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溶葡萄球菌酶是从Staphylococcus Simulans培养物中提取的一种肽链内切酶,在较低浓度下能迅速裂解葡萄球菌细胞壁而呈现较强的杀菌活性且不易产生耐药性。为探讨溶葡萄球菌酶在防治奶牛子宫内膜炎上的应用,本试验选择140头患子宫内膜炎的奶牛,通过子宫内灌注给药的方式,每次分别灌注400u、800u和1600u溶葡萄球菌酶,连续给药3次,并以1O%Y-霉素注射液为对照,进行临床治疗试验。结果显示,溶葡萄球菌酶高、中、低剂量的治愈率分别为90.0%、73.3%和36.7%,对照药物治愈率为70.0%;在繁殖性能方面,高、中剂量组的奶牛情期内受胎率和总受胎率等明显高于低剂量组。表明溶葡萄球菌酶是一种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效果良好的生物类药物。  相似文献   

2.
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研究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疗效,以青霉素钠、土霉素为对照药物,子宫内灌注给药,分别在河北、内蒙古、广州、上海奶牛场试验,共治疗急、慢性子宫内膜炎病例359头,抽检249头奶牛子宫分泌物进行细菌学分离鉴定与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化脓棒状杆菌是4种检出率较高的病原菌。重组溶葡萄球菌酶治疗组与土霉素、青霉素钠比较,按400、800、1200U/次的三个浓度剂量治疗,隔日投药1次,连续用药3次,800、1200U/次的浓度剂量显效率超过80%,显著优于青霉素钠的疗效(P〈0.01),与土霉素注射液组相当。追加用药次数可进一步提高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痊愈率。重组溶葡萄球菌酶能有效治疗由金黄色葡菌球菌、链球菌、化脓棒状杆菌等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的子宫内膜炎,治愈后受孕率在70%左右。尤其是对抗生素治疗无效的慢性子宫内膜炎同样具有很好的疗效。因此,用重组溶葡萄球菌酶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3.
子宫内膜炎是奶牛常见的一种生殖系统疾病。溶葡萄球菌酶是一种能直接裂解葡萄球菌细胞壁的肽链内切酶,有望成为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一种新型生物类药物制剂。本试验通过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学方法,进行了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在健康和患子宫内膜炎奶牛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采用药代动力学软件3p97处理,并对静脉注射重组溶葡萄球菌酶的药物浓度-时间数据进行了最佳模型拟合。结果表明:数据符合一室开放模型,由消除半衰期(T1/2ke)(29.945±1.844)min可知,溶葡萄球菌酶在动物体内消除很快。健康或患病奶牛子宫内灌注800U和1600U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后,不同时间点的尾根静脉血液、牛奶和子宫黏液中的溶葡萄球菌酶的含量检测表明,经子宫黏膜吸收后,在血液和牛奶中没有药物蓄积;静脉注射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后,不同时间点的牛奶中也没有药物蓄积。健康和患病奶牛灌注1600U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宫内药物有效作用浓度持续时间均达到48h以上。  相似文献   

4.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导致母牛不孕的主要原因[1],其所造成的繁殖障碍和经济损失是相当严重的。子宫内膜炎是一种细菌性疾病,受环境中病原菌影响较大,主要致病菌为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链球菌[2-4]。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抗生素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效果往往不佳。为了筛选出对主要病原菌比较敏感的药物及进一步摸清其与环境的关系,笔者对  相似文献   

5.
笔者按照临床型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诊断标准,将选出的久配不孕即将淘汰的56头奶牛,经过问诊和直肠检查暂定为子宫内膜炎.奶牛屠宰后将子宫整体取出并采集子宫分泌物,对其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试验共分离出菌种81株,其中主要病原菌为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及化脓性棒状杆菌,且多为混合感染.药敏试验的结果表明:抗生素仍是治疗子宫内膜炎比较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笔者按照临床型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诊断标准,将选出的久配不孕即将淘汰的56头奶牛,经过问诊和直肠检查暂定为子宫内膜炎.奶牛屠宰后将子宫整体取出并采集子宫分泌物,对其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试验共分离出菌种81株,其中主要病原菌为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及化脓性棒状杆菌,且多为混合感染.药敏试验的结果表明:抗生素仍是治疗子宫内膜炎比较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7.
对泰安地区一例奶牛子宫内膜炎病牛子宫分泌物内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共分离出菌株49株,其中主要病原菌为大肠杆菌和巴氏葡萄球菌.采用微生态制剂对病原菌进行了体外抑菌试验,以体外试验结果作为指导,在牧场进行了疗效试验.结果表明,微生态制剂对奶牛子宫内膜炎有效率95%(19/20),治愈率75%(15/20),说明微生态制剂可作为奶牛子宫内膜炎治疗药物使用,为解决生产中奶牛子宫内膜炎高发、奶中抗生素残留的难题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包头地区4个奶牛场开展奶牛子宫内膜炎临床用药调查研究和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分析不同诊疗方法的治疗效果。采用常规微生物学技术分离了包头地区子宫内膜炎患牛的病原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病原菌对临床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耐药性,在此基础上选用敏感性高的药物进行治疗试验,比较传统治疗组与治疗试验组两者的临床疗效。传统治疗结果显示,使用13种抗菌药物治疗160例子宫内膜炎病例,其中糜宫速康(氟苯尼考)最有效,青霉素类效果最差。治疗试验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等是引起子宫内膜炎的主要病原,且分离菌株对庆大霉素、头孢噻吩等抗菌药物敏感。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治疗试验组与传统治疗组疗效差异极显著(P<0.01)。采用药敏试验筛选的敏感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且该方法可避免药物滥用。  相似文献   

9.
奶牛子宫内膜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子宫内膜炎是奶牛中一种常见的产科疾病,它可引起奶牛不孕,给奶牛养殖带来严重经济损失。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原因可概括为理化性和生物性二类,病原菌的侵入可通过上行性感染和下行性感染的途径造成子宫炎的发生,主要致病菌有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链球菌等。直肠检查和内窥镜检查仍是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常规的诊断方法,但仍有待于探索简便准确的新诊断方法。恢复子宫张力,促进子宫血液循环和炎性分泌物排出,抑制或消除子宫内感染病菌是子宫内膜炎的主要治疗原则,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冲洗子宫,全身疗法,抗生素和激素疗法以及中药治疗等。创建新的治疗和诊断方法,开发疗效好的药物将是提高奶牛子宫内膜炎诊疗水平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炎是奶牛常发的一种生殖系统疾病,不仅影响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而且会导致患牛长期不孕,有的甚至造成终生不孕[1].据调查,我国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平均发病率约为20%,在奶牛不孕症中,由子宫内膜炎所致的不孕奶牛约占60.1%~92.0%[2].奶牛子宫内膜炎主要由分娩或产后子宫感染病原微生物引起,其中以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感染最为常见.临床上多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随着病原菌耐药性的不断加重,用药剂量随之增加,这不仅提高了治疗成本,而且增加了乳产品中药物残留的风险.本文对内蒙古地区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大肠杆菌进行了分离、血清型鉴定,并测定其对2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旨在探明内蒙古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大肠杆菌的血清型及耐药水平,为临床防治该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针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临床诊断方式相对固定,但治疗药物经过长时间的使用,病原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抗体,导致治疗成效下降。本文阐述了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临床症状和诊断过程,简述了针对不同区域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的过程,介绍了甲硝唑、双联益母液等药物的应用方式,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清楚锦州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致病菌及耐药情况.[方法]选取锦州地区奶牛场患子宫内膜炎奶牛55头,采取子宫分泌物,对其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试验共分离出菌种52株,其中主要病原菌为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且大多数牛为单一感染.[结论]主要病原菌对氨苄青霉素、卡那霉素等药物产生了耐药性.  相似文献   

13.
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菌药敏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菌药敏试验○广州市奶牛研究所(510405)徐耀基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治疗大多离不开抗生素或其它化学药物,但是抗生素常使病原菌产生抗药性,而降低疗效,有些化学药物残留体内对人体和动物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为此,我们在进行奶牛子宫内膜炎生物疗...  相似文献   

14.
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临床型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诊断标准,选取阿克苏地区某奶牛场子宫内膜炎病牛20头,采取子宫分泌物,对其病原菌进行菌落计数、细菌分离纯化,并使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VITEK32)及药敏分析仪进行生化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分离鉴定到大肠埃希菌、柠檬酸杆菌、科氏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干燥棒状杆菌、亚利桑那沙门菌、鲁氏不动杆菌。药敏试验的结果表明:庆大霉素和妥布霉素对本次分离病原菌普遍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作为该场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较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加味益母生化栓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常见疾病,给奶牛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由于使用抗生素治疗容易产生奶源药物残留,导致耐药菌株不断产生而造成疗效降低。用中药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可以克服以上不利因素。所以选用中药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本试验在经典方剂益母生化散的基础上,按照清热利湿、活血祛淤、消炎止痛的原则,组成了“加味益母生化栓”,采用子宫内给药方式。通过测定患子宫内膜炎的奶牛用药前后血清中的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的变化和临床治愈情况而判定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复方杨黄灌注液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方法对奶牛子宫内膜炎进行细菌学检查;以液体培养基对倍稀释法测定复方杨黄灌注液对奶牛子宫内膜炎主要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以双黄连注射液作对照,观察复方杨黄灌注液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临床疗效。结果:37例患子宫内膜炎奶牛子宫中共分离到49株细菌,其中链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和葡萄球菌分别占30.61%、28.57%和24.49%,其他菌的比例较低。复方杨黄灌注液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与对照药物双黄连注射液作用相仿。复方杨黄灌注液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治愈率为88.06%,疗效优于对照药物(P<0.05)。  相似文献   

17.
细菌感染是引起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生的主要病因,兽医临床多采用抗菌药物疗法对其进行治疗。但该治疗方法易造成耐药菌株的产生和兽药残留等问题,因此,研制高效、低毒、低残留的中草药制剂将为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提供新的治疗手段。设计了8种单提复配中草药配方、6种共煎中草药配方以及12种中西药复合配方,通过药物敏感性试验,分别测定了上述配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链球菌3种奶牛子宫内膜炎主要致病菌的抑菌活性,从中优选出了最佳配方7A(中西药复合配方)。该配方对3种致病菌均有良好的抑制效果,有望作为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的药物应用于兽医临床。  相似文献   

18.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的一种多发疾病,会导致奶牛长期不孕,严重时会影响养牛业的经济效益。本试验于2009年7月~2010年12月尝试用无抗药物治疗子宫内膜炎,并收集发病奶牛子宫脓性分泌物,分离细菌,进行药敏试验;对患子宫内膜炎的奶牛进行不同药物分组治疗后配种,计算受胎率,比较几种不同分组药物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抗生素类药物的治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9.
病原微生物的侵入是造成奶牛子宫内膜炎产生的主要原因。由于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导致奶牛的子宫粘膜出现脓性炎症,从而使奶牛的子宫内膜炎产生。在对奶牛的子宫内膜炎进行治疗时,普遍的采用抗生素来治疗,但是经过对药物效果的观察发现,抗生素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效果并不好。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中药复方宫炎净注射液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抗炎治疗作用,试验选用针对导致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病原菌(大肠杆菌、沙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研究中药复方宫炎净注射液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中药复方宫炎净注射液对大肠杆菌、沙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高度敏感,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沙门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160 9 mg/mL,而对链球菌的MIC为0.321 8 mg/mL。说明中药复方宫炎净注射液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可用于临床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