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2 毫秒
1.
2015年在西藏墨脱县布裙湖采捕到252尾全唇裂腹鱼Schizothorax integrilabiatus样本,通过耳石磨片观察分析其年龄组成,采用特殊Von Bertalanffy(VBGF)、Logistic、Gompertz和幂指数四个生长方程分别模拟全唇裂腹鱼的生长,利用最大似然法估计各模型的参数。结果表明:采集的样本共分为7个年龄组(即1~7龄),以2龄组数量最多。各模型的AIC(赤池信息量准则)和BIC(贝叶斯信息准则)值检验模型的拟合效果显示,VBGF生长方程最适合模拟全唇裂腹鱼的生长,其次为Gompertz、幂指数生长方程,而Logistic生长方程拟合效果最差。VBGF生长方程为:Lt=28.36×[1-e~(-0.14·(ti+0.57))]。由模型间AIC差值可知:Gompertz和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之间的模拟效果差别不太大,都能较好模拟全唇裂腹鱼的体长生长。  相似文献   

2.
对2013年5月和9月在金沙江上游支流赠曲采集的98尾裸腹叶须鱼(Ptychobarbus kaznakovi)进行了年龄和生长特性的研究。渔获物的优势体长组为150~200 mm,占62.38%,优势体重组在14.3~150 g,占87.63%;体长体重关系为W=2×10-5L2.884;以臀鳞为年龄鉴定材料,结果显示,裸腹叶须鱼渔获样本由3~10龄组成,其中3~6龄个体占94.2%;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t=668.35[1-e~(-0.0662(t+0.83))],Wt=2807.6[1-e~(-0.0662(t+0.83))]~(2.884);生长系数k为0.066 2,说明裸腹叶须鱼为生长缓慢型鱼类;体重生长的拐点年龄为15.17龄,对应的体长和体重分别为436.61 mm和822.35 g。  相似文献   

3.
镜泊湖细鳞斜颌鲴的年龄与生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镜泊湖细鳞斜颌鲴的年龄生长特点。以鳞片上的年轮作为年龄鉴定依据。渔获物中1~+龄和2~+龄个体占52%以上,体长以14~26厘米为主。体长与鳞长之间呈直线相关L=0.1116+47.8754R。体重与体长呈指数函数相关 W=0.014L~(3.0?7?)。3~+ 龄以前生长较快,生长指标高,体长和体重的相对增长率大,以后转入成鱼生长阶段,其生长规律适合 von Bertalaffy 方程:L_t=38.5[1-e~(-0.328(t+0.446)];W_t=893.6[1-e~(-0.328(t+0.446)]~3。体重生长曲线的拐点位于 2.93龄的 W_t=0.32W_∞处,为成熟拐点。建议捕捞 3龄以上个体,并作为养殖对象加以发展。  相似文献   

4.
对2015年9月在太湖采集的200尾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样本进行了年龄结构和生长特征的研究,结果显示:年龄结构由0~+—5~+龄共6个年龄组组成,1~+龄鱼的数量比例最大,约占42.0%,体长与体质量呈显著的幂指数关系,方程为W=1.96×10-5 L~(2.9842),太湖鲢为匀速生长类型,生长性能良好。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_t=105.27[1-e~(-0.1855(t+0.670))],W_t=21.2388[1-e~(-0.1855(t+0.670))]~(2.9842),其生长呈现先快速增长后逐步趋于稳定的过程,生长拐点年龄为5.22龄,建议将此年龄时的体长(约70.0 cm)作为太湖鲢开捕体长,现阶段宜将太湖鲢的捕捞量控制在614.0 t左右。研究结果为太湖鲢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2017年5 6月和910月在怒江上游察瓦龙县至那曲县江段采集的225尾裸腹叶须鱼(Ptychobarbus kaznakovi)为研究对象,对比脊椎骨和微耳石两种鉴定年龄材料,分析其年龄结构与生长特性。结果显示:微耳石判别年龄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精确度。裸腹叶须鱼优势体长为101~250 mm,占总样本的78.48%,优势体重为0~150 g,占总样本的91.11%。裸腹叶须鱼种群由1~10龄和13龄11个年龄组组成,优势年龄组为3~5龄,占样本总数的66.22%,其中4龄鱼数量最多,占样本总数的27.56%,高龄鱼较少。体长与体重的拟合关系式为:W=2×10-5 L2.8644(R2=0.9893,n=225),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L t=699.571-e-0.0615(t+0.842 9),W t=2 816.821-e-0.0615(t+0.842 9)2.8644,生长系数k为0.0615,表明怒江上游裸腹叶须鱼为缓慢生长型鱼类。拟合生长速度方程,生长加速度方程得出年龄生长拐点t i为16.27龄,对应的体长l i为455.36 mm,对应体重w i为823.42 g。  相似文献   

6.
长江干流圆口铜鱼的年龄与生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鳞片材料对采自长江干流宜昌和重庆江段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的年龄进行鉴定,并对其生长方程、生长拐点等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江段圆口铜鱼的年龄组成以1、2龄个体为主;体长(L)和鳞径(R)呈线性关系,L=15.327R+71.349;体重(W)与体长(L)呈幂指数关系,W=0.00002L2.9942;体长von Bertalanfy生长方程为Lt=730.15[1-e-0.12(t+1.01)];体重生长方程为Wt=7493.05[1-e-0.12(t+1.01)]2.9942;其生长拐点年龄为8.13龄。圆口铜鱼体长生长3龄前为快速期,之后生长减缓。为了保护长江干流圆口铜鱼资源,建议以278mm为最小捕捞个体的体长。  相似文献   

7.
研究长脂拟鲿的年龄和生长特征,为开展其人工养殖、种质鉴定以及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提供基础资料。样品鱼于2013年2-10月采自贵州境内沅江水系氵舞阳河,共193尾,体长94~209 mm、体重9.7~59.2 g。以脊椎骨、匙骨、鳃盖骨、胸鳍棘等为年龄鉴定材料,研究了长脂拟鲿的年龄和生长特性,阐述年轮特征,计算了相对生长率、瞬时生长率、生长常数、生长指标等生长参数。脊椎骨椎体的年轮标志最清晰,其各个生长年带的径向宽度近似相等,为长脂拟鲿年龄鉴定的理想材料;脊椎骨椎体年轮为疏密型年轮,年轮形成的时间为3-7月。氵舞阳河长脂拟鲿渔获物年龄组成为1~8龄,2~4龄为优势年龄组,占总样本量的84.97%。长脂拟鲿体长与脊椎骨轮径关系的拟合方程为L=60.91R+65.709,体长与体重关系的拟合方程为W=0.00074 L2.0935。von Bertalanfy、Gompertz和Logistic生长方程对长脂拟鲿体长、体重生长的拟合度均较高(r~20.98),以von Bertalanfy生长方程拟合度最高。长脂拟鲿von Bertalanfy生长方程为:L_t=364.32[1-e~(-0.058(t+4.001))],W_t=170.49[1-e~(-0.058(t+3.994))]2.0935。生长拐点年龄为8.73龄,拐点年龄时体长、体重分别为190.22 mm、43.74 g。长脂拟鲿生长可以划分为1~5龄、6~7龄两个不同的生长阶段。长脂拟鲿属生长缓慢鱼类,其生长为异速生长。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雅鲁藏布江扁头种群的生物学特征,制定合理的渔业资源管理和保护对策,于2012年4-9月、2016年3-9月采集西藏帕隆藏布支流东久河、鲁朗河和拉月曲的695尾扁头(Pareuchiloglanis kamengensis),以耳石为年龄材料,进行年龄与生长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扁头群体样本体长分布范围为56~179 mm,雌雄体长分布有显著差异,范围分别为94~158 mm和98~179 mm;群体年龄范围为2~20龄,雄鱼年龄为5~18龄,雌鱼年龄为6~20龄;体长体重关系式为:W=3.330 6×10~(-5)SL~(2.81)(n=695,R~2=0.838),t检验表明种群为异速生长类型。采用von Bertalanffy方程拟合生长方程,雌雄鱼体长生长方程分别为:L_(t♀)=165.97[1-e~(-0.107(t+3.172))],L_(t♂)=200.31[1-e~(-0.073(t+3.933))];雌雄鱼的生长拐点分别为6.24龄和10.52龄,对应体长为105 mm和130 mm,对应体重为16.44 g和28.96 g。由于扁头生长缓慢,为保证扁头种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捕捞时建议选择大于130 mm的个体。  相似文献   

9.
为丰富白缘鱼央(Liobagrus marginatus)的基础生物学资料,在金沙江支流黑水河采集白缘鱼央244尾,分析其年龄结构、生长特性和生活史类型,并通过脊椎骨进行其年龄鉴定。结果显示,黑水河白缘鱼央由5个年龄组构成,其中以2龄个体为主,占50.4%。全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3×10~(-5)L~(2.78)(R~2=0.947),全长与体重的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分别为L_t=133.13[1-e~(-0.24(t+1.92))]和W_t=24.02[-e~(-0.24(t+1.92))]~(2.78)。体重生长速度和加速度均具有拐点,拐点年龄为2.34龄,拐点体长85.19 mm,拐点体重6.30 g。通过模糊聚类法分析,确认白缘鱼央属于r-选择鱼类。研究表明,白缘鱼央的种群结构呈现低龄化,水电开发和过度捕捞是影响其种群结构的主要因素;白缘鱼央的捕捞规格应该高于其拐点年龄,即体长大于85.19 mm,体重大于6.30 g。  相似文献   

10.
对额尔齐斯河白斑狗鱼和黑龙江黑斑狗鱼的种群结构和生长特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白斑狗鱼由10个年龄组组成,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2×10-5L2.9006,生长方程为Lt=1085.49(1-e-0.1372(t+0.60387)),Wt=12658.26(1-e-0.1372(t+0.60387))3,生长拐点为7.42龄,拐点体重为3750.60g,其在8龄前能维持较快速的生长;黑斑狗鱼由7个年龄组组成,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分别为W=4×10-6L3.1367,生长方程为Lt=1588(1-e-0.1119(t+0.46587)),Wt=43870.1(1-e-0.111(9t+0.46587))3,生长拐点为9.35龄,拐点体重为12998.55g,其在10龄前能维持较快速的生长:同时探讨2种狗鱼生态学参数的地理差异。鉴于2种狗鱼的资源现状,建议应加强对4+~7+龄个体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绰斯甲河大渡裸裂尻鱼的年龄与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绰斯甲河流域大渡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malacanthus chengi)的微耳石和脊椎骨为年龄鉴定材料,对其进行了年龄鉴定,并比较了两种年龄鉴定材料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微耳石更适合于年龄鉴定。同时,以微耳石磨片为年龄鉴定和生长推算材料,对大渡裸裂尻鱼种群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相同年龄组内雌鱼个体显著大于雄鱼。雌、雄鱼体重与体长表现为异速生长:W♂=0.024 5×L2.793 4,W♀=0.021 3×L2.859 3。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雌鱼Lt=32.319×[1-e-0.087×(t+4.024)],Wt=439.165×[1-e-0.087(t+4.024)]2.859 3;雄鱼Lt=23.195×[1-e-0.213×(t-1.008)],Wt=169.307 2×[1-e-0.213×(t-1.008)]2.793 4。雌、雄鱼的生长拐点年龄分别为8.1龄和6.0龄,对应的雌鱼体长和体重为L=21.06 cm,W=129.12 g;对应的雄鱼的体长和体重为L=15.18 cm,W=51.85 g。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不同生长时期锦绣龙虾(Panulirus ornatus)月生长指标的测定,建立了1龄锦绣龙虾的生长模型。锦绣龙虾的体长(L)—体质量(W)的相关式为:W=0.034 8L3.066 3;体长(L)和头胸甲长(CL)的相关式:L=2.772 2CL+0.337 9,得出锦绣龙虾的体长生长方程:Lt=37.498×(1-e-0.076 77(t-0.055 84)),体质量生长方程:Wt=2 333.24×(1-e-0.076 7 7(t-0.055 84))3.066 3,体长生长速度方程为:dL/dt=2.879 8×e-0.076 77(t-0.055 84),体质量生长速度方程为:dW/dt=549.244 3×e-0.076 77(t-0.055 84)(1-e-0.076 77(t-0.055 84))2.066 3。计算出其拐点年龄(Tr=ln3/k+t0)为14.65个月。说明锦绣龙虾体长在前期生长较快,而后期生长缓慢;体质量前期生长较慢,后期较快;体质量增长速度曲线呈不对称的S曲线,并具拐点,在拐点处其体质量增长速度能达到最大值79.24 g/月。本研究旨在为锦绣龙虾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3.
根据2017-2019年在洞庭湖采集的228尾花[鱼骨](Hemibarbus maculatus)样本,使用耳石和鳞片研究其年龄、生长和资源现状。结果显示:耳石和鳞片是良好的年龄鉴定材料,鳞片上年轮特征以普通切割型为主,耳石重量可用于粗略、快速年龄鉴定。样本体长90~262 mm,优势体长组120~180 mm;体重11.0~399.0 g,优势体重组为20.0~80.0 g;年龄组成1~4龄,1龄为优势年龄组。体长体重关系:W=7.434×10^-6 L s 3.165,b值显著大于3,为异速生长鱼类。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L t=301.4[1-e-0.471(t+0.341)],W t=522.0[1-e-0.471(t+0.341)]3.165,拐点年龄2.11龄(体长206.2 mm,体重156.9 g)。花[鱼骨]为典型的r-选择鱼类,总死亡系数3.321,自然死亡系数0.823,开发率为0.752,种群处于过度开发状态。建议起捕体长为172.2 mm,开发率降至0.601,同时在繁殖季节设置人工鱼巢,以恢复洞庭湖花[鱼骨]种群资源。  相似文献   

14.
2014年采集自湖北长湖的479尾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样本,研究了长湖种群的年龄结构和生长特性。短颌鲚的耳石和鳞片均可用于鉴定短颌鲚年龄,且两者鉴定年龄的吻合度达到75.8%。长湖短颌鲚种群的年龄组成为1~4龄,其中1~3龄鱼为主,占总样本量的96.0%。短颌鲚属匀速生长型,其体重和体长的关系为:W=6.290×10-6L2.855(n=479,R2=0.959,P0.01),且无明显性别差异。长湖短颌鲚体长与体重的生长符合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L_t=332.869[1-e-0.213(t+1.775)],W_t=99.940[1-e-0.213(t+1.775)]2.855,其生长拐点为t=3.15龄。为了可持续开发利用长湖短颌鲚渔业资源,建议捕捞规格提高到体长200 mm。  相似文献   

15.
云龙湖水库青梢鲌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鳞片和耳石对取自云龙湖水库的青梢鲌(Erythroculter dabryi)进行了年龄鉴定,并对其生长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以鳞片和耳石为年龄鉴定材料时,二者的吻合率分别为59.57%和90.16%。年龄鉴定结果显示,所捕获的青梢鲌由1~8龄个体组成,主要是3~5龄个体;个体体长与耳石半径之间呈直线相关:L=9.5632R-0.1595(R2=0.995,n=175),体重与体长呈指数函数相关:W=1.07×10-2L3.3035,其生长规律符合von Bertalanffy方程:Lt=20.4741(1-e-0.2531(t+0.8056)),Wt=229.5864(1-e-0.2531(t+0.8056))3.3035;青梢鲌生长拐点年龄为3.92龄,对应的体长为14.28 cm,体重为69.88 g;3.92龄为合理的捕捞时期。  相似文献   

16.
2014年7~10月在黑龙江干流抚远江段采集红鳍原鲌Cultrichthys erythropterus样本249尾,研究抚远江段红鳍原鲌种群的年龄结构与生长特性。结果表明,黑龙江抚远江段红鳍原鲌种群的年龄组成为1~7龄,以4~5龄鱼为主,占总样本量的67.8%;红鳍鲌为异速生长型,其体长和体质量的关系为W=0.0038L~(3.403)(n=248,R2=0.99,P0.01),红鳍原鲌体长与体质量的生长符合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Lt=46.317[1-e~(-0.174(t+0.235))],Wt=1 771.325[1-e~(-0.174(t+0.235))]3.403,其生长拐点为t=6.80龄,对应的体长和体质量分别为32.70cm和541.66g。建议捕捞规格提高到体长300mm或体质量500g以上,以可持续开发利用黑龙江抚远江段红鳍原鲌渔业资源。  相似文献   

17.
以鳞片作为年龄鉴定材料,研究转基因鲤(Cyprinus carpio)放流试验的人工湖中鲫(Carassius auratus)的年龄组成、大小与生长特性。结果显示:鲫种群由4个年龄组(1 a~4 a)构成。体重(W,g)与体长(L,mm)的关系式为:W=2.597×10-5L3.0133;体长与鳞径(R,mm)的关系式为:L=7.4+29.8R。生长模式可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描述:Lt=28.8[1-e-0.254(t+0.307)],Wt=668.9[1-e-0.254(t+0.307)]3.0133,体重生长拐点年龄ti=4.04 a。还对转基因鲤放流人工湖泊中鲫的生长数据同其它湖泊中的作了比较。这些数据为今后探讨转基因鲤种群的建立对鲫生长的影响积累了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18.
采用鳞片材料对采自长江干流宜昌和重庆江段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的年龄进行鉴定,并对其生长方程、生长拐点等生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江段圆口铜鱼的年龄组成以1、2龄个体为主;体长(L)和鳞径(R)呈线性关系,L=15.327R+71.349;体重(W)与体长(L)呈幂指数关系,W=0.00002L2.9942;体长von Bertalanfy生长方程为Lt=730.15[1-e-0.12(t+1.01)];体重生长方程为Wt=7493.05[1-e-0.12(t+1.01)]2.9942;其生长拐点年龄为8.13龄。圆口铜鱼体长生长3龄前为快速期,之后生长减缓。为了保护长江干流圆口铜鱼资源,建议以278mm为最小捕捞个体的体长。  相似文献   

19.
015年4月(春季)、8月(夏季)、11月(秋季)和2016年2月(冬季),对洪泽湖河蚬(Corbicula fluminea)进行了采样调查,共设置30个样点,从各采样点分别随机选取30个河蚬,记录不同壳长、壳宽、壳高和体重的河蚬数量,计算其年龄组成和分布频率,并统计不同壳长组的年龄分布情况,以期为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显示,形态指标和体重呈现显著的季节变化;壳长、壳宽、壳高、体重和年龄范围分别为1.47~40.82 mm、3.93~27.81 mm、8.46~37.40 mm、0.43~20.56 g和1~5龄,壳长、壳宽、壳高、体重和年龄的优势组分别为15~35 mm(92.6%)、12~20 mm(83.2%)、15~31 mm(88.8%)、2~10 g(79.6%)和2~3龄(76.5%);其相对增长率和生长指标随年龄的增加逐渐降低;壳长-体重关系式为W = 1.5×10-3L 2.5795(R2= 0.90),Von Bertalanffy壳长和体重生长方程分别为Lt= 39.42 ×[1 - e- 0.33 (t + 0.6)]和Wt= 22.574 × [1-e- 0.33 (t + 0.6)]3;拐点年龄为2.73龄,对应的体重和壳长分别为6.69 g和26.28 mm。分析表明,洪泽湖有适宜河蚬生长的环境条件,且秋季为最佳捕捞季节;年龄与壳长和体重显著正相关,可以通过河蚬的体长和体重来估测其年龄;其生长可分为3个阶段,1~2龄为快速生长期,2~3龄为稳定期,3~5龄为衰老期。建议将拐点年龄所对应的壳长26.28 mm作为洪泽湖河蚬开捕壳长。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采自沅水支流無水的137尾样本,使用耳石和鳞片为年龄鉴定材料,对银鮈(Squalidus argentatus)的年龄结构和生长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研究样本体长范围为40~115 mm,优势体长组为60~100 mm(占86.1%);体重范围为1.1~23.6 g,优势体重组为3~12 g(占77.4%);共4个年龄组,1龄和2龄为优势年龄组(占93.2%)。体长和耳石半径为直线正相关,L=-9.062+258.896×R(n=132,r2=0.773);体长-体重关系方程为:W=8.557×10~(-6)×L3.134(r2=0.974,n=137),银鮈为异速生长鱼类;以退算体长拟合的von Bertalanffy方程为:Lt=177.7(1-e-0.235(t+0.193))(r2=0.909),Wt=96.1(1-e-0.235(t+0.193))3.13。估算的拐点年龄为4.7龄,对应的体长体重分别为120.9 mm和28.7 g。研究表明耳石是银鮈较好的年龄鉴定材料。沅江银鮈的年龄结构趋于简单,面临较大的捕捞压力,渔业主管部门应为保护其种质资源制定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