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奶牛临床型和隐性型乳房炎的细菌学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102例临床型和187例隐性型乳房病例的奶样进行细菌学分析,临床型病例中85.3%和乳样检出细菌,检出率高于隐性乳房为病例(72.2%)传染性病原,包括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agalactiae)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rueus)和牛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bovis)在临床型病例中的检出率是41.2%,隐性型病列中检出率是39.5%,是检  相似文献   

2.
从5 头产后13 ~25 天的正常奶牛子宫内采集并分离到纯种菌20 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5 株,革兰氏阴性菌5 株。对15 株革兰氏阳性菌进行了简易分属鉴定,其属别为:微球菌属( Micrococcus) 、链球菌属( Streptococcus) 、葡萄球菌属( Staphylococcus) 、气球菌属( Aercoccus) 、片球菌属( Pediococous) 及芽孢杆菌属( Baciccus) 。5 株革兰氏阴性菌属于大肠菌群的成员。  相似文献   

3.
对重庆部分地区6个奶牛场118头泌乳奶牛进行临床型乳房炎的病因及发病情况调查,并对其中76头泌4乳奶牛进行隐性乳房炎检查,同时对226份患乳房炎和健康奶牛奶样进行细菌学分离鉴定。结果表明:临床型乳房炎奶牛及阳性乳区分别为8.47%(10/118)和3.32%(15/452);隐性乳房炎奶牛及阳性乳区分别为78.94%(60/76)和50.34%(148/294);临床型乳房炎、隐性乳房炎奶牛的阳性乳区奶样和健康奶牛的奶样细菌检出率分别为86.67%(13/15)、87.83%(130/148)和73.00%(46/63);检出的细菌主要是葡萄球菌和链球菌。  相似文献   

4.
用兰州乳房炎试验(LMT)对来自西安市某个牛场的76份奶样作隐性乳房炎检验,并对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该牛场的隐性乳房炎检出率为33%,阳性乳样中细菌检出率为93.4%。阴性乳样中病原菌检出率为28%,在检出的94株细菌中,共有5种菌22株是与乳房炎有关的病原菌。其中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占病原菌总数的90%以上。是引起该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5.
调查了新疆石河子某奶牛场的隐性乳房炎的发病情况,采集200份乳样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共检测出隐性乳房炎病牛58头,检出率29%;分离到5种7株病原菌,其中主要的致病菌为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6.
湖北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本研究旨在分离鉴定湖北地区致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鉴定细菌的耐药特征.为奶牛乳房炎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从湖北两个主要奶牛小区的9个不同规模的奶牛场采集牛奶样本200份,经检测.其中3份为临床乳房炎样本,49份为隐性乳房炎。两地区隐性乳房炎的检出率分别为36.4%(20/55)与20%(29/145)。两地区乳房炎牛奶的细菌种类分布也各不同。其中武汉东西湖地区停乳链球菌的分离率最高,占33.3%(8/24).而宜昌夷陵区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最高,占29%(9/31),其次为无乳链球菌,占25.8%(8/31)。从乳房炎牛奶中共分离到7种细菌共55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1株,表皮葡萄球菌10株,无乳链球菌10株,停乳链球菌14株,乳房链球菌2株,大肠埃希氏菌4株,克雷伯氏菌4株。分别对所有分离株进行12种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对先锋V、氧氟沙星均高度敏感.对临床常用的青霉素、链霉素具有较高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7.
新疆石河子地区隐形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石河子地区奶牛场隐性乳房炎流行情况及其主要病原菌,采用LMT方法检出隐性乳房炎乳样后,对部分阳性乳样进行细菌分离与鉴定,同时对其主要病原菌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奶牛场隐陛乳房炎的感染率为56.3%;对307头共378份阳性奶样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结果发现,阳性乳样品中细菌分离率达62.7%(237/378),葡萄球菌、链球菌、肠杆菌和棒状杆菌为主要致病菌,且多为几种致病菌的混合感染。其敏感的抗菌药物有头孢蒎酮钠、头孢噻肟钠、氧氟沙星、克林霉素等。  相似文献   

8.
用加州乳房炎实验(CMT)检测烟台市某场牛群隐性乳房炎69头,137个乳区的奶样,细菌分离结果表明,头细菌检出率为75%;乳区细菌检出率为69%,从其中分离鉴定出链球菌1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株、溶血性表皮葡萄球菌6株。另外还有大量的非溶血性表皮葡萄球菌和环境性致病菌如蜡样芽胞杆菌等,其中链球菌和葡萄球菌是引起该场隐性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9.
于文会 《兽医导刊》2014,(12):47-53
一.奶牛乳房炎 奶牛乳房炎是危害奶牛养殖业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全世界约有2.2亿头奶牛,其中约1/3奶牛患各种类型的乳房炎。据报道,美国每年因奶牛乳房炎造成的损失达20亿美元,而我国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则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有资料报道:某牛场临床型乳房炎及阳性乳区分别为8.47%和3.32%;隐性乳房炎及阳性乳区分别为78.94%和50.34%;临床型乳房炎、隐性乳房炎的阳性乳区奶样和健康奶牛的奶样细菌检出率分别为86.67%、87.83%和73.00%;检出的细菌主要是葡萄球菌和链球菌。  相似文献   

10.
对金华市规模奶牛场HMT强阳性的122个乳样进行主要细菌的分离鉴定,查出91个乳样有细菌,细菌检出率为74.59%。检出8种共104个分离菌株,其中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53株,占51.0%;传染性细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23株,无乳链球菌14株,分别占22.1%和13.5%;环境性细菌感染9株占8.7%,其中链球菌属(除无乳之外)7株占6.7%,且以停乳链球菌为主(5.8%);肠杆菌2株占1.9%,但未检出大肠杆菌;其他细菌5株占4.8%。由葡萄球菌、链球菌混合感染引起的乳房炎占12.09%。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临床上较常使用的青霉素、链霉素、复方新诺明对该场隐性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有很大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1.
调查了合肥郊区部分奶牛场乳房炎发生情况,采用SMT检测法检测该奶牛场的隐性乳房炎,对100头奶牛进行检测,检出69头.隐性乳房炎阳性率为69%,并对乳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选择主要病原菌做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隐性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它们对头孢噻吩钠、诺氟沙星、氨苄西林、羧苄青霉素等药物均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2.
番鸭脱毛症在广西是番鸭的一种较常见的疾病,其病因多年来未解决999年我们从某番鸭场患脱毛症的番鸭病鸭群中分离到一株葡萄球菌,该菌经生化等试验确定为鸡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gallinarum)。该菌在生化与药敏试验等方面均与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有明显区别。并对其致病性进行初步研究及讨论。该病治疗用30000单位/羽的庆大霉素连续肌注三天,效  相似文献   

13.
兔葡萄球菌病(Staphylococcosis)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主要表现为脓毒血症,以局部化脓性炎症和各种器官形成化脓性炎症为特征。一、临床症状根据感染部位和细菌在体内扩散的情况不同,可表现为多种不同病型:1.脚皮炎:在兔爪下面表皮上,开始充血,稍微肿胀和脱毛、破溃。病兔不愿移动,很小心的换脚休息。有时发生全身性感染,呈败血症状,很快死亡。本病常与疥癣并发。2.乳房炎:多数出现在分娩后最初几天,急性时乳房温度升高、肿胀呈紫红或蓝紫色、局部发硬,乳汁中混有脓液、凝块、甚至有血液。病兔发热…  相似文献   

14.
对重庆地区6个奶牛场的76头黑白花奶牛294份奶样,采用LMT方法检测隐性乳房炎,按常规方法分离鉴定病原菌,用纸片法对其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LMT阳性奶牛检出率为78.94%、阳性乳区的检出率为50.43%;阳性乳区的细菌检出率为87.83%;分离鉴定的病原菌以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为主,占检出细菌总数的94.60%;而这些病原菌对庆大霉素、氯霉素和红霉素的敏感性最高。目前在临床上可首选此类药物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  相似文献   

15.
一、奶牛乳房炎 奶牛乳房炎是危害奶牛养殖业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全世界约有2.2亿头奶牛,其中约1/3奶牛患各种类型的乳房炎.据报道,美国每年因奶牛乳房炎造成的损失达20亿美元,而我国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则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有资料报道:某牛场临床型乳房炎及阳性乳区分别为8.47%和3.32%;隐性乳房炎及阳性乳区分别为78.94%和50.34%;临床型乳房炎、隐性乳房炎的阳性乳区奶样和健康奶牛的奶样细菌检出率分别为86.67%、87.83%和73.00%;检出的细菌主要是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奶牛乳房炎造成的损失约70%是由隐性乳房炎引起的产奶量下降,我国每年因隐性乳房炎造成的损失约达1.35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6.
1病因 细菌按照革兰氏染色可分为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革兰氏阳性细菌是引起乳房炎的最主要细菌,80%~90%的病例由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感染引起。链球菌属中与乳房炎有关的主要是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被链球菌感染后,多数病例无临床症状或症状不明显,是导致隐性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发病动物大多呈慢性经过,愈后可导致乳腺萎缩和间质增生。  相似文献   

17.
<正>1病因细菌按照革兰氏染色可分为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革兰氏阳性细菌是引起乳房炎的最主要细菌,80%~90%的病例由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感染引起。链球菌属中与乳房炎有关的主要是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被链球菌感染后,多数病例无临床症状或症状不明显,是导致隐性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发病动物大多呈慢性经过,愈后可导致乳腺萎缩和间质增生。无乳链球菌有高度传染性,属于传染性致病菌,潜伏期可达数星期或数个月,不  相似文献   

18.
在重庆市三个集约化奶牛场选取16头患有临床型乳房炎的奶牛的20个乳区乳样,经分离纯化培养,鉴定出了此类型乳房炎以葡萄球菌、链球菌为主要致病菌,细菌检出率为80%;对分离鉴定出的细菌进行了药敏实验,结果表明沙星类、头孢类等药物对其有良好的抑菌效果,而病原菌对青霉素、链霉素等常用药的耐药性强。  相似文献   

19.
重庆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重庆地区6个奶牛场的76头黑白花奶牛294份奶样,采用LM方法检测隐性乳房炎,按常规方法分离鉴定病原菌,用纸片法对春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LMT阳性奶牛检出率为78.94%,阳性服区的检出率为50.43%;阳性乳区的细菌检出率为787.83%;分离鉴定的病原菌以葡萄球菌和链球菌为主,占检出细菌总数的94.60%。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潍坊市当前奶牛乳房炎的发病以及病原菌的种类和耐药性情况,为该地区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提供参考,采集潍坊市6个奶牛场临床型和隐性型乳房炎奶样各100份,进行了细菌分离和鉴定。结果细菌检出率为91.50%(183/200),细菌混合感染奶样占检出细菌奶样的84.70%(155/183);共分离到265株细菌,其中链球菌(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占38.11%,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4.34%,大肠杆菌占16.98%,这些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将这些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敏感率高的药物依次是头孢喹肟(80.59%)、恩诺沙星(68.35%)、头孢噻呋(68.35%)和氟苯尼考(67.51%),耐药率高的药物依次是青霉素(37.97%)、链霉素(26.16%)和四环素(10.5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