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对藕粉中菌落总数检验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根据GB 4789.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和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对藕粉样品中菌落总数进行了测定和对测定过程中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评定。结果:合成不确定度为0.0475,扩展不确定度为0.095。结论:研究建立的方法适合于类似检测条件下菌落总数不确定度的评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规定的GUM法对实验室菊粉菌落总数的测量进行不确定度评定。[方法]依据GB4789.2—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来进行测定和结果判定,结合对测定过程中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评定,最后采用合成的方法来计算和评定菌落总数的不确定度。[结果]菊粉菌落总数为1.5×104CFU/g,扩展不确定度为0.4×104。[结论]此方法可用于对菊粉样品的菌落总数进行不确定度评定,适用于复现检测条件下菊粉及其他粉状食品菌落总数不确定度的评定。  相似文献   

3.
为了建立传统发酵樱菜中菌落总数平板计数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食品微生物学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指南》和《测定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分析影响传统发酵樱菜中菌落总数平板计数结果的不确定度来源,对其测定结果做了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评估。结果表明,菌落总数平板计数过程中引入不确定度的各分量因素所占比例顺序为:重复性检验>稀释>取样>制备样品>环境温度。菌落总数平板计数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218 CFU/g,取值区间为5 782~6 218 CFU/g,包含因子k=2。此方法适用于类似条件下菌落总数平板计数结果不确定度评估。  相似文献   

4.
刘亚兵  刘正  张进  王莹 《甘肃农业》2013,(22):48-49
测量不确定度是评定测量水平的指标,是判定测量结果的依据,因此,正确评定测量不确定度对客观分析测量结果,进行实验室质量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茵落总数是重要的卫生指标之一,因此对菌落总数检测结果进行不确定度的评定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以生鲜牛乳为例,依据《JJF1059-l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和《GB4789.2—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泊松分布及相关统计学方法对样品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实验室中应用平板茵落计数法测定食品中的菌落总数,并对影响检测结果不确定度的分量进行分析和量化,求出测定值的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减小了实验误差,提高检验精确度.  相似文献   

6.
刘玉敏  王静  李兆杰  鞠玲燕  张媛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382-14383,14386
[目的]探讨微波炉解冻方法对冷冻食品菌落总数的影响。[方法]采用700 W功率微波炉30%的火力,分别对3种不同重量的3类冷冻食品进行不同解冻时间的微波解冻处理,比较解冻前后样品的菌落总数。[结果]对于100、250和500 g的冷冻鱼类和贝类样品进行解冻,解冻时间应分别控制在20、30和60 s,解冻后样品适合剪切且不影响菌落总数的检测结果;对于100、250和500 g的冷冻肉类样品,其解冻时间应分别控制在30、45和90 s,解冻后对样品菌落总数的检测无影响。[结论]微波解冻可用于微生物学检验中冷冻食品的快速解冻。  相似文献   

7.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猪肉细菌菌落总数的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近红外光谱检测猪肉在室温和冷藏贮藏过程中细菌菌落总数,实现无损、快速检验猪肉品质以及预测猪肉的贮藏期.使用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测定猪肉样品在贮藏期内的光谱,同时采用常规菌落总数测定方法测定样品的细菌菌落总数,获得了猪肉细菌菌落总数对数值与近红外光谱特征值随贮藏时间的变化规律,建立了细菌菌落总数对数值的零级和一级模型,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了基于近红外光谱特征值预测初值的猪肉细菌菌落总数对数值的动力学模型.该方法准确、灵敏,可用于生鲜猪肉细菌菌落总数的测定及其安全贮藏时间的预测.  相似文献   

8.
刘晓慧  赵同欣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3088+13159
[目的]探讨速冻果蔬中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法。[方法]利用菌落总数PertrifilmTM测试片法,对速冻果蔬进行菌落总数的测定,探讨不同培养温度对速冻果蔬菌落总数的影响。[结果]30℃培养的条件比国标法中36℃培养更能有效地检出样品中活菌数,说明改进速冻果蔬菌落总数测定方法更为必要,更准确的检测方法才能更有效地控制速冻产品的质量。[结论]改进的适宜速冻果蔬中菌落总数的测定方法能客观地反映检样的卫生质量,为被检样品进行卫生学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水产饲料细菌总数检测结果的精确度,从送检样品中获得20个样品细菌总数的检测结果,采用合并样本标准偏差的方法评定20个样品细菌总数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12。当检测结果以2次测定对数值的平均值表示时,其取值于lgA±0.12之间。  相似文献   

10.
通过随机取样法,选取芒市6家撒撇店牛苦肠水,采用平板计数法以及美国FDA的标准方法进行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测定,结果表明江东美太撒撇店、缅甸撒撇店、小丽遮放撒撇店和棒赛撒撇这四家店铺使用的牛苦肠水菌落总数≤30000cfu/g/m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为合格样品,而党良撒撇店和阳阳撒撇小吃店生产的牛苦肠水菌落总数超过国家限量标准,为不合格样品,根据菌落总数检测结果,认为芒市地区应该加强食品监督,食品检验机关应定期对芒市撒撇小吃店生产的食品进行严格的检验。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基于大豆膳食纤维的高黏度样品的细菌总数检测方法。[方法]对大豆膳食纤维样品的前处理过程和培养基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在大豆膳食纤维样品的前处理过程中,与普通方法相比,采用称重法和RAININ Pos-D外置活塞式微量移液器量取稀释液所测得的细菌总数较高。3种计数培养基中,采用3M PetriflimTM菌落总数测试片的菌落总数测定结果最好,其次是采用平板计数琼脂,最差是采用TTC营养琼脂;3M测试片和TTC营养琼脂的测定结果的精密度较好、人员计数偏差较小,而平板计数琼脂相对较差。[结论]为检测具有颗粒、高吸水性及高黏度等性质的样品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菌落总数是食品微生物检测的一个重要项目,也是评价食品卫生安全性最常用的指标之一,其结果的准确度和可信度直接影响评价的可靠性。该文总结了食品中菌落总数的国标法检测注意事项,并介绍了近年来常用的几种食品菌落总数的快速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3.
了解居民家庭冰箱冷藏猪肉的微生物变化,为居民安全冷藏食品提供参考,以购自北京市海淀区大型超市和农贸市场的50份鲜猪肉为样品,采用微生物测试片法检测家庭冰箱冷藏18~24h猪肉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单增李斯特氏菌变化。结果表明:猪肉经家庭冰箱冷藏后的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数量均增加。冷藏前和冷藏后的平均菌落总数分别为(19.95±4.08)10~3cfu/g和(68.57±14.23)10~3cfu/g,大肠菌群数量分别为(1.34±0.14)10~2cfu/g和(6.87±1.15)10~2cfu/g,冷藏前和冷藏后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数量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猪肉在家庭冰箱冷藏前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样品数分别为2份和9份,单增李斯特氏菌阳性样品数分别为1份和3份,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沙门氏菌阳性样品数分别为0和1份。家庭冰箱冷藏猪肉存在微生物污染隐患。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对传统中式香肠自然晾挂成熟过程中的好氧菌总数、厌养菌总数、乳酸菌总数、嗜冷菌总数、酵母和霉菌总数变化规律进行测定和分析,为我国传统中式香肠技术水平的提升和工艺现代化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与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面筋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污染途径和微生物群落,从生产线、大型超市和零售小卖部多地取样,用平板计数法检测菌落总数、霉菌酵母数、耐热菌和大肠菌群数,用划线法和点接法将优势菌分离,通过形态观察和理化试验,结合16S rDNA序列和18S rDNA的ITS区域序列进行优势菌鉴定。结果显示:小卖部样品的细菌总数达8×10~4 CFU/g,酵母霉菌数达1.20×10~3 CFU/g,都大大超过地方标准上限的数倍,其他样品的微生物数量均在地方标准之内,说明挤压熟化工艺有较好的杀菌效果,后期生产销售是造成污染的主要途径;分离优势菌得2类细菌12株,3类霉菌8株;2类细菌的代表菌为粪嗜冷杆菌(Psychrobacter faecalis)、黄褐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ulva),3类霉菌的代表菌为溜曲霉(Asperqillus tamarii)、灰黄青霉(penicilium griseofulvum)和黑曲霉(Asperqillus niger)。  相似文献   

16.
采用壳聚糖涂膜剂对豆腐进行保鲜处理,通过正交试验对豆腐涂膜保鲜配方和工艺进行优化。根据测定豆腐样品的感官指标、菌落总数,确定豆腐涂膜保鲜效果。结果表明,豆腐的最佳涂膜保鲜配方和工艺为:柠檬酸浓度1.2%,壳聚糖浓度0.3%,淀粉浓度0.8%,80℃下浸泡4 min,并对涂膜处理的豆腐采用保鲜袋密封包装。  相似文献   

17.
李殿鑫  李宝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344-16346
[目的]更好地控制分割牛肉原始微生物的数量,提高牛肉的安全性并延长其保质期。[方法]用二氧化氯、热水、刮板等消毒剂或消毒措施对肉牛屠宰分割生产线上的案板、传送带以及操作员工的手等的去污染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研究表明,工作结束后的卫生清扫、200 mg/kg二氧化氯处理可以显著降低案板和传送带上的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P<0.05);工作过程中的刮板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案板上的细菌总数(P<0.05);工作后的热水浸泡显著降低了案板的细菌数。[结论]该研究所采取的一些措施,虽然显著降低了肉牛屠宰分割过程中牛肉的细菌数,但仍未达到企业标准。  相似文献   

18.
颜松 《现代农业科技》2010,(5):327-327,329
以1份普通的熟咸蛋样品作为食品检验样品进行常规的菌落总数测定,采用2种不同的培养基进行检验判定其计数优劣。试验结果表明,检验中采用加入1%红四氮唑无菌水溶液的平板计数琼脂培养基检测菌落总数具有易于观察计数、结果准确可靠的突出优势,为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工作及相关标准的制定和修改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采用国标法对合肥市2个超市销售的鸭肝共180份进行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及4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等微生物指标检测鉴定。结果表明:随机抽检的180份鸭肝中,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总超标率分别达32.2%和15.8%,沙门氏菌检出率为7.2%;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2.2%;志贺氏菌检出率为0.55%;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未被检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