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为快速和准确地对鹧鸪茶种质材料进行ISSR分析提供有效引物。[方法]基因组DNA的提取采用改良的CTAB法。利用99个ISSR引物,对来自海南岛境内的10个居群中共20份鹧鸪茶种质材料进行PCR扩增,以筛选出适合于所有鹧鸪茶种质材料进行ISSR分析的有效引物。[结果]从99条供试引物中共筛选出15条多态性丰富、条带清晰且可重复性良好的有效引物。用筛选出的15条引物对66份鹧鸪茶种质材料进行ISSR-PCR扩增,均可获得带型丰富和清晰可辨的DNA指纹图谱;共扩增出286条DNA谱带,其中231条为多态性带,占总扩增带数的80.77%,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9.1条谱带。[结论]所筛选的15条引物可以有效地应用于鹧鸪茶种质资源材料的ISSR分析。  相似文献   

2.
浙江红山茶总DNA提取及ISSR-PCR引物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筛选出简易的DNA提取方法及适合于所有浙江红山茶种质材料进行ISSR分析的有效引物。[方法]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参考其他山茶科植物的50个ISSR引物,对来自浙江、福建、江西、安徽10个居群中共20份浙江红山茶种质材料进行了PCR扩增。[结果]改进的CTAB法可简单、快速地提取到高纯度DNA产物;筛选出的20条引物多态性丰富、条带清晰且可重复性良好。共扩增出337条DNA谱带,其中281条为多态性带,占总扩增带数的83.4%,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6.85条谱带。[结论]所筛选的20条引物可有效应用于浙江红山茶种质资源材料的ISSR分析。  相似文献   

3.
浙江红山茶总DNA提取及ISSR-PCR引物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筛选出简易的DNA提取方法及适合于所有浙江红山茶种质材料进行ISSR分析的有效引物。[方法]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参考其他山茶科植物的50个ISSR引物,对来自浙江、福建、江西、安徽10个居群中共20份浙江红山茶种质材料进行了PCR扩增。[结果]改进的CTAB法可简单、快速地提取到高纯度DNA产物;筛选出的20条引物多态性丰富、条带清晰且可重复性良好。共扩增出337条DNA谱带,其中281条为多态性带,占总扩增带数的83.4%,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6.85条谱带。[结论]所筛选的20条引物可有效应用于浙江红山茶种质资源材料的ISSR分析。  相似文献   

4.
李传代 《热带生物学报》2010,1(2):183-186,192
利用60个ISSR引物,对来自不同地域的12份女贞种质材料进行PCR扩增,筛选出12个多态性丰富、条带清晰且重复性良好的、适合于所有女贞种质材料进行ISSR分析的有效引物。筛选出的12个有效引物对12份女贞种质材料进行ISSR—PCR扩增,均可获得带型丰富和清晰可辨的DNA指纹图谱,共扩增出228条DNA谱带,其中210条为多态性带,占总扩增带数的92.1%,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19条谱带。本试验筛选的12条引物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女贞种质资源材料的ISSR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ISSR分子标记构建盾叶薯蓣品种鉴定的DNA指纹图谱,为盾叶薯蓣药材鉴定和良种选育提供技术支持。[方法]筛选ISSR引物,对10个盾叶薯蓣品种进行PCR扩增和电泳检测,统计条带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聚类分析等;选择核心引物,建立DNA指纹图谱鉴定体系。[结果]从5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9条,对10个品种扩增共得到86条谱带,多态性条带72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83.72%;选出3条ISSR核心引物建立了10个薯蓣品种的ISSR指纹鉴定图谱。[结论]盾叶薯蓣品种遗传多样性丰富;3条核心引物所构建的植物图谱中,每个品种均有各自特异的共有谱带、特有谱带、缺失谱带,这些谱带的组合可用于盾叶薯蓣品种鉴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取女贞不同种质材料的基因组DNA,并筛选RAPD引物。[方法]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女贞基因组DNA,并以此种方法提取的女贞基因组DNA为模板,对RAPD引物进行PCR扩增,筛选有效引物。[结果]筛选出21个多态性丰富、条带清晰且重复性好的有效引物,经检测所获得的基因组DNA条带清晰,且OD260/OD280在1.8左右。用筛选出的21个有效引物对126份女贞种质材料进行RAPD-PCR扩增,均可获得带型丰富且清晰可辨的DNA指纹图谱。[结论]该方法为快速和准确地应用RAPD方法分析女贞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进行红锥、白椎、大叶栎3个树种分子鉴定。[方法]利用ISSR-PCR方法构建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白椎(Castanopsis carlesii Hayata)、大叶栎(Quercus griffithii Hook)3个树种的DNA指纹图谱,根据各个体的Nei氏遗传距离矩阵,利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从5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6个多态性引物用于正式扩增,共扩增出86条DNA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带的数目为10.75条,多态性条带数目为53条,占总条带数的61.2%。其中,有5个引物扩增出差异条带和特异条带,并分别能准确地鉴定上述3个树种。应用DPS软件计算供试材料遗传距离界于0.16667~0.80952之间,平均为0.56357。[结论]ISSR-PCR方法可以解决红锥、白锥、大叶栎的鉴定问题。  相似文献   

8.
刘海龙  陈晓明  覃子海  杨开太  林建新  黄金使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419-18420,18450
[目的]进行红锥、白椎、大叶栎3个树种的分子鉴定研究。[方法]利用ISSR-PCR方法构建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白椎(Cas-tanopsis carlesii Hayata)、大叶栎(Quercus griffithii Hook)3个树种的DNA指纹图谱,根据各个体的Nei氏遗传距离矩阵,利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从50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6个多态性引物用于ISSR-PCR扩增,共扩增出86条不同DNA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带的数目为10.75条,多态性条带数目为53条,占总条带数的61.2%。其中,有5个引物可扩增出差异条带和特异条带,能准确地鉴定上述3个树种。应用DPS软件计算供试材料的遗传距离界于0.166 67~0.809 52之间,平均为0.563 57。[结论]ISSR-PCR方法可以解决红锥、白锥、大叶栎的鉴定问题。  相似文献   

9.
鸢尾属种质资源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从8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强、重复性好且稳定性高的引物15个,对37份鸢尾属材料进行多态性分析,共扩增出328条带,多态性带为327条,多态性比例达99.7%,说明鸢尾属物种间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依据15个有效引物所产生的328条ISSR标记建立DNA分子系统聚类图,将供试材料分为6组,其中矮紫苞鸢尾和单苞鸢尾单独划为一组。根据获得物种特有ISSR标记分析表明,利用15个有效引物可以较好地将鸢尾属供试37份材料区分开,其中7个材料具有各自特有的扩增带,单苞鸢尾和黄菖蒲还分别具有2和3条各自特有的扩增带,仅引物ISSR8、ISSR63和ISSR75即可将所有37份供试材料区分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取女贞不同种质材料的基因组DNA,并筛选RAPD引物。[方法]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女贞基因组DNA,并以此种方法提取的女贞基因组DNA为模板,对RAPD引物进行PCR扩增,筛选有效引物。[结果]筛选出21个多态性丰富、条带清晰且重复性好的有效引物,经检测所获得的基因组DNA条带清晰,且OD260/DD280在1.8左右。用筛选出的21个有效引物对126份女贞种质材料进行RAPD—PCR扩增,均可获得带型丰富且清晰可辨的DNA指纹图谱。[结论]该方法为快速和准确地应用RAPD方法分析女贞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不同地区的11种荆芥种质资源进行分析,以此来探讨我国荆芥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以11种荆芥幼苗为材料,CTAB法提取其基因组DNA;采用正交试验优化ISSR技术体系影响因素;利用100条ISSR引物进行ISSR扩增,最后计算供试材料之间的遗传距离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最优ISSR-PCR体系,在25 μL体系中,模板DNA 50 ng,引物0.75 μmol·L-1,Taq DNA聚合酶1 U;100条引物中55条引物可扩增出结果,共扩增出458条条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出8.3条,其中246条为多态性带,多态性比率为53.71%;11个荆芥种质资源的遗传距离在0.208 3~0.709 1;在遗传距离为0.50处,可将供试的11种荆芥材料分为2大类;在遗传距离为0.40处,可将供试的11种荆芥材料分为5大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荆芥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较低。  相似文献   

12.
思彬彬  王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309-8310
[目的]探索在核酸分子水平上鉴别道地药材宁夏枸杞中不同的品种。[方法]从50条ISSR引物中筛选合适的引物对宁杞1号与雄性不育2个品种进行PCR扩增及电泳分析,寻找特征位点。[结果]1条ISSR引物扩增出较为明显的多态性特征条带,可用于宁杞1号与雄性不育的鉴别。[结论]ISSR-PCR作为一种简便、可靠的分子标记方法,可用于枸杞的鉴别。  相似文献   

13.
吴田  蓝增全  李青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7):8859-8860,8862
[目的]提取诺丽(Morinda citrifoliaLinn.)叶片DNA,并建立ISSR-PCR反应体系。[方法]以3份采自海南、4份采自美国的诺丽种质的叶片为材料,对其DNA提取和ISSR分子标记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采用改进的CTAB DNA微量提取法,可以得到高质量的诺丽叶片基因组DNA。用14条不同的ISSR引物对所提取的诺丽基因组DNA进行了ISSR分子标记分析,其中7条引物在诺丽DNA中可扩增出多态性产物。[结论]建立了诺丽叶片基因组DNA快速、高效的提取方法和ISSR标记体系,可为ISSR分析应用于诺丽遗传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78份杧果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12条优选引物,共扩增出148条DNA条带,其中多态性带142条,多态性百分率为95.95%。聚类分析结果将78份杧果种质分为5大类。在5大类资源中,大部分种质(87.34%)都聚在第Ⅰ类,表明大部分杧果种质之间亲缘关系较近,供试种质之间能互相区分开来并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