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耐酸性α-淀粉酶产生菌的发酵条件优化(摘要)(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耐酸性α-淀粉酶产生菌的发酵条件。[方法]在筛选出的耐酸性α-淀粉酶产生菌的基础上,对其培养基C、N含量、接种龄、接种量、初始pH、摇瓶转速及温度等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耐酸性α-淀粉酶产生菌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龄14h,接种量8%,初始pH值5.5,发酵温度35℃,转速150r/min,接种菌液量25ml,培养基中C、N的含量分别为1.0%、0.5%。[结论]在优化条件下,酶活力达到31.4U/ml,比未优化时提高了65.3%。  相似文献   

2.
刘雅琴  乌日娜  段金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19888-19890
[目的]优化耐酸性α-淀粉酶产生菌的发酵条件。[方法]在筛选出的耐酸性α-淀粉酶产生菌的基础上,对其培养基C、N含量、接种龄、接种量、初始pH值、摇瓶转速及温度等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耐酸性α-淀粉酶产生菌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龄14 h,接种量8%,初始pH值5.5,发酵温度35℃,转速150 r/min,接种菌液量25 ml,培养基中C、N的含量分别为1.0%。[结论]在优化条件下,酶活力达到31.4 U/ml,比未优化时提高了65.3%。  相似文献   

3.
α-淀粉酶固定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固定化酶的优越性,酶的固定化的方法分类以及不同方法的优点和缺点。以甘蔗纤维素衍生物为载体,用共价键结合法固定α-淀粉酶。根据温度、pH值、α-淀粉酶的浓度以及α-淀粉酶与甘蔗纤维素衍生物载体的配比对α-淀粉酶固定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固定条件为:温度60℃,pH值为6.0,α-淀粉酶的浓度为60U/ml,α-淀粉酶与甘蔗纤维素衍生物载体的配比为50ml∶1g。缓冲溶液为柠檬酸-磷酸氢二钾缓冲液。通过吸光度法测定所得固定化酶的活力为34.77U/g固定剂。测得米氏常数为12.88g/L,半衰期为3.17h,固定化酶在使用过程中没有α-淀粉酶脱离在产品中,所以可以减少额外的加工费用,同时可以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4.
甜玉米口感细腻,香味浓郁,是开发果蔬汁饮料的良好资源。研究比较了两种α-淀粉酶的水解效果,并探讨了温度、时间、酶用量等因素对α-淀粉酶活力的影响,通过L9(33)正交实验,确定了甜玉米汁酶解的最佳条件为:Ter-mamyl 120 L,S型耐高温α-淀粉酶,加酶量0.30 mL/100g,水解温度90℃,时间30 min。  相似文献   

5.
荞麦淀粉酶水解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索荞麦淀粉酶水解特性及工艺条件,试验采用中温α-淀粉酶、真菌α-淀粉酶及其不同组合对荞麦淀粉进行水解,并在水解温度、pH、底物浓度及酶用量等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试验,确定了荞麦淀粉酶解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真菌α-淀粉酶适用于荞麦淀粉水解,其淀粉转化率和DE值均较高;各因素对真菌α-淀粉酶水解荞麦淀粉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pH>水解温度>酶用量>底物浓度;真菌α-淀粉酶水解荞麦淀粉的适宜工艺条件为:水解温度54℃,pH 6.0,底物浓度50 g/L,酶用量100~130 U/g,水解时间为75 m in,在此工艺条件下荞麦淀粉酶水解度为66.05%。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索江西红壤α-淀粉酶分离株的多态性。[方法]以江西红壤中分离的产α-淀粉酶的菌株为研究对象,通过16S rDNA的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酶切,研究产α-淀粉酶菌株的多态性。[结果]从江西红壤中共分离到33个产α-淀粉酶的菌株,用HhaI酶对这些菌株的16S rDNA进行酶切,共得7种酶切类型。这些菌株存在表型差异,而且呈现丰富的多样性。菌株间遗传背景有很大相似性,但个别谱带之间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具有丰富的生态多样性。[结论]该研究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了产α-淀粉酶的菌株在红壤中具有丰富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α-淀粉酶、γ-淀粉酶水解淀粉,探讨了麦麸中淀粉水解工艺条件。以料液比、α-淀粉酶与γ-淀粉酶的比例、复合酶添加量、酶解温度、时间和pH值为单因素,研究各单因素对淀粉残留率的影响,用正交法对试验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麦麸中淀粉液化水解残留率最低的工艺条件为α-淀粉酶与γ-淀粉酶的比例6∶4、添加量0.7%、酶解温度40℃、时间90 min、pH 6.5,在此条件下,酶解后麦麸中淀粉的残留率仅为0.62%。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十字花科植物荠菜、独行菜、播娘蒿不同器官的过氧化物酶(POD)、α-淀粉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和过氧化氢(H2O2)的含量,同时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过氧化物酶及α-淀粉酶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种植物不同器官的POD、α-淀粉酶、PAL活性和可溶性蛋白、H2O2含量存在差异,POD和α-淀粉酶同工酶谱条带在不同器官之间也存在着差异,有可能POD和PAL的活性与植物的药用成分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在讨论α-淀粉酶活力稳定性的基础上,进行α-淀粉酶催化芭蕉芋淀粉合成烷基糖苷单因素试验,分析淀粉浓度、酶浓度、反应时间对产物产率的影响,同时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确定α-淀粉酶催化芭蕉芋淀粉合成烷基糖苷的最优条件,并对产物做了定性与定量的分析。结果显示,α-淀粉酶催化芭蕉芋淀粉在温度为50℃,pH为5,甲醇浓度为40%(V/V)下酶活力保持较好。α-淀粉酶催化芭蕉芋淀粉合成烷基糖苷的最优条件为:淀粉浓度150g/L,酶浓度138U/mL,时间18h,在此条件下最终产物得率为15.94%,产物主要由甲基葡萄糖苷和甲基麦芽糖苷组成,且经过葡萄糖淀粉酶酶解转化得到最终甲基葡萄糖苷总量为1.16mg/mL。  相似文献   

10.
化学测定和同工酶分析表明,杂交水稻种子在萌发初期淀粉酶酶带起动快、表达早,使萌发初3天有较明显的总淀粉酶和α#+-淀粉酶活性优势。杂交水稻种子胚乳预存有α#+-淀粉酶是造成这一优势的主要内在基础。这种预存酶的电泳特性与萌发期间出现的三区酶带中的A带一致,并非新带。杂交水稻种子形成期间未出现干种子中预存的α#+-淀粉酶带(A),而只测得Rf值较小的淀粉酶带。由此推测,预存的α#+-淀粉酶可能是种子成熟后经内部的生化修饰而激活的。GA#-3对不同α#+-淀粉酶合成的作用并非一致,C带需要GA#-3的诱导,而A带则相反。放线菌素D对萌发种子淀粉酶各带的合成无抑制效应。另外,还对水稻杂种优势的早期预测指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产纤维素酶菌株的分离·筛选及酶活性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琳  景晓辉  黄俊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7855-7857
[目的]寻找更多高效降解纤维素的新菌种及其科学利用方法。[方法]利用“采样-培养-分离单菌落-初筛-复筛-测OD值”的方法筛选出分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菌株。[结果]经反复培养和划线分离从80份样品中初选出35株具有分解纤维素能力的菌株。其中10株由白转绿,长势较好;6株深绿色,长势一般;4株绿色,长势较好。这20株都产孢子,被初步鉴定为绿色木霉。用刚果红培养基进行复筛选,得到9株透明圈较大的菌株。将这9株菌株再进行发酵培养,用DNS法进行酶活测定得到2株酶活较强的菌株。这2株菌株被鉴定为棘孢木霉。通过滤纸崩解测试筛选出20株降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菌种。DNS法酶活测定结果表明采自甘蔗堆积处和甘蔗地的2个菌株的产酶活性最高。[结论]采自甘蔗堆积处和甘蔗地的2个菌株可以作为降解纤维素的新菌种。  相似文献   

12.
王波  李婧  鲜灵  高俭  周洁  唐杰 《西南农业学报》2012,25(2):601-604
对不同地区栽培的黄背木耳菌株进行了组织分离,获得10个菌株,以2个保藏菌株为对照,对其进行了ISSR、菌丝生长速度和产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组织分离菌株与保藏在遗传上存在差异,遗传相似系数在0.630~0.870之间,组织分离菌株与保藏菌株之间遗传差异较显著;在菌丝生长速度上差异也显著,组织分离菌株在菌丝生长速度上差异明显,最大的相差1倍以上;在产量上表现出组织分离菌株产量较保藏菌株高,增产率在16.48%~90.85%,组织分离培养方法具有复壮效果。  相似文献   

13.
拮抗棉花枯萎病菌的苦豆子内生细菌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从塔里木盆地苦豆子中分离得到的内生细菌进行皿内涂布拮抗实验、对峙培养法拮抗实验和胞外分泌物的拮抗性测定等研究,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苦豆子中存在大量的拮抗性内生细菌资源.皿内涂布法筛选结果表明550株苦豆子内生细菌中有118株相对抑菌率超过50 ;.对峙培养法对118株拮抗性内生细菌进一步筛选结果表明对棉花枯萎病菌抑菌距离超过20 mm的菌株有56株.56株拮抗性内生细菌胞外分泌物对棉花枯萎病菌的抑菌距离超过5 mm的有35株,具有较好的生物防治潜力.56株拮抗性内生细菌经鉴定分别属于气芽孢杆菌属(Aerobacillus sp.,7株)、气单胞菌属(Aeromonas sp.,8株)、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25株)、黄单孢杆菌属(Xanthomonas sp.,5株)、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 sp.,5株)、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 sp.,6株).  相似文献   

14.
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与其产脂肽类抗生素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明确55株芽孢杆菌(Bacillus spp.)菌株对3个植物病原真菌(小麦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niveum)抑菌活性及与其产生的脂肽类抗生素种类的定性定量关系。【方法】采用平板对峙培养分别测定55株芽孢杆菌活体菌及其脂肽类抗生素粗提物对3个真菌的抑菌活性;根据脂肽类抗生素合成相关基因序列srfA、ituA和fenA对55株芽孢杆菌进行PCR扩增;采用质谱及液相色谱分析55株芽孢杆菌脂肽类抗生素的种类、数量。【结果】55株芽孢杆菌菌株及其脂肽类抗生素粗提物对3个病原真菌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16.5%菌株脂肽类粗提物的抑菌活性比活体菌的强,55.8%菌株粗提物的抑菌活性比活体菌的弱,27.7%菌株粗提物的抑菌活性基本没有变化。55株芽孢杆菌基因组PCR扩增结果表明,89.1%菌株含有srfA,87.3%菌株含有ituA,只有56.4%菌株中含有fenA。55株芽孢杆菌粗提物质谱检测结果表明,53株菌株检测到surfactins,48株检测到iturins,只有菌株Bs916(Bacillus subtilis 916)检测到fengycins,粗提物中没有检测到3种抗生素的菌株其抑菌活性较弱或者没有。同时发现,在检测到iturins的48株菌株中,48株均检测到bacillomycin D,2株检测到bacillomycin L,12株检测到bacillomycin F、iturin A或mycosubtilin。对55株芽孢杆菌粗提物的液相色谱检测结果表明,53株菌株检测到surfactins;51株检测到iturins;只有菌株Bs-916检测到fengycins;有2株菌株未检测到上述3种抗生素。根据iturins的色谱峰出峰时间及峰型分为4大类,命名为1、2、3和4型,4种类型的iturins对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强度顺序为1型>2型>3型>4型。在3株菌株JCC-1、JCC-9和JCC-18中检测到2个未知的脂肽类化合物(命名为Unknowns:Unknown1、2)的质谱峰。【结论】芽孢杆菌脂肽类抗生素是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的主要成分,并具有多样性;iturins结构的变化及其分泌量与抑制植物病原真菌活性有一定的相关性。芽孢杆菌还产生一些未知的脂肽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天津野生黄伞菌株进行初步分类鉴定。[方法]利用酯酶同工酶技术对4个野生菌株、7个引入黄伞菌株及1个滑菇菌株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2个菌株共检出22条酶带,11种酶谱类型。黄伞菌株具有共同特征谱带,且遗传多样性丰富。菌株分为3大类群,天津野生黄伞聚为一个类群,亲缘关系相近,而与其他菌株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结论]为黄伞种质鉴定、资源保护和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应用落叶型和非落叶型大丽轮枝菌特异性引物D-1/D-2和ND-1/ND-2,对从陕西采集的67株菌株、矿物油室温保藏的24株菌株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所提供的5个大丽轮枝菌进行落叶型与非落叶型分子鉴定,以明确陕西是否存在落叶型菌株,掌握不同致病类型菌株的出现频率。结果表明,67株陕西菌株中有21株落叶型菌株,46株非落叶型菌株,落叶型菌株的比率为31.3%;其余29株菌株中14株为非落叶型菌株,5株为落叶型菌株,9株未产生特异性条带,1株用两对引物均可扩增出特异性条带。采用无底塑钵菌液浇根法接种冀棉11进行致病性测定,以了解落叶型菌株和非落叶型菌株致病力的差异。结果显示,21株落叶型菌株的平均病情指数为40.5,是19株非落叶型菌株病情指数(17.9)的2.3倍。  相似文献   

17.
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简称金葡菌)对6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在测定的121株金葡菌中,耐苯唑西林金葡菌(MRSA)为26株,占21.5%;对苯唑西林敏感菌(MSSA)为93株,占76.9%;中介菌株为2株,占1.6%。金葡菌对6种抗生素耐药率最低的是头孢噻肟为2株,占1.6%。mecA基因的PCR扩增结果显示:所有的MSSA mecA基因均阴性,中介株mecA基因阳性1株,而MRSA中mecA基因阳性株为9株。MSSA对大部分抗生素仍保持良好的敏感性,而MRSA表现为多重耐药性,PCR技术可以作为快速检测金葡菌耐药基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三苏祠古树名木资源调查与养护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护三苏文化,传承三苏精神,合理利用三苏祠古树名木资源,对眉山市三苏祠古树名木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现有古树名木57株,隶属10科10属10种,其中国家二级古树8株,国家三级古树49株;生长旺盛树9株,生长一般树22株,生长较差树24株,濒死树2株;并提出了古树名木养护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人参内生菌的分离及拮抗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研磨法和组织块法对我国吉林省5个不同地区来源的健康人参植株分别进行了内生细菌和内生真菌的分离,并采用菌体初筛和发酵液复筛相结合的方法,筛选了对6种人参主要病害病原菌具有抑菌活性的内生菌株.结果显示:在人参根、茎、叶不同器官中共分离获得152株内生细菌和46株内生真菌,初筛后得到对2种以上病原菌有抑菌活性的内生细菌16株,内生真菌3株,复筛后对4种以上病原菌具有抑菌活性的内生细菌2株,内生真菌1株,还发现了对灰霉病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菌株3株.  相似文献   

20.
海洋真菌分类鉴定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华  康应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1):9825-9826
详细介绍了海洋真菌现代分类鉴定方法。先考察其在不同盐度条件下的生长情况,检验分离自海洋的真菌是否为海洋微生物,然后从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基因水平3方面指标综合考虑将海洋有丝真菌鉴定到种属水平,确定其系统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