讨。初步发现,大豆光合速率在整个生育期中发生规律性变化,呈双峰曲线,在盛花期和鼓粒期先后出现两个高峰。一日中大豆光合速率在上午11时左右和下午4时30分左右出现两个高峰,而且前峰比后峰高。大豆呼吸的夜变化呈单峰曲线,其高峰出现在午夜12时左右。大豆不同叶层光合速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变化规律是上层、中层、下层依次递减。  相似文献   

14.
以东农42、东农163二个大豆品种为试材,对鼓粒期大豆叶片和豆荚的叶绿素含量、氨基酸含量、碳水化合物含量、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等生理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豆荚叶绿素总含量平均占叶片叶绿素总含量的1%~2%,豆荚的光合速率与其叶绿素含量呈正相关;豆荚的还原糖含量和淀粉含量都较叶片含量高,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都比叶片低。豆荚的蛋白质、还原糖、气孔导度、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等指标存在品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15.
林绍森  唐永金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460-4461,4463
采用3因素5水平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研究了玉米密度、行距和穴距对间作大豆叶片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并建立相应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叶绿素a含量的方程拟合程度较好。随着玉米密度的增加,间作大豆的叶片叶绿素a含量急剧增加,玉米行距和穴距曲线呈抛物线状。在低水平和高水平下,玉米穴距对间作大豆叶片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最大;在中等水平下,玉米密度对间作大豆叶片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6.
为定量分析夏大豆鼓粒施氮效应及与粒重的相关性,于2020和2021年夏大豆生长季开展施氮田间定点试验,通过系统分析不同施氮水平下夏大豆籽粒百粒重和鼓粒速率随鼓粒天数的变化规律,以及各级鼓粒参数与粒重间的内在联系,明确了夏大豆鼓粒施氮效应及与粒重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百粒重随鼓粒天数增加呈“Logistic”曲线的变化趋势,鼓粒速率随鼓粒天数呈“单峰”曲线的变化趋势,过量施氮或氮肥亏缺均会缩短鼓粒持续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平均鼓粒速率。夏大豆粒重与鼓粒持续时间呈显著正相关,与快增期和缓增期的持续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而鼓粒速率和鼓粒持续时间主要由快增期和缓增期的鼓粒速率和鼓粒持续时间决定。施氮可以增加夏大豆粒重,但过量施氮则会对粒重形成起到抑制作用,延长鼓粒持续时间,特别是鼓粒中后期的持续时间,有利于粒重形成。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大豆不同器官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规律,以垦丰9号、东农46、东农42、黑农35和秣食豆5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基因型大豆叶片、茎秆及籽粒的可溶性糖积累及糖氮比变化规律,并对可溶性糖与全氮含量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大豆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呈双峰曲线。东农46和垦丰9号茎秆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趋势呈双峰曲线,东农42和黑农35呈单峰曲线;秣食豆表现为升-降-升的趋势。不同品种大豆籽粒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呈单峰曲线。不同基因型大豆叶片糖氮比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呈升-降-升的趋势。东农46和垦丰9号茎秆糖氮比值变化趋势呈单峰曲线;东农42和黑农35茎秆糖氮比值呈双峰曲线;秣食豆茎秆糖氮比值变化趋势呈升-降-升的趋势。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与全氮含量除R6期外均达到显著水平。茎秆中可溶性糖与全氮含量在R2期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纤维素合成相关糖类物质转化的角度,阐明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大豆苗期茎秆光形态建成的机理。【方法】在大豆单作和玉米大豆套作两种种植模式下,以强耐荫大豆南豆12和弱耐荫大豆南032-4为试验材料,对叶片光合速率和茎秆总碳、纤维素、可溶性糖、蔗糖、β-1,3-葡聚糖等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与单作相比,套作大豆由于受到玉米荫蔽,苗期光合速率显著降低,但材料间对套作的反应程度不同,强耐荫大豆南豆12受套作荫蔽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在套作下表现出较强的光合能力;套作显著降低了大豆叶片和茎秆的总碳含量,但南豆12的降低幅度显著低于南032-4。相关分析表明叶片光合速率与叶片和茎秆的总碳含量、茎秆的纤维素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0.952,0.935,0.825,P<0.01),说明荫蔽通过影响大豆叶片的光合速率,减少了光合产物的积累和向茎秆中的分配,导致大豆植株茎秆纤维素含量降低;强耐荫大豆南豆12在荫蔽下的光合速率较高,光合产物积累较多,适合套作种植。在整个苗期,虽然套作大豆茎秆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低于单作,但β-1,3-葡聚糖和蔗糖含量在大豆出苗后30-51 d却表现为套作显著高于单作,且在套作模式下,两个大豆糖类物质转化率差异显著;同一种植模式下,强耐荫大豆南豆12茎秆可溶性糖、蔗糖和β-1,3-葡聚糖的含量和转化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南032-4。对纤维素沉积方式分析表明,同一大豆材料,单作模式下茎秆纤维素快速累积时间和累积速率要高于套作;同一种植模式下,强耐荫大豆南豆12纤维素快速累积时间要短于南032-4,但差异较小,而累积速率要高于南032-4,最终导致南豆12的茎秆纤维素含量显著高于南032-4。【结论】套作荫蔽降低了大豆叶片的光合能力,减少了光合产物向茎秆的运输量和茎秆填充物的含量,改变了茎秆纤维素的沉积方式,使得纤维素的含量降低;而强耐荫性大豆南豆12在套作模式下能保持较高光合能力和茎秆纤维素合成能力,具有较强的抗倒伏性。  相似文献   

19.
油田次生盐渍化土对几种作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盐渍化会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在供试的3种作物中,油菜耐盐能力较差,棉花耐盐能力最强,大豆次之.在一定盐度范围内,作物某些生长性状和产量性状与土壤含盐量之间存在显著的哪相关关系.室内测试分析和田间调查表明:①油菜株高与土壤含盐量之间呈曲线相关,油菜单株结果数与土壤含盐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半对数线性相关关系;②大豆植株成活率与电导率EC25之间呈极显著的半对数线性负相关关系,其单株结荚数与EC25之间有极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③棉花成活率和土壤含盐量之间呈曲线相关,线型呈抛物线,棉花相对产量与土壤的含盐量呈线性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中药-壳聚糖复合种衣剂对大豆苗期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东农96-02为材料,采用5种不同中药-壳聚糖复合生物种衣剂对其进行包衣试验,通过田间小区方法研究大豆苗期生理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经种衣剂处理后大豆发芽指标、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及各种保护酶活性等苗期生理指标均良性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