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林业》2011,(22):18-19
柳州市非常重视国土绿化和生态建设工作,长期以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倾力于把柳州打造成为生态工业城市,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为此,广西柳州编制《城市生态圈建设规划》、《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总体规划》等,实施了“碧水蓝天”、“百里柳江百里画廊”、“湿地建设与保护”、“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绿满龙城”等造林绿化和生态建设工程,坚持山上造林与山下造林相结合,城区绿化与乡村绿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山青水秀地干净”. 2006年,温家宝总理这样赞美柳州优美的生态环境.如今,这已经成为柳州市的一张长城市名片. 2010年初,柳州市申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获得国家林业局批复同意柳州申报“国家森林城市”.9月,由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等有关专家组成的评审组一致通过《柳州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3.
陈刚 《中国林业》2011,(22):16-16
为切实加强柳州生态环境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位,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柳州市委、市政府作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决策部署,这既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广西柳州人民的期盼。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意义重大、使命光荣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4.
浅谈城市森林及宝鸡市城市森林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宝鸡市城市生态环境现状,提出了城市森林建设原则及宝鸡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基本构架设想,认为宝鸡城市森林系统宜按“点、线、面三级格局”构架,人均森林覆盖面积需达到10 m2。  相似文献   

5.
《中国林业》2011,(22):14-15
“柳州,山清水秀地干净”。2006年,温家宝总理在美丽的柳汀边高度赞扬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生态环境。山如碧浪,水似青天,柳州大小城镇就像明珠撒落在一片绿海之中。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她正日益成为一座宜居和创业的现代化城市——2009年获得“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09年中国最具创新力十佳城市”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6.
《国土绿化》2018,(10):1-1
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大自然的调节器;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森林与城市这两个名词因生态环境日益出现的问题联系在了一起,才有了如今的“森林城市”和“城市森林”.  相似文献   

7.
杨克斌 《中国林业》2011,(22):20-21
很多人都知道,广西柳州是西南的工业重镇,历史悠久,工业门类齐全,但知道这个城市森林资源丰富的人却不多。柳江碧波荡漾森林情海深长2006年,温家宝总理到柳州视察工作时说过一句话:"柳州,山清水秀地干净"。一个工业城市能够得到一句这样的肯定,实属不易,这不仅仅是对柳州生态环境建设的褒奖,同时也是对柳州林业的肯定。  相似文献   

8.
针对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的效益,运用分组抽样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比研究了11组空间位置相邻、经济综合实力相近的国家森林城市和非国家森林城市在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健康5个方面19项指标的差异。结果发现,19项指标中有13项指标显示国家森林城市优于非国家森林城市。通过4项经济指标和5项社会指标可以看出,国家森林城市的地方财政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不一定比非森林城市高,但是其居民经济收入和百姓幸福度比非森林城市更高;3项文化指标和3项健康指标均反映出森林城市比非森林城市高,说明森林城市的建设在文化传播和促进人体健康方面更具优势;对比4项生态指标,综合来说,森林城市比非森林城市在改善生态环境和净化空气方面也表现出一定优势;其中经济、文化和生态指标可以构成评判国家森林城市与非国家森林城市差别的主要评价指标。国家森林城市与非国家森林城市在城市综合实力方面相比更具优势,从侧面反映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对于促进经济、彰显文化、改善生态环境和提升城市形象方面具有正面意义。未来,建议围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开展森林城市建设成效的价值定量化评估方法研究,量化评估森林城市建设的实际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9.
森林城市建设是响应绿色发展战略,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在新时代推动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的现实作用。文章首先分析了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森林城市建设的新方向,在总结提炼森林城市建设“生态、节能、民生、经济、特色和文化”6大方面时代价值基础上,针对发展新需求和面临的新问题,系统阐述了新时代我国森林城市的应对策略、建设路径与发展方向,以期对高质量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城市森林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发挥了重要的生态作用。本文简述了城市森林的内涵,论述了济南建设城市森林的必要性及应当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广州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中的生态文化内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总结了广州市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中生态文化建设的成就,分析了其生态物质文化、生态精神文化、生态体制文化的特点,提出了广州的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不但俺现了“岭南文化”的内涵,同时具有的“广州城市性格与特征”,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广州城市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12.
城市森林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森林建设是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森林城市的重要途径。针对近年来全国不少城市提出“城市森林”、“森林城”的建设目标,作者以森林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等理论为指导,在系统分析国内外现有城市森林的基础上,探讨了城市森林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介绍了指标的内涵及选取评价指标的原则,旨在为城市森林规划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13.
温州市的资源优势、经济优势和区位优势明显,林业建设基础雄厚,具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条件.规划深入挖掘温州城市特色,总结城市森林建设的经验,最终确定了“滨海山水温州,低碳森林福城”的建设理念和“环山面海,三江九廊、一核六组团”的市域规划布局,以及生态、产业、文化三大体系的建设重点和要求,为同类城市的相关建设提供示范参考.  相似文献   

14.
森林城市是指在城市地域内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主,促进人与自然协调,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由以树木为主体的植被及其生境所构成的森林生态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已经成为了国内外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所追求的目标,从森林城市的建设意义、发展趋势、保障体系入手深入浅出的介绍了森林城市建设的一些方式。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条件,让城市与森林和谐共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市森林建设的发展与驱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我国城市森林建设的兴起与发展情况,分析指出我国城市森林建设驱动的源动力为城市多样性需求和城市森林的多功能的耦合,提出我国城市森林建设遵循“需求—功能—驱动”的规律,主要形成了生态主导驱动型、经济主导驱动型和社会文化主导驱动型三种城市森林建设驱动模式.  相似文献   

16.
郑俊康 《中国林业》2011,(22):17-17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中共柳州市委、柳州市人民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任务。近年来,广西柳州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三个同步”(即:坚持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国民经济与宜居城市建设同步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人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7.
城市森林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优势,市域范围森林覆盖率和建成区的绿化覆盖率是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值。文章立足南昌城市和林业建设实际,运用园林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等理论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提出南昌市城市森林建设及构成符合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自然景观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弘扬生态文明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物质保障。国家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开展的“国家森林城市”评选活动,是促进城市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打造“生态包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经济强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创造良好人居环境,弘扬城市文化,提升城市品位,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相和谐的重要载体,对不断提升包头的知名度和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市林业》2005,3(2):75-75
进入21世纪,倡导“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已成为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全新理念:在我国城市化进程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大力发展城市森林,努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走生态城市发展道路.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终实现城市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20.
分析河南省西平县森林城市建设现状,确立了以“花海森林城,宜居新西平”为主的建设理念和“一心、一核;一轴、两带;三区、多点”为骨架的森林城市建设布局。从森林生态网络、森林产业、森林生态文化、森林支撑保障4方面,阐述西平县森林城市建设重点工程内容,构建绿色生态网络,不断增加森林资源总量,逐步提高森林质量,让更多的森林进城、环村,进一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高生态承载力,弘扬生态文化,提升城市宜居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