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过对徐州地区大蒜田农药使用情况调查可知,徐州地区每季大蒜平均用药达到2.71次,平均用药量达到7 350.00 g(mL)/hm~2,使用的农药有效成分有36种,以除草剂和杀菌剂为主。同时,根据大蒜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要求,提出了推广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为核心的农药减量控害对策。  相似文献   

2.
分析徐州地区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原因,提出防治策略,包括:做到科学用药,增加长效复配农药的使用,提前预测,适期用药。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大蒜种植过程中生产使用农药情况和国内外大蒜农药残留限量标准状况,从大蒜生产基地、标准化、科学的种植和管理以及大蒜安全生产全程质量控制等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为大蒜安全生产和全面提高大蒜产品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文章重点关注了大蒜作为植物源农药的专利技术现状,介绍了大蒜的防治谱和常见的使用方式,并就大蒜作为农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正>大蒜是大名县东北部蔬菜产区的主要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7万亩左右。大蒜发生较为普遍的虫害是根蛆。由于连年重茬种植,根蛆危害逐年加重,防治难度加大,从而导致了大蒜产量和品质的下降,给蒜农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防治大蒜根蛆一定要采取综合防治技术,尽量少用化学农药,必需使用时应注意选择高效、低毒、无残留的农药,禁止使用高毒、剧毒、高残留农药,禁止使用商品名称不规范、复配含有禁用的农药产品,以确保食品安全,提高大蒜产量。  相似文献   

6.
文章重点关注了大蒜作为植物源农药的专利技术现状,介绍了大蒜的防治谱和常见的使用方式,并就大蒜作为农药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为了规范无公害大蒜病虫害防治,保证生产出的大蒜质量达到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应科学施用高效、低毒、选择性强、低(无)残留农药,降低化学农药对田间环境的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根据《国家无公害农产品标准》、《无公害农产品行业标准(蔬菜类)》和《生产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舞钢市农业局特制定无公害大蒜病虫害标准化防治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8.
沿巢湖地区设施番茄减量使用农药病虫防治技术规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从农业生产的源头控制农药对巢湖水质的影响,大力推进沿巢湖地区减量化使用农药标准化生产。[方法]应用病虫防治技术措施,对设施番茄主要病虫害进行防治。[结果]通过农业措施、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药剂防治等措施或组合措施,可有效防治番茄灰霉病、立枯病、疫病、根腐病、病毒病、蚜虫、白粉虱等。[结论]该技术规程可使设施番茄生产达到减量使用农药、高产、优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农药发展和锦州地区农药使用情况,分析了农药对土壤的污染特性,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成都是全国早熟苔蒜种和独头蒜种的生产基地.本文介绍了成都大蒜生产病虫害发生与防治现状,分析了农药超量使用的4个原因,提出了农药"减量控害"技术途径和大蒜绿色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青海地区乐都紫皮大蒜主要病虫害调查情况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青海地区乐都紫皮大蒜的主要病虫害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大蒜生长期的主要病害是细菌性软腐病,主要虫害是蒜蛆。针对这些病虫害提出综合防治措施,认为宜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同时积极引进对环境友好的新型农药,以达到"减量增效"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我国小麦病虫草害防治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障小麦高产丰收和种子、环境安全,在小麦病虫草害的化学防治过程中采取相关技术措施以达到化学农药减施目的很有必要.在小麦的安全生产中,抗病品种应用、药剂种子处理、发挥天敌对麦蚜的控害作用以及使用农药增效助剂等减药措施及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最为关键.本文对这些技术措施在小麦病虫草害防治及小麦高产丰收中发挥的减药增效作用进行...  相似文献   

13.
为减少农药使用量,提高农药利用率,本研究通过对新型农药控失剂与农药减量混用进行试验,以柑橘为研究对象,调查全年病虫害防治效果。使用新型农药控失剂与农药减量混用应用试验区与农户常规用药区防效基本一致,农药残留低,对作物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阿里地区农技站从2006年至今,每月定期在狮泉河镇对蔬菜生产基地、农贸市场、批发市场、超市的六大类蔬菜共40个品种进行蔬菜质量安全例行监测,认真开展有关技术监测工作,努力避免监测死角,并会同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对农药残留超标现象进行依法惩治。从而有效提高了蔬菜质量安全水平,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由2006年的17.9%下降至2008年的9.8%,平均每年降低4.05个百分点,进而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本文在分析阿里地区实施蔬菜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以来取得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限控农药残留超标率强化对策。  相似文献   

15.
2022-2023年,在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进行小麦赤霉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的试验示范,以监测预警系统的预测结果为指导,通过田间药剂复配试验,确定最佳的喷施次数、药剂组合和药剂量,以指导大田小麦赤霉病的防控。结果表明,每公顷施用麦甜900ml、麦甜伴侣600ml的药剂组合经过二次施药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最优药剂与用量,病情指数防效为85.12%。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快速、准确测定大蒜中10种农药多残留的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技术。样品经酸化乙腈提取,无水硫酸镁(500 mg)除水后,用N-丙基乙二胺(PSA,500 mg)和十八烷基键合硅胶(C18,500 mg)净化,以乙腈和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Waters C18色谱柱分离,采用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10种农药的检出限在0.020~0.800 μg·kg-1,定量限在0.067~2.670 μg·kg-1。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加标回收率在73.4%~109.0%,相对标准偏差在1.2%~9.8%。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同时测定大蒜中10种农药。  相似文献   

17.
蔬菜中农药残留动态与控制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陕西省西安市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生产基地6大类蔬菜的13种农药残留情况进行了全年定点监测,研究了不同种类蔬菜中农药残留动态,不同种类农药在蔬菜中的残留动态以及蔬菜中农药残留全年变化动态。结果表明,甘蓝类、白菜类和绿叶菜类蔬菜中农药残留超标率高于其他种类蔬菜,且随时间不同而变化;各种禁用有机磷农药在不同种类蔬菜上均有不同程度检出,并且在不同种类蔬菜间存在差异;各种禁用农药在蔬菜中的残留量随时间不同而变化;各种非禁用农药检出次数较多,并有部分超标;生产基地蔬菜全年农药残留变化动态符合生产实际。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蔬菜中农药残留存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降低蔬菜中农药残留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新型助剂醇醚磷酸酯型助剂在环境中的残留降解性,通过对大蒜施用新型农药助剂和传统助剂配制农药进行应用试验,采用硫氰酸钴法和液相色谱法分别检测了采收后大蒜及其种植土壤中的乙氧基型表面活性剂和降解产物壬基酚的残留量。结果显示:施用3种新型农药助剂配制农药后的大蒜样品中乙氧基型表面活性剂的残留量分别为220.223、217.086、185.721 mg/kg,土壤样品的残留量分别为61.798、46.816、48.689 mg/kg,均低于施用传统助剂配制农药后的大蒜和土壤样品;使用传统助剂的土壤和大蒜样品中壬基酚的检出率高于新型绿色助剂。研究表明,新型农药助剂的降解性能及其对环境的安全性均优于传统助剂。  相似文献   

19.
徐向龙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506-11507
[目的]为白菜的害虫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观察白菜、大蒜在分种与间种条件下蚜虫的发生和生长状况,分析蚜虫取食的行为及大蒜驱避蚜虫的效果。[结果]分种时白菜易生蚜虫,大蒜不生蚜虫;与大蒜间种的白菜发生蚜虫的时间推迟,蚜虫数量很少,繁殖速度慢。蚜虫取食具有选择性;大蒜对蚜虫具有驱避性。大蒜研磨液浓度越大,对蚜虫取食的影响越大,对蚜虫的刺激性也越大,蚜虫逃避速度快,参与逃避的个体数量多。大田使用的适宜浓度是大蒜研磨原液与清水1∶30的比例。[结论]大蒜与白菜间种可减少白菜蚜虫的发生;大蒜研磨液可以作为植物性农药应用在蔬菜等农作物的生产上。  相似文献   

20.
植保无人机水稻田间农药喷施的作业效果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测试和对比电动单旋翼与电动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在水稻田间的作业效果。【方法】测试的植保无人机为HY-B-15L型单旋翼植保无人机(单旋翼机)和MG-1S型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多旋翼机)。以一定比例的罗丹明B与善思纳米农药的混合溶液作为喷施溶液,通过改变无人机作业高度和农药喷洒量进行田间喷施试验,采用荧光示踪剂法和水敏纸图像分析法获得2种无人机在不同喷施条件下喷施的雾滴在靶标上的沉积效果。按田间药效调查准则,调查不同处理下的纳米农药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结果】2种无人机喷施的雾滴在各采样点上的沉积量随农药喷洒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农药喷洒量为66.67和100.00 mL·hm~(–2)时,单旋翼机在各采样点上的沉积量比喷洒量为46.67 mL·hm~(–2)时的分别增加了48.50%和137.73%,多旋翼机分别增加了66.60%和111.88%。作业高度影响了无人机喷施雾滴在采样点上的沉积量和沉积均匀性,当作业高度由1.5 m增加至2.5 m时,单旋翼机喷施的雾滴在采样点上的沉积量和沉积均匀性分别降低了19.3%和53.6%、多旋翼机分别降低了48.7%和22.9%。在4种喷施条件下,单旋翼机在采样点上的沉积量比多旋翼机同条件下分别高出85.8%、26.5%、59.4%和123.4%。单旋翼机在1.5 m和46.67 mL·hm~(–2)作业条件下,农药对稻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稻秆潜蝇Chlorops oryzae、细菌性条纹病及稻瘟病5种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分别为87.63%、76.67%、84.08%、59.26%和82.33%;多旋翼机在1.5 m和66.67 mL·hm~(–2)作业条件下,农药对上述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分别为86.54%、78.62%、89.47%、66.67%和83.33%。【结论】2种植保无人机由于旋翼风场不同,导致雾滴沉积效果不同,单旋翼植保无人机喷施效果更好;2种无人机喷施的农药最终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无明显差异,且防治效果均达到国家防效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