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合肥地区土壤中Zn元素的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土壤重金属污染提供定量依据,该文在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基本模型的基础上,基于土壤中Zn元素含量实测数据,分别研究了合肥大兴镇地区和义城镇地区土壤中Zn元素的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特征并进行了对比,确定其数学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大兴镇地区土壤中zn元素有从可释放态向有效态(TRCPzn→ZnE c)释放转化的趋势,其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临界值为70.333 mg/kg,约22.6%面积的土壤具有爆发Zn元素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的可能性.而义城镇地区土壤中Zn元素还不具有爆发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三峡库区小江流域消落带土壤Zn全量、形态及有效性,并基于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数学模型,研究了区域内土壤Zn的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全量Zn的平均值为123.88 mg/kg,高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但明显低于二级标准。Zn的酸溶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残渣态平均值占全量平均值的百分比分别为2.93%、4.42%、8.71%和83.94%,有效态占4.51%。酸溶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与有效态相关性密切;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含量对有效态含量贡献较大。在小江流域消落带的土壤中Zn具有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特征,土壤中Zn有可释放总量向次生相态释放转化的趋势,其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临界值为130.67 mg/kg,32%的土壤样品具有爆发Zn缓变型地球化学灾害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合肥大兴地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对合肥大兴镇地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空间结构特征进行了定量描述,并探讨了研究区域内重金属空间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中Cu、Pb、Zn、Cd、As、Hg等6种重金属元素的实验变异函数理论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六种重金属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异性,受人为影响较大。研究区内众多的工矿企业及农业活动是造成重金属累积的主要原因。同时,研究区存在重金属元素混合污染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4.
对湖北秭归地区脐橙生态区岩石-土壤-脐橙树系统中Cu、Zn元素分布特征的研究表明:脐橙果实中Cu和Zn的含量变化与母岩中的变化趋势相反,与土壤中Cu和Zn的变化趋势相关性不明显;系统中Cu和Zn的分布普遍存在偶数规律,且Zn/Cu有岩石→土壤→脐橙果实→干逐渐增大的变化特征,Zn和Cu元素在脐橙植物系统中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发生了分异,其方向是喜Zn厌Cu。不同地区脐橙果实中Cu和Zn元素的生物富集系数之间存在明显线性关系,其回归方程为:Zn=0.006 0.024×Cu(R=0.96)。  相似文献   

5.
莱芜地区是山东省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土壤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情况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通过对莱芜地区土壤地球化学元素的研究表明:该区土壤地球化学元素含量基本与山东省、全国持平,养分状况以中等和较丰富为主。  相似文献   

6.
万欣  董元华  王辉  李建刚  宋丽芬 《土壤》2013,45(4):695-699
对山东省海阳地区150个不同种植年限的番茄大棚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番茄大棚土壤Fe、Zn、Cu、Mn含量平均值为18 874、80.1、27.7、467.5 mg/kg,变异系数26.7% ~ 39.2%,具有一定的空间变异性.该地区番茄大棚土壤Cu和Zn元素含量在种植年限为1~ 10年间逐年增加,而在种植年限11 ~ 17年间呈降低的趋势,番茄大棚土壤Cu和Zn元素含量随种植年限变化的规律与大棚土壤施肥量以及土壤pH的变化有关;随着蔬菜温室使用年限的增加,土壤Mn含量有逐年降低的趋势,Fe元素含量变化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三峡库区受淹土壤污染物释放量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杨钢 《水土保持学报》2004,18(1):111-114
三峡工程建成蓄水后,受淹耕地将遭到江水浸泡,积蓄在耕地上的有机污染物、N、P以及Cu、Cr等微量重金属将通过溶解、交换、扩散而迁移到江水中,增加江水中相应成份的含量。在调查了解三峡库区受淹土壤数量、类型的基础上,选择采集具有代表性的8个耕作土壤作样本,在实验的条件下模拟江水浸泡,求取单位重量的土壤在固—液相平衡状态下释放污染物的负荷量,进而计算三峡库区受淹土壤在江水浸没处于平衡时污染物释放进入水中污染物的量。结果表明,三峡水库受淹耕地污染物释放总量为181540.9t,其中以CODcr,BCOD5为主,二者合计93.78%,这将成为三峡库区水环境污染的重要污染源。  相似文献   

8.
土壤对铜的吸附-解吸特征及对土地利用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庆  赵西梅  舒龙  陆兆华 《水土保持通报》2012,32(5):128-131,230
用吸附平衡法研究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对Cu2+的吸附和解吸特征,对比了农田和未利用地土壤吸附与解吸能力的差异,并分析了差异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土壤对Cu2+的吸附量随着平衡液Cu2+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其吸附作用可用Langmuir,Temkin和Freundlich方程来拟合,以Langmuir方程拟合结果最佳。根据Langmuir方程计算出的两种土壤最大吸附量分别为3 961mg/kg和3 521mg/kg,农田土壤对Cu2+的吸附能力强于未利用地土壤;土壤Cu2+的解吸量远远小于土壤对Cu2+的吸附量,与农田土壤相比,未利用地土壤Cu2+的解吸有滞后现象;农田土壤和未利用地土壤Cu2+的解吸率变化范围分别为0.1%~0.35%和0.15%~1.8%,农田土壤的解吸率明显低于未利用地土壤。综合分析认为,两种土壤吸附—解吸特征的差异与农田土壤具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从而在土壤胶体表面形成较多的吸附位点有关。  相似文献   

9.
开封市土壤地球化学元素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的元素构成及含量与土壤质量有密切的联系,土壤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特征研究对农业区域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该文以开封市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了28种土壤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状况。研究采用统计分析、地统计分析、综合比较等方法,找出了研究区内土壤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开封市表层土壤多数地球化学元素空间自相关性强;水平方向上,不同质地的土壤元素含量差异明显;纵向上,表层土壤地球化学元素区域富集系数普遍偏低,而N、P、K、Corg及重金属元素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表现出局部富集;开封表层土壤多数地球化学元素含量平均值比河南省和全国背景值低,而CaO、MgO、Corg、Na2O、Al2O3含量平均值明显比全国背景值高。  相似文献   

10.
杭州市城市土壤重金属的潜在可淋洗性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章明奎  王美青 《土壤学报》2003,40(6):915-920
研究了杭州市城市土壤 8个重金属元素 (Cd、Co、Cr、Cu、Ni、Pb、Zn、Mn)的含量、形态和潜在可淋洗性。结果表明 ,该城市土壤中Cd、Cr、Cu、Ni、Pb、Zn和Mn均有明显的积累 ,其中Cd、Co、Cr和Ni主要以稳定的残余态为主 ,而Cu、Pb、Zn和Mn则以可提取态为主 ,因此在强还原、强酸性或有利于有机质分解条件下Cu、Pb、Zn、Mn的释放潜力较高。用荷兰能源研究中心的淋洗方法 (pH4 0 )测试表明 ,该市城市土壤的重金属可淋洗性较低 ,在一般条件下该城市土壤重金属不会有较大的释放 ,这与该城市土壤中酸可提取态重金属比例较低并含有较高的有机质及粘粒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1.
弄清宜章县耕地土壤硒含量及其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对掌握区域内耕地富硒程度、开发特色富硒农产品和保障人体健康具有重大意义。采用网格布点、野外调查采样、分析测定、GS+半方差函数模型、克里金插值研究了宜章县耕地土壤硒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合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方差分析,揭示了土壤硒含量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宜章县耕层土壤硒含量平均值0.64mg/kg,变幅为0.13~2.80mg/kg,变异系数为44.57%,属中等变异程度,耕地土壤富硒面积占比达到97.8%,;(2)土壤硒含量呈聚集性分布,中部有一条自东北向南从玉溪镇经梅田镇、浆水镇、长村乡、一六镇、笆篱镇、天塘乡的中高富硒带,块金效应值为0.505,说明宜章县土壤硒空间自相关性程度为中等,土壤硒含量受空间结构因素(自然因素)和随机因素(人为因素)共同影响;(3)不同成土母质发育的土壤硒含量差异较大,板页岩发育的耕地土壤硒含量最高,平均硒含量达到0.76mg/kg;(4)不同土壤类型对硒含量有明显影响,潮土和黑色石灰土的土壤硒平均含量最高,均达到了0.68mg/kg,紫色土和黄壤硒含量较低,平均硒含量分别只有0.54mg/kg和0.53mg/kg;(5)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硒含量与pH呈显著负相关,与有机质、锰、铜、锌和CEC显著正相关;在富硒农产品开发时,需考虑土壤硒含量分布特征,并结合相应土壤管理、科学施肥、农艺措施等进行。  相似文献   

12.
以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污水处理厂的堆肥污泥、生污泥和通州区的熟土为对象,探讨污泥混配土淋溶液中相关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生污泥、堆肥污泥和熟土混配后可降低土壤pH值,增加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同时也增加了土壤中重金属As、Cd、Ni、Cu、Ph的含量,生污泥系列淋滤液中Pb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的可能性最大;堆肥污泥系列淋滤液中给地下水带来污染可能性最大的因子是As.但各处理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都很低,基本符合国家第II类地下水水质标准,因此淋滤液中的重金属基本不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13.
南海诸岛土壤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生物有效性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海诸岛主要由三类土壤组成,即富磷岩性均腐土,盐成土和新成土。这些土壤均发育于具有强石灰性的生物碎屑沉积物之上。富磷岩性均腐土的元素含量与母质相比,P、Zn、Cu、Ba、Cd等元素含量较高,且随成土时间的增加,其含量有增加的趋势,而Mg、Ca、Sr、B、V、Pb、Mo等元素含量较低,随成土时间的增加逐渐降低。新成土和盐成土除P和Na元素含量较高外,其余元素均接近母质。南海诸岛独特的生物气候、母质等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出能有效抑制水稻各部位吸收积累Cr和Cu的有机和无机材料钝化剂组合,选取水稻土以盆栽试验研究了15种钝化剂组合对土壤Cr和Cu赋存形态及水稻各部位吸收积累Cr和Cu的影响。结果表明:15种钝化剂组合施用使土壤pH上升0.25~1.04,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增加2.65%~50.96%,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0.22%~17.20%,土壤可交换态Cr含量降低35.21%~55.63%;除生石灰+钝化剂4+鸡粪组合使土壤可还原态显著增加外,其他组合的土壤可还原态Cr无显著变化;土壤可氧化态和残渣态Cr均无明显变化;土壤可交换态Cu含量降低6.66%~33.42%;土壤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Cu无明显变化;土壤残渣态Cu增加0.32%~5.04%,其中钝化剂3、生石灰+钝化剂1+鸡粪、生石灰+钝化剂4+鸡粪3个组合能显著增加土壤残渣态含量。根系对Cr和Cu的富集能力最大,15种钝化剂组合可使水稻根系、秸秆、稻壳和糙米中Cr含量分别下降4.59%~49.41%,39.84%~76.87%,7.14%~31.60%,17.32%~67.10%,水稻根系、秸秆、稻壳和糙米中Cu含量分别下降10.57%~48.41%,7.99%~52.53%,21.12%~45.11%,14.39%~66.92%。15种钝化剂组合均可降低糙米中Cr和Cu的含量,其中以生石灰+钝化剂2+鸡粪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外源铜对土壤果树系统中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褐土和红富士苹果嫁接苗为供试材料 ,研究外源铜对土壤—苹果树系统中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低量的外源铜能使果树叶片的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及根系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加强 ,而高量铜使活性大幅度降低 ,加入钙铁后在一定程度上使抑制缓解。土壤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与外源铜量具显着的曲线相关性 ,(y =x ( - 1 1 .2 6 0 .75x) ,r=0 .995 5 ) ,蔗糖酶活性与土壤施铜量呈Logistic函数关系 (y =2 .95 ( 1 0 .5 7exp( - 5 .0 2× 1 0 - 5x) ,r=- 0 .982 0 )。脲酶对铜过量非常敏感 ,大于 1 0 0mgkg- 1的各处理均未测出其活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野外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在分析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宝鸡长青镇铅锌冶炼厂周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和形态特征,并进行了污染评价。结果表明,宝鸡长青镇铅锌冶炼厂周边土壤中Cu、Pb、Zn、Mn、Co、Ni、Cr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1.8、41.3、102.6、704.6、14.4、37.4、83.2mg·kg-1,均高于陕西省和全国土壤元素背景值,尤其是Cu、Pb和Zn。土壤中Cu、Zn、Ni和Cr主要以残余态的形式存在,Pb、Mn和Co主要以可还原态和残余态的形式存在,重金属的迁移顺序为Mn(63.91%)〉Pb(60.08%)〉Co(51.70%)〉N(i37.12%)〉Zn(32.09%)〉C(r30.58%)〉Cu(19.95%),其中,Mn、Pb和Co有50%~65%可以发生迁移,易被生物体利用,危害较大。评价结果表明,宝鸡长青镇铅锌冶炼厂周边土壤主要受到了Pb的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17.
李奇  陈文娟  石文豪  孙少波  张永根 《土壤》2023,55(3):658-670
土壤转换函数(Soil pedotransfer function,PTF)是一种高效获取土壤水力参数的方法。由于土壤具有很强的空间异质性,确定最优PTF模型成为模拟土壤含水量的关键。为此,以海河流域3个实验场地(密云站、大兴站、馆陶站)为研究区,采用7种常用的单一PTF模型预测土壤水力参数作为HYDRUS-1D的模型参数,求解Richards方程获得土壤含水量,并与实测土壤含水量进行比较,评价了常用单一PTF模型预测的土壤水力参数对土壤含水量的模拟性能。此外,采用3种方法构建集合PTF模型,评价了集合PTF模型对土壤含水量的模拟性能。结果表明:基于van Genuchten方程构建的单一PTF作为模型参数模拟土壤含水量的均方根误差最小;而其中Rosetta3模型表现更优。在集合PTF模型中,基于遗传算法加权法构建的模型表现最好。集合PTF模型预测土壤水力参数可以较好的捕捉多个单一PTF预测土壤水力参数的整体趋势,弥补单一PTF在某些情况下模拟误差较大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土壤微量营养元素含量分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论述山东省土壤中B、Mn、Zn、Cu、Fe有效态含量及分布。有效硼含量0.04-6.79ppm,平均0.48ppm;易还原态锰9-1345ppm,平均169ppm;有效锰1.5-175.9ppm,平均17.1ppm;有效锌0.04-14.56ppm,平均0.54ppm;有效铜0.03-20.64ppm,平均1.08ppm;有效铁1.6-162.0 ppm,平均12.6ppm。不同土壤类型微量元素含量有明显差异,主要特征为:棕壤、褐土缺硼,潮土、砂姜黑土缺锌,水稻土富铁、锰、铜,盐土富硼。其分布呈明显的地域性,可分为山地丘陵(鲁东和鲁中南)低硼、中锌、高锰区;泛滥平原(鲁西北)低锌、中硼锰区。  相似文献   

19.
北京城乡交错带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变异特征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