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对斑点叉尾鲴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发酵豆粕替代基础日粮中25%、50%、75%和100%的鱼粉,饲养平均体重为1.1g的斑点叉尾鲴42d后,研究了发酵豆粕对斑点叉尾鲴生长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发酵豆粕替代25%、50%、75%鱼粉组斑点叉尾鲴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比对照组稍高(P〉0.05),饲料系数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替代100%的鱼粉时,这些指标与对照组也没有显著性差异;试验组斑点叉尾鲴胃蛋白酶活性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胰脏和肠道的蛋白酶活性随着替代比例的提高而呈不明显的上升趋势(P〉0.05);各试验组鱼淀粉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其中以替代50%鱼粉组最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以初始体重为49.83±.17g的许氏平鲇Sebastesschlegeli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30d的摄食生长实验。共配制6种等氮等能饲料,其中5种饲料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豆粕蛋白替代30%的鱼粉蛋白)配制出基础饲料,分别在基础饲料中不添加摄食促进物质和添加0.3%的商品诱食剂、二甲基-β-丙酸噻亭(DMPT)、甜菜碱和柠檬酸配制成5种豆粕替代饲料,其余1种为鱼粉不替代饲料作为对照组,研究摄食促进物质对许氏平鲇摄食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豆粕取代饲料中添加甜菜碱和柠檬酸时,许氏平铀的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蛋白质效率以及肝脏、肠胰蛋白酶活力都显著高于不添加摄食促进物质组(P〈0.05);当不添加摄食促进物质时,摄食率显著低于鱼粉不替代组(P〈O.05);而添加DMPT、甜菜碱和柠檬酸时,摄食率与鱼粉不替代组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肝体指数都明显地低于鱼粉不替代组。结果表明,豆粕替代30%的鱼粉蛋白时,添加0.3%的甜菜碱或柠檬酸能够显著提高许氏平鲇幼鱼对饲料的摄食率和生长率。  相似文献   

3.
以不同比例大豆浓缩蛋白和花生麸为混合植物蛋白源替代不同水平鱼粉,并添加包膜赖氨酸和蛋氨酸,饲喂斑节对虾(Penaeus morlodoll)[(1.27±0.02)g]56d,研究不同鱼粉含量饲料对斑节对虾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斑节对虾增重率(245.02%)、特定生长率(2.58%·d^-1)均在对照组获得最大值,显著高于除F1和F2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当对虾摄食F1组饲料时饲料系数最小,显著小于F3~F5组(P〈0.05)。成活率在F4组最低,显著低于F0~F2组(P〈0.05),但与其他各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2)混合植物蛋白替代不同水平鱼粉的饲料对虾体成分无显著性影响(P〉0.05);3)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F2组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肌肉中S01)活性在F5组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在F1组最高,显著高于F2~F4组(P〈0.05),溶菌酶(LSZ)活性在F4和F5组最高,显著高于F1D~F3组(P〈0.05)。根据斑节对虾的增电率和特定生长率得出用混合植物蛋白并添加包膜氨基酸可替代饲料中20%的鱼粉,且随着饲料中植物蛋向含量的增加,对虾非特异性免疫力增强。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选用1日龄樱桃谷肉鸭500只,随机分为10个组(9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50只肉仔鸭。试验组采用二因素、每个因素三个水平的完全随机设计.即在饲粮中添加3%、6%、和9%的大豆油,每个比例分别添饲1周、2周、3周,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大豆油的用量和时间对内鸭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试验组之问以及各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肉鸭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肉鸭的饲料转化率有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之间肉鸭的饲料转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添加大豆油的比例、时期及比例与添饲时的互作对内鸭的日增重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而以添加6%的比例添饲两周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在日本鳗鲡(Anguill japonica)饲料中分别添加0、50 g·kg-1、100 g·kg-1、150 g·kg-1和200 g·kg-1的发酵豆粕,相应替代饲料中鱼粉使用量的0、5%、10%、15%和20%,饲养体质量为(37.62±0.16)g日本鳗鲡50 d,研究发酵豆粕对鳗鱼生长性能和体内矿物元素的影响。结果显示:1)随着发酵豆粕替代鱼粉的比例升高,鳗鱼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15%替代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高于其他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5%替代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从生长性能上看,15%是发酵豆粕替代鳗鱼饲料中鱼粉的最适比例;2)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后鳗鱼饲料中的钾(K)、铁(Fe)、镁(Mg)等元素质量分数升高,而铝(Al)元素质量分数降低,按变化幅度大小排列Al〉K〉铜(Cu)〉硼(B)〉钙(Ca)〉钠(Na)〉磷(P)〉Fe,但替代组与对照组鳗鱼肌肉中矿物元素K、Ca和P差异不显著(P〉0.05),而无论是肌肉还是皮肤中矿物元素Cu质分数量均降低(P〈0.05),因此,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后应对饲料中矿物元素添加量适当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6.
以氧化钇(Y2O3)作为指示剂,按照“70%基础饲料+30%试验原料”的原则配制饲料,测定了体重(97.34±7.36)g的中华绒螯蟹对不同饲料原料蛋白质和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试验选取鱼粉、血粉、肉骨粉、乌贼内脏粉、虾壳粉、啤酒酵母、豆粕、棉籽粕、菜籽粕、花生粕、玉米蛋白粉共11种商品蛋白质饲料原料。试验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对不同饲料蛋白源的粗蛋白表观消化率为40.62%~89.75%,其中,鱼粉和血粉组的粗蛋白表观消化率分别为86.07%和89.75%,显著高于其他原料组;而菜籽粕(42.41%)和玉米蛋白粉组(40.62%)的粗蛋白消化率则明显低于其他饲料蛋白源(P〈0.05)。其他蛋白源的消化率大小顺序依次为:豆粕(77.94%)〉啤酒酵母(76.90%)〉虾壳粉(74.02%)〉肉骨粉(73.78%)〉棉籽粕(71.63%)〉花生粕(65.90%)〉乌贼内脏粉(63.51%)。在动物性蛋白源中,中华绒螯蟹对血粉和鱼粉的氨基酸消化率较高,二者的总氨基酸消化率均高于90%,试验结果还显示,蟹对乌贼内脏粉的氨基酸消化率最低,仅为63.51%;单细胞蛋白源啤酒酵母的总氨基酸消化率(86.77%)高于其他植物性蛋白源;在植物性蛋白源中,对棉籽粕的总氨基酸消化率最高(85.37%),其次是豆粕(79.41%)。本研究结果对评价不同饲料蛋白源的营养价值,以及开发中华绒螯蟹氨基酸营养平衡的人工配合饲料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试验分别以豆粕替代0(对照组)、20%、40%、60%、80%、100%的鱼粉蛋白设计出6种等氮等能的饲料配方, 按照配方配制试验饲料(A1、A2、A3、A4、A5和A6)。将540尾体质量为(14.67±0.51) g的齐口裂腹鱼随机分为6个试验组, 每组3个重复, 每个重复30尾试验鱼, 分别投喂6种不同的试验饲料, 养殖时间为45 d。结果表明, 豆粕蛋白替代水平对齐口裂腹鱼的生长有显著影响。豆粕替代鱼粉蛋白的比例为60%时, 试验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饲料蛋白效率(PER)均达到最高(分别为118.08%、1.95%/d和207.22%), 饵料系数(FCR)最小(1.27)(P<0.05)。与其余各试验组相比, 替代比例为100%的试验组的WGR、SGR、PER显著降低, FCR显著升高(P<0.05)。通过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可知, 齐口裂腹鱼生长性能最佳时豆粕蛋白替代比例为34.25%~45.46%; 随着豆粕替代鱼粉蛋白比例的增大, 鱼体水分、粗灰分、肥满度差异不显著(P>0.05), 粗蛋白在豆粕蛋白替代水平为60%时达到最高(15.53%), 但在豆粕蛋白替代比例小于80%时试验鱼体粗蛋白、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 肝体指数则随豆粕蛋白替代水平增加而增大, 但在0~80%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豆粕蛋白替代比例的增加, 超氧化歧化酶(SOD)的活性有一定的波动, 在豆粕蛋白替代比例为40%达到最高, 豆粕蛋白替代比例在20%~60%时, 溶菌酶(LSZ)的活性逐渐升高, 但各组间及与对照组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 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随着豆粕替代比例增加而逐渐升高, 但豆粕蛋白替代比例小于80%时差异不显著(P>0.05)。豆粕蛋白替代比例为100%时AST、ALT活性显著高于其余各试验组(P<0.05)。说明饲料中豆粕替代一定比例的鱼粉蛋白可促进齐口裂腹鱼的生长, 提高对饲料蛋白的代谢和免疫能力, 但豆粕替代鱼粉蛋白比例超过80%则可引起肝损伤或组织病变。在本试验条件下, 综合考虑其生长指标、体成分及免疫指标, 齐口裂腹鱼的饲料中豆粕对鱼粉蛋白的最大替代比例为80%, 当其替代比例为34.25%~45.46%时可获得最佳生长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确定卯形鲳鳆(Trachinotus ovatus)幼鱼的蛋白需求量,进行为期8周的摄食生长试验。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设计6种试验饲料,蛋白质梯度分别为30.32%、35.56%、41.48%、47.86%、51.70%和54.70%。养殖试验在海水网箱中进行,每种饲料投喂3个网箱(1.5m×1.0m×2.0m),每个网箱放养初始体质量(24.39±0.23)g的卵形鲳鲣30尾。试验结果表明,饲料蛋白水平对卵形鲳够特定生长率(SGR)及饲料效率(FER)有显著影响。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试验鱼SGR及FER均显著增加(P〈0.05),而饲料蛋白水平高于41.38%时,各组无显著差异。饲料蛋白水平为47.86%组的卯形鲳够获得最好的SGR和FER。随着饲料蛋白水平升高,卵形鲳鳢鱼体蛋白质量分数也显著增加(P〈0.05)。根据折线模型确定卵形鲳够适宜的蛋白质需要量为45.75%。  相似文献   

9.
周口职业技术学院王保正等,在哺乳仔猪教槽料中提前添加酪酸菌,仔猪断奶时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头均增重无明显差异(P〉0.05),料重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育成率试验组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断奶后至转群时试验组的头均日增重和头均增重明显(P〈0.05)高于对照组,而试验组的料重比又明显(P〈0.05)低于对照组;达90kg的出栏日龄试验组比对照组提前8.1d,  相似文献   

10.
田喜山 《畜禽业》2006,(8):20-21
选取21日龄杜大长断奶仔猪30头,研究添喂酪蛋白酶解物对断奶仔猪免疫功能和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仔猪血清中IgA、IgG和IgM的水平分别比对照组提高15.85%(P〈0.01)、2.04%(P〉0.05)、7.89%(P〈0.05);对照组与试验组仔猪血清补体C3、C4水平的差异不显著;对照组和试验组仔猪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率分别为14.19%、22.52%,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仔猪的日增重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光合细菌对尖吻鲈(Latescal carifer)的生长、消化酶及血清免疫酶活性的影响。把浓度为8×10^8cfu·mL^-1的荚膜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capsulate)的液体制剂分别以0.0%(对照组)、0.5%、1.0%和1.5%的比例添加到饲料中,投喂初始体质量为(10.95±0.25)g的尖吻鲈50d。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成活率及饲料系数在组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蛋白酶、肠淀粉酶及胃淀粉酶在1.0%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肠蛋白酶在1.5%组显著低于1.0%组(P〈0.05),但试验组与对照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幽门垂的消化酶在1.5%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AKP)、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在组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该株光合细菌对尖吻鲈的生长及非特异性免疫力没有显著影响,但在1.5%组能显著促进其幽门垂消化酶的活性,在1.0%组显著促进肝蛋白酶及肠和胃淀粉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2.
选用270尾初始体重(12.97±0.18)g的德国镜鲤幼鱼,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I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Ⅲ、Ⅳ、Ⅴ、Ⅵ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丙氨酰-谷氨酰胺(Aln—Gin)0.25,0.5,0.75,1.0和1.5%的13粮,试验期为12周,观察Ain—Gin对镜鲤血清生化指标及营养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血清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添加高剂量Aln—Gin(1.5%)试验组血清白蛋白显著提高(P〈0.05);各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差异不显著;各试验组全鱼粗蛋白质含量升高,其中Ⅳ、Ⅴ和Ⅵ组显著升高(P〈0.05);各组的粗水分、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Aln—Gin能够显著促进鲤鱼幼鱼营养代谢,提高全鱼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13.
涂华钦 《畜禽业》2006,(11):56-57
福建省龙岩市龙马畜牧饲料有限公司涂华钦,根据性别、体况等相一致的原则,将30头30日龄断奶长大或大长仔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设2个重复(即设对照组、试验Ⅰ组、试脸Ⅱ组)。时照组以玉米、豆粕等配制饲粮,试验Ⅰ组以膨他全脂大豆替代50%的豆粕,膨化玉米替代50%的玉米;试验Ⅱ组日增重以膨化全脂大豆替代全部豆粕,膨化玉米替代全部玉米,其它饲粮组成不变,进行40d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试验Ⅰ组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了18.9%,差异显著(P〈0.05);试验Ⅱ组比对照组提高了12.3%,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饲料利用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1.7%和6.5%.  相似文献   

14.
选用270尾初始体重(12.97&#177;0.18)g的德国镜鲤幼鱼,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尾。I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Ⅲ、Ⅳ、Ⅴ、Ⅵ组为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丙氨酰-谷氨酰胺(Aln—Gin)0.25,0.5,0.75,1.0和1.5%的13粮,试验期为12周,观察Ain—Gin对镜鲤血清生化指标及营养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血清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5);添加高剂量Aln—Gin(1.5%)试验组血清白蛋白显著提高(P〈0.05);各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差异不显著;各试验组全鱼粗蛋白质含量升高,其中Ⅳ、Ⅴ和Ⅵ组显著升高(P〈0.05);各组的粗水分、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Aln—Gin能够显著促进鲤鱼幼鱼营养代谢,提高全鱼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15.
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陈雪君等,以长嘉母猪为对象.探讨黑麦草替代日粮精料及添加脂肪对母猪产奶量、奶成分的影响。母猪妊娠前期(前90d)用黑麦草替代40%和50%精料,妊娠后期与哺乳期替代率30%,并添加10%的脂肪粉。结果表明:由黑麦草部分替代日粮精料母猪奶产量有降低趋势,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护〉0.05);乳成分中乳蛋白、乳脂含黄不受影响,但显著(P〈0.05)降低乳固形物含量。添加脂肪粉虽然显著(P〈0.05)降低了母猪产奶量,但提高了乳总固形物和乳脂含量,其乳蛋白含量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水温15.8~18.6℃下,研究了EM菌液对体质量(13.85±1.44)g中华鲟(Acipenser sinensis)生长、消化酶和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实验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饲养在室内直径1m、高0.7m的圆形玻纤缸中,分别投喂基础饲料和含EM菌(5.0×10^9 CFU·kg-1饲料)的试验饲料。90d的饲养表明,试验组中华鲟的生长指标均大于对照组,其中增重率及特定增重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鱼淀粉酶、脂肪酶及胃蛋白酶活性均大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肝、胃中淀粉酶活性比对照组高46%和79%、脂肪酶活性高52%和246%,肠、胃中蛋白酶活性比对照组高54%和48%,均呈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鱼肝中过氧化物酶(POD)、超氧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分别提高了29%、33%和34%,脾中除POD外,其他酶活性与肝中相同,但试验组鱼肝、脾中MDA含量比对照组分别小了47%和44%,呈显著性差异(P〈0.05),溶菌酶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由此得出,在饲料中添加EM菌液可提高子中华鲟的消化酶及非特异性免疫酶的活性,促进生长。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用红鱼粉替代白鱼粉,并在替代饲料中添加两个不同梯度海洋红酵母对大菱鲆生长性能、体成分以及形体指标的影响。试验用白鱼粉、红鱼粉、海洋红酵母1 g/kg+红鱼粉、海洋红酵母2 g/kg+红鱼粉4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分别饲喂初始体质量(213.48±0.23) g的大菱鲆,480尾试验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试验期为6周。试验结果表明,与红鱼粉组相比,海洋红酵母1 g/kg+红鱼粉组可显著提高大菱鲆的摄食率、相对质量增加率、特定生长率及蛋白质效率(P<0.05),效果与白鱼粉组相当,高于海洋红酵母2 g/kg+红鱼粉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大菱鲆的体成分和形体指标差异不显著( P>0.05)。据此,添加海洋红酵母1 g/kg即能显著提高大菱鲆对红鱼粉替代白鱼粉饲料的摄食率、蛋白效率和生长性能,使得红鱼粉替代组的饲料性能达到了白鱼粉组的生长水平。  相似文献   

18.
利用人工合成大蒜素和大蒜干粉以适夸比例分别为0.1%和0.2%添加于1日龄的肉仔鸡日粮中。观察对其试验效果。结果显示,从试验全期看肉仔鸡的体重对照组明显优于两个实验组;全期来看试验组的平均日增重都低于对照组并且都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全期的平均斜重比来看,两个实验组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表现为差异显著(p〈0.05);粗蛋白和粗灰分及钙的利用率试验一组高于试验二组和对照组。并且与试验二组和对照组相比较表现为差异显著(p〈0.05);粗脂肪和能量的利用率试验二组好于试验一组和对照组但是并未表现差异显著(p〉0.05);粗纤维的利用率试验二组高于其他组别也未表现差异显著(p〉0.05);磷的利用率对照组高于试验组并且与试验组相比表现为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实验饲料中 ,对照组Ⅰ以豆粕和鱼粉为基础蛋白源 ,Ⅱ~Ⅴ实验组分别用 16 72 %、 33 4 5 %、5 0 17%、 6 6 89%的“华双 3号”双低菜籽粕等氮替代对照组中的 2 5 %、 5 0 %、 75 %、 10 0 %豆粕蛋白 ,Ⅵ组以83 6 6 %的菜籽粕等氮替代对照组中 10 0 %的豆粕和鱼粉蛋白 ,检验了饲料中不同的“华双 3号”双低菜籽粕蛋白水平对异育银鲫和团头鲂氨基酸沉积率的影响。随着双低菜籽粕蛋白替代比例提高 ,异育银鲫和团头鲂的必需氨基酸沉积率呈下降趋势 ,当替代比例为 2 5 %时 ,团头鲂EAA沉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它实验组(P <0 0 5 ) ;当双低菜籽粕蛋白替代豆粕蛋白的比例为 10 0 %或替代饲料中全部的豆粕和鱼粉蛋白时 ,异育银鲫和团头鲂的EAA沉积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其它实验组 (P <0 0 5 )。  相似文献   

20.
选择在室外土池饲养的中华鳖作为试验对象,进行以酶解植物蛋白粉部分替代中华鳖人工配合饲料中白鱼粉的试验。试验分为两组,每组设4个平行试验土池,试验期250d。结果显示:以25%的酶解植物蛋白粉替代22%的白鱼粉和3%的豆粕,中华鳖的日均增重率、饲料系数、特定生长率(SGR)和成活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降低生产成本。说明应用酶解植物蛋白粉部分替代白鱼粉和豆粕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可行。对中华鳖来说,酶解植物蛋白粉是一种比较优良的饲料蛋白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