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饥饿是影响鱼类生长、发育和生存的重要因素之一,许多鱼类都可以忍受一定程度的饥饿,但不同鱼类对饥饿的耐受力和适应性不同。本文通过对不同温度下,处于饥饿状态的鲫鱼的生长进行分析,以了解饥饿对其生长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有些农户初次养鱼,往往不会正确掌握投喂饲料的数量,也不懂得怎样识别鱼类是否吃饱?是否处于饥饿状态?更不重视“四定”投饲方法。所以,他们承包的鱼塘产量低,鱼病多,经济收益低。鱼类和家禽家畜一样,长时间的饥饿或半饥饿将会引起身体消瘦、精神萎糜,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和病原体的抵抗力减弱,最终,生长停滞死亡。据有关资料介绍,鲤鱼在过于饥饿的处境下,12天后体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饥饿两周的黑鲷血液的若干细胞学指标与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并把饥饿组与正常组的血液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饥饿对黑鲷许多血液指标都有较明显的影Ⅱ向。本文的研究旨在丰富鱼类血液学的基础知识,并为鱼类养殖实践当中从血液学指标角度判断鱼类营养状态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饥饿对鱼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种类的鱼对饥饿的耐受力和适应性特征不同.有关饥饿对鱼类影响的研究有助于了解鱼类适应饥饿的生态对策,对鱼类自然资源的保护、苗种培育、水产养殖等方面提供理论指导.本文综述了饥饿对鱼类生长、存活、行态、行为以及补偿生长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饥饿和再投喂对日本对虾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饥饿是自然界中导致水产动物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获得生存机会,水产动物在受到饥饿威胁后,身体往往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以适应环境的改变。消化酶是水产动物一个重要营养生理指标,因此国内外学者对不同条件下水产动物酶活性变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鱼类研究相对较多,郑曙明等研究了虎鲨饥饿后淀粉酶活性的变  相似文献   

6.
晚冬早春谨防水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宁  闫旭 《科学养鱼》2005,(2):54-54
水霉病又称白毛病、肤霉病。此病一般发生在20℃以下的低水温环境,在晚冬、早春最容易流行。水霉菌对寄主无严格选择,各种养殖鱼类从鱼卵到成鱼均易感染。密度大的越冬池中的鱼类、春季清瘦水体的鱼类或处于饥饿状态下的鱼类最易患此病。春季投放鱼种时,如果操作不当也会引起此病的暴发。因此,在晚冬、早春季节要谨防水霉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利用水蚯蚓池塘网箱养殖黄鳝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辉 《内陆水产》2009,(10):42-44
黄鳝为底栖生活鱼类,适应力强,几乎能在各种淡水水域中生存,为肉食性鱼类,在特别饥饿或人工驯化的条件下,也采食植物性饵料或配合饲料。在野生状态下,主要摄食水、陆昆虫及其幼虫,也捕食蝌蚪、幼蛙、小鱼、小虾等,一般野生条件下生长较为缓慢,在人工养殖条件下,饵料充足,  相似文献   

8.
鱼类早期发育阶段摄食行为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琪  区又君 《南方水产》2006,2(1):71-75
对鱼类早期阶段的摄食行为研究进行了综述。重点阐述了胃含物分析法、饥饿对摄食的影响、摄食器官的形态发育特征与摄食行为的关系、食物选择及其生理生态因子对摄食的作用。初步探讨了仔稚鱼饥饿后的捕食量和捕食速度的变化,并结合食物保障,分析了食物选择性指数I在鱼类摄食行为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钱德 《科学养鱼》2005,(9):66-66
人工养殖的鱼类如果长期处于饥饿状态,会使鱼类消瘦,活动能力战弱,抗病能力下降,易感染疾病,而且会把疾病传染给其它健康鱼类,甚至引起鱼类的大批死亡。而投饵太多会造成浪费,饵料系数增高、成本增大,同时也污染水质。特别是亲鱼如果长期投喂大量饲料,处于过饱状态,易导致脂肪肝造成难产。鱼是生活在水中的,如何识别鱼的饥饱,做到正确投饵呢?有以下几个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鱼类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所分泌的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虽然含量极低,却在鱼类整个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像哺乳类一样,调节鱼类生长发育的内分泌激素主要包括垂体生长激素、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和甲状腺激素。鱼类内分泌系统对营养摄入的变化非常敏感,营养状况在调控鱼类激素的合成与分泌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较多的有饥饿、饲料中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水平等。笔者简要综述了这三种营养状况对生长内分泌激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