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矮牵牛耐热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清水和水杨酸处理矮牵牛种子在萌发阶段对高温耐性的变化;通过测定高温胁迫下矮牵牛苗期叶片的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POD活性等4项生理生化指标,对3个品种进行了耐热性鉴定.结果表明:水杨酸可提高矮牵牛种子在38℃高温时的萌发活力;品种间的耐热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上述4项指标是矮牵牛幼苗耐热性鉴定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
矮牵牛耐热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清水和水杨酸处理矮牵牛种子在萌发阶段对高温耐性的变化;通过测定高温胁迫下矮牵牛苗期叶片的相时电导率、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POD活性等4项生理生化指标,对3个品种进行了耐热性鉴定.结果表明:水杨酸可提高矮牵牛种子在38℃高温时的萌发活力;品种间的耐热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上述4项指标是矮牵牛幼苗耐热性鉴定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3.
在提出一种黄瓜营养生长耐热性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研究黄瓜耐热性与其叶片、根系和花粉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黄瓜营养生长的耐热性是高温下黄瓜产量形成的重要生理基础,花粉耐热性不能作为黄瓜耐热材料的筛选指标。高温下黄瓜叶片厚度、叶片栅栏组织厚度、叶片温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根系干重与黄瓜营养生长耐热性呈显著线性相关,表明蒸腾降温是黄瓜营养系统避免高温伤害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热胁迫下矮牵牛幼苗的形态和生理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3个矮牵牛(Petunia hybridaVilm)自交系,在人工模拟高温下测定形态和生理指标,旨在探讨其抗热机理。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矮牵牛幼苗株高、冠幅、叶片数没有显著差异,不能作为耐热性鉴定指标,而热害指数达到显著水平可作为鉴定矮牵牛耐热性较为可靠的形态指标。SOD、CAT活性的变化与品种的耐热性无明显的相关性。细胞膜热稳定性、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O2.-含量、POD活性的变化都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是良好的抗热性筛选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早籼稻品种灌浆期耐热性差异的机理及灌浆期高温胁迫条件下不同耐热性品种叶片Chl含量的降低与原叶绿素酸酯含量、活性氧和H2O2水平、保护酶活性、抗氧化剂含量、Chl-Pro结合度的相关关系,以及外源抗氧化物质和激素调节作用.高温胁迫导致水稻叶片Chl含量降低,不仅是合成受阻,而且存在明显的降解,耐热性越弱的品种降解越严重,稻株的一系列生理生化指标对高温胁迫的反应与品种灌浆期的耐热性呈现很强的一致性,Chl含量的降低与这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升高或降低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线性相关,这种降低与活性氧的损伤有关,耐热性弱的品种所受的不利影响越大.高温胁迫下水稻叶片中Chl-Pro结合度松弛,有利于自由基对Chl进行氧化损伤,导致叶片中Chl含量下降.利用外源抗氧化物质和激素能减少膜脂过氧化作用,减轻高温胁迫下叶片Chl含量的降低,从而为栽培调控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水稻品种耐热性与相关生化指标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高温胁迫下水稻生化特性变化及其与品种耐热性的关系,可为水稻耐热性育种、耐热品种的鉴定和热害后补偿栽培技术研究提供依据.采用人工智能温室对水稻幼穗分化期到抽穗开花期进行高温处理,研究了高温胁迫对水稻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脯氨酸、可溶性蛋白等6项生化指标含量变化的影响,对各品种生化指标变化与热敏感指数进行多元同归分析筛选水稻耐热性鉴定指标.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后,水稻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以及内源多胺含最在3个处理阶段均旱下降趋势,但耐热品种下降幅度明显小于热敏感品种;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变化趋势与之相反,耐热品种脯氨酸含量上升幅度明显大于热敏感晶种,而丙二醛含量上升幅度则明显小于热敏感品种;高温处理7 d后,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上升,处理14 d和21 d后呈逐渐下降趋势.高温胁迫后,叶绿素、可溶性糖、脯胺酸、可溶性蛋白、丙二醛以及内源多胺等含量变化与水稻耐热相关性存在较大差异.叶绿素、可溶性糖、脯氨酸、可溶性蛋白、丙二醛以及内源多胺含量可以作为水稻幼穗分化期到抽穗开花期耐热性鉴定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7.
以8个欧美观赏海棠品种为材料,在高温胁迫下利用生理生化指标对其耐热性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利用持续7 d在36~38℃高温胁迫后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可有效区分不同观赏海棠品种的耐热性,并能对其耐热性进行有效评价。品种B4、B10耐热性强,品种A2、B5耐热性较强,品种B7、B19耐热性中等,品种A4、B9耐热性弱。结果表明,对高温胁迫后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可以作为快速鉴定观赏海棠耐热性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果树水分胁迫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综述了在水分胁迫下,果树叶片,根系的形态反应和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以及抗旱品种(系)和类型的筛选。  相似文献   

9.
屋顶绿化植物松叶佛甲草的耐热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景天科植物松叶佛甲草Sedum mexicanum为材料,研究干旱胁迫条件下其植物形态特征以及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并采用电导率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其高温半致死温度。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植物形态特征表现较好,叶片相对含水量的下降和电解质渗出率的增加缓慢,MDA含量以及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幅度不大。经梯度高温处理试验,处理温度与细胞伤害率之间呈显野S冶型曲线,经显著性检验袁符合Logistic方程袁并根据公式计算得高温半致死温度为62.27℃。与其他景天属植物抗旱耐热性指标比较,松叶佛甲草的抗旱耐热性指标属于较好水平,表明松叶佛甲草是能较好适应屋顶干旱环境的候选品种。  相似文献   

10.
不同萱草和鸢尾品种的抗寒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北方常用园艺宿根花卉鸢尾和萱草的抗寒性,为园林绿化应用奠定基础,以5种鸢尾和和3种萱草品种的实生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人工模拟低温处理后,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通过多重比较分析得出,3个萱草品种的各项生理指标测定结果与5个鸢尾品种均存在显著差异,说明萱草和鸢尾的抗寒性存在显著差异(P0.01)。金娃娃萱草和海尔范萱草的电导率平均值最小,分别为44.42和46.95,均显著低于5个鸢尾品种;而3个萱草的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平均值均较高于5个鸢尾品种。综合说明,各项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比较一致,均可作为抗寒生理指标鉴定的依据。通过隶属函数对抗寒性进行综合分析,得出萱草的抗寒性高于鸢尾,几种鸢尾和萱草的抗寒性强弱顺序为:金娃娃萱草北黄花菜海尔范萱草溪荪鸢尾单花鸢尾蓝蝴蝶鸢尾粗根鸢尾野鸢尾。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温度胁迫对褐飞虱不同抗性水平水稻营养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为抗虫稻种的选育及合理布局提供参考.[方法]分别将处于四叶一心期和拔节期的抗虫稻ASD7、高感稻TN1和感虫稻桂育9号(GY9)置于人工气候箱中,设高温恒温、高温变温、异常低温和对照(CK)4个处理,连续处理5 d后测定水稻叶宽、株高、生物量、株水含率及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四叶一心期和拔节期,不同褐飞虱抗性水平水稻品种的叶宽均以异常低温处理最宽,高温恒温处理最窄;株高、株鲜重及水含率在高、低温胁迫下均较CK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水稻株干重、叶片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异常低温处理下较CK升高,在高温变温处理下较CK降低.同一温度处理下,GY9的叶宽、株高和生物量最高,且其拔节期的水稻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也相对较高.[结论]感虫稻GY9在不同温度胁迫下的生长发育较快、生理代谢物质含量较高,对温度胁迫的耐受力相对较强,能够适应广西初夏多变的气候.  相似文献   

12.
高温胁迫对岷江百合幼苗耐热指数和理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明岷江百合幼苗在高温胁迫下的生理反应,以离体扩繁的岷江百合幼苗为研究材料,对其进行了不同高温(37℃/30℃、42℃/37℃)和不同时间(0、4、8、16、32、48 h)处理,研究了高温胁迫对其耐热指数和有关生理生化指标(叶绿素、丙二醛、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和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植株的耐热指数不断下降,叶绿素含量减少,丙二醛(MDA)含量增加;42℃胁迫32 h后,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均达到最大值,分别比对照增加了0.66倍、1.77倍和9.78倍.但胁迫48 h后,指标显著下降,这说明,42℃间断胁迫48 h对植株产生了不可逆的的热伤害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松丽  龙华  石春梅  蔡小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142-16143
[目的]研究水分胁迫下辣椒(Capsicum annuum)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利用夏季自然高温条件,对试验材料进行自然干旱处理,通过盆栽试验测定了不同水分胁迫条件下湘研20号辣椒叶片相对含水量、株高、叶绿素含量以及脯氨酸含量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随水分胁迫时间的延长,供试辣椒小苗株高增长越缓慢,叶片相对含水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叶绿素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而脯氨酸含量呈增加趋势。[结论]该研究可为辣椒水分管理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高温胁迫对不同油茶品种细胞膜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高温条件下油茶叶片细胞膜的稳定性及变化规律,以来自江西省林业科学院油茶种质资源圃中耐热性不同的(包括感热型、中间型和耐热型3类)25个优良油茶品种为材料,对成年大树的水培枝条进行8h常温(对照)、40℃、45℃3种温度处理,测定了其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表明:与常温相比,40℃、45℃高温胁迫后,25个油茶品种的叶片相对电导率平均值分别增加53.68%、113.00%,MDA含量平均值分别增加81.76%、198.46%,SOD活性平均值分别增加88.33%、131.5%;油茶品种间上述各指标在同一胁迫温度下差异极显著,由此可见,高温胁迫使油茶品种叶片的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和SOD活性均显著升高,且同一温度胁迫下感热型品种的变化幅度明显高于耐热性品种。综合分析表明,叶片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和SOD活性可以作为评价油茶耐热性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以蒙古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幼苗为材料,设定3个温度梯度(20、30、40℃)和6个Na Cl质量分数梯度(0、0.3%、0.6%、0.9%、1.2%、1.5%)处理,测定温盐交互胁迫30 d下蒙古沙冬青幼苗株高变化、比叶面积、光合速率、叶绿素质量分数、水势、叶片相对含水量、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和脯氨酸质量分数等部分生长及生理指标。结果表明,温盐交互作用,尤其是高温和高盐胁迫同时存在时会更显著地对植株正常生长造成抑制。温盐交互胁迫对蒙古沙冬青幼苗株高变化、比叶面积、光合速率、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片水势和脯氨酸质量分数产生极显著抑制作用,对叶绿素质量分数有显著抑制作用,对可溶性糖质量分数没有显著影响,且高盐比高温胁迫对指标变化量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6.
干旱胁迫下苎麻的生理生化变化与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在干旱胁迫下 ,抗旱性强的品种叶片相对含水量、细胞膜的稳定性高 ,随着干旱胁迫加强 ,抗旱性强的品种过氧化物酶活性提高 ,复水后下降快 ;而抗旱性弱的品种在一定限度胁迫下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加 ,严重胁迫下则大幅度下降 ,然后复水后呈缓慢下降趋势 ;在干旱胁迫较轻时 ,抗旱性弱的品种积累游离脯氨酸多于抗旱性强的品种 ,而随着胁迫加强 ,抗旱性强品种游离脯氨酸积累强度大于抗旱性弱的品种 ;复水后抗旱性强的品种游离脯氨酸下降快 ,而抗旱性弱的品种则下降缓。干旱胁迫下苎麻叶片丙二醛 (MDA)含量增加 ,随着胁迫加强 ,抗旱性弱的品种增加的速度快 ,抗旱性强的品种增加的速度慢  相似文献   

17.
低温胁迫对10个油棕新品种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0个油棕Elaeis guineensis Jacg新品种(RYL31~RYL40)半年生实生苗进行短期低温处理,测定油棕在低温逆境下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然后再上升的趋势;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油棕可溶性糖含量受温度影响较大,且随低温胁迫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丙二醛(MDA)含量、质膜相对透性随温度降低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中RYL37、RYL38和RYL39品种的MDA含量一直呈下降趋势;不同生理指标对低温的敏感度不同,轻度低温能刺激植物防御机能增强,重度低温则会扰乱植物本身的防御机能.  相似文献   

18.
以希蒙得木自然分布区和引种驯化的7个地理种源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育苗温棚控温方法设置3个温度处理水平,观察其对高温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不同种源各生理指标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不同种源的叶片水分含量均在高温胁迫下下降,膜的通透性增加;不同种源幼苗叶片在T1处理下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低于对照,但在T2处理下,不同种源的SOD又表现出较高活性;T1和T22种高温胁迫,其丙二醛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可溶性蛋白随胁迫程度的加重,其含量变化趋势为先升后降;热胁迫下,各种源幼苗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规律不一致。  相似文献   

19.
干旱和复水对不同耐旱型谷子品种苗期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基因型谷子品种耐旱性差异的生理基础,以耐旱谷子品种济谷16和旱敏感谷子品种鲁谷1号为材料,采用旱棚盆栽试验,研究了干旱胁迫和复水对谷子形态性状、叶片含水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以及过氧化氢酶(CAT)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下降,鲁谷1号叶片首先出现黄色斑点并开始萎蔫。干旱胁迫导致2种谷子的叶片含水量下降,复水后济谷16较快地恢复到对照水平;二者的MDA含量在干旱胁迫后显著增加,鲁谷1号的MDA含量在整个胁迫过程中都高于济谷16。2种谷子的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均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重而增加。济谷16SOD活性增加的幅度比旱敏感谷子品种鲁谷1号高,但差异并不显著;鲁谷1号POD活性在干旱胁迫的过程中先上升后下降; CAT活性在干旱胁迫过程中略有上升。不同耐旱性谷子品种的形态性状、生理指标存在差异,这些差异造成不同基因型品种的耐旱能力不同。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不同淀粉型木薯品种采后块根变质的生理特性,以淀粉含量较高的木薯品种‘辐选01’(RS01)和淀粉含量较低的木薯品种‘华南124’(SC124)为试材,测定采后贮藏0、5、10、15和20d的块根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块根褐化程度逐渐加深,干物质含量和CAT酶活性变化趋势为先下降后上升,淀粉含量为先上升后下降,MDA含量和SOD酶活性为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POD酶活性则表现为持续上升趋势。RS01贮藏过程中块根褐化程度较严重,贮藏第5天褐化面积达30%,而SC124贮藏第20天才开始出现褐化。淀粉含量较高的木薯品种块根干物质含量较高且变化大,失水速率较快,MDA含量较高,SOD、POD和CAT酶活性均较高。可见,块根采后抗变质能力与淀粉含量有密切关系,淀粉含量越高的木薯品种采后块根越容易发生变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