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华鳖爱德华氏菌病病原和组织病理研究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完其 《水产学报》1997,21(4):428-433
从中华鳖病病鳖的肝脏分离得到菌株s-1。用菌株S-1进行人工感染,100%的鳖患病,从感染的病鳖的肝脏分离到菌株s’-1,经生理生化反应测定,它与菌株s-1特性一致。经鉴定,菌株s-1是迟钝爱德华氏菌,野生型。爱德华氏菌感染会引起鳖的脏器发生变质性病变。主要症状呈肝脏型,肝局部坏死,有结节状肉芽肿。  相似文献   

2.
中华鳖台湾群体耶尔森氏菌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完其 《水产学报》1999,23(2):174-180
从中华鳖台湾群体病鳖的肝脏分离到菌株97-7-2C,97-9-2A‘,用这两种菌株人工感染10-15g稚鳖,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100%,经菌体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反应测定,鉴定97-7-2C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97-9-2A’为结核耶尔森氏菌,这两种菌都会引起鳖败血症。  相似文献   

3.
中华鳖温和气单胞菌病的病原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中华鳖温和气单胞菌病是集约化温室养鳖的主要疾病之一。1994—1997年间先后从垂死病鳖的血液和肝脏分离到94—10—28、95—3—20、96—2—1、96—3—A和97—6—13五菌株。经细菌学鉴定均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sobria)。任选其中二菌株进行人工感染,均使鳖100%患病。发病鳖的症状与自然病鳖的症状一致,再分离菌株的各种特性与原分离菌株相同。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比较了八种药物对上述二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5号药的抑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从患病的美国青蛙(Rana grylio)皮肤组织中分离到3个菌株。经人工感染证实皮1-3为致病菌。经VITEK-AMS-60自动鉴定系统鉴定为洛菲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lwoffii)。该菌对红霉素、丁胺卡那、庆大霉素等18种药物敏感;对氯霉素、四环素等5种药物有耐受性。组织病理研究表明:该菌引起肝脏、肾病和皮肤发生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5.
从病鳖肝脏,颈,腿部皮肤溃烂处分离得到菌株m-3,m-6,J-8,J-10株细菌,经人工感染试验证明这四株菌为鳖皮肤溃烂病的病原菌,对菌体形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化反应的鉴定证明了J-8,J-10,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sobira)M-3,M-6O为摩根氏菌(Morganellamorganii)。  相似文献   

6.
中华鳖穿孔病病理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报道由嗜水气单胞菌、普通变形菌等多种细菌引起的中华鳖穿孔病的病理变化。病鳖各脏器发生变质性病变,充血、出血,呈败血症;脏器局部坏死组织中聚有大量脓细胞,呈化脓灶。同健康鳖相比,病鳖12项血清生化成分有8项发生显著变化:K+、Ca2+、谷草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量增多;Na+、Cl-、胆固醇和碱性磷酸酶量减少;肌肉中酯酶和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7.
对鳖非典型性赤斑病进行了病原分析,未分离到病毒,但从脏器和卵中分离到8株细菌,经细菌学和血清学鉴定均属于嗜水气单胞菌。毒力试验证实该菌是本病的致病菌,它们对诺氟沙星等20余种抗菌药物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8.
中华鳖温和气高胞菌病的病原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中华鳖温和气单胞菌病是集约化温室养鳖的主要疾病之一.1994-1997年间先后从垂死病鳖的血液和肝脏分离到94-10-28、95-3-20、96-2-1、96-3-A和97-6-13五菌株.经细菌学鉴定均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任选其中二菌株进行人工感染,均使鳖100%患病.发病鳖的症状与自然病鳖的症状一致,再分离菌株的各种特性与原分离菌株相同.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比较了八种药物对上述二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5号药的抑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团头鲂病原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飞  梁利国  谢骏 《水产科学》2012,31(10):606-610
从患病的团头鲂肝脏中分离到1株优势菌WJ-8。将菌株WJ-8进行人工回归感染试验,其患病症状同自然发病症状,证明其对团头鲂有致病性。该菌株的形态特征、主要理化特性、16SrRNA序列测定结果及系统发育树的构建表明该菌株为嗜水气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氟苯尼考、甲哌利福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22种药物敏感,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羧苄青霉素、苯唑西林等12种药物表现出耐药性。  相似文献   

10.
鳖穿孔病的病原研究   总被引:40,自引:4,他引:40  
孙佩芳 《水产学报》1996,20(2):120-124
鳖穿孔病是我国养鳖业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对象主要是稚鳖。从垂死的鳖体中分离到M-Ⅱ-3、M-5、M-Ⅰ-3和M-Ⅱ-2四株细菌。经人工感染试验均对健康稚鳖表现出较强的致病力,出现与自然病鳖相同的症状。由此证实这四菌株是鳖穿孔病的病原菌。对菌体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反应的鉴定证明致病菌为嗜水气单胞菌和普通变形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